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老頑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常山趙子龍,三國:小霸王重生,忽悠諸葛亮義結金蘭,崑山老頑石,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急吼吼的帶著全部家底趕往徐州。

他離開平原縣後第4天。

一個相貌英俊的白袍青年,身騎白馬來到了平原城外。

在城下橫槍立馬。

白袍青年向著城頭上高聲喊道:

“常山趙子龍,特來投奔平原令!請速速開門。”

沒錯。

這位白馬銀槍的青年,就是常山趙雲趙子龍。

早年間,他曾跟隨在公孫瓚麾下效力。

征討烏桓、鮮卑等異族人的戰鬥中,頗有戰功。

後來袁紹搶奪了韓馥的冀州之後,野心隨之膨脹。

悍然向公孫瓚動兵。

派出大將麴義為先鋒,在界橋之戰祭出大戟士和先登營兩支精銳。

大破公孫瓚3萬兵馬。

殺的公孫瓚所部丟盔棄甲,險些全軍覆沒。

危急關頭,年輕的趙雲單槍匹馬殺出。

憑藉一己之力重挫大戟士與先登營的銳氣。

隨即破開袁軍戰陣,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一杆龍膽亮銀槍,將麴義斬殺於陣前。

從此名聲大噪。

那個時候,劉備因為尋不到出頭之路。

不得已之下,也曾經在公孫瓚麾下呆過一段時間。

當初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就是公孫瓚帶著劉備去的。

私下裡,劉備與趙雲十分聊得來。

明裡暗裡多次表露過招募之意。

趙雲為人忠義,既然已經投了公孫瓚,自然不可能再改投他人。

於是便婉拒了劉備的邀請。

沒過多久,趙雲的親生兄長染病過世。

趙雲辭去官職回到故鄉常山,為兄長守孝1年。

恰好在此期間。

劉備因為在黃巾之亂,以及討伐董卓的過程中,稍微露了幾下臉。

憑著關羽、張飛的勇猛,立下了一丟丟戰功。

因而被封為平原縣令,前往平原縣赴任。

就此離開了公孫瓚帳下,與趙雲完美的錯過了。

等到趙雲守孝期結束,準備重新出山的時候。

他發現公孫瓚並非可以成就大事之人。

於是沒有回到公孫瓚那裡,而是直接來了平原縣。

想要找劉備聊聊舊事。

可是他在平原城下喊了半天,城牆上才慢吞吞的冒出一個人來。

對著趙雲大喊道:

“劉縣令聞聽曹操大舉進攻徐州,已經率部趕去徐州了。你若要尋他,自行去徐州尋找吧。”

趙雲沒想到劉備竟然去了徐州,讓自己撲了個空。

抬頭看向徐州的方向。

趙雲喃喃自語道:

“徐州麼?既已至此,不戰何為?!”

曹操為報父仇攻打徐州的訊息早已傳開了。

趙雲在來的路上多有耳聞。

他自然知道劉備前往徐州的用意。

大戰在即,正是七尺男兒立功之時!

“駕!”

趙雲拍打著座下的照夜白龍馬,向徐州的方向疾馳而去。

此刻的他並不知道,命運的齒輪在這一刻悄悄轉動。

把他推上了人生的另一條道路。

同一片天空下。

徐州北部。

“大哥,咱們這幾天和夏侯惇小有摩擦,雖然止住了他勢如破竹的勢頭,可曹操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

周瑜站在孫策身邊,小聲的提醒著。

孫策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沒錯,我軍兵力有限,不可能擋住曹操的5萬大軍。”

王猛在旁探過頭來,淡定自若的笑道:

“這個時候,也該陶謙這位主人公出點力了,我聽說天下精兵半數出自丹陽,陶謙手下好像也有一支丹陽精兵吧?”

從他的話風中,任憑是誰都聽的出來。

這位亂世行春秋事的謀主,看上那3000丹陽精兵了。

過去一段時間內。

孫策率領江東軍,把夏侯惇死死地攔截在了琅琊郡邊界上。

讓夏侯惇只能在琅琊郡內隨意折騰。

想要踏出琅琊郡繼續向徐州腹地挺進?

門兒都沒有!

鑑於孫策和江東軍的英勇表現。

陶謙早已被他們所折服,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再加上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其他諸侯前來幫忙。

發出去的求援信全部石沉大海。

孫策就是陶謙唯一的依仗。

因此,陶謙毫不猶豫答應了讓袁術兼任徐州伯。

還特意給袁術寫信說了這件事。

事到如今,徐州僅僅是丟了一個琅琊郡而已。

此次大戰若能就此收場,已經是最完美的結局了。

畢竟曹操是死了親爹的。

在這種大環境下,別說孫策向陶謙討要3000丹陽精兵。

就是要1萬人,陶謙也不會拒絕。

用3000精兵換來整個徐州的安寧太平,這筆賬陶謙還是會算的。

孫策喜笑顏開的說道:

“這個主意好,咱也不是厚顏無恥之人,就要3000人得了唄。”

周瑜一臉嫌棄的瞥了瞥孫策和王猛。

腳下邁出一步,拉開了和他們之間的距離。

擺出一副不認識他們的樣子:

“還要怎樣才叫厚顏無恥?一張嘴就要人家最精銳的丹陽精兵,獅子大開口啊!”

孫策笑著問向周瑜:

“那你說要多少合適呢?”

周瑜義憤填膺的大聲說道:

“怎麼著也得再要3000人馬的口糧啊!幫他陶謙打仗,總不能讓咱們自己出糧食吧?”

臥槽!

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孫策和王猛瞬間亞麻呆住了。

原來……氣度恢弘的江東周郎,才是最厚顏無恥的那一個?

孫策默默地表示:

公瑾你也太壞了,奪筍吶!

不過……我喜歡!

就按你說的辦!

下邳城中。

陶謙多日來烏雲籠罩的面龐上,總算是露出了一點點陽光燦爛。

笑著對陳登誇讚起了孫策:

“元龍,還得是你啊!看人真準!要不是伯符在琅琊郡邊線上威懾夏侯惇,說不定夏侯惇就要打到下邳來了。”

陳登嘆著氣說道:

“孫伯符固然是將門虎子,少年英雄。可我還是低估了袁術的貪心,他竟然要兼任徐州伯,恐怕日後會因此而惹來禍患啊。”

陶謙隨意的擺了擺手:

“誒,不過是個虛名而已,袁術的手再長,還能真的伸到徐州地面上來不成?”

“若非如此,我豈能輕易答應,讓他兼任徐州伯?”

話是這麼說,可陳登的心裡還是有些擔憂。

袁術和孫策不同,那老色批貪得無厭著呢。

自動無視了陳登的擔憂。

陶謙暢快的笑道:

“要說這孫伯符,還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少年英雄!”

“顧念著我和他都是江東之人,義無反顧的前來援手,比那些所謂的‘四世三公’之家強多了!”

他這邊正誇的起勁呢。

陳登之父陳珪便拿著書信走進了大廳。

臉色極為陰沉。

“主公,孫伯符他這是趁火打劫啊!他一張嘴,就要主公麾下的3000丹陽精兵,還要主公提供相應的糧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孫山,科舉

西門七仔

抗戰:從帶團進亮劍開始

莫聽月

人在大理寺,開局還王妃清白

歸去兮

薄情世子動心後

意己

兩相歡[白蛇]

春浮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