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2章 新的兼併購理念,大時代之巔,荒野悲歌,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特里克笑道:“遊戲是創意產業,為了防止創意的趨同性,就應該保持很多有著競爭關係的遊戲工作室的獨立性。這不僅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考量,也會更符合我們當下的發展情況。”
周不器笑著說:“收購起來更容易了吧?”
馬特里克坦言道:“沒錯。”
像《部落衝突》這種遊戲,雖然還沒有釋出正式款,但測試版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尤其是口碑極好。
這就意味著遊戲推出正式版後,有很大的機率獲得成功。
暢遊預計要斥資1000萬美元收購這款遊戲背後的工作室Supercell。
可一旦這款遊戲成功了,那未來的收益就不是1000萬美元了,可能是1億美元,可能是10億美元。說不定火爆全球了,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手遊之一,價值可能會達到100億美元。
不過,這裡有一個隱藏因素,那就是風險。
成功了是這樣。
萬一沒成功,那創業團隊連1000萬美元都拿不到了,到時候還會把前期投入都虧得血本無歸,那就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無所畏懼。
可有人來送鞋了,誰還願意光著腳丫子到處跑?一旦穿鞋了,也就開始對風險擔心起來。
這就是大公司去收購創業公司的優勢了。
大公司可以很輕鬆地扛住遊戲失敗的風險,失敗了無非就是虧了1000萬美元的投資。創業公司就不行了,他們連前期投入的幾十萬美元的虧損都有點承受不住。
所以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被大公司兼併購,也算是創業公司三條成功之路中的一條。
可這裡還有一層隱患。
對創業團隊來說,這家公司是他們辛辛苦苦創辦出來的,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就算把公司賣掉了,他們也希望把孩子養在自己手裡。
這就存在分歧了。
在企業的兼併購行業裡,收購往往是最容易的。
難的是兼併購之後的重組。
重組過程裡,最難闖的一關就是“人”。
就比如Supercell的創業團隊,他們在Supercell裡,已經習慣了自己做主自己做決策,一旦併入到暢遊之後,就要聽暢遊的指揮了。
這就會經常性地出現理念上的分歧。
很多時候,創業團隊就會聽調不聽宣。
時間長了,矛盾就會激化。
就比如當初谷歌收購YouTube,被世人所讚歎……可兼併購的背後,卻是血淋淋的,谷歌要把YouTube併入到自家的體系裡,後來就陸陸續續地把YouTube的創業團隊幾乎全部都給開除了。
雅虎也是。
紫微星國際收購雅虎之後,周不器想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手起刀落,把幾個手裡掌握著雅虎執行權力的副總裁給開除。
大公司有這樣的擔心。
創業公司當然也有,他們也不願意被開除,不願意看著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被別人給奪走。
這就導致大公司在收購創業公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阻礙,創業公司不願意賣。
一方面是覺得公司未來還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現在賣了,就太虧了;一方面,是覺得把公司賣掉之後,自己很容易遭到卸磨殺驢的悲慘下場。
尤其是遊戲行業。
EA已經發生過太多次類似的事情了。
現在暢遊想收購Supercell,他們的團隊就會有這樣的擔心,這就會大大地增加收購難度。想要達成協議,就要經過千辛萬苦地談判,威逼利誘全都上才行。
這不是個例。
暢遊今後還會陸陸續續地收購更多的手遊創業公司。
要是都採用這樣的流程,那就太麻煩了。
如果能採用一種新的兼併購策略,保住對方的未來潛在收益,同時降低當下的經營風險;保住未來對公司的決策權和獨立運營權,同時獲得對方大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這合作起來就如魚得水。
就順理成章了。
運作起來就容易太多了。
唐·馬特里克把周大老闆和張二老闆都邀請過來,想說的就是這件事,想要徹底改變暢遊接下來的兼併購思路,“兼併購的目的,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透過收購,來完成行業的壟斷,從而加強行業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為了獲得權力。第二,是透過收購尋找更多的利潤增長點,是為了獲得收益。”
周不器很認同,“沒錯,一個是權力,一個是資本。”
馬特里克道:“暢遊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遊戲公司了,在完成了對take-two的收購後,公司的根基已經非常紮實。我們在遊戲行業裡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我們的行業權力已經足夠了。”
張朝洋就很謹慎,“這樣就行了,權力再大一點,搞不好壟斷大棒就砸下來了。”
馬特里克看了一眼周大老闆,發現他並沒有反對,就笑著說:“所以我們接下來不需要再透過兼併購獲得權力了,只需要獲得資本,去開拓更多的收益增長點。尋找更多的利潤,創造更高的股價就行了。”
周不器明白了他的意思,頷首道:“嗯,所以接下來對那些處於創業中的遊戲工作室的收購,我們可以更關注股權收益,卻可以把投票權讓給創業團隊。”
馬特里克非常高興,“對,就是這個意思!”
周不器道:“我覺得行!”
馬特里克難掩興奮,“你同意了?”
周不器道:“把公司的投票權讓給創業團隊,可以讓創業團隊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以後存在著卸磨殺驢的風險。同時,也能保證公司的獨立性,沒有了併入到暢遊裡創意趨同化的隱患。”
其實這一點,根本不用馬特里克說。
作為一名從國內走出來的網際網路企業家,他真是太懂這裡面的道理了。
企鵝的成功案例,就在那擺著呢!
有名師在前,誰會看不到?
早期的時候,企鵝對電商業務念念不忘,先後好幾次都成立了自家的電商部,想要在電商領域有所突破。
可搞來搞去,基本上連個水花都沒搞起來。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趨同化了。
把QQ跟電商趨同起來,一看就不靠譜。
後來,企鵝公司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改變了戰略思路,不再自己搞了,開始去扶持他人,去投資了。
而且在投資的時候,是隻要財務收益,放棄相應的權力。
比如京東,比如拼多多。
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背靠著企鵝的強大財力和渠道資源的優勢。而在企鵝投資這類電商公司的過程裡,企鵝公司主動地放棄了投票權,把相應的權力都讓給創業團隊了。
這既可以讓交易順利地推進,又保證了創業團隊對公司的控制。
然後就各方都受益了。
這套模式就越來越紅火,成了企鵝獨霸國內網際網路產業的核心手段。相比之下,阿里的手段就粗暴了一些,看上了什麼公司,都是100%地買過來,既要資本權力,也要資本收益。
最後就是拿到了權力,卻失去了收益。
很多被阿里收購的優秀公司,合併之後都失去了活力,變得越來越差了,甚至很多都關門大吉了。
企業家往往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足夠的自信。
盲目地自信。
這種自信,甚至可以超過很多常識性的經濟學原理,很精準計算的統計資料。
因為很多企業家決策就是這樣的。
那些亂七八糟的都沒用!
那是管理層決策,不是企業家決策!
企業家決策往往是天馬行空的,是我想這麼幹……不需要有任何的依據和參考,我覺得這麼幹行,那就這麼幹!
就好像是上帝在冥冥中指引著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家都喜歡牢牢地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裡,不願意分權,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尤其是不願意在自己的地盤裡,自己說的不算,別人說的算。
唐·馬特里克就是這樣的擔心。
這實在是多慮了。
老張不在乎,他在暢遊的所有期待都是利益,他早就把所有的權力都讓給周不器了。周不器就更不在乎了,好幾年前,他就提拔張一明為紫微星的總裁了,任命陸器為紫微星國際的總裁了,自己越輕鬆越好。
而且收購雅虎的複雜性,也讓他認識到了兼併購之後業務重組的困難。
周不器緩緩地說:“創意是人性底層的東西,想要激發創意,就一定要滿足人性所有的慾望。權力就是重中之重。每個人都希望保持獨立性,都希望能自我做主。暢遊以後的兼併購理念要調整,就像你說的,讓渡權力,收穫利益。”
馬特里克深吸了一口氣。
大功告成了!
把這件事敲定了,今後暢遊的發展之路可謂就是一馬平川了。
周不器問:“投票權和股權的比例呢?有方案嗎?”
馬特里克道:“我跟Supercell已經談過了,他們也希望透過出售的方式來回避創業風險。可他們還希望保持一定的未來收益,以及公司的控制權。”
周不器笑笑,“正常。”
馬特里克道:“他們的創業團隊希望保留15%-20%的股權,同時擁有50%的投票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