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河馬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卷天下動盪,暗流不止 第533章 遊園詩會(六),成為皇帝從贅婿開始,散步的河馬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有人都能夠想到這個問題,江寧自然也心知肚明,江寧愣了愣,回想他來到洛陽這兩個月的時間,究竟有什麼事情在什麼地方得罪了這位皇子?

所有的事情在江寧的腦海之中閃過一遍,卻不曾發現有任何問題,無論是生意上還是官場上,甚至是信陽府的事件,也碰不到五皇子這位大神,那他為何要這樣對自己?是他人授意還是方才他的風頭太勝了?

一首詩而已,他夏君晟說今日江寧的詩不算數,那他江寧的詩今日便出不了這大殿,而與之相關的天策將軍府,江寧也是避而遠之,從未與之發生任何衝突和利益糾葛。

“呵呵,江公子還是我大夏朝從三品的司禮,也是司禮之中的最高位置,如此年輕便能成為朝廷重臣,定然是有過人之處被朝廷賞識,加之方才技驚四座,我兩位皇兄、姑姑以及兩位老師,也都想聽一聽江公子的高見吧……”夏君晟微微一笑,看著江寧,卻把臺上眾人的名字都說了一遍。

四皇子夏君丘道:“哦?但真如此?那的確是要聽一聽了,我記得前些日子倒是有一個衙門的司禮是從三品,沒想到便是方才寫下絕句的江寧江紫川,恩,不錯不錯……角度刁鑽,倒是頗有見地。”

夏君丘看著案上的詩詞和署名,點頭咂舌道。

“他孃的,一丘之貉,蛇鼠一窩……”江寧心中咒罵,此刻皇家兩位皇子都表了態,他不起來,已經是不行了。

這高帽子一戴,江寧摘都摘不下來,即便是萬般無奈,也只能起身應答,目光投向了陸羽彤,陸羽彤卻微微皺眉道:“你儘管說,詩詞之上的才華,大家已經看在眼中,自是不用贅述,子曰,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江大人擅長的是詩詞而不是策論,今日無論你說什麼,都恕你無罪,朱院長意下如何?”

陸羽彤給江寧鋪了一個很好的臺階,又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了朱曦,一個要為難江寧,一個要給江寧臺階下;一個要往死裡整,讓江寧出盡醜,一個要保住江寧,愛惜他的才華。

這便是兩人說話的意思,朱曦聽完陸羽彤的話,已經明白了二人的意思,微微一笑:“那是自然,這些國事,本就不應該討論,如今得了硃批,方敢交流,自然是有教無類,虛懷若谷,既然都說江大人有真才實學,不妨說出一兩點來,僅作交流之言,我想諸位皇子也不會深究。”

二皇子夏君豪也不曾想,夏君晟會對江寧有意見,因為江寧是替陸羽彤賺錢的,那天下第一鍋他也吃過,自是驚豔絕倫,說是日進斗金也一點不過分。

“不錯……”二皇子也道:“朱院長言之有理,今日探討,僅在此處,出了門,便不能深究了,呵呵……”

夏君晟微微笑了笑,抬了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架子已經搭好了,剩下這場戲要怎麼唱,就看江寧的了。

有楊奇的策論在前,這種自小便跟在朱曦身邊的儒生所做的言論,定然是無人能夠超越的,而且朱曦的評價放在那裡,怎麼看,都是無人能出其右的,而且江寧身為朝廷命官,對於當朝的政策多少也會有些瞭解,這從三品的司禮頭銜,既是它的優勢,又是他的枷鎖,說起話來,更不可能想那些學子一般肆無忌憚,可若是顧左右,便不可能有真知灼見,而是一些平平無奇的附和之言,如此一來,便成就了儒林書院的名聲。

無論是朱曦也好,還是儒林書院的諸多學子也罷,對於這種情況,都是非常願意看到的,而他說出這樣的話,朱曦也是心知肚明的,長平公主因為和江寧的利益糾葛,不得已順水推舟給了個臺階,但也沒有駁二位皇子的面子,也足以看出,現在她是不願參與到這些事情中的。

江寧起身,行禮:“高見不敢當,只是自己的一點看法罷了,或許會衝撞到各位,還望院長大人見諒。”

“呵呵,無妨,都是自己的理解,眾口難調,但講無妨。”朱曦呵呵笑道。

江寧沒有看朱曦一眼,對於這個時代的儒學大師,他除了對齊雲夢不反感之外,從程茂勳到關蕭雲,再到現在眼前的楊奇和朱曦,都沒有絲毫的好感,正是他們這些思想的禁錮,導致了中國資本主義被扼殺,文化的貢獻自然不可抵擋,但面對生命,文化卻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特別是方才楊奇的一篇策論,侃侃而談,讓他甚至覺得噁心。

什麼狗屁以禮服人,天朝上國,江寧若是生在這個時代,定然也會被這一片邏輯縝密,滿是阿諛奉承的文章折服,但江寧腦子裡有掛,那就另當別論了,既然要說,那就直接開噴,管他孃的狗屁皇子。

下一刻,江寧面色沉凝下來:“既然說到了儒學,說到了孔孟,尊其為子、為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姑蘇柔面色微變,心中咯噔一下,心跳不由得加速。

“自周以來,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此乃《周禮》之中的記載,所謂儒,便在周朝已經大行其道,子曰:甚矣,吾衰也!吾不復夢見周公。便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春秋開始,禮樂崩壞,孔子言周禮,便是開儒學之巨流,才有了後世的儒家學派,才有了後世的百家爭。”

“可為何會有儒學?諸位可知在春秋時代,周王室雖已式微,但霸主們還都是周氏後代,周羌人恐怖之下,言儒意味著造反,誰敢言儒?即便是孔孟,也不敢如此,《周禮》已被定為周人的國家制度,沒有人敢反對。”

江寧說到這裡,滿堂譁然,就連寇乃文、楊奇都面色大變。

卻聽江寧又道:“孔子所言:商沿夏,周襲商,或有損益,以為沿襲。周朝所用《周禮》,乃是商紂之後的《周禮》,其主要還是道家的系統,後來的周系統諸子,如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的著作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周系諸子從來對“仁義”不感興趣,它們的理論裡,沒有“仁義”內容,就算提到仁義,也是拿來嘲笑或貶罵的,認為“仁義”是殷商族人愚蠢,弱智的代名詞。在孔子時代,也沒有所謂“儒家”的說法,孔子只是宣講商族人的“仁義”之學,而不說明它的來源。所以說,孔子為聖,便是將儒家中興,而起根源,卻在於道家。”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已經有人站起來想要反駁,但卻無從反駁,因為江寧從一開始到現在,都在說孔子和儒家,而且都是有據可查的,只是將這些隻言片語進行放大,根本找不到反擊的地方,現在有把道家搬出來,他們對於道家根本沒有研究,更無從反駁。

可朱曦的臉色,已經變了,這種變化,是肉眼可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匪禍天下

信馬由韁123

1444,拜占庭再起

加利西亞的鰩魚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寶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