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幕後之人
天雲青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幕後之人,扶女帝上位,她卻要賜死我?,天雲青色,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黎初聞言,眉頭微皺。
若是其他人如此大放厥詞,詆譭謀反當日唯一前來護駕的功臣蘇野。
她定會厲聲斥責,讓人立刻滾出皇宮。
但李壽昌此人不同。
他作為燕國太傅,無論是身份地位都極其崇高。
最關鍵的是,李壽昌一向超然於各方勢力之外。
從不參與任何朝堂權力紛爭,一直以來,都是大燕最為公正的代表。
無論是四大家族,還是輔政大臣陳牧,都曾千方百計拉攏他。
然而都無功而返。
所有人皆有共識,李壽昌只忠於大燕本身。
當年燕黎初回到燕國,正是李壽昌認定她是燕國最優秀的儲君。
為她增加了不少籌碼。
燕黎初不得不耐心傾聽太傅李壽昌之言。
李壽昌此話,必定有所考慮。
“太傅此言何意?蘇野護駕有功,有何反心?”
燕黎初語氣恭敬,但眼神中卻透露出警惕。
李壽昌抬頭道:
“陛下,蘇野雖有護駕之功,但他的身份實在太過神秘,問天樓和錦衣衛兩大勢力集於一身,令人不得不防。”
說完,他壓低聲音,彷彿錦衣衛和問天樓之人就在附近:
“蘇野已然背叛楚國,總有一天,他也會背叛燕國。”
燕黎初聞言,沉默片刻,這才語氣堅定地開口:
“太傅,朕明白你的擔憂。但蘇野護駕有功,且在此次陳牧謀反事件中,展現了極高的忠誠。朕認為,我們應給予他信任。”
李壽昌眉頭緊皺,道:
“陛下,唯有將問天樓和錦衣衛掌握在手中,方可確保國家安定,社稷無憂。”
燕黎初沉默了片刻,她明白李壽昌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然而,她更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蘇野。
那個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護她周全的蘇野。
燕黎初絕不會相信,那身白衣上面有任何汙點渾濁。
她更不是那過河拆橋之人,要將功臣的勢力佔為己有。
燕黎初手指輕敲案桌,語氣卻極為嚴肅:
“太傅,朕相信蘇野的忠誠,亦相信他的才智。若他真有反心,恐怕此刻早已動手。只要蘇野一心為燕,我便相信他。”
燕黎初說完,便站起身來,背手而立,表示不想再聽:
“太傅,朕今日就當您從未來過,此話到此為止。”
李壽昌聞言,眉頭緊鎖。
他明白燕黎初的決心,但也擔憂蘇野的潛在威脅。
終究,他只能無奈地嘆息一聲:
“願陛下日後回想老臣之話,不會後悔。”
說完,便行禮告退。
丞相府。
墨一正將燕黎初和李壽昌之間的對話轉述至蘇野。
說完,不禁感嘆道:
“大人,看來這燕國女帝,對你的確極為信任。”
可蘇野卻並沒有過多表示,只是微微頷首表示已經知曉。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看向桌子上那張未完全燒燬的信,陷入沉思。
輔政大臣陳牧在燕國的地位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能讓他這樣的人每年上供,且必須燒燬所有證據的,究竟是何人?
陳牧這般重視,身份定然非比尋常。
正當蘇野陷入思緒之際,突然間,大理寺派人來報。
來人有些為難,似乎覺得這要求有些過分,小心翼翼地開口:
“蘇丞相,罪臣陳牧絕食三日不肯招認罪行,還說如果不能見到您便活活餓死。”
蘇野眉頭一挑,來得正好!
他立刻起身,帶著墨一前往天牢。
天牢內,陰暗潮溼,時不時在牢獄深處傳來痛苦的尖叫聲,無比瘮人。
陳牧被鎖鏈束縛在牢房的鐵柱上,面容憔悴,卻依舊帶著一絲傲氣。
昔日風光無限的輔政大臣,如此狼狽,令人唏噓。
陳牧看著蘇野走進來,嘴角勾起一抹釋然的笑容。
“蘇丞相,你終於肯來看我了?”
陳牧有氣無力地說道。
蘇野神色冷漠,不予理會,只是揮手遣散旁人。
他看著陳牧,淡淡地說:
“陳牧,你如今已是階下囚,還有什麼好說的?”
陳牧笑了笑,笑容中帶著一絲疲憊:
“輸給你,是我太過輕敵而已。我已是必死無疑,找你不過是想警告你。”
蘇野眼神一緊,問道:
“此話怎講?”
陳牧的目光緊緊盯著蘇野,用盡全身的力氣抓住蘇野的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相信我,不要再追查下去了,背後之人,不是你能得罪得起的!”
彷彿已經耗盡全部氣力,陳牧整個人鬆懈下來,癱倒在地。
“燕黎初是個明君,也是我看著長大的,今後,你要好好輔佐她。”
掙扎著說完這句話,陳牧便昏了過去。
“傳太醫!”
蘇野皺緊眉頭,立刻下令。
陳牧的話讓蘇野心中越發疑惑,背後之人究竟是誰?
為何會讓陳牧如此恐懼?
蘇野從未懼怕任何人,陳牧之言,只會讓他更加好奇背後所在。
他即刻下令錦衣衛與問天樓,繼續追查。
燕國因謀反案雞飛狗跳之際。
楚國。
除了被迫撤兵的燕國之外,楚國與齊趙兩國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好在楚國根基深厚,加上女帝楚暮雪御駕親征。
五十萬大軍悉數上場,捍衛楚國領土。
齊趙兩國雖然聯盟,但他們之間原本就是透過蘇野聯合。
蘇野應對燕國陳牧謀反,自顧不暇。
沒有了蘇野從中斡旋調停。
齊趙兩國彼此間矛盾重重,難以形成合力。
楚國大軍在楚暮雪的領導下,屢次擊退齊趙聯軍的進攻。
付出傷亡過半的慘重代價,終於逼得齊趙兩國不得不議和。
楚國,終於在蘇野出走之後,第一次平定外敵,取得勝利。
然而。
以一敵三的戰爭燃燒著整個國家的資源。
楚暮雪的一意孤行,使得整個楚國國庫空虛,百姓疲憊不堪。
儘管勝利的喜悅籠罩著楚國,但國家的困境卻愈發明顯。
流民問題愈加突出,使楚暮雪來不及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之中。
便立刻召集朝臣,商量對策。
眾人皆束手無策,低頭不語之際。
一籌莫展的楚國官員,提出了大逆不道的提議:
“不如將這些流民趕出楚國,或者直接坑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