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8章 張祿之助,長平長平,楚秦一鶴,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過早餐,六人分乘兩乘馬車出了長城,往小城而來。按預定計劃,兩乘車先來到小城城下,於城門口紮下。鄭安平執轡立於車上,靳先生和曹包一左一右在車下侍立,三名武卒執戟列於車後,帶住另一乘車。雖只六人,卻也顯出不凡的氣勢。——這自然是經過一夜商量、編排的結果。

城中響起了梆子聲。少時,城門大開,城主一家父子五口率先出來,曹包上前,將五人請到車的前面,面向城門而立。不多久,城裡的人扶老攜幼,也都出來了。

曹包讓出城的人一一在城門前,面向戰車坐下,靳先生在旁邊詢問這些家的情況,城主自然是有選擇地進行了介紹。最後,城主道:“各戶皆齊。”

曹包於是開始演講道:“吾乃曹氏,名包,見為管丞。憑車而立者,乃管令,其後武卒,乃管尉與左右夥。今者與鄉里相見,正有大事要與鄉里商議。爾欲食肉否?”

眾人一時反應不過來,三三兩兩地應道:“欲食!”“焉有不欲食肉者!”“焉有肉?”

曹包再次問道:“爾欲食肉否?”

這次大家聽清了,齊道:“欲食!”

曹包道:“適聞鄉里有言,焉有肉!”他拿手一指四面的荒野,道:“此荒野之中,野獸出沒,焉得無肉!狩而食之,奈何?”

這次大家聽得比較在意,聲音也齊了,道:“喏!”“無羅網,無弓箭,何以狩?”

曹包道:“月明之日,公子備網羅,執弓箭,與眾鄉里群起而驅之,焚原而獵之,聚於野而共食之,可乎?”

這次是小孩子歡樂地叫道:“可!”馬上被成人打了一巴掌。

曹包道:“焚原之後,乃是墾荒。是則有異也。王知管民多商,於力田則有所不逮,乃命管民:力田三年,不徵田租,但取市租,百錢徵二。民依其願,力田者,左向;市商者,右向;或願兼之者,正向。”結果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正向兼作,願意單純力田和單純行商者只有寥寥幾人。曹包叫來城主,讓書寫各戶姓名。先是農戶,然後的商戶,最後是雜戶。

鄭安平等站在一旁,看得心驚肉跳,這就是要編戶齊民了!但這一切全是曹包在經手,自己只能在一旁呆看。他有些佩服信陵君及其門客了,能想出這麼一出高明的辦法。

城主一家急忙跑回家,取出筆墨簡牘,一一書寫,曹包和靳先生在旁邊看著。四名武卒就站在旁邊,為他們站崗放哨。

也許是因為四名武卒的威懾力,這一過程秩序良好,絲毫不亂,眾人依序一一過來,登記了自己的姓名和擬從事的職業。靳先生特別叮囑,一家父子可共用一牘;身高不滿六尺的小孩並不登記。

一百多戶登記了一百多塊木牘,城主和他的四個兒子都會寫字,但由於只有一支筆,所以只能輪流寫。這一百多塊木牘寫完了,也已經到了午時。

曹包把寫好的木牘收到一個皮囊中,束好,栓在自己腰間。複道:“政事已畢,或有訟訴、冤情及其餘者,可出首告!”眾人沒有出聲的。曹包於是道:“眾鄉里且歸。吾等於城周巡探,或有餘情,可出而告之。”眾人回城,但並沒有關閉城門。

六人復回到車上,選擇了四周典型的標誌物,劃定了獵場的範圍。由於小城人數不多,獵場不可太大;又由於這次打獵目的不在巡狩,而在燒荒墾田,所以選擇的場所主要放在水草豐茂,便於耕種的地方,獵物多不多倒在其次。

在晨間的會議上,主動力田的人明顯不多,那些選擇“正向”,有多少是過了腦子,多少隻是隨大流,實在難說。因此被區分出來的農戶和商戶倒顯得十分寶貴。鄭安平也想得到一份名單,但曹包卻在另一乘上,便對靳先生道:“此處無官司,聽訟問政當以何為?”

靳先生道:“此君上之所憂也。新闢之土,專事不備,或有其難也。公子或當甘棠樹下聽訟也!”說到這兒,靳先生竟然唱起來:“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其聲清揚,傳之遙遠。

大約花了一個時辰,釐清了城周的地形和麵積,決定了獵場以及打獵的方案,靳先生道:“諸子辛勞,可盡歸國,姑俟獵日,再至可也。”

兩乘車,帶著六人返回大梁。鄭安平四人一商量,既然還有幾天空閒,索性就把麻三給安葬了。和靳先生確認了,告了假,靳先生道:“亡者為天,焉得不從!”應允下來。

今天天色已晚,四人決定各自歸家,來日到驛中商議麻三的葬禮。

鄭安平回到家中,與張祿見過禮,兩人一齊在院子裡炊粥。鄭安平想起,自己好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單獨和張祿一起做飯、吃飯了。一邊煮粥,鄭安平一邊說著這兩天的所見所聞,張祿也隨口說出自己的看法。鄭安平說到,管邑西接洛陽,東至大梁,南臨鄭國,北近邯鄲,正天下之中也,管民單以接待四方客商就足以富足,如果自己在那裡撈一把,沒準也能積攢下萬金。

張祿沒有進行評論,只是簡單地回答道:“汝可經城主,與諸客商相會。以汝管令之身,必有所獲!”

然後說到信陵君賜婚,自己應如何修整房宅。張祿忽然道:“若築舍於管,何如?”

鄭安平道:“前者仲嶽先生下問,吾答以重廣舊舍可也!奈何重築舍於管?”

張祿道:“老臣老病,非可見於人也。若張輒先生至,如將奈何?”但以舊宅安老臣,公子自居新宅,既得氣象一新,又避眾人耳目!“

鄭安平道:”吾初令一邑,事皆艱難,正要先生提攜指點,奈何相棄?“

張祿道:”非相棄也。公子若思念老臣,但驅車而歸,無不可也。或殘體稍健,亦得追隨公子左右。遠離大梁,自然清靜。“

鄭安平道:”吾正思若廣吾宅,先生當何往,先生此計,是亦有得。“

張祿道:”管邑並無官司,公子築舍其間,是官司也。他人皆歸,公子獨留,任所隨行,皆便宜。信陵君雖欲任曹叔,其可得哉!“

鄭安平道:”然吾當宅於何所?“

張祿道:”管國舊都,城邑雖廢,基礎尚存,擇其形勢彷彿者,稍加修築修葺即得,夯土築基之勞可減,但立柱架樑而已。“

鄭安平道:”然吾所懼者,故城荒廢已久,地僻人稀,或有一二猛獸若草莽,恐為所難。“

張祿道:”公子所慮,亦非無故。公子可試言於信陵君,或得其便,重修管城,亦未可知。若不修管城,但修其宅……亦必三五月,甚則一年。公子可暫居管邑,親近鄉里,結交英雄,以為羽翼、心腹,自可無礙。“

鄭安平道:”此計大妙。若無居室,寄居他宅,小奴自難入門。“

張祿道:”奈何公子懼小奴耶?“

鄭安平道:”先生有所不知,小奴乃管邑倚門者也,其小童亦不知其父。如此低賤,何得而喜?“

張祿道:”公子之言非是。小奴雖倚門之女,已歸侯門,乃魏公子之妾。於公子不可言其低賤,正與公子相匹,皆信陵君臣妾也。“

鄭安平有些不服氣道:”吾乃王臣也,豈信陵君之臣!“

張祿道:”公子身雖王臣,其心乃常在信陵君也!“

鄭安平被說破心思,只得乾笑道:”先生明察,難掩蔽也。“

張祿把話題拉回來,道:”公子若納小奴,養其童,令得成器,其功豈區區管邑所可匹!公子其無忽之。“

鄭安平道:”雖然,丈夫建功立業,當在疆土,豈以兒女為所依!“

張祿道:”公子所言雖是,然自思,公子鑑女,其如信陵君耶?公子之識,其如信陵君耶?公子之貴,其如信陵君耶?公子之德才,其如信陵君耶?信陵君不以其賤而輕之,重之任之,公子豈可因其倚門之女,而輕賤之耶?願公子以信陵君之心為心,揣之度之,其女其童,必有可觀者。“

鄭安平想了想,道:”先生之言,吾當謹記。婦在德不在顏,吾所深知。願其婦之德如先生之言,則幸甚!“

張祿道:”其德如吾之顏,其可得乎?“二人皆笑。張祿道:”公子於管邑,亦可稍稍探問其狀,來日閨闈之內,亦可承歡!“

鄭安平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先生何趣也!“隨即回到正題上,道:”吾於管邑,乃令也。雖不信於信陵君,然管或存或亡,或貧或庶,或安或危,一任在身。曾不願稍有差池,亦不願一依信陵君。願先生旦夕教之,以免吾過,以補吾失!“

張祿慘然道:”臣自出仕,常願以身許國,奈天不如其願,徒降無妄之災,病殘之軀,為累公子。今公子得令一邑,邑雖小,蓋魏之土;民雖少,其魏之民。敢不竭誠盡節,以輔公子。願公子勿念!“

鄭安平道:”吾得先生之助,取功名如反掌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玉

凝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