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遊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太子建功(1)——名將粉碎機,巍巍大唐:開國,燕山遊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王朝平定四海,一統天下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雖然,建國僅僅五年時間,李唐王朝就已經平定西北、鞏固關中、統一中原,先後消滅了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多路割據群雄,基本奠定了大唐一統天下的格局。但是,若要徹底掃平群雄,一統天下,並不是那麼容易。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入主中原後,唐朝面臨著南北兩線的軍事問題。北方,劉黑闥、徐圓朗、高開道等人,舉兵作亂,禍亂河北、山東;南方,杜伏威、輔公祏、李子通、沈法興、蕭銑等江南群雄,與李唐南北對峙。

特別是劉黑闥,此人可以說是唐王朝遇到的最頑固的一個敵人。本來,洺水之戰,李世民利用水攻,掘開洺水堰壩,水灌敵營,將劉黑闥主力一舉擊潰。劉黑闥走投無路,只得帶領兩百殘部,北走突厥。但是,不久之後,劉黑闥在突厥的扶持下,竟然奇蹟般地滿血復活,重新殺了回來,再次掀起叛亂。

面對死灰復燃的劉黑闥,李唐王朝又會如何應對?在第二次平叛河北當中,唐高祖李淵為什麼會一反常態,臨陣換將,沒有讓秦王李世民繼續領兵,而是命太子李建成掛帥出征?最終,太子李建成又是憑藉什麼樣的策略,不費一兵一卒,平定劉黑闥,重新安定住河北的局勢呢?

上一章節提到過,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洺水之戰後,李世民率師出兵,討伐徐圓朗,連下十餘城,聲震淮、泗,重創徐圓朗的反叛勢力。戰局逐漸好轉,李世民留下一些重要將領,繼續征討徐圓朗,自己則班師回京,結束了平叛河北的征戰,加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之銜。

可是,就在李世民大舉征討徐圓朗之前,武德五年(622年)四月,從河北再次傳來噩耗,劉黑闥藉助突厥的勢力,鹹魚翻身,死灰復燃,二度興兵作亂。要知道,這一年的三月下旬,洺水之戰,劉黑闥剛剛被李世民打得大敗,主力基本損失殆盡。短短一個月,劉黑闥竟然恢復元氣,捲土重來。

劉黑闥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迅速恢復元氣,重新拉起反唐大旗呢?其實,不是劉黑闥的能力有多好,而是他實在撞了大運。為什麼說劉黑闥撞大運呢?總的來說,主要有兩點因素,促成了劉黑闥的第二次叛亂。

一,李家父子對於形勢的誤判,存在疏忽。

李淵、李世民父子認為,劉黑闥的反叛,與武德二年(619年)的劉武周、宋金剛的情形差不多,背後是突厥勢力的支援。一旦遭遇重大的失敗,逃往突厥,便很難有翻身的機會。因此,李家父子不免有些掉以輕心,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先來看秦王李世民。

對於這場戰爭,李世民想的過於簡單了,認為這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平叛,不是以往攻克強敵的統一戰爭。因此,李世民只側重於軍事打擊,而沒有及時安撫人心,以為擊潰了叛軍主力,就能穩定住河北的局面。

李世民自從出征河北以來,一直忙於與叛軍激戰。比如,武德五年(622年)三月下旬,洺水之戰,李世民剛剛擊敗劉黑闥,便馬不停蹄,揮師征討徐圓朗。在這段時間裡,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李世民安撫河北的舉措。由於李世民沒有在戰後安撫人心,才讓劉黑闥有機可乘,鑽了空子。

再來看唐高祖李淵。

應該說,唐高祖李淵對於河北的戰後形勢,也有些盲目樂觀了。在唐高祖看來,劉黑闥一敗塗地,元氣大傷,不可能再掀起什麼大浪了。所以,河北的戰後局勢,沒有令唐高祖引起重視。

為此,洺水之戰後,武德五年(622年)四月十六日,唐高祖甚至下令,撤銷了山東道行臺。當初,劉黑闥舉兵叛亂之時,為了指揮唐軍剿滅叛亂,唐高祖在洺州設定山東道行臺,由淮安王李神通出任山東道行臺右僕射。

本來,山東道行臺,就是一個臨時性的軍事機構。如今,劉黑闥落敗,逃亡突厥。唐高祖認為,這個臨時性的軍事機構,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撤銷山東道行臺,無形之間,幫了劉黑闥的大忙。

二,突厥勢力的支援。

自隋末以來,群雄逐鹿,中原戰亂。一支新興的勢力,逐漸向中原內地滲透,這就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霸主——突厥。隋末天下大亂,突厥趁機發展壯大。因此,突厥開始不滿足只做草原之主,開始對中原漢地產生了覬覦之心。這群貪婪的草原狼,想趁著中原戰亂,伺機大撈一筆,甚至操縱中原局勢。

特別是頡利可汗繼承汗位後,在父兄的基礎上,兵強馬壯,意欲揮兵南下,窺伺中原。所以,突厥人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與之抗衡。面對日漸強盛的李唐王朝,突厥的對策是,扶植多個唐王朝的敵對政權,壓制李唐,像薛氏父子、李軌、劉武周、梁師都、竇建德、劉黑闥,都與突厥存在著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於突厥的挑釁,李唐王朝也不甘示弱。一方面,唐朝不與突厥公開撕破臉皮,維持著所謂的“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則堅決抵制突厥勢力的滲透,消滅被突厥扶持的割據勢力,先後滅掉了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強敵,沉重挫敗了突厥的勢力擴張:

頡利初嗣立,承父兄之資,兵馬強盛,有憑陵中國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優容之,賜與不可勝計。頡利言辭悖傲,求情無厭。(《舊唐書·突厥列傳》)

包括李唐王朝戡亂河北,討伐劉黑闥的戰爭,也是抵制突厥勢力滲透,打擊突厥染指中原企圖的舉措。唐高祖李淵明白,將來一統天下之後,大唐與突厥之間,必有一戰。在此之前,不如先拿這些突厥的馬仔練練手。劉黑闥這塊絆腳石,必須要搬掉,可以打掉突厥的氣焰。

正是因為有突厥勢力的支援,才讓劉黑闥有了死灰復燃的機會。洺水之戰慘敗後,劉黑闥帶著兩百殘兵,北走突厥。雖然,史書中沒有具體記載,劉黑闥逃到突厥後,具體的表現。但是,可想而知,劉黑闥肯定是費了不少口舌,說服了頡利可汗,獲得了突厥的支援,重整旗鼓,殺回河北。

關於劉黑闥的死灰復燃,有一件事情,直接導致了河北叛亂又起,那便是李唐與突厥之間的軍事摩擦。

武德五年(622年)四月二十一日,突厥大敗唐軍,時任代州總管的李唐大將——定襄王李大恩,被突厥所殺。在此之前,突厥多次興兵南下,入侵唐朝邊境重鎮。作為唐王朝鎮守一方的邊將,又是駐守代州的軍政長官,李大恩不想總是這樣被動挨打,打算主動出擊,給突厥一點顏色看看。

於是,李大恩上奏朝廷,稱突厥境內爆發饑荒,自顧不暇,可以趁此機會,大舉出兵,奪取馬邑。唐高祖也有出擊突厥之意,接到李大恩的上書,便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緊接著,唐高祖派遣殿內少監獨孤晟,與李大恩共同領兵,討伐苑君璋部。苑君璋本來是劉武周的舊部,劉武周死後,統領了劉武周的部眾,依附於突厥。

出兵之前,李大恩和獨孤晟約定好了,二月份兩軍會師。並且,李大恩提前率軍趕到。可是,獨孤晟所部,行動遲緩,在路上磨磨蹭蹭,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樣一來,突厥得到訊息,迅速向唐軍合圍過來。

此時,劉黑闥剛剛逃亡到突厥,覺得這是東山再起的好機會,表現得尤為積極,上躥下跳。看到劉黑闥如此積極,突厥人求之不得。頡利可汗出動了數萬鐵騎,武裝劉黑闥,進圍李大恩。

由於獨孤晟沒有及時趕到,與主力會合,致使李大恩孤軍深入,只能屯駐新城,堅守待援。不久,劉黑闥與突厥數萬鐵騎,氣勢洶洶地殺來,李大恩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苦苦支撐,對抗數倍於己的敵軍。

得知唐軍被圍,唐高祖急忙命右驍衛大將軍李高遷,率軍馳援。然而,沒等援軍抵達,唐軍糧草耗盡,李大恩只好趁夜突圍,半路遭遇突厥伏擊,唐軍大敗,損兵數千,李大恩戰死。李大恩的捐軀,令唐高祖非常痛惜。戰後,獨孤晟因為救援不力,被唐高祖發配邊境戍守。

此次突厥圍擊唐軍,劉黑闥不遺餘力,充當了一回突厥人的幫兇。在一定程度上,雙方的同盟關係,算是確立下來了。劉黑闥幫助突厥,打敗唐軍;自然,作為回饋,突厥也要幫助劉黑闥東山再起。就這樣,劉黑闥藉助突厥勢力,死灰復燃。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初一,劉黑闥糾集萬餘突厥騎兵,入寇山東,抄掠河北。與此同時,頡利可汗親率五萬鐵騎,一路南侵,直撲汾州,策應劉黑闥在河北的行動。剛剛平定下來的河北,再次陷入戰火的深淵。

對於劉黑闥的第二次起兵叛亂,唐高祖李淵非常惱火。他覺得,這個劉黑闥,為什麼如此“鍥而不捨”、陰魂不散,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把他打敗了一次,還要捲土重來,為什麼偏偏要與大唐為敵。憤怒之下的唐高祖,開始有些不理智了。

於是,唐高祖傳令給太子李建成,讓他嚴懲山東、河北叛亂分子的親屬,凡是十五歲以上的男子,一律坑殺;其餘老弱婦孺,全部驅入關中,充當勞役。李淵準備透過這種方法,敲山震虎,震懾劉黑闥。試想一下,如果唐高祖真的這麼幹了,勢必會激起河北人民對唐朝的仇恨,必會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當然,唐高祖最終並沒有這麼做。李淵一時頭腦發熱,可是,秦王李世民卻非常清醒,絕不能大開殺戒,那樣只會葬送大好局面。於是,李世民親自出面,耐心地勸諫父親,向唐高祖陳述利害關係。在兒子的勸說下,李淵收回了成命,放棄了這種做法。不久,唐高祖詔命燕郡王羅藝,率兵攻擊劉黑闥:

黑闥既降,已而復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東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驅其小弱婦女以實關中。太宗切諫,以為不可,遂已。(《舊唐書·太宗本紀》)

唐高祖明白,劉黑闥之所以能夠大張旗鼓,二度反叛,主要原因,背後有突厥撐腰。並且,為了配合劉黑闥的反唐行動,頡利可汗親率五萬鐵騎,大舉南侵,以牽制唐軍。所以,若要全力對付劉黑闥,必須要擊退突厥的南侵。

頡利可汗率大軍南下,先是直撲汾州;然後,派遣數千騎兵,向西劫掠靈州、原州等地,形勢異常嚴峻。不過,唐高祖很快作出應對之策。李淵決定迎戰突厥,命太子李建成率軍出豳州道,秦王李世民率軍出蒲州道。太子、秦王共同領兵,兩路大軍出師開拔,討伐突厥主力。

當時,頡利可汗正率軍圍攻幷州,又分兵入侵汾州、潞州,擄掠男女五千餘口。這時,頡利可汗聽聞,李世民率軍兵至蒲州,向自己合圍而來。頡利可汗不敢糾纏下去,遂主動引兵退去。突厥的撤兵,使得唐王朝解決了劉黑闥的側翼支援。從此之後,唐軍可以心無旁騖,全心攻打叛軍。

再來說說劉黑闥的情況。

先前,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初,劉黑闥藉助突厥軍隊,重新攻入山東、河北,再次掀起叛亂。六月十七日,劉黑闥率兵進犯定州。當初,劉黑闥攻陷定州,與突厥取得了聯絡,才獲得了突厥的支援。後來,李世民掛帥出征河北,唐軍收復定州,等於切斷了叛軍與突厥之間的聯絡。現在,劉黑闥又將目標鎖定到了定州。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劉黑闥大軍到達定州。之前,其故將曹湛、董康買等人,在劉黑闥失敗後,亡命於鮮虞。聽說劉黑闥又打了回來,曹湛、董康買瞬間來了精神,重新聚集部眾,響應劉黑闥。

可見,雖然在“洺水之戰”中,李世民指揮唐軍,水淹敵營,一舉擊潰叛軍主力,卻沒能徹底穩定住河北局勢。李世民僅僅認為,只要殲滅了敵人的主力,就能穩定局勢,卻沒有注重安撫人心的作用。因此,當劉黑闥二度叛亂的時候,不少的河北舊部、叛軍餘黨,再次投入劉黑闥的“懷抱”,群起響應。

叛軍兵逼定州,河北舊部雲集響應,又有突厥軍隊支援劉黑闥,形勢又轉到不利於唐朝的方向。武德五年(621年)七月十五日,唐高祖任命淮陽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叛軍。

但是,前線的情況,遠遠超出了唐高祖的想象。兩個月後,武德五年(622年)九月,劉黑闥引兵攻陷瀛州,殺死瀛州刺史馬匡武。佔領瀛州後,鹽州人馬君德背叛唐朝,舉城響應劉黑闥。

河北再度出現叛亂,劉黑闥捲土重來,李唐取得的“洺水之戰”勝果,被徹底攪黃。前方戰事不順,面臨劉黑闥、突厥的軍事壓迫,得有一個人出來,主持大局。此時,秦王李世民剛剛打完“洺水之戰”,重創徐圓朗,身在都城長安,無法快速趕到前線,遠水解不了近渴,怎麼辦呢?

沒有辦法,死馬當作活馬醫。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唐高祖詔命齊王李元吉,暫時統領唐軍,進兵山東,征討劉黑闥叛軍。不久,唐高祖任命齊王李元吉為領軍大將軍、幷州大總管。

可是,李元吉根本就不是這塊料。先前,李世民領兵出征時,李元吉充其量就是跟在二哥左右,裝裝樣子,打打雜罷了。現在,讓他獨自帶兵,與劉黑闥作戰,他哪裡是劉黑闥的對手。對於劉黑闥來說,若是李世民這個戰神前來,他或許要掂量一下;不過,領兵的是李元吉,他還有什麼好怕的。

果然,趕鴨子上架的李元吉,獨自領兵,很快被劉黑闥來一個下馬威,遭遇敗績。李元吉率軍攻打叛軍,決定主動發起進攻,打劉黑闥一個措手不及。十月初五,李元吉派遣貝州刺史許善護,攻擊叛軍,與劉黑闥之弟劉十善所部,戰於鄃縣。不料,出師未捷,許善護戰敗,幾乎全軍覆沒。

沒過多長時間,一天之後,十月初六,唐朝右武候將軍桑顯和,率軍攻打晏城,大破劉黑闥所部,取得勝利,算是暫時扳回一局。但是,與此同時,還是傳來了一個壞訊息,觀州刺史劉會開啟城門,投降劉黑闥。

這些還不算,很快,唐軍在河北戰場,又迎來了一次重大挫敗。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十七日,唐軍在下博遭遇劉黑闥主力,精銳盡沒。而且,唐軍還折損了一位宗室名將——淮陽壯王李道玄。

淮陽壯王李道玄,是李唐宗室中著名的少年勇將,時年十九歲。別看李道玄年紀輕輕,卻是一員身經百戰,軍功卓越的宗室將領。從十五歲起,李道玄便追隨堂兄秦王李世民,出生入死,是秦王李世民的“鐵桿粉絲”。李道玄常年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先後參加過大破宋金剛、東征洛陽、虎牢關之戰等重大戰役,立下了無數戰功。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李唐宗室中驍勇善戰的少年勇將,竟然在討伐劉黑闥的第二次叛亂中,壯烈犧牲,為國捐軀,將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十九歲。說起來,淮陽王李道玄的陣亡,其實非常可惜。

由於河北形勢再度惡化,唐高祖李淵臨陣點將,任命淮陽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劉黑闥。於是,李道玄與副將原國公史萬寶,率領三萬唐軍,征討叛軍,很快進抵下博。

沒想到,壞事就壞在副將史萬寶身上。怎麼回事呢?原來,李道玄與史萬寶,二人素來不和,鬧得很僵。結果,唐軍到達下博縣後,與劉黑闥主力狹路相逢。李道玄發揚了堂兄秦王李世民打仗不要命,衝鋒在前的優良作風,親率一支輕騎兵,向叛軍主動發起進攻;同時,命史萬寶領大軍隨後跟進。

想不到,史萬寶的心裡,竟然打起了小算盤。平日裡,他與李道玄就有嫌隙。現在,李道玄率領少量輕騎,攻打叛軍,擺明了就是送死,倒不如借劉黑闥之手,除掉李道玄。因此,李道玄攻入敵陣後,史萬寶沒有按照約定,率領主力跟緊,反而擁兵不前,坐山觀虎鬥,還對周圍的人這樣說道:

吾奉手詔,言淮陽小兒雖名為將,而軍之進止皆委於吾。今其輕脫,越濘交戰,大軍若動,必陷泥溺,莫如結陣以待之,雖不利於王,而利於國。(《舊唐書·李道玄傳》)

李道玄率領輕騎,殺進敵陣,以為身後有主力大軍支援,遂奮力衝殺。可是,過了好半天,史萬寶依舊按兵不動,遲遲不見援軍的身影。很快,李道玄和自己麾下輕騎,便陷入了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雖然,李道玄率部死戰拼殺,可由於兵力過於懸殊,最終,寡不敵眾,唐軍幾乎全部陣亡,淮陽王李道玄壯烈犧牲,年僅十九歲。

李道玄戰死後,劉黑闥立刻調轉槍口,進攻史萬寶的大軍。看到叛軍大舉來攻,史萬寶整頓部眾,準備迎戰劉黑闥。然而,李道玄陣亡,令唐軍鬥志全無,軍心大亂。沒等叛軍打到跟前,唐軍紛紛四散而逃,潰不成軍。史萬寶見此情形,無法阻止唐軍的潰敗,只能獨自逃回長安。下博一戰,唐軍大敗。

下博之戰中,淮陽王李道玄以身殉國,死的時候年僅十九歲。李道玄生前,長期追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橫掃四方。眾所周知,自唐朝建立後,李世民率軍南征北討,前後大小數十戰,經常身先士卒,輕騎深入敵陣,卻很少受過嚴重的傷。這與李道玄等一干忠實猛將的護持,密不可分:

世民自起兵以來,前後數十戰,常身先士卒,輕騎深入,雖屢危殆而未嘗為矢刃所傷。(《資治通鑑》

因此,對於李道玄的死,李世民非常悲傷。後來,李世民當上皇帝后,也時常追悼這個英勇的堂弟,經常對身邊的近臣說:

道玄終始從朕,見朕深入賊陣,所向必克,意嘗企慕,所以每陣先登,蓋學朕也。惜其年少,不遂遠圖。(《舊唐書·李道玄傳》)

為了表彰李道玄的為國死節,唐太宗追贈李道玄為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壯”,故稱“淮陽壯王”。因為李道玄無子,太宗於心不忍,便下詔封李道玄之弟武都郡公李道明為淮陽王,主道玄之祀。

總而言之,下博之戰,唐軍遭遇大敗,淮陽壯王李道玄戰死,副將史萬寶逃歸長安。這一戰的直接後果,使得河北、山東的局面,一下子回到了原點。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付之東流,河北再次陷入戰亂。

唐軍兵敗下博,淮陽王李道玄陣亡,河北、山東震駭。不久,劉黑闥直逼洺州。洺州是唐王朝統治河北的中心,也是曾經的夏國舊都,劉黑闥亦定都於此。當時,奉命駐守洺州的唐朝洺州總管,也是一名李唐宗室,——廬江王李瑗。叛軍逼近洺州,見此情形,廬江王李瑗嚇得手足無措,急忙棄城西走,劉黑闥兵不血刃,佔領洺州。

洺州失守後,河北地區的形勢,急轉直下,周邊的許多州縣,相繼叛附於劉黑闥。旬日之間,劉黑闥盡復故地。到了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滄州刺史程大買棄城而逃,叛軍攻佔滄州。此時此刻,身處前線的齊王李元吉,也是束手無策,畏懼劉黑闥的兵勢,不敢貿然前進。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劉黑闥藉助突厥勢力,死灰復燃,到十一月份,佔領滄州。短短六個月,好不容易平定下來的河北,再次落入劉黑闥之手。劉黑闥這條已經奄奄一息的鹹魚,居然真的翻身了。

河北又起戰事,形勢不容樂觀。當務之急,是要趕緊選派一位統軍之帥,掛帥出征,前往河北平叛。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異口同聲說出一個名字:李世民。的確,秦王李世民是平叛河北主帥的不二人選。

除了李世民過往驕人的戰績、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在大唐軍隊中的崇高威望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之前,劉黑闥第一次起兵作亂,李世民率軍平叛,透過“洺水之戰”,一舉擊潰劉黑闥主力。所以,李世民具備在河北作戰的實戰經驗。無論綜合哪一方面,李世民當仁不讓,是主帥的合適人選。

可是,耐人尋味的是,唐高祖李淵最終的決定,沒有派秦王李世民,繼續率軍出征,而是命久未領兵的太子李建成,掛帥平叛河北。第二次平叛河北的關鍵時刻,唐高祖為什麼要臨陣換將,為什麼要棄秦王而用太子呢?原因有二。

第一,唐高祖認為,李世民不適合平叛河北。

雖然,在“洺水之戰”中,李世民憑藉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重創劉黑闥叛軍主力,收復河北失地。但是,在平叛的過程中,李世民只注重軍事征服,卻忽略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正是因為,李世民沒有及時進行戰後安撫,才給了劉黑闥可乘之機,導致河北再生叛亂。因此,繼續派李世民平叛,顯然有些不合適了。

況且,自從唐朝開國以來,李世民一直馬不停蹄,南征北戰,馳騁於各個戰場。唐初的統一戰爭,共有七次重要戰役,李世民就獨立指揮了四場戰役,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也該讓大唐的戰神鬆口氣,歇一歇了。

第二,太子李建成主動爭取。

在後世眼中,大唐王朝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一直是個極其醜陋的角色。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兄弟二人,就是兩個終日只知道遊獵嬉戲,沉湎酒色的花花公子,一點本事沒有:

太子建成,性寬簡,喜酒色遊畋;齊王元吉,多過失;皆無寵於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資治通鑑》)

意思是說,太子李建成性情鬆懈惰慢,喜歡飲酒,貪戀美色,酷愛打獵;齊王李元吉,經常橫行不法,到處惹是生非。這兄弟二人,均不受父親唐高祖李淵的喜愛。在眾多影視劇中,李建成的形象,也是相當負面、極不光彩的。他不僅陰險狡詐,而且好色貪功,完全就是一個不學無術,心胸狹窄的紈絝子弟。《新唐書》更是將他描寫得極為不堪:

資簡馳,不治常檢,荒色嗜酒,畋獵無度,所從皆博徒大俠。

那麼,真實的李建成,是否真如各種史料所記述的那樣不堪,那樣荒淫好色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李建成是被潑了髒水的。如果他真的是那樣一個庸碌無為,貪圖享樂的花花公子,怎麼會穩居東宮數年之久!相反,他非但不是一個紈絝子弟,還是一個文治武功相當出眾的大唐儲君。比如,最早的一個史料,是這樣評價太子李建成:

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大唐創業起居注》)

在李淵從晉陽起兵一直到入主關中的過程中,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一直是父親李淵的左膀右臂。李建成是左領軍大都督,統領左路軍;李世民是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路軍。起兵途中,李建成與李世民,幫助父親李淵,攻略西河郡、取霍邑、據守潼關、攻克長安,一路跟著父親,從太原打到關中。

唐朝建立後,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多次率軍擊退突厥入侵。並且,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東征洛陽期間,李建成更是親自領兵,討平稽胡酋帥劉仚成部數萬之眾,斬首數百級,俘虜千餘人,解除了李世民攻打洛陽的後顧之憂。可以說,李建成在軍事上,雖然不像二弟李世民,在戰場上成就那樣的豐功偉績,但也絕不是一個花天酒地的紈絝子弟。

李建成是一個性情寬厚、仁慈的太子,他還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君王繼承人。從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天起,身為儲君的李建成,便常年留守長安,協助父皇處理政務,很少領兵出戰。因此,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與征戰四方,軍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相比,作為太子的李建成,似乎並不怎麼光彩奪目。

在唐高祖李淵心目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兩個人的權重是不一樣的。李建成是國本,是一國儲君。雖然,他也是一個很會打仗的將軍。但是,一旦成為太子,李淵就堅決不讓他輕易領兵打仗,讓他坐鎮長安。

許久沒有領兵出戰的太子李建成,這次為什麼一反常態,主動請纓出征河北呢?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這個時候,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兄弟關係,明顯出現了裂痕,令李建成惴惴不安。

從唐朝建國之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似乎就有明確的分工,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一個坐鎮京師,一個外出征戰。表面看起來,這種分工,好像甚是合理。然而,久而久之,這種分工,就出問題了。

隨著李世民在軍事上建立了無人比肩的豐功偉業,他的權勢也在日益擴大,這讓李建成愈發不安。特別是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攻克洛陽,破鄭滅夏,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加號“天策上將”,領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上。當時,在大唐國內,李世民的地位,僅次於唐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功蓋天下,威震四海,自然而然,對大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產生了覬覦之心。這位縱橫天下,震破群雄的大唐軍神,不甘心一輩子只做一個秦王,他有了更大的目標,君臨天下,成為大唐之主。這樣一來,就為日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反目,也為玄武門之變的人倫慘劇,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與此同時,對於李世民日益擴張的權勢地位,以及昭然若揭的奪嫡野心,李建成也是看在眼裡。現在的李世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與自己並肩作戰的二郎了,而是一枚威脅自己太子之位的“定時炸彈”。所以,李建成必須要有所行動,壓制住李世民的勢頭。請纓出征河北平叛,正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世人皆知,秦王李世民用兵如神,翦滅群雄,以神武定四方,天下無人可出其右。可以說,李世民是舉世公認的戰神。因此,李建成請纓出征河北,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實實在在的軍功,向天下人證明,論行軍打仗,自己雖然比不上李世民那樣所向披靡,但也差不到哪去。

其實,“洺水之戰”,李世民重創劉黑闥主力後,李建成曾經問計於自己的頭號謀臣——太子洗馬魏徵。魏徵此人,在隋末唐初的亂世風雲中,歷經滄桑,極具政治眼光。故而,李建成將魏徵視為“智囊”,他詢問魏徵,叛軍主力被全殲,劉黑闥逃亡突厥,河北是否就此平定?不料,魏徵這樣回答太子:

黑闥雖敗,殺傷太甚,其魁黨皆縣名處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雖有赦令,獲者必戮,不大蕩宥,恐殘賊嘯結,民未可安。(《新唐書·李建成傳》)

果然,不出魏徵所料,“洺水之戰”不久,劉黑闥在突厥的支援下,捲土重來,再次攻入河北。劉黑闥第二次起兵叛亂,李建成心心念唸的機會,終於來了。東宮的兩位謀臣: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馬魏徵,也認為機會難得,建議太子李建成,主動向陛下請纓,出征河北,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與秦王對抗:

殿下但以地居嫡長,爰踐元良,功績既無可稱,仁聲又未遐布。而秦王勳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今黑闥率破亡之餘,眾不盈萬,加以糧運限絕,瘡痍未瘳,若大軍一臨,可不戰而擒也。願請討之,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結山東英俊。(《舊唐書·李建成傳》)

王珪、魏徵分析戰局,劉黑闥雖然看似來勢洶洶,高舉反旗,實際則不足為慮。雖然,劉黑闥有突厥的支援,但突厥人也不傻。說到底,劉黑闥不過是突厥的一條走狗,突厥人不可能為了劉黑闥,押上全部的家底。

更何況,先前的“洺水之戰”,劉黑闥遭遇重創,主力幾乎損失殆盡。現在,劉黑闥手上的軍隊,都是被李世民打剩下的殘兵敗將,糧草短缺。只要唐朝大軍兵臨河北,造成王師壓境之勢,必定會引起叛軍內部的恐慌。到時候,唐軍就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平定叛亂。如此看來,劉黑闥好像並不可怕,唐朝的勝算更大。

聽了王珪、魏徵的建議,李建成覺得很有道理。掛帥出征河北,不僅能在軍事上與李世民一爭高低;還能趁此機會,結交山東豪傑,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以便日後與秦王集團的政治博弈。

事不宜遲,李建成立即向唐高祖李淵請纓,願意率軍出征,前往河北平叛,討伐劉黑闥。而此時,唐高祖正在考慮出征河北的主帥人選,恰好李建成請纓,讓高祖立刻下定了決心,派太子出征。

唐高祖認為,與李世民相比,李建成更適合平叛河北。首先,這場戰爭,是平叛戰爭,是一場軍事、政治並存的戰爭。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雖然無人可比,能在武力上擊敗叛軍。然而,平叛不僅需要武力征服,更需要籠絡人心。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的軍事征服,顯然是行不通的。

可是,李建成則不同。自從被立為太子之後,李建成長期留守長安,坐鎮京師,協助父親處理政務,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對於如何籠絡人心,如何安撫局勢,李建成想必是輕車熟路。所以,派李建成出征河北,不但能夠擊敗劉黑闥,還可以很好地穩定河北局面,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其次,李建成的身份是太子,大唐的儲君。太子親征,定能振奮前線唐軍士氣,鼓舞眾將士奮勇殺敵。唐軍之所以在河北一敗再敗,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群龍無首。倘若,李建成以太子身份,親征河北,肯定會讓唐軍信心倍增,從根本上扭轉戰場態勢,進而取得平叛戰爭的勝利。

而且,作為父親與帝王的唐高祖李淵,也希望兒子們之間的功勞,可以均衡一些。總不能讓李世民一直光芒四射,而李建成卻默默無聞,什麼事也不做;這樣,不利於朝堂上的權力制衡,也不利於皇子之間的和諧。是時候,讓李世民歇一歇,讓李建成到戰場上去歷練一番。因此,第二次平叛河北,唐高祖最終決定,以太子李建成為主帥。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初七,唐高祖李淵下詔,命太子李建成率軍出征河北,討伐劉黑闥叛軍。同時,唐高祖下令,李世民管轄的陝東道大行臺,以及山東道行軍元帥、河南、河北諸州兵馬,統一歸李建成指揮,方便李建成排程諸軍。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正式領兵出征,向河北前線開拔。

在劉黑闥藉助突厥勢力,第二次起兵作亂,河北形勢再度急轉直下的情況下,唐高祖李淵經過反覆思量,最終拍板決定,由太子李建成掛帥親征,統領唐軍主力,開赴河北,討伐劉黑闥叛軍。

唐高祖李淵希望,李建成能夠透過政治安撫、軍事征服並用的手段,平定叛亂,消滅劉黑闥的反叛勢力,進而穩定住河北長達一年的紛亂局面。那麼,太子李建成能否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呢?

縱然李建成文武雙全,也曾為大唐建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是,畢竟李建成久未領兵;更何況,李建成不像李世民,用兵不循常理,敢於劍走偏鋒,出其不意,而劉黑闥又是那樣難纏的一個頑敵。最終,李建成又是怎樣在軍事上戰勝劉黑闥,又是如何從政治上穩定河北?平定河北叛亂,對於李唐王朝一統天下的大業,又具有怎樣重要的影響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霸王附體,貂蟬為我更衣

天官青龍

亮劍:二道販子的抗日

邪惡的胖子1981

大乾,一心求死,我真是大貪官!

老鼠愛上貓

女主她爹是個萬人迷

從心大師

千秋之改

zz星夜

從長平之戰開始

隨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