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天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9章 推秦歷,行日書,以六為紀。,大秦攝政王,風姓天幽,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話一出,太卜站了出來。
作為大秦掌管占卜,天象的官職,此刻他有話說。
畢竟,他就是靠著這個吃飯的。
本來什麼水德之說,也該是他提出來,但是,李斯與王綰不當人子,搶了他的活。
於是,此刻他連忙站了出來。
要不然,這些鳥人,仗著知識淵博,將會再一次的諂媚於秦王。
讓他這樣的大大的忠臣,沒有發揮的餘地。
“王上,三代之歷,乃至於魯歷,都太過於久遠,顓頊歷成歷不久,當為上上之選!”
對於太卜之言,眾人都沒有反對,他們也清楚,只有最新的顓頊歷才是最適合大秦的。
喝了一口老黃酒,趙術輕笑,道:“王上,太卜,用顓頊歷,我以為不妥!”
秦王政目光閃爍了一下,沒有開口,一旁的太卜一愣,忍不住朝著趙術,道:“不知公子此話何意?”
他與趙術沒有仇恨!
而且,他得罪不起趙術,只能選擇溫言詳詢。
“太卜,夏有夏曆,商有陰曆,周有周歷,我大秦自當有秦歷,豈能沿用顓頊歷!”
“臣以為當由太卜官署為主,召集天下能人異士,以及陰陽家,道家入咸陽,重新推演天象,而制定曆法!”
“顓頊歷,臣也曾研究過,比之以往,確實是有優點,但,依舊是不夠!”
見到趙術開口,秦王政也是點了點頭,他是一個心高氣傲的王,趙術所言,正中其心。
這一刻,太卜也心動了。
他有些上頭。
他可是清楚,一旦重推曆法,自然是以他太卜為主。
作為一國太卜,誰不願意成就一部曆法,名傳天下呢。
一念至此,太卜臉上堆起笑容,朝著趙術,道:“敢問公子,這曆法重推,當注重哪一方面?”
“所謂曆法,便是為了配合天下人日常生活所需,根據天象而制定的計算時間的方法!”
趙術神色凝重,朝著太卜,道:“一般都是推演黃道十二宮,以天干地支之數,推演而出!”
“如今天下通行的日書,便是在這個情況下簡化而出,供萬民使用!”
“顓頊歷,我也看過,曆法最重要的是一點,便是指導農人耕種,這才是關鍵!”
“我曾拜讀過《呂覽》,對於其中關於節氣的劃分,很是感興趣!”
“比如,春風,立春等!”
“我認為完善節氣劃分,將節氣歸於曆法之中,以黃經,北斗指向,天干地支劃分!”
“從而,讓新的秦歷,可以指導農事!”
“所以曆法,不光是朝廷要用,更要便民!”
說到這裡,趙術朝著太卜,道:“這些事情,我不擅長,想來太卜官署最為擅長!”
“若是徵召陰陽家與道家,完全可以重新推演新曆,作為秦歷!”
趙術心裡清楚,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一直要在漢武帝的太初年間,而二十四節氣,從夏開始便已經存在,只是被完整的歸納出來,一直到了秦漢年間。
正因為如此,趙術便想著推一下,讓大秦的歷法更為完善。
顓頊歷,沒有必須要繼續用之!
這一刻,眾人都沉默了。
他們都清楚,一旦重推曆法,這就意味著,改正朔,從新確定歲首了!
特別是太卜,他敏銳的意識到,一旦重推曆法,併入節氣劃分,確定春夏秋冬,這樣一來,以十月為歲首,就不合適了。
這一刻,秦王政看向了太卜:“太卜,有沒有信心重推新曆?”
聞言,太卜連忙回答,道:“稟王上,臣有信心!”
機會就在眼前,他可不想錯過。
畢竟,誰都想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建樹。
朝議,依舊是沿用以往的慣例,大朝與小朝分開。
自然是沒有人去討論。
“天色已晚,吩咐宮中,上小宴!”秦王政朝著內侍吩咐一聲,然後朝著群臣,道:“諸位愛卿先吃晚食,然後再行商議!”
“諾!”
片刻後,內侍送來小宴,各自在案頭開吃,由於是在商量朝議,所以,也沒有舞姬,氣氛也不熱鬧,反而是由於彼此都不開口,氣氛有些凝重。
將一鼎黃羊肉吃下,趙術便喝著老黃酒解膩,他心裡清楚,之前商議的事情,反而是最簡單的。
接下來商議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而且,也是分歧最多的。
甚至於這一場小朝會都無法決定下來。
半個時辰後,內侍將小案收拾整齊,然後從容退下,這一刻,刀筆吏正襟危坐。
他心裡清楚,朝會將會繼續。
喝了一口溫酒,秦王政看向群臣,道:“接下來便商議國紀!”
“王上,九為數之極!”
博士學宮的周青臣站出來,道:“王上,橫掃六合,一統中原,自當以九為尊!”
“如此,也正和九五之數!”
“九為數之極,此話不錯!”
李斯站出來,朝著秦王政,道:“但是,九為陽數之極,六為陰數之極,而我大秦乃水德,水性陰平,奉法以合!”
“有道是,陽極生陰,陰極生陽!”
“九為極陽,六為極陰,故而,九生陰,六生陽!”
“大秦為水德,水性陰平,需以大陽補之!”
“故而,臣以為國紀當以六!”
........
聽到李斯與周青臣以及淳于越辯論,趙術不由得笑了笑,他心裡清楚,周青臣與淳于越都有才名,辯論也是他們擅長的事情。
但是,這個辯論的物件,是要分人的。
對上李斯,趙術不認為他們會贏。
雙方都很道理,現在就要看誰更能說,誰更能引經據典了。
趙術清楚,儒家與法家的觀念,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大不一樣的,更何況,周青臣還是一個雜家。
這等於是儒,法,雜三家再爭。
“王上,臣贊同長史之言!”
這一刻,王綰站了出來,他心裡清楚,在這樣討論下去,也沒有結果:“我大秦以水德,水性陰平,需以大陽補之!”
“如今我大秦國都,便名咸陽,本身便是大陽之數!”
“又有秦法奉合!”
“在易經之中,九為變數,一國一朝,當以定數而論!”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