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先王之政、先民之德,嚼龍,屠龍氏,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蒲氏老酒號稱稷下名酒,有兩個黑小兒夥計的蒲氏酒肆自然與稷山相距不遠,甚至可以說就在稷山的腳下。

稷山之下,故名稷下。

稷山是西繡嶺延伸向北的餘脈,位於天齊淵之西,山巒與大湖之間夾著一條官道,足夠寬闊,卻不夠平直。

齊敬之和驪山廣野沿著這條彎道極多的官道飛馳,前一刻眼前還是連綿高聳的山嶺,峰迴路轉之後就成了曲折蜿蜒的堤岸。

天齊淵大湖的堤岸上遍植榆柳,驪山廣野說這是大齊兩千年不易的先王之政,天齊淵的湖岸在何處,榆柳就必須種到何處,為的是鞏固水土、不使流失,暗中還有圈禁野性、不使氾濫之意。

在驪山廣野的指引下,齊敬之沿著這樣一條依山傍水、柳暗花明的官道疾行,一路繞行到了大湖的西北岸,稍作休憩時向東遙望,便有一座戒備森嚴的軍寨映入眼簾,據說高禖壇地窟就是被這座軍寨圍在當中。

一胖一瘦兩個少年伸長了脖子,卻理所當然地什麼也沒瞧見,悻悻然繼續上路。

斑奴和驪駒皆非尋常坐騎,不多時又是數十里路程飛馳而過,不知不覺間兩個少年已是轉道東北方向,漸漸將那些最為雄俊的峰巒拋在了身後。

於是,就在齊敬之再一次繞過一道攔路的山壁,漫不經心地抬頭遠眺之時,視線中忽有一座宏偉壯闊的城池拔地而起,如山似嶽、覆壓百里,又好似一頭帶著亙古蠻荒氣息的巨獸,盤踞在天與地的盡頭,正在舒展四肢、炫耀爪牙。

官道盡頭那座接天連地的巍峨城門好似一張猙獰獸吻,將官道連同上頭的車馬人流盡數吞入腹中,化為一整隻巨獸的資糧,蘊養出蒼莽古樸、厚重巍峨的磅礴大勢,交織成籠蓋四野、威加海內的王都氣象。

天道洶洶、人道煌煌……這便是大齊王都帶給山野少年的第一印象。

齊敬之猝不及防之下被眼前這座雄城撞在心頭,此種震撼很難訴諸言語,幾不亞於他當初遠遠觀望那艘巡曳星河的碧落宮青城大艦。

事實上,聖姜青城與大齊王都的神韻法理本就是一脈相承。

許是因為這個緣故,齊敬之在細細打量過那座王都城門之後,心裡總有種似曾相識之感,卻又總覺得應當不止於此。

下一刻,少年心頭靈光乍現,猛地扭動腰身、回首而望,眸子裡立刻映出了稷山那高聳入雲的輪廓。

齊敬之登時醒悟,原來前方那座面西靠南的王都城門,竟是恰好與西南方向的稷山遙遙相對,而且在氣勢上絲毫不落下風,在神韻上更是極為接近,這才讓他生出強烈的熟悉之感。

一座高山、一道城門,雙方隔空相望、分庭抗禮,卻又氣機聯結、相得益彰。

驪山廣野同樣望見了前方城門,臉上登時露出燦爛笑容,暢快言道:“那便是王都十三座城門中的稷門了!此門位於王都西側南首,雄視稷山諸峰、奪其野性自用,故得此名!”

“原來是這樣!”

齊敬之恍然而悟,禁不住頷首讚歎:“怪不得眼前這座巨城、這道城門竟能融匯莽荒野性和人道精粹於一身!”

原本在少年心目中,無稽崖劍侍玄枵於麟山吞吐龍氣、化育麟德,已經堪稱神通驚世,而眼前這座城池甚至連活物都不是,竟然也能做成同樣的壯舉,這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對於齊敬之的反應,驪山廣野絲毫不覺意外,反而嘿然笑道:“說起這個,每次有邊鎮軍卒、州郡征夫來國都輪戍駐防,都會引得都中百姓爭相出來圍觀,世兄可猜得到其中緣由?”

齊敬之一怔,旋即搖頭道:“這種事情在國都應當很是尋常,畢竟大齊的輪戍制度已經施行很多年了,地方上徵發戍卒,不是到邊鎮聽用,就是戍守國都、州府、郡城這類要地。都中百姓見多識廣,總不至於和松齡縣城的閒漢們一樣,喜歡瞧鄉下人進城時的窘態吧?”

“哎呀,世兄真真是一語中的!都中百姓就是喜歡瞧這個!”

驪山廣野笑道:“每次外來的軍伍入城,總有些軍中廝殺漢會出狀況,哪怕其人膽氣頗壯,哪怕此前在戰場上殺人如麻、在地方上橫行無忌,驟然見到了如此雄城,被野性和人道氣息輪番擠壓衝擊,都難免心旌神搖,鬧出許多笑話來,而且越是心境有缺之人,鬧出的笑話就越大。”

“單是小弟親眼所見,震撼失語、只知怪叫者有之,驚駭戰慄、不能邁步者有之,怖畏已極、伏地叩首者亦有之,更有癱倒在地的、放聲痛哭的、吐血昏厥的、發瘋自戕的、化身妖魔的,當真是千人百態、各不相同。”

“世兄莫要見都中百姓喜歡瞧這種熱鬧,就認為他們個個生性涼薄、狗眼看人低,只因若是不加甄別、放任那些心境缺陷太大的軍卒進入都城,早晚必會釀出禍患來,到時受害的還是這些都中百姓。”

說到這裡,驪山廣野忽而深吸一口氣,冷不丁又補了一句:“這種甄別之法……對修士尤其是低階修士同樣極為好用。”

齊敬之聞言,扭頭對上驪山廣野饒有深意的目光,沒好氣道:“咱們一路同行這麼久,你卻將這番話忍到此時方說,當真是沒憋好屁!你知曉了畢方鳥之事,就以為我也是個心境有缺的?”

“事關重大、不可不慎,還請世兄恕罪!”

驪山廣野嘴上請罪,臉上卻不見半分歉意,笑吟吟地道:“其實此前世兄直面真覺禪師的一雙神目,非但安然無恙,反而降服了心中的煩惱妄想,那時候小弟就知道世兄必定過得了稷門這一關,事前說與不說,結果都是一樣。”

“嘿嘿,剛才也果然如我所料,世兄乍一見到王都稷門,明明周身氣息奔湧如大潮,面上卻只是平湖微瀾,回首望山之後更是愈發風輕雲淡……如今少年一輩當中,能有世兄這般心境修為者絕對是鳳毛麟角,小弟在一旁見了,真真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到此處,齊敬之連忙擺手,止住了這廝的無恥吹捧。

他回憶方才情景,便也忍不住點頭道:“怪不得大齊官府有嚴令,國都道路至康莊而止,以免滋生出強橫難制的道精路怪。”

“我先前還覺得奇怪,國都本應是大齊人道最盛、野性最弱之地,怎麼還會滋生精怪?今日一看,才知人道最盛是不假,可這野性也著實豐沛得不像話!”

齊敬之一邊說,一邊再抬頭看向前方那座巨城,竟是頗有點心驚肉跳:“若是將來有一日,這座稷門再也無法壓制和轉化吞下肚的稷山野性,突然就活過來了也未可知。”

驪山廣野聞言,臉上的笑意漸漸隱去,難得肅容正色地道:“誰讓王都南郊緊臨著一個深不可測的天齊淵呢?我大齊自打立國時起,便是以國都鎮天淵、以君王守社稷!”

“國都鎮天淵?君王守社稷?”

齊敬之眸光一凝、心思電轉,禁不住喃喃道:“是了,先前你說起天齊淵岸邊的榆柳之政,我竟沒反應過來。此時細想,若要論大地野性之豐沛,還有何處能比得上號稱‘天之腹臍’的天齊淵?難怪朝堂上對於如何處置高禖壇,會有那麼大的爭論,除了各方的利益爭奪,只怕還有投鼠忌器之憂。”

“還不止是天齊淵呢!”

驪山廣野卻是嘆息一聲,臉上竟帶了幾分愁容:“在我這個渾天司的靈臺郎看來,如果說天齊淵是一座百川彙集、深不見底的龍潭,那麼再稍稍往南些的繡嶺便是一處藏風聚氣、幽深難測的虎穴!東繡嶺和西繡嶺相對峙立,猶如兩虎並坐,時時磨牙吮血、覬覦北向!”

“世兄可莫要覺得天齊淵與東西繡嶺龍爭虎鬥,大齊便可坐收漁利,其實恰恰相反,大齊最初立國之時,面對山水相爭、劫波遠蕩的兇險局面,但凡應對稍有失當,便是個天翻地覆、城毀國滅之局,故而最有效的法子還得是降龍伏虎、一體鎮壓。”

聞聽此言,齊敬之心頭便有一道靈光閃過:“對虎誦經?福崖寺?”

“不錯!福崖寺這些年香火鼎盛、聲勢日隆,號稱大齊第一禪林,連國主都多有優容賞賜,還不是和尚們用坐鎮東繡嶺石甕谷的功績換來的?”

驪山廣野肯定了齊敬之的猜測,語氣中有幾分罕見的滄桑:“嘿嘿,對虎誦經、一言不發、對碑顧影、食書自肥……世人都讚歎福崖寺四大高僧悟道成痴,卻不知背後藏著多少心酸血淚!”

“後頭三位且不提,真猷禪師最愛弘法佈道,看見猛虎不願聽經,尚要強按其頭,如今卻常年深居谷中石室,連寺中多數後輩弟子都是隻聞其名、難睹真容。這等明顯違逆性情、有礙道途的反常之舉,又豈是輕飄飄的‘閉關’二字就能含混過去的?”

聽到此處,齊敬之不得不承認,自己頭一次被驪山廣野這廝以言語唬住了。

相應的,少年心裡對於大齊朝廷的看法,對於福崖寺的看法,也隨之被推翻了大半。

與大齊歷代先王和福崖寺眾僧相比,他齊敬之在洵江上出的小小風頭委實不值一提,便是距離所謂的“龐眉第二”也同樣天差地遠。

齊敬之心裡這樣想,嘴上卻是嘁了一聲,看向驪山廣野的目光裡滿是嫌棄:“口口聲聲說真猷禪師修為精進、石室閉關的是你,信誓旦旦說他閉關其實另有隱情的也是你,以後若是再像這樣話說半截、不盡不實,可就休怪為兄不客氣了!”

原本有些忘形的驪山廣野連忙一縮脖子,因為生得圓滾滾、脖子本就不大明顯,這下瞧著更像是曾經那條赤火胖魚了。

此時此刻,兩個少年因為這場即興而起的深談,不知不覺間早已放緩了馬速,任憑斑奴和驪駒在官道上緩緩踱步。

驪山廣野見齊敬之並沒有真要追究的意思,便接著方才的話頭說道:“除了天齊淵和繡嶺這兩處龍潭虎穴,王都的東面還臨著一條淄河,西面也靠著一條系水。”

“近些年天齊淵五泉並出,被朝廷宣揚成難得的祥瑞,藉助百姓的祈福和祭祀加強了鎮壓,然而淄河與系水的水量同樣在大漲,對王都人道的侵蝕愈發劇烈。”

“我那位精研《水經》的族兄生逢其時,可不就深得國主看重了?小弟若是不分宗出去另謀前程,怕是此生都要被他強壓一頭。”

“與上頭提到這些禍患相比,區區稷山不過是繡嶺餘脈,僅靠一座稷門就能鎮壓下去,還當真算不得什麼了。”

齊敬之點點頭,又不免好奇問道:“那王都北面呢?沒有什麼成氣候的禍患嗎?”

“北面?王都之北其實有一小段淄河的河道,河對岸乃是一座山丘。因為山丘的南面、東面被淄河營繞而過,因此便叫作營丘。”

“大齊立國之初,先王看中了營丘的地利,在上頭興建了大齊的第一座城池,也是大齊最早的國都。先民們倚靠山勢、據險而守,熬過了最為兇險艱難的一段歲月。等真正站穩腳跟之後,那座山上王都漸漸不敷使用,更無法真正承擔起一國都城的職責,先王這才將國都南遷到了現如今的位置。”

“至於營丘山城,就成了先王們的陵寢所在,因此改稱營陵。營陵是大齊最早開拓的地盤,下頭的地脈又被先王們壓得死死的,頂多滋生些魍象之類的小精怪,每年由禮部牽頭清理一遍即可高枕無憂。”

齊敬之聽得心頭一動,不由暗道:“這不就是韋兄辭官前的差事麼?天地玄鑑裡可還存著一具魍象屍呢。”

略作沉吟之後,少年又開口道:“連營陵都無法徹底杜絕精怪的滋生,王都城池偏又鎮壓和吞噬了難以計量的山水野性,那豈不是……”

驪山廣野立刻點頭:“此事絕難避免,自先民們定居紮根於此,聖姜人道與這方水土蘊養出來的精怪就註定要長久糾纏。”

“對此,先民們曾留下一首歌謠,至今都中的孩子們還在傳唱。”

驪山廣野頓了頓,接著便用某種稍顯怪異的語調歌吟道:“水中汙泥裡的鬼叫履啊,灶裡的鬼叫髻。門戶內的各種煩攘啊,是雷霆鬼在處置。”

“東北方的牆底下啊,有倍阿、鮭蠪在跳躍;西北方的牆底下啊,是泆陽鬼在居住。”

“水裡有鬼名罔象啊,丘陵裡的山鬼叫峷,大山裡的山鬼叫夔。郊外的野鬼叫彷徨啊,草澤裡的鬼名委蛇。”

驪山廣野這廝唱得著實有些難聽,然而就是這寥寥的幾句歌謠,卻好似一幅真切無比的畫卷,將此地千百年前人道未興的蠻荒景象展現在齊敬之的面前。

驪山廣野唱罷,似也極有感觸,默然片刻才道:“兩千年風煙過眼,曾在這營丘臨淄之地、龍潭虎穴之側勠力開拓的先民們早已經作古,便連他們歌謠中提到的鬼怪也大多不見了蹤影……”

齊敬之默默點頭,心緒隨之翻湧:“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少年再一次回首南望,想要將那尚未被徹底馴服的天齊淵和東西繡嶺看個清楚。

“驪山廣野口中兇險萬端的龍潭虎穴,何嘗不是成就大齊今日之盛的王業之基?”

“先王之政,功垂百世。先民之德,澤被後人。”

《莊子外篇·達生》齊桓公見鬼:“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不小心修成大佬了

曾經的青柳

福德天官

忽悠啊

開局被正派修士圍攻

蒼生苦

救命!炮灰的我開局就被女主逆推

星落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