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逐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紅樓襄王,飛花逐葉,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末彩蛋,大家可以看看!】
金陵,應天府城。
作為大明朝的陪都,應天府百業興旺人煙阜盛,乃是天底下少有的繁華所在。
城內長街之上,一輛馬車正擠在人海中,行進速度格外的慢。
馬車之內,一個面容俊逸的少年,拉起了簾子打量著這方世界。
少年身著墨藍色雲紋圓領袍,腳上踏著蜀錦飛雲靴,頭上髮髻用玉環玉簪固定,低調中透著絕倫貴氣。
“前世孤兒院長大,畢業後每天享受福報,談的女朋友也沒下文,倒也沒啥可掛念的!”
回想最後那個加班的夜晚,自己暈厥時的燈光,竟比此刻太陽還要刺眼。
“此方天地,此等身份,不虧了!”朱景洪低聲嘆息。
緩緩放下簾子,朱景洪斂去神色間的愁容,目光變得格外堅毅。
前世沒資源沒背景活得窩囊,如今穿越進了皇家,他發誓一定要活得轟轟烈烈。
皇帝姓朱他也姓朱,偏那老頭兒做得皇帝,他朱景洪就做不得?
當然了,他想做皇帝還有現實因素,那就是他實在信不過兩位哥哥。
搖了搖頭,撇開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朱景洪開口問道:“育新,還有多久到?”
馬車前方,被稱作育新的青年正拉著韁繩,拿著鞭子驅動馬兒前行。
聽到馬車內的聲音,陸育新連忙回話:“回稟十三爺,已過了夫子廟,前面就到武定門了!”
“今日端午,夫子廟有廟會,進城百姓格外多,所以趕路緩慢……”
抹著額頭上的汗珠,陸育新小心翼翼解釋著。
現在的他只感壓力山大,只因今日他要領著年僅十五的皇子,去武定門外的秦淮河玩兒。
這事兒要是傳回神京去,只怕不等皇帝陛下問罪,他爹就會把他打死。
這事兒能不能幹陸育新很清楚,可朱景洪一門心思要出去,讓他不聽話也不成。
畢竟皇帝問罪還需時間,而十三爺的拳頭可就在眼前,他陸育新可受不起對方千鈞之力。
“不著急,慢慢走……我也只是去開開眼,你不要想多了!”
朱景洪說的是實話,他穿越到這方世界才五天,緩慢適應身份之後,自然要見識此番世界的繁華。
至於為何首選秦淮河,朱景洪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馬車繼續前行,緩緩行進間卻聽前方傳來爭吵聲,把街上的吆喝聲都蓋住了。
“怎麼回事?”
“回十三爺,前面堵起來了,十幾輛車轎互不相讓,臣叫人把他們趕走?”
拉開簾子,朱景洪見周遭人頭攢動,搖了搖頭:“又能趕到哪裡去,乾脆我下車步行吧!”
“十三爺,萬萬不可,如今這街上人多,保不定就有賊人混跡其中,若讓十三爺有個閃失,臣等萬死難贖!”
陸育新說話之際,馬車周圍其他幾名魁梧青年,也都圍了過來勸解。
此番朱景洪輕車簡從出門,只帶八名龍禁衛隨行護衛。
這些人都是勳貴子弟,家裡出了不少力才讓其補入龍禁衛,入戍禁中。
當下的大明朝,勳貴子弟要想有一番作為,入龍禁衛的履歷格外重要。
大好前程在前,他們豈能不珍惜。
朱景洪要下車,在他們看來是以身犯險,出了事他們的前程也就完了,所以他們會極力反對。
“只是下車而已,不必多說了!”
朱景洪不耐煩說了一句,而後將馬車簾子拉開,然後往車下走了去。
“十三爺……”
陸育新還想再勸,朱景洪卻笑道:“若真有賊人,只怕也吃不下我兩拳,你們若是不信……回了行宮,我們可以再切磋一番!”
這一句話,堵得眾人啞口無言。
十三皇子天生神力,自小喜歡舞槍弄棒,如今更是練得騎射無雙,京中勳貴可謂無人不知。
別說是他們八個人,就是再來八個,只怕也不夠朱景洪揍的。
見眾人不言語,朱景洪當先邁出一步,揹著手往前方走了去。
“走了!”
眾人無奈,而後只能跟上去,併發誓回去後調換崗位,再不跟著這位爺擔驚受怕了。
街上行人雖多,步行卻不太受影響,何況還有陸育新在前開路。
“育新,你家襲著鎮江衛指揮僉事,可知曉金陵有四大家族?”
鎮江府挨著應天府,所以陸育新算是本地人,對此間所知要詳細些。
陸育新退後了兩步,跟在朱景洪身邊欠身答道:“回十三爺的話,是有這麼個說法兒,說的是賈史王薛四家!”
“這四家唯薛家留在應天,其餘三家隨世祖爺去了神京,如今……”
聽著陸育新的介紹,朱景洪思緒飄出了很遠。
金陵四大家族確有其事,讓他終於確定,自己是穿越進了紅樓。
他前世並未看過原著,只在粗略看過電視劇,對劇情不是很清楚,只知有十二釵和四大家族。
但這幾天他也沒閒著,透過梳理前身的記憶,讓他對這方世界有了基礎的認識。
在前世歷史的基礎上,大致到了元末時偏差還不大,依然是明太祖朱元璋掃清寰宇,以布衣之身統一了天下。
然朱元璋之後,歷史便完全不同了,只因繼位的不是朱允炆,而是晉王朱棡被立為太子,成了大明朝的太宗皇帝。
太宗繼位後奉遺詔遷都洛陽,往後歷經高宗、仁宗、憲宗,大明朝國力蒸蒸日上,四海鹹服萬國來朝。
然而任何封建王朝,都逃不過歷史週期率,當皇位傳到第十二位皇帝懿宗時,大明朝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在懿宗崩逝靈庶人繼位之後,國內亂賊肆虐北方和陝甘之地,加之此時蒙古黃金家族崛起,率領關外各部不斷襲擾九邊。
治平二年六月,既大定二十年六月,蒙古各部突破九邊防線,官軍一潰千里,半壁江山淪喪。
當是時,受封蘭州的懿宗四子,肅王朱審焯收斂九邊殘兵,重新舉起驅逐韃虜的大旗,開始了平定天下的征途。
治平五年九月,只用了三年時間,肅王一系收復了西北,東北方與蒙古成對峙之勢,南與朝廷互為依託。
但問題是,統兵十萬的朱審焯亦為皇室近支,所以深受皇帝朱審炤的忌憚,對其多番削弱打壓限制。
肅王實力受損,他本人心憂之際,其手下人更是惶恐不已,紛紛勸其早做“打算”。
最終在半推半就之間,肅王朱審焯昭告天下,指責朝中有奸臣作亂,致使山河淪喪生靈塗炭。
隨後,朱審焯以皇明祖訓為號,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從長安發兵直指神京。
或許真是天命所歸,朱審焯所到之處,軍民百姓少有抵抗。
在主力抗擊北虜之時,肅王之軍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便打進了神都洛陽,史稱“靖難之役”。
治平皇帝朱審炤於宮中“被”自盡,朝臣在乾清宮正殿匾額上,找到了六年前懿宗傳位朱審焯的“遺詔”。
文武百官耆老軍民,遂集體勸朱審焯奉先帝詔命,繼位為帝以安天下萬民之心。
朱審焯再三推脫不過,只能遂文武眾臣之請,奉老爹懿宗遺詔之命繼位為君,成為大明朝第十三代皇帝。
朱審焯繼位後改元章武,指責其兄朱審炤是矯詔嗣位,廢其帝位貶為靈庶人,其後裔無一留存。
接下來,朱審焯內定流賊外破蒙古,歷時五年徹底光復了大明疆土。
在接下來三十餘年執政期內,朱審焯持續對北方各部用兵,重新鑄造了大明朝廷至高無上的權威。
而朱審焯本人,則成了東亞世界的霸主,聲望直追千年前的天可汗。
四王八公十六侯,便是追隨朱審焯南征北戰,然後得以高官厚祿傳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