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三章 立足當前,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糜芳在前面引著袁熙一路過去,袁熙卻見到碼頭上有幾艘海船停靠卸貨,不時有人推著貨物下船,水線漸漸高於水面。
袁熙見有艘海船在水線以下,有密密麻麻的白色斑點,不由走進了些,定睛一看,這不是藤壺嗎?
他過去摸著一排排的藤壺,笑道:“這東西貌似很好吃。”
糜芳聽了,笑道:“使君對海上的事情還真是瞭解,不過這東西對船板損傷頗大,要是不處理掉,船板只會越發不結實,但即使清理下來,船板也遠不如之前結實。”
“只一次遠航,這船板就損壞不少,怕是以後只跑近海了。”
袁熙猛然間反應過來,“糜家商隊也有遠海商路?”
糜芳解釋道:“只一兩艘而已,是小妹當初突然奇想,說甄家商隊打造遠洋商船,肯定是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商機,不如糜家也試一試。”
“我一開始是不願意的,遠洋貿易不容易回本,危險又大,她卻堅持己見,還貼補了自己的私房,我實在沒法,才先後派了兩艘海船出海,一去爪哇,一去暹羅。”
“起初我也沒當回事,畢竟遠海貿易的地點,一來一回就要將近大半年,風浪又多,南下的船隻往往一大半回不來,也是有的。”
“不過這次算運氣好,去爪哇和暹羅的船先後回來了,暹羅這隻,還是昨天剛到的。”
袁熙聽了,心道暹羅不就是泰國,這地方盛產香料,確實是如今中原士族的最愛,要說別的,可能還有茶葉和珍奇動物了吧?
他開口道:“能否看下帶回來的特產?”
糜芳猜測袁熙對海外商品很感興趣,不然也不會連番派甄家海船出海,當即道:“我帶使君看看。”
眾人一路到了碼頭倉庫,糜芳讓人開啟大門,裡面滿地的貨物,袁熙發現大部分貨物和甄家商船帶來的很是相似,有香料,有茶葉,甚至有珊瑚樹玳瑁等珍貴裝飾品,但就是沒有自己想要的農作物。
想想也是,相比利潤極高香料和飾品的,誰還會帶不好儲存又賣不出價錢的種植作物?
糜芳見袁熙站在貨箱前面默然不語,試探道:“使君好像對遠洋商路很感興趣?”
“恕芳直言,海外乃是蠻夷化外之地,遍地瘴癘,雖然貨物價值不菲,但是以時間和損失來算,好像並不怎麼賺錢啊。”
袁熙抬起頭來,嘆道:“太守說到點子上了。”
“單單以盈虧計算,遠洋商路,絕大部分是虧錢的,而且虧的還很多。”
有一個極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實是,在歐洲發現美洲之前,遠洋航海貿易的利潤並不高,虧錢才是常態,遠不如本土生產的利潤來的穩定,出海的冒險家,需要找到金主支援,才能湊齊遠洋航行的錢,但這錢相當一大部分,是血本無歸的。
因為遠洋貿易時間週期長,風險大,船員死亡率高,收穫的利潤卻波動極大,所以西方的航海家,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找到依靠大規模盈利的渠道方法。
歐洲發現非洲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開發當地商品產業,奴隸貿易倒成了最賺錢的選擇。
直到美洲被發現,建立了穩定的航路,從中獲取了可以用來交換其他產地商品的貴重金屬金銀後,才在歐洲,非洲,美洲之間形成了穩定獲取大量利潤的黑三角貿易。
歐洲從本國裝載酒類和鹽布匹等物,沿中央航路到非洲換成黑人奴隸,然後到美洲卸下奴隸,換成金銀蔗糖菸草,再返回歐洲。
形成了這條穩定的貿易線路後,歐洲才開始慢慢積累大量原始資本,才有更多的餘錢,投入到對華夏的商路開發之中。
而在這之前,歐洲到華夏的商路只能有單向利潤,因為他們需要華夏的瓷器和茶葉絲綢,華夏卻不需要他們的任何東西。
直到歐洲用美洲獲取來的白銀,才慢慢敲開了華夏的貿易大門,但這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糜芳指的遠洋商路,就是徐州到揚州交趾以南的地區之間的貿易路線,這些商路尚未形成固定航線,風險大不說,兩邊也沒有達成固定的需求的商品交換習慣,交換所用的貨幣也無法統一。
在重重障礙下,可能需要持續投入幾年,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華夏才可能和南洋諸國建立利潤和週期穩定的貿易航線。
天下越穩定富庶,南陽諸國特產的香料和飾品等奢侈品才能賣出,獲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形成良性迴圈,但這對天下大亂,連飯都吃不飽的漢末來說,還是太過超前了一些,這可是士族都會餓死的漫長冰河期,饑荒面前,奢侈品毫無用處。
袁熙不得不承認,以今世的眼光來說,糜芳的話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自己要不是有著後世的經驗和知識,也不會靡費巨資,去讓船隊航行到未知之地去冒險。
但航海的好處,並不單單是獲取利潤,而是獲取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促進文化融合,相容幷包,提升華夏文明的進步程度,才是航海賦予的最大意義。
袁熙雖然瞭解一些後世的知識,但這些體系並不完善,比如許多現代化工業的知識在這時代根本無法應用,很多基於基礎製造工業的東西如果只有皮毛,可能還不如這個時代的土辦法來得有效。
比如袁熙嘗試用混凝土製造城牆,但在仔細計算後,發現無論是從成本還是製造難度上,都遠遠不如漢末魏晉時出現的糯米灰漿法。
《天工開物》對糯米灰漿的組成、製作方法和效能都有詳細記載:“灰一分入河砂,黃土二分,用糯米、陽桃藤汁和勻,經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
這種加入糯米汁的三合土,便是糯米灰漿,有強度高、韌性好、防滲效能好等優點,它的出現使建築膠凝材料的粘接性有了質的飛躍,代表了我國古代石灰基膠黏劑的最高成就。
後世重慶榮昌包河鎮有座清代石塔,已有三百餘年曆史,高10米,傾斜度達45°,卻至今未倒塌,該塔也是採用了糯米灰漿為粘接材料,這說明這種材料的韌性,已經不比現代水泥差多少了。
而至少在西漢早期,華夏就已經使用類似於後世稱為三合土(石灰、黃土和沙子)的石灰混合材料了,這也是如今用來製造城牆的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
如今袁熙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礎上,試驗改進成糯米灰漿法,建造更堅固的城牆。
這種想法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所要的前置技術都出現完備了,之後的新技術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已。
相比之下,混凝土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大規模生產上,都欠缺鏈條上的某些關鍵環節,並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
技術進步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來,才能逐漸點亮其所需的前置科技,一大步跨出十幾步乃至幾十步的距離,是不現實的。
就像從木板帆船絕不可能直接變成蒸汽鐵甲艦,那種事只能存在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所以當前的遠海航行對袁熙來說,尚處於探索試驗階段,也絕不只有發展貿易這一個目的,而是用其促進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
袁熙也無法向糜芳詳細解釋,眼下自己出海貿易,只是為了尋找幾種對華夏極有作用的作物,而這些東西,將能大大增強應對天災風險時的能力。
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鉅的,可能需要花很多年,也可能直到袁熙死去,也未必能有眉目,但袁熙認為,既然遲早要開這個頭,當然是越早越好,自己為後人指明方向,也是好的。
他轉過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笑道:“聽聞南陽諸島,有些作物能抗嚴寒,可以解決當今天下的糧荒,太守若再出海,可讓人留意。”
“當然,這些東西不太好找就是了。”
糜芳將信將疑,也沒放在心上,敷衍著應付搪塞過去。
他引著眾人到了糜府,賓主相對就座,糜芳雖然政略不行,但是多年行商,活躍場面的本事還是有的,在他的左右逢源下下,場上的氣氛也漸漸輕鬆起來。
糜芳一邊勸酒,一邊心裡嘀咕,是不是該讓小妹出來奉酒了?
自從劉備將糜貞收為義妹後,便給幽州寫信,表達了聯姻的意思,幽州那邊也隱晦表達了同意,但此後因為幽州和東萊海域的戰事,又耽擱下了。
糜芳不知道劉備急不急,但他很急。
糜貞年紀也不小了,這幾年天下變化越發風雲變幻,劉備實力沒怎麼增長,但袁熙的實力,卻是大大加強了!
要說三年前糜貞給袁熙做正妻,糜家還有些想法,三年後的今日,糜芳已經完全不敢想了。
袁熙實力膨脹的太快,誰知道這樣下去,他會走到什麼地步,甚至在其生了兩個兒子後,士族間有傳言,袁熙的兒子,很有可能會被過繼回袁紹本支!
這可是牽涉到袁氏繼承人的問題,雖然大家明面上不說,但心裡都暗暗覺得,難道袁熙將來還有回去繼承袁氏不成?
這種想法雖然荒誕,但袁紹和曹操當年飛鷹走犬,鬱郁不得志的時候,誰知道是他們兩人,分別繼承了袁氏和曹氏呢?
更何況結合袁熙最近的表現,這種可能愈發大了!
漢承秦制,外儒內法,自高祖起,就有立賢的傾向,士族找繼承人立賢立長的爭論,一直就沒歇停過。
所以糜芳急著把糜貞送出去,要是等對方成了袁家之主,只怕再也不屑和糜家攀上關係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