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唱一句此生不見,赤心巡天,情何以甚,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平甫的葬禮並不隆重。
琅琊城也沒有滿城披白。
只在白氏老宅掛了素幡,未宴親朋,不迎賓客,異常的低調。
當然很多人都明白這低調的緣由——棟樑折斷,大勢難挽,曾經煊赫越國的名門,是不得不低調。
沒有權傾一時的力量,怎能再匹配權傾一時的聲勢?
白氏主母文娟英,坐在丈夫生前的書房中,坐在丈夫死去的椅子上……一身披麻,臉有戚容,但並未流淚。
該流的眼淚,在過去的那些日子裡,都已經流盡了。
在丈夫白平甫身死之後、兒子白玉瑕回來之前,她必須撐住這個家。她也的確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此刻她的眼神裡,更多的是憂思。
兒子有了很大的變化,她暫不知是好是壞。
從小到大,白玉瑕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刀槍棍棒,無一不精。道德禮儀,人人稱讚。堪稱文武全才,完美無瑕。
就像他自己在朝堂上所說的那樣,白平甫從小就要求他忠君愛國、用勤用勉,他也的確從未懈怠過。
黃河之會上被項北用拳頭擊潰,山海境後又與革蜚的差距越來越遠。
兒子近乎自虐的努力、兒子坐立難安的焦慮,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那一封寥寥數字的遠遊信,固然使得平甫大發雷霆,固然叫許多人看了笑話,她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的。
兒子人品樣貌天資才能樣樣都有,本該鮮衣怒馬的年紀,卻沒有多少年輕人的朝氣,一言一行,端謹有禮,氣節兼具。一直困宥於“白氏佳兒”的框架裡,活成了丈夫筆下勾勒的樣子。每一天都很辛苦。
她固然敬愛丈夫,但她更心疼兒子。
其實她知道,丈夫又何嘗不心疼兒子、何嘗不思念兒子呢?好幾次找茬與她吵架,都是希望她能寫信勸兒子回來,只拉不下臉直說……而她也裝作不懂。
丈夫眼中,看到的是白氏長遠,是越國千年,看到的是平和局勢之下的兇險暗湧,是所謂責任,所謂承擔。所以他會不斷地給兒子施加壓力,冀望玉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物。
但她只希望兒子能夠活得輕鬆一些。沒有那麼厲害,也沒有關係。
但丈夫死了,兒子不可能再輕鬆了……
兒子回國的第一件事情,是披孝上朝。
兒子下朝的第一件事情,是正式開始舉行平甫的葬禮。
族中很多人都覺得,恰恰是現在這種時候,白氏需要用一場盛大的葬禮,來維持白氏的體面。
是白玉瑕力排眾議,要求一切從簡,萬事低調。
她不是很能理解兒子的決定,但她毫無保留地支援。讓白玉瑕承擔起家族,正是平甫生前所希望的。無論結果如何,她願意同兒子一起承擔。
然而此刻,兒子跪在她的面前,慢慢地對她說:“我要離開這裡。”
文娟英無法理解。
丈夫白平甫雖死,白家雖然受到了重創。但琅琊白氏也不至於說從此就一蹶不振。
白家作為越國名門,多年以來的積累不會一朝抹去。
家族內部神臨境修為的族老,也還是存在一位。
白氏故交滿天下,她文娟英也有越國皇室的血統在。
應該說這個家族完全還能夠撐下去,有足夠的底蘊,可以熬到下一個支撐家族的人出現。可以支援白玉瑕的成長。
但白玉瑕卻要放棄這一切。
“你與孃親說。”文娟英緩聲開口道:“是不是因為在朝堂上受了委屈?世態炎涼,原也是常有之理……你父親當初在隕仙林失利,不也無人問津了很久?”
白玉瑕在朝堂上無疾而終的問責,早已經在越國上層傳開。被很多人視作白氏嫡子政治幼稚的表現。她文娟英當然也知曉,但認為兒子天生聰敏,只需稍加點撥,執掌家族一段時間後,自然能夠明悟政治遊戲。
“母親還拿兒子當孩子,但父既死,子即父,兒子哪還有天真之念?”白玉瑕搖了搖頭:“活在這世間,誰能不受委屈?楚淮國公尚有閉門忍辱之日,齊武安侯尚有天下通緝之時,兒子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嗎?又如何受不得丁點委屈?”
“兒子這次回國,就是為了給父親一個交代,就是為了撐挽家族。”
他雙手扶膝,像一尊玉像:“但是留在這裡……已經沒有希望。”
文娟英哀傷地道:“白家雖衰未死,我兒天賦卓絕,怎麼說這裡已經沒有希望?”
白玉瑕沉聲道:“僅從白家來看,母親所說的當然沒有問題。僅從白家來看……那張臨川再奸詐、再強大,父親也沒有身死的理由。越國不是魏國,不是丹國,我們提前做了準備。”
“你是說……”文娟英斂著眉:“那革蜚故意坐視你父遇險,革氏欲吞我白氏?”
白玉瑕道:“此事幹系重大,沒有證據,不能亂說。但想來天下聰明人,都會有幾分猜測。”
文娟英臉上並沒有什麼驚訝的表情,顯然她也是那‘聰明人’之一,但只是垂眸道:“若事實真是如此,我兒更要慎重,更要隱忍,更不該打草驚蛇才是。”
白玉瑕搖了搖頭:“不對。”
他雖是跪姿,但仍有卓然之感,認真地說道:“革蜚現在的正式官職,是右都御史,都察院中第二號人物。左都御史向來唯皇命是從,並不會干涉他掌權。兒子卻一直潛心修行,沒有正式踏入官場。此為勢不如他。”
“革蜚以隱相為師,我自幼承白氏家學。革氏如日中天,白家又風雨欲來……勢之大不如。”
“自山海境一行後,革蜚修行速度一日千里,如今已成神臨,甚至能與張臨川交手而不死……兒子遠不能比,輸的是力,也是可見的未來。”
他口中說著自己的樣樣不如,但眼中並無頹色,只是客觀地審視現實,冷靜地面對殘酷:“我若要與革蜚抗爭,是以卵擊石,毫無勝算可言。革氏若要吞我白氏,僅白氏自己,並不存在還手之力。母親看今日之白氏,尚有家財萬貫,糧谷滿倉,葉茂枝繁……兒子觀之,不過泡影,是殘燭微光。”
文娟英本想說,若真有那一天,我還可以進宮求一求天子,皇家不會不管白氏。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因為她突然想明白了,白玉瑕為什麼回國的第一件事是孝服上朝,又為什麼在朝堂上那麼不懂事。
如果說今日之白氏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價值,無非是對革氏的制衡,是曾經與革蜚並稱雙驕的白玉瑕的未來。
而白玉瑕已經都展現了。
白玉瑕已經在第一時間拿出了所有,已經第一時間走上賭檯,以一個初出茅廬的莽撞世家子的形象,在越國朝堂上那樣的憤怒、那樣的不懂事——如果天子願意扶持他制衡革蜚,他願意成為那個站在臺前的人。他願意沒頭沒腦地往前衝,往前撞。
可天子已經沉默了。
她身上這層血親關係,若能影響到天子,她又何須進宮?
如今天子既然已經有了態度,她進宮又有何用?
她不得不承認,兒子想得比她更遠,兒子比她想象的更成熟。但這種成熟,讓一個母親心痛。
白玉瑕繼續說道:“龔知良說跟我不論親疏,就是表示無論如何,不會站在我們這邊。連龔知良都如此,滿朝文武,皆無可恃。再爭下去,只是自取其辱。至於陛下……他當然會給我一點甜頭,把我哄著,會給父親、給白家一點榮耀,讓我們繼續撐下去。這是所謂帝王之術,但對白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切實的支援,我再怎麼掙扎,都不可能跳出革蜚的壓制。再怎麼努力,也最多隻是延緩失敗的時間……我現在不可能是革蜚的對手,白氏不可能再與革氏並舉,我只有跳出這裡。”
此刻整個白氏老宅,正陷在喪禮的氛圍之中,人們哀傷,人們哭泣,人們匆促地來來往往。但在白氏家主的書房內,白家當代最有天賦的人才、白家法理上的下任家主,卻已經下定了離開的決心。
對著曾經代表無盡榮華的琅琊白氏,他只是揮一揮手。
在手上還有相當多籌碼的時候,不是誰都能夠看得清結果,更不是誰都有棄掉這一局的勇氣。
文娟英看著自己的兒子,有許多的話都沒有說出來,最終只是道:“你準備怎麼走?”
白玉瑕道:“先前陪我回越國的那個朋友,已經走了。齊國的武安侯因此寫了一封信給我,請我去南夏散心、切磋道術。這封信隱相和革蜚應該都已經看過。我去了,不會再回來。”
“我兒在外面交了好朋友啊。”文娟英悵然道:“看來你離家出走是對的。”
白玉瑕慢慢地伏低身體,以額貼地:“我不能帶母親走,因為革蜚或許並不會放心我。帶著您,我走不了。”
“傻孩子。”文娟英拂了拂書桌上的賬簿,笑了笑:“為娘也不可能跟你走啊。這裡是我的國,這裡是我的家。娘還要替你父親守住這份家業,等你回來呢。”
白玉瑕抬起頭來:“我走之後,白氏已然無路,再無抗爭革氏的可能。諸位親長反而安全。就是日子會緊張一些,手頭會拮据一些。這琅琊城,也不會再由白家做主……苦了孃親。”
文娟英隔著書桌看著白玉瑕,覺得這孩子還是很近,又好像已經很遠。
但孩子長大了,始終會有這一天的,不是麼?
她有些酸澀地道:“白家再不濟,也是越地名門。家業垮得再厲害,娘身上也流著文氏皇族的血。娘在家裡少不得錦衣玉食,苦什麼?苦的是你在外風餐露宿,在外面披荊斬棘。朋友再好,寄人籬下的滋味也不好受……”
白玉瑕不說這些,連夜趕回越國至今,他也未流過一滴眼淚,只緩聲說道:“天子以為他能夠掌控革氏,肆意拿捏革蜚,所以他並不在乎,甚至縱容。又或者他老人家有更多籌謀,更高層次的思考……但‘蜚’是天下之兇,並不易於。革蜚已經不是以前的革蜚,我也不是可以繼續天真的白玉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外間還在唱著安魂的哀歌。
那歌聲唱——
“三魂走,七魄無。
世間哪個無親故?
一聲哭,一聲苦。
赤條條來還赤條條去。
今生緣已盡,望斷山前路。
山不轉兮水可轉,淚眼潺潺為離人唱。
唱那山,山也太高。唱那水,水也太遙。
唱一句此生不見吶!
生者與死者,誰更遺憾……”
在陳設素雅的書房中,文娟英靜靜地聽完了一首越地哀歌,那個一直以來讓她驕傲也讓她牽掛的兒子,已經消失了身影。
不多時,書房外響起迅速靠近的腳步聲,管家的聲音響起來:“主母大人,宮裡送來一份喪儀,還有對老爺的追封。”
文娟英只道:“知道了。”
並沒有親自去迎的意思。
過了一陣,又有下人來稟:“隱相峰送來一幅字,是隱相他老人家的親筆,寫的‘家宅平安’……”
書房裡的文娟英問道:“可有另外說些什麼?”
下人答道:“什麼也沒有說。”
文娟英沉默片刻,仍只道了聲:“知道了!”
……
……
草木榮枯,自然之理。
生老病死,人之常事。
臨淄城裡同樣有人辭世,同樣是名門中人,同樣喪事低調……不,鮑家的這樁喪事,辦得幾乎是悄無聲息,非只低調二字能夠形容。好像巴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
當然,以鮑氏的家望,世子之死再怎麼低調,該知道的人也絕不會忽略。
鮑家次子鮑仲清,死於張臨川之禍事。
至於說怎麼張臨川替命的雷佔乾已經死掉很久,鮑仲清才死。那自然是奸毒的張臨川,給鮑仲清下了慢性劇毒。
武安侯姜望調查青牌捕頭林有邪失蹤一事,天下皆知。人們不知道的是,鮑仲清因為和姜望的戰友之情、同窗之誼,也不辭辛苦地參與其中,探查真相。幾次親身前往鹿霜郡,勘察諸多疑點。因而被張臨川覷見了機會,暗下毒手。
真是天妒英才,名門之憾。
“也就是說,鮑仲清是因我而死,為剿滅邪教教主張臨川而犧牲?”
武安侯府中,回府不久的武安侯半靠在書桌上,一隻手貌似不經意地蓋著眼角,撐住那張已經入選臨淄美男榜的臉……
真是膚淺!
他姜望不過是年輕一點、修為強了點、爵位高了點、名氣大了點。
僅以容顏論,哪裡算得上美男!?
居然還只排在李正書、重玄遵、姜無邪、計昭南之後,成了臨淄美男前五的存在。
臨淄這幫子大姑娘小媳婦,太膚淺了!
姜無邪仗著皇子身份上榜,且不去說他。
計昭南不過插標賣首,重玄遵尤其搔首弄姿。尤其還有李正書,那都多大年紀了!還給排到第一?玉郎君都快成玉爺爺了,老不老哇。
齊國女子的審美,真心有待商榷!
重玄勝對新鮮出爐的勞什子美男榜十分不忿,對世人還未能欣賞肥美而遺憾非常,因而語氣也很難好得起來:“是啊,鮑仲清這般待你,愛你至深,甚至為你而死。他的喪禮你若是不去參與,你姜青羊必然要落個不仁不義的美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