第36章 江東軍再添奇才
崑山老頑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江東軍再添奇才,三國:小霸王重生,忽悠諸葛亮義結金蘭,崑山老頑石,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船相接。
幾名江東軍放下軟梯,把劉曄接到了3層樓船上。
這艘鄭寶的樓船,如今已經是孫策的指揮艦了。
剛好填補了江東軍沒有樓船的空白。
“孫將軍,鄭寶人頭在此!”
剛一上船,劉曄就從腰帶上解下鄭寶的人頭。
雙手呈遞到孫策面前。
孫策只是大略看了一眼那顆人頭,目光便轉移到了劉曄的臉上。
相比鄭寶的首級,孫策更看重的是劉曄這個人。
劉曄因為家道中落,此時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否則以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也不會被鄭寶脅迫了。
他現在的處境,基本上和當初賣草鞋時期的劉備差不多。
不過孫策對劉曄還是大致瞭解的。
歷史上,劉曄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
後來更成為了曹魏三代重臣。
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
只可惜曹操忌憚劉曄漢室宗親的出身。
對劉曄始終不能完全相信。
導致劉曄提出最重要的取蜀滅吳奇策,未被曹操採納。
先後兩次失去一統天下的良機。
直到曹操去世之後,劉曄終於得到了繼任者曹丕的信任。
成為曹魏九卿之一。
如果生性多疑的曹操能夠多信任一些劉曄。
也許三足鼎立的局面就要被改寫了。
孫策可不是曹操。
他絕對不會錯過劉曄這樣的人才。
歷史早已證明,劉曄沒有劉備那麼厚臉皮。
不會扯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到處標榜自己。
而且劉曄對天下大勢看的很透徹。
他早就看出大漢王朝早已病入膏肓,徹底沒救了。
自然不會浪費時間在“匡扶漢室”這件事情上。
劉曄畢生的追求,不過是尋找一位能鼎定天下的明主而已。
孫策腆著大臉表示:
我就劉曄苦苦尋找的那個人!
“子揚,你這樣浪蕩江湖終究不是個事兒,要不然,留在我江東軍中先做個縣丞吧。”
孫策把手中最後一個官職名額亮出來。
當做橄欖枝拋向了劉曄。
上次陸康給孫策的任命狀,還剩下最後一個。
本來這個名額,孫策是要留給諸葛亮的。
只不過諸葛亮尚且年幼,還沒到出仕的年齡。
眼下既然碰上了劉曄,那就先給劉曄好了。
等諸葛亮成年之後,孫策再給他想其他的辦法。
再者說了,距離諸葛亮成年還有好幾年時間。
孫策難道一直停留在郡都尉的位置上,半點進步都沒有了嗎?
也許到時候,孫策手中的權柄,大到能直接給諸葛亮封官也說不定呢。
聽到孫策的話,劉曄不敢置信的抬頭看向孫策。
似乎是在確認著孫策是否在跟他開玩笑。
孫策微微一笑。
直接伸手入懷,把任命狀取出來塞到劉曄手中。
爽朗的笑道:
“只要你答應,這封任命狀就是你的了!”
劉曄終於相信孫策不是在和他開玩笑了。
咣噹——
手中的鄭寶斷頭掉落在甲板上。
劉曄手裡只剩下了那封任命狀。
從他哆哆嗦嗦的雙手,就能看出他現在的心情是多麼激動了。
家道中落的劉曄,此前一直在努力踏入仕途。
可惜他雖然是漢室宗親,但因為手中沒有足夠打動人心的錢財。
空有一身才華卻無人賞識。
因而屢屢碰壁。
還被鄭寶脅迫著上了賊船。
孫策拿出來的這封任命狀,簡直是砸到了劉曄的心坎兒上啊。
良禽擇木而棲。
良臣擇主而事。
江東軍的英勇善戰,劉曄親眼看到了。
他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鄭寶的斷頭之旁,砸落一雙膝蓋。
劉曄激動地向孫策行認主大禮:
“劉曄拜見主公!主公知遇之恩,劉曄縱然粉身碎骨,不能回報一二!”
叮!
江東小霸王技能效果生效。
在劉曄認主的這一刻,忠誠度便自動拉到了滿格。
系統緊接著彈出了劉曄的屬性。
文臣:劉曄,字子揚(SS級)
年齡:25歲
官職:縣丞
武勇:53
謀略:92
理國:73
治軍:36
聲望:69
專屬裝備:暫無
【技能1】、膽識過人:武勇值每低於謀略值1點,膽氣增加1%。
【技能2】、籌謀劃策:透過觀察局勢,為陣營之主提供更有效的方針策略。
【技能3】、精於知人:能看到平凡之人的閃光點,更有利於發掘人才。
【技能4】、霹靂玄機:腦洞大開,奇思妙想。擅長製作霹靂車等重型攻城器械。
平心而論,以劉曄的年紀而言。
他的屬性已經相當不錯了。
尤其是第4技能霹靂玄機。
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能力。
這一個技能,就頂的上千軍萬馬!
試想,在攻堅戰中擁有大批次的重型攻城器械。
那是什麼場面?
用霹靂車這樣的器械,取代原始的人海戰術。
等於是用科技取代人力。
得少死多少將士啊?
“哈哈哈,今天真是讓人開心的日子。雙喜臨門啊!”
孫策身心舒暢的大笑不止。
順手把劉曄從甲板上拉了起來。
至於鄭寶的那顆斷頭,愛往哪骨碌就往哪骨碌去吧。
誰還顧的上他?
在劉曄的引領下。
孫策率軍登上了對岸。
順利收編了鄭寶手下的人馬,同時接管了鄭寶多年來搜刮的錢糧珠寶。
比張多、許幹那裡繳獲的還要多。
而且多了不止一倍!
要說鄭寶真是個好人吶,不僅給孫策提供了那麼多戰船。
還準備了這麼多錢糧珠寶。
未來2年之內,孫策都不用為糧食軍餉傷腦筋了。
江東最佳助攻,必須頒給鄭寶!
就在孫策為鄭寶的貢獻開心不已的時候。
劉曄帶給了他更大的驚喜。
他引領著兩個20歲上下的年輕人,聯袂來到了孫策面前。
“主公,這兩位是我在江湖上結交的朋友,適才我斬殺鄭寶的時候,就是他們替我震住了寨中人馬的。”
“這位是琅琊人徐盛,字文向。那位是廬江本地人,名叫陳武,字子烈。”
孫策兩眼放光的表示:
雖然沒有見過面,但這兩個人名字,熟!
他們不就是陳壽做《三國志》的時候。
稱之為江表十二虎臣中的兩位嗎?
啥也不說了。
這倆人,我孫策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