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夜星二連墜
崑山老頑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夜星二連墜,三國:小霸王重生,忽悠諸葛亮義結金蘭,崑山老頑石,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東軍駐紮到秣陵的當夜。
夜空中忽然出現異象。
先是一顆晦暗的流星,自星河中墜落。
於夜空中拖出一道長長的痕跡。
孫策恰好在此時抬頭望向夜空,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他剛要詢問善於夜觀星象的左慈,這顆流星象徵著什麼。
還不等他開口呢,又是一顆碩大的流星劃過夜空。
比之前那顆還要大,還要明亮!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孫策,自然不信鬼神之說。
他很清楚,流星墜落其實是在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
可是接連兩顆流星墜落,眼下又沒有流星雨出現。
這就不得不讓孫策感到疑惑了。
“元放,你說說兩顆流星墜落,代表著什麼?”
左慈應聲而出,踏前一步說道:
“天上星象,往往應兆在人的身上。貧道看這兩顆流星均為將星,很可能是兩個諸侯,或者是曾經帶兵之人,即將離開人間了。”
孫策雖然是無神論者,可有些時候吧,玄學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
他盯著左慈問道:
“那你可知道這兩顆將星,分別代表著何人?”
左慈輕聲說道:
“主公請稍等,貧道來推演一番。”
腳下倒踩七星步,左慈觸發了第5技能夜觀星象。
以老祖宗傳下來的觀星之法,默默地掐算推演著。
5分鐘後。
左慈面色凝重的對孫策說道:
“主公,第1顆將星黯淡無光,自東方偏北的位置墜落。理應代表著徐州牧陶謙。”
孫策的面色比左慈還凝重。
呢喃著自言自語:
“陶謙?如此說來,劉大耳很快就要上演‘三讓徐州’的苦情戲了?”
“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擋住呂布的方天畫戟和狼子野心啊。”
不久之前,孫策便已收到戰報。
呂布被曹操所擊敗,狼狽逃離了兗州。
以曹操的手段和能力,他當然不會讓呂布在背後狂捅菊部地區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曹操擊敗呂布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甚至在剛開始還吃了幾場敗仗。
曹操痛定思痛,及時進行戰術調整。
又在行伍之中破格提拔了大將李進。
這員猛將竟然與呂布大戰80回合不分勝負。
最終,配合著曹操制定的戰術將呂布擊退。
經此一戰,曹操麾下又多出了一位“萬人敵”級別的大將。
至於呂布戰敗後逃向了哪裡。
不用想也知道,他一定是奔徐州去了。
放眼天下各路諸侯,恐怕最好欺負的人就是徐州之主陶謙了。
連劉備一個小小的平原縣令,都對徐州覬覦不止。
何況是呂布呢?
算了算了,不想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了。
反正徐州和廬江中間,還隔著一個袁術呢。
袁術想把孫策當做對抗劉繇的緩衝地帶。
孫策又何嘗不是把袁術的地盤,當做了隔離徐州與曹操的緩衝之地呢?
這一次,孫策可騰不出手來去救援陶謙了。
而且就算他去了,也救不了陶謙的命啊。
收回思緒,孫策向左慈追問道:
“那第2顆流星又代表著誰呢?”
左慈偷偷觀察了一下孫策的神色變化,深深吸了一口氣。
接著說了下去:
“第2顆將星氣沖牛斗,雖然墜落,依舊熠熠生輝。若是貧道判斷無誤的話……”
“恐怕,是應兆在盧公的身上。”
嗡——
聽到左慈得出的結論,孫策頓時大吃一驚。
盧植?
怎麼會是他呢?
3個多月前出征丹陽的時候,盧植還是好好的呀!
短暫的震驚過後,孫策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
史書中對盧植去世日期的記載,大約是在討伐董卓2到3年之後。
算算日子,可不就是這段時間嗎?
孫策為父親孫堅守孝1年,其後又和陸康上演了半年的雙簧戲。
之後用了半年時間穩定廬江局勢。
緊接著去徐州援救陶謙擊退了曹操,隨即厲兵秣馬準備征討笮融。
此後3個多月用來征服各處縣城、招募丹陽精兵。
林林總總加起來,恰好是3年的時間!
“來人!快來人!速速回舒縣,將盧公的健康狀況火速報來!”
孫策著急的大聲呼喊著。
他對盧植是真的很關心。
盧植是大漢實際上的續命者,沒有盧植的話,大漢早就被黃巾起義整垮了。
因此,孫策是十分敬佩盧植的。
再者說,盧植退隱之後,一直居住在廬江。
負責教導諸葛亮他們。
如今才剛剛教導了3年,諸葛亮他們還沒有出師呢。
盧植若是有個三長兩短,讓孫策去哪再找他這樣的名師?
沒有名師教導,日後何來臥龍橫空出世?
陸遜又怎麼能火燒百里連營?
無論是於公於私,孫策真心希望盧植能夠長命百歲。
然而,很多事情並不是以個人意志而發展的。
孫策的話剛說出口。
諸葛瑾派來的信使便先一步趕來了。
“稟主公,諸葛長史派我前來報訊,盧公重病纏身,於老仙師傾盡全力,亦是束手無策。”
孫策急忙搶過書信,仔細觀看著。
諸葛瑾在信中說,盧植在1個月前重病臥床。
於老騙子用盡一切手段,依舊未能醫治好盧植。
到書信發出之日,盧植已是奄奄一息了。
彌留之際,他心心念唸的依舊是出征在外的孫策。
口不能言的盧植。
把畢生所學經書2卷、兵書1卷以及治國策1篇,顫顫巍巍的交到了諸葛亮手上。
示意諸葛亮等人用心鑽研,將來幫助孫策,為天下百姓帶來安寧的生活。
看完書信,孫策久久不願放下。
江東軍與劉繇部隊的戰鬥一觸即發。
孫策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撤回廬江的。
諸葛瑾派人來送這封書信,也沒有讓孫策迴歸的意思。
而是要告訴孫策:
無論是病榻上的盧植還是寫信的諸葛瑾,都希望孫策能專注於眼前。
率軍擊潰劉繇所部。
這封書信,其實也是盧植對孫策的訣別。
原地默哀3分鐘。
孫策轉身回到大帳內,提筆寫下了一首借鑑來的古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首本來是描寫愛情的詩句,在孫策的筆下昇華到了新的高度。
用來歌頌盧植對大漢王朝嘔心瀝血的奉獻精神。
恰如其分!
最後一筆收尾,孫策將手中狼毫重重的投擲於地。
大聲呼喚道:
“公瑾!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就算跑死8匹馬,天亮之前,派人把這首詩送到盧公面前!”
周瑜重重點頭應諾:
“諾!”
這3年來,不僅諸葛亮他們跟著盧植學習本領。
空閒之時,周瑜也經常去盧植那裡請教。
經年累月下來,可謂獲益良多。
嚴格來說,盧植也算是周瑜的半個老師啊。
得知盧植天命不永,周瑜心裡也是異常悲痛。
恨不得能插上一對翅膀,飛回舒縣去探望盧植。
可是……將在外君命尚且不受。
他又怎麼能在即將開戰之時,離開江東軍陣地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