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等煙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周易的夜校成果,大人,天冷了加件黃袍吧!,青瓷等煙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陽城還有平江縣的這群老百姓原本的生活其實和平涼縣的老百姓沒什麼兩樣,大家都是苦哈哈的在土裡刨食,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

去年的這個時候,北邊的匈奴人趁著原本駐紮在平陽城的大軍前往抵禦東邊的契丹進犯,派了一支四五千人的遊騎兵繞過平陽城守軍直接攻破了附近的平涼縣,並且掠奪了不少的人口。

當時平陽城中依舊駐紮有五萬守軍,面對著這五千名契丹遊騎兵並非是沒有一戰之力。

但是守城的將領張凱見匈奴人如此大搖大擺的將平涼縣的人口掠奪而去,以為這是匈奴大軍的誘敵之計。為的就是等張凱他們率軍出城營救俘虜後,匈奴隱藏在暗處的大軍再趁虛而入攻入平陽城中。

於是乎平陽城守將張凱便這樣坐視著平涼縣被攻破,老百姓被擄走一大半。

現如今平陽城和平江縣的老百姓們陸續接到了自己來自平涼縣的親友的書信。

書信上說他們平涼縣的老百姓個個都過上了富貴人家的生活,吃上了精糧白米,還有油鹽做的榨菜。

現在來信就是想讓他們一起到平涼縣去定居過神仙般的好日子。

精糧白米?油鹽榨菜?

這些東西平陽城和平江縣的百姓他們想都不敢想。更何況一年前他們才遭受了那般慘狀的兵燹之災。

得虧現在這個時候不是資訊時代,不然平陽城和平江縣兩地的百姓多半要以為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

在他們看來能過上信中這種舒坦日子的,恐怕也就只有皇帝老兒一人能行吧!

但是隨著平陽城和平江縣兩地的糧價越來越高,現在都快要到一兩銀子一斤粗糧的價格了。

買不起,根本買不起。

這群在土裡刨食的老實莊稼漢們一年也賺不了幾兩銀子。

現在一兩銀子就只能買一斤粗糧,更何況一斤粗糧又能支撐得了多久呢?

兩地的老百姓也越來越活不下去了,直到他們在城裡聽到平涼縣糧食便宜的訊息後,他們才想起自家親戚曾經寄來的那封書信。

既然這平陽城(平江縣)都活不下去了,那乾脆逃到平涼縣去算了。

也正好可以去平涼縣驗證一下是不是和自家親友在書信中說的那樣美好。

不過這些人大都不奢望自己也能過上天天喝精糧白粥,吃帶有油鹽的榨菜。

現在這群人只期望著平涼縣的糧價和傳聞中一樣低。

趙鐵柱是平陽城中的鐵匠,不過他並非是奴婢,而是自由的白身,他便是從平陽城逃往平涼縣中的一人。

在陳國,想要出門遠行原本必須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才行。

但現在陳國境內上下風雨飄搖,內外動盪不安,再加上這雍州邊境本就受到兵災襲擾的災民就數不勝數,路引這一玩意在邊境諸城基本上已經廢棄了。

趙鐵柱除了是鐵匠外,他其實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平涼縣趙小毛的堂哥。

這次趙鐵柱聽從了表弟趙小毛的勸說,帶著一家五口帶上了家裡全部家當往平涼縣而去了。

趙鐵柱帶著體型瘦弱的妻兒老小一家五口人來到平涼縣城門口時,眼前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城牆。

趙鐵柱,他驚呆了。

眼前的城牆比之自己所在的平陽城也毫不遜色。

要知道自從陳國丟失了武威關後,匈奴、契丹、羌、狄四族就可以隨意南下牧馬。

而這平陽城可就成了抵禦匈奴、契丹、羌、狄四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平陽城的城牆被修建的高大厚重。

可眼下平涼縣的城牆竟然也修建的如此高大厚實,要不是城牆上刻著的平涼縣三個大字,趙鐵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來到其他城鎮了。

“難道,小毛信中寫的都是真的?來平涼縣定居官府真的有糧食發?”

一想到這趙鐵柱心中就一陣火熱,進城的步伐也加快了些許。

這平涼縣的城門口有四個兵卒模樣的人把守著,趙鐵柱原本以為進城時需要像其他縣城一樣交進城費。

趙鐵柱剛掏出銀子時,就被看門兵卒推了回去。

“俺們這平涼縣不收進城費,只需要盤查一下行李物件,確定不是外族奸細就行。”

趙鐵柱一聽連進城費都不收,立馬讓媳婦和家中老人開啟隨身行李讓看門兵卒檢查一番。

看門兵卒王二牛坐在門口的小桌子上問道:“姓名、從何處來、在這平涼縣可有親友。”

趙鐵柱連忙回答道:“官差大人,小的名叫趙鐵柱,是從平陽城來的!”

王二牛一聽,立馬在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寫下了趙鐵二字,第三個字不會寫的王二牛立馬就問起了身邊的鄧三炮:“三炮?柱子的柱怎麼寫來著?”

剛檢查完行李的鄧三炮跑到王二牛身邊一看,看他連筆畫難一些的鐵字都寫出來了,不由得笑道:“鐵字你都會寫,柱字居然不會?”

王二牛笑呵呵撓了撓頭說道:“這不是鐵字看得多嗎,柱字一下子忘了!”

“木字旁加個主公的主就是了!”

王二牛聽到鄧三炮的這一提醒立馬寫出了趙鐵柱的全名。

這王二牛和鄧三炮還有另外兩個看門守兵原本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但因為急缺人才,周易不得不自己培養,在修建城牆的時候就開始了夜校教學,每天晚上教授服徭役的五個大字。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之前連飯都吃不飽的王二牛他們自然不可能去奢望讀書寫字這玩意。

孔子收徒教學都需要十條束脩,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人家憑什麼教你學習。

但自從縣太爺周易的到來,不僅讓他們吃飽、又給他們所有人都免費授課教學,這群人哪裡會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因此每個人在周易授課的時候,一個個都懷著感激涕零之心,一個學的比一個認真。

一天五個字,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個字,大半年下來能認識千八百個字那是有的。

加上現在平涼縣人才急缺,周易只能趕鴨子上架,讓這些只會千八百字的人來做些簡單的記錄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要亂碰瓷

紅刺北

從長生苟到飛昇

小時你個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