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章 我為大漢,已經做的夠多的了!,諸天從拯救大明開始,上善若無水,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漢的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可糧食匱乏的問題卻是越來越嚴重。

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偏遠之地搞火龍燒倉的都不少,但是那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

真正的核心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口的大規模爆發。

自從人頭稅定額之後,民間生孩子的熱情就被激發出來。

家中每多一個孩子,就會多上一大筆的收入,還能多一個勞動力,多一份彩禮收入。

相比起這些,親情什麼的都要靠後。

有了巨大的利益驅動,無需官府去勸說引導,民間自己就在瘋狂的生孩子。

李雲澤剛上位的時候,全天下算上奴籍,甚至還加上那些深山老林裡的野人們,也就四千萬出頭的人口數量。

等到二十年後,大軍出塞犁庭掃穴,一舉滅了匈奴之後,人口數量已經直接過了萬萬之數。

當時大漢開墾了大量的新田畝,又革新了耕種能力從而使得產量增加,勉強能夠支撐的住糧食需求。

可再怎麼增加,也是農業時代的生產力水平。

大規模的年輕人口再滅匈戰爭之後,再度開啟了生孩子模式,同樣是家家戶戶起步就是五六個孩子。

這種指數級別的人口增長,已經是超出了大漢現有糧食生產能力的上限。

隨著這個問題的凸顯,朝中就有人向李雲澤提議,要限制民間的人口增長速度。

李雲澤的回應很簡單“你家幾口人?”

那人回應說“家中妻妾子女總計一十六口。”

李雲澤跟著說道“那就從你家開始,你的子女不許生孩子如何?”

那人當場就急眼了“憑什麼!?臣家中子女還要傳宗接代,憑什麼不讓生!”

李雲澤笑著擺擺手,示意宮衛將其全家都給送到了海外荒蕪的小島上去。

既然不能自行壓制,而農業時代的生產力也無法大規模的提升,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向外走。

擴張,遷徙。擴張,再遷徙!

劉彘的朝鮮國得到了巨量的人口遷徙,原因是他佔據了野人列島。

雖然這些島嶼的開發程度不高,可土地卻是極為肥沃,因為都是火山灰地質,蘊含豐富的礦物質,農田產量極大。

所以在平了島上的野人之後,大批漢人乘船上了列島,接管了那些野人們開墾出來的原始農田。

不過相比起大漢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

北方的大草原上,同樣有大量的漢人湧入其中討生活。

從漠南都護府,到草原都護府,從北海都護府到漠北都護府,都湧入了海量的人口。

只是出了河套之地外,李雲澤給其他地方都限制了遷徙人口數量。

這自然不是因為李雲澤想要給草原上的部落留下生存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再度發展起來威脅中土。

純粹是因為他懂得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雖說大草原的面積極大,看著也是草場眾多。

可實際上,出了河套地區之外,大草原大都是屬於沙漠化地質。

那些草場開墾起來,幾鋤頭下去挖不了半米深,就能見著下面的沙子。

一旦大規模的開啟田墾,唯一的結果就是導致迅速的荒漠化,然後就是漫天的沙塵暴以及土地退化等等一系列的地質問題。

所以李雲澤禁止在草原上進行開墾,只允許放牧。

而且每片牧場的牲口容量都有定額,不允許超過。

同時鼓勵放牛,而減少放羊的數量。

相比起牛來說,吃草的時候直接連草根都給啃光的羊,對於地質的傷害更大,容易引起荒漠化。

所以各處都護府都是限制了遷徙人口數量,同時修建城池與道路,定點各處的牧場,不允許進行遊牧。

一旦人口過多的話,還得分家遷徙出去。

李雲澤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不加節制的開墾草原,那百多年之後,大漢就要重新面臨來自北地的麻煩。

至於草原上原本剩下的那些部落,李雲澤自然是將他們全都遷徙走。

無論大小,只要是被漢軍遇上的部落,統統都給遷徙走人。

運到大海邊上去,再分批送上各處漢民不願意去的小島上去。

在漢軍鐵騎的一遍遍梳理之下,大草原上無論漠南漠北,各種連自己都說不清楚來歷的大小部落,統統都變成了海島部落,之後整個大草原上就只剩下了放牧的漢民。

他們是純粹的漢家牧民了,居住在規定的城池附近放牧,有戶籍有身份有牧場。

衛青與霍去病等人,連年不斷的向著西邊用兵。

先是打垮了想要臣服大漢的烏孫,跟著橫掃西域諸國,廢其國王奪其國土。

烏孫人的確是想要投降大漢的,因為他們是被大漢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恐怖戰鬥力給嚇到了。

那麼強橫,那麼可怕的匈奴,被大漢砍瓜切菜一般給滅了,作為匈奴人曾經的小弟,烏孫人又豈能不怕。

可大漢壓根就不要什麼附庸,因為李雲澤很清楚這些遊牧部落的秉性。

中土強大的時候,做兒子做孫子都沒問題。

可一旦中土衰弱了,他們就會無惡不作!

既然如此,那就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衛青與霍去病,帶著數萬精銳騎兵,用了兩年的時間平頂了烏孫。

不是說烏孫人的戰鬥強橫到了能夠抵抗兩年,而是他們實在是太能跑了。

壓根就不跟漢家交戰,就是一路瘋狂逃跑。

最後還是霍去病一路追殺到了遙遠的金山以北,這兒都已經是後世某羅斯國的地方了,這才追上了烏孫人的王庭老營,一戰將其王庭給端了,這才平定了烏孫。

若是當初匈奴也這麼瘋狂的到處跑,大漢想要滅匈奴,還得拖上個幾年。

烏孫人的地盤被設定為金山都護府,設定郡縣修建城池道路,遷徙人口去做定點牧民。

只是這點遷徙的人口,比起大漢越來越多的人口數量來說,不值一提。

所以漢軍幾乎沒什麼停歇的,再度出兵橫掃西域各國。

每平定一處,都會設定郡縣,將當地人遷徙走,大部分青壯都被徵調去修建漢直道,貫通整個西域的漢直道,然後分配土地給漢家遷徙而來的人丁。

像是羅布泊的四周就設定了七八個縣,生活著數十上百萬的人口。

天山南北兩側的肥沃土地上,更是遍佈著來自中土各地的百姓。

然而這依舊是不夠。

大批漢軍沿著漢直道一路向西,越過了帕米爾高原,先平了亞歷山大東征遺留下來的大宛國,之後又猛攻佔據了兩河的大月氏。

打大宛國的時候,人家擺出了標準的馬其頓方陣迎戰。

率兵出擊的衛青,以強弩催動陣腳,以重甲步卒破其陣。

一戰就將這所謂的馬其頓方陣給打崩潰。

後世總有人鼓吹,亞歷山大遠征的時候,打到了秦國會如何如何,這都是一點軍事常識都沒有。

漢地有強弩,那些只穿著短甲的馬其頓人,如何能夠防禦的住。

至於說他們用的長矛,與漢家的長戟對拼也沒有什麼勝算可言。

騎兵方面的話,那就更別提了,希臘人的騎兵向來以弱小而著稱。

至於說大月氏,當年打不過匈奴,現在自然更加打不過滅了匈奴的漢軍。

幾年的拉鋸戰下來,很是自然的就被耗光了力量,從而崩潰分解,散佈在偌大的地盤上。

漢軍沒花費太大的精力去剿滅這些小部落,而是全力南下。

李雲澤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奔著有著海量熟田,非常適合農耕文明的印度地區來的。

這個時期的印度地區,已經被從西北方入侵的雅利安人所征服,並且建立了等級制度。

隨後就是波斯人與亞歷山大的連續入侵,整個印度都是一片混亂,一直到孔雀王朝的出現。

數十年前,隨著孔雀王朝的衰弱,大宛大月氏等不斷南下,又開始了混亂時期。

如果沒有漢軍的出現,大月氏會佔據大部分的印度地區,從而建立起貴霜王朝這個四大古典帝國之一的國度。

可隨著漢軍的出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漢軍從來沒有遇上過這麼弱小的對手,開始的時候甚至都有些不適應。

等到他們調整過來,那就是直接橫掃了。

大批的漢民沿著漢直道從西域,從滇國不斷湧入了南亞各地,這裡肥沃的土地以及充沛的降雨,成功的容納了海量的人口遷徙。

與此同時,大漢的海船事業也在李雲澤的持續支援下,不斷的發展壯大。

南洋各地都建立了據點與城池,遷徙人口消滅野人,焚燒森林開墾田地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制度化。

更是一路南行,尋找到了西蘭大陸。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西蘭大陸極為荒蕪,除了野人之外就是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生物。

漢家除了在這裡適合居住的沿海地帶修建據點,插上了大漢的旗幟之外,並沒有深入其中。

到此時,漢家大規模的擴充套件終於是逐漸停了下來,之後多年都在忙著消化這些地盤,以及擴充套件道路系統。

李雲澤上位六十年的時候,衛青與霍去病等一代名將紛紛隕落。

而李雲澤自己,則是看著被掛起來的偌大地圖,輕嘆了口氣。

“我為大漢,已經做的夠多的了!”

後世漢史有載‘漢武大帝登基六十年之時,禪讓於太子劉秀。後雲遊天下,不知所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滿逃婚記事

天下無病

我在大明反覆橫跳

一城一樓

詩仙小貴婿

倚樓望明月

穿書後和丞相有個崽[種田]

老樹青藤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煙波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