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8章 祭壇,長平長平,楚秦一鶴,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郭先生的回答讓堂上很是沉寂了一會兒。郭先生似乎是在等這句話的衝擊在眾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堂中沉默了一會兒後,才繼續道:”夫有民者,乃有其土。君上居其土也,必保其民。是故孜孜以求貴邑之道,懼有所失,以貽民憂。複本聖人因俗簡禮之訓,過問鄉俗,以近民也。未敢有私!“

鄭安平沒想到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他只得講個故事來緩和一下,道:“昔周公子魯公伯禽與姜太公皆受封於東夷。魯公三年乃報政。周公曰:‘何遲也?’魯公曰:變其風俗禮儀,必三年而後得。姜太公才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太公曰:簡其君臣禮,而從其俗。周公曰:’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君上體聖賢之教,欲簡其禮,而從其俗。眾卿其助之!”

城主連忙接過話來,道:”君上本好生之德,體恤下情,不變風俗。微庶等敢不感恩懷德,以圖報效。是必竭誠,不敢有私。“

鄭安平想迅速結束堂上的談話,道:”祭如神在,餐前非議之時。餐畢,吾等同往郊外,感天地之變,查吉凶之相,必有得其情者。彼時也,願長者不以臣頑鈍,早賜教訓,以開愚蒙!“

城主伏拜道:”謹奉命!“下到堂下,命令增加眾長老的餐食,一一搬上來。最後城主行禮道:”請餐!“眾人一齊開吃。

餐後,鄭安平請城主帶眾人前往巡看祭祀的場所。幾名長老自稱身體不適,告辭;鄭安平見曹包沒有出聲,也就沒有挽留。除了六人和城主外,只有四名長老跟隨。犬兄和小四不肯放閒,一人牽著四匹馬,說隨便溜溜馬。

城主先將眾人帶到社樹之下。這棵柏樹卓然高聳,與周圍迥然不同。樹底下可見一些祭祀殘留的痕跡。城主道:”是則社祭也。“又指著一里以外的一條小溝道:”彼溝乃敝邑西界。迤邐而北,復為北界。“

鄭安平對這一帶記憶深刻,他曾經就在不遠處的一座橋下,射傷了一名他以為是秦劍士的俠士。但這是他第一次全景般地觀察整個河流的流向,以及河對岸的管國故都。他當時好像並沒有感覺到,兩者之間相距如此之近。

城主領著大家到了樹下,道:”每社祭時,鄉里各家各攜供物二簋至,佈於樹下,微庶以鼎置其間。午時,鄉里匯聚,集於樹下,以序而立,臣宣頌辭,致禱。長老司儀,禮敬!匯各家之供入一鼎,乃共烹之,與會之眾各得一盞而食之,命曰散福。其夜則起篝火於溝旁,一眾皆歡。或有外鄉愿至者,亦不避之。“

鄭安平道:”是禮也,所奏何樂?“

城主道:”遠鄉敝城,焉樂為!或有能者,以短笛一支,奏俚俗之曲,每引眾人圍聽。“

鄭安平道:”何以聚眾?“

城主道:”各家長於時至敝宅,並驅自家眾出城。至時,微庶與眾家長出城,祭儀始啟。無需聚眾。“

鄭安平道:”各家所獻,正一鼎否?“

城主道:”或大率不差,其略有增損,蓋加水之多少也。“

鄭安平復問道:”眾長老其有所教乎?“

一名長老道:”各家雖皆二簋,實有盈虛。繞鼎而置之,其有不足者,許歸而補之。自設供至致祭,供品皆可添補,以求多福。只命長老二人守之,只禁偷竊,他則不禁。“

鄭安平道:“其可撤乎?”

那名長老道:“若願少福少壽,但撤不妨。”

曹包道:“家各二簋,其家或眾或寡。其眾者,所得多,其寡者,得無損耶?”

那名長老道:“其眾者,福分而薄;其寡者,福集而厚。孰得孰失?”

鄭安平道:“子曰,禮失求諸野。信失!”

轉入南面,與小城相對,是一片得到開墾的田畝,約有八九個城池大小。田畝雖經開墾,但明顯維護不善,荒草叢生,阡陌紊亂,與周圍的荒原界限不清。眾人來到田邊,城主在田畝靠溝渠的一個地方停下來,道:“此乃祭穀神之所。每以新獲,於此瘞之,以酒酹之。通城不過三五戶耳。”

鄭安平道:“歲何所獲?”

城主道:“城外田千畝,戶只三五丁,惟植粟耳。歲獲千石。若無他擾,勉能不飢。但被災荒,即得糴糧以濟之。”

鄭安平道:“城主所瘞之地何在?”

城主便指地上道:“大約左近。”

鄭安平道:“既瘞以粟,奈何不見苗出?”

城主見問一愣,隨即拜道:“微大夫之教,微庶幾誤終身!微庶祭不如法,神弗福也!皇皇如是,而不見如盲,是愚人也!”

鄭安平道:“神弗福也,猶歲獲千石,及福也,富及王公矣!”

城主道:“微庶豈敢!神所福也,皆大夫之德!”

身後的幾名長老也似有所悟,皆一起拜道:“皆賴大夫之德!”

沿城而行,到城東,一條被無數人踩踏出的道路縱貫眼前,遠處隱隱便是魏長城。

鄭安平道:“城東得無祭乎?”

城主道:“城東及北近大道,皆不得祭。”

眾人轉過城北,那條構成小城西界的小河橫在前面不遠。一直沒有出聲的郭先生突然問道:”聞此河以北猶有一大河?“

城主道:”然也。彼則金水河也。或言鄭民德子產之德,與之金而不受,乃投之河,故名。“

曹包道:”盍往觀之?“

城主道:”若欲過河觀之,微庶喚犬子執杖開路。北岸時有蟲蛇,恐有傷害。“

跟著出城轉了一圈的幾名長者已經不堪,紛紛告老。鄭安平禮敬,並將他們送進城內,恭敬辭禮。城主叫出四個兒子,各執木棍,在前面開路,越過一座橋,進入河北岸。

如果說河南岸還只是荒蕪,北岸就簡直是蠻荒。草高及腰,時不時竄出的小動物,昭示著這裡少有人跡。在城主四子打草驚動之下,各色小動物紛紛跳出、跑開。前行不過五里,便到了金水河邊。

郭先生觀察著管國故都與這裡的關係。管都簡直是一片風水寶地,兩條河流盤屈圍繞,幾乎構成天然護城河。東西兩側,有大片的荒原,只要開墾出來,就是良田。而在故都東、小城北交點附近,鄰近金水河的岸邊,有一小片臺地,正好可以作為祭地之所。

一行人站上臺地,俯瞰四周,視野開闊,四周景緻一覽無餘。在上面可以看到,東西兩邊都有河流流過,簡直就是為祭地而生。過了橋,犬兄和小四就放開韁繩,讓馬自由嬉戲。自己跟在眾人後面。

郭先生道:”君上祭地之壇就設在此處。祭地前一日,以四河為界狩獵。獵畢,就會於河南,河心之地縱火盡焚之,以墾為田畝。城主以為如何?“

城主道:”謹奉大夫!“

郭先生道:”社之祭也,先生其相,可乎?“

城主道:”微庶惶恐,何德而至此!“

郭先生道:”先生久在此地,諳於社祭,正合如此!……南畝之祭,管令其主之,城主其相!君上襄贊。“

鄭安平也有些惶恐了,道:”奈何以臣主之,而以君上襄贊?“

郭先生道:”勸農力田,令之職司也。管令其主之!“

鄭安平也只得應道:”謹喏!“

郭先生對城主道:”微庶即返大梁,回報君上,具言祭儀。吾意三牢今夜可至,城主其牢之。善遇之。“

城主道:”微庶自當安置。“

郭先生道:”三牢享於神,務要清淨。“

城主道:”謹喏!“

郭先生道:”獻祭者只得三子,貴邑有屠戶有力者,可相助乎?“

城主道:”鄰鄉屠戶豕三,見與其夥同在城中,臣請以為助!“

郭先生道:”善!豕三在城,可得一見否?“

城主道:”鄉里野人,恐衝撞賢人。“

郭先生道:”事涉祭事,不得不謹!“

城主道:”臣但呼來見之。“

郭先生道:”吾且往請之。“

城主道:”野人,何當大夫之請!“

郭先生道:”若其賢也,又何礙也。“

把最重要的祭祀之事決定下來,特別具體地把每個事的時間定下來,犬兄和小四攏住馬,一行人這才由四兒開道,回到城中。

入城後,犬兄和小四拴好馬,眾人略事休息,城主先往逆旅通報豕三,說有信陵君門客來訪。少時城主回來,後面跟著豕三一人。

城主剛剛介紹完,郭先生立即起身,長揖道:”本待相訪壯士,焉敢勞壯士登門。聞別有壯士同處,今者何在?“

豕三作揖道:”庶民等皆草莽野人,不敢見貴人。同行乃推庶民於貴人座下領命。“

郭先生道:”壯士同夥幾人,如壯士等幾人?“

豕三道:”庶民同行四人,皆壯於庶民。庶民最不成器,只得應付!“

郭先生道:”有佣壯士屠三牲,壯士其有意乎?“

豕三道:”庶民以屠牲為業,有佣為屠,焉敢辭!敢問所值?“

郭先生道:”此屠非同尋常,乃獻祭於天地鬼神,具太牢、少牢,壯士其能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玉

凝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