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輔臣的嫉妒,布衣首輔,霽雪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梁蕪,你去內閣傳旨,朕意改遼東軍鎮為行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轄海、蓋、錦、遼、沈五府。
著他們每位閣僚推薦兩名遼東首任布政使人選,三日內奏來。
哦對了,古林去了錦州對吧?著他以內閣相、兵部尚書身份到遼陽、瀋陽閱軍並代朕犒賞三軍。
劉大伴,你著劉喜來見,朕要他去趟遼東,代朕慰問李丹辛苦,並傳諭、問話。」
從皇太后宮中出來,皇帝心情大好,一邊走一邊連連吩咐下來,弄得劉太監都十分驚訝:皇爺這些都是在裡面說話的時候做出的決定麼?
但他又看不出陛下的用意,究竟是對李丹放心、還是不放心呢?
改軍鎮為行省的事情是李丹在信中和皇帝提到的。遼東軍鎮既管軍又管民,兩者必然失衡。在武人管理下遼東重武輕文的現象嚴重,已經妨礙了人口的擴張和商業開展。
商人的經營行為一旦擴大,對軍隊系統產生浸染則不可避免會影響戰鬥力造成難以估量的腐敗現象。
所以李丹建議乾脆將遼東軍鎮改為遼寧行省,除周邊與厄古人、女直人接壤部分地區外,大部分劃歸行省管轄。
以他的建議,軍事上如山東形式,沿襲原五衛分割槽管理辦法,沿邊設立衛、所、堡三級體系,由新成立的遼寧都指揮使司管理,負責內務和邊境防務。
原遼東軍鎮則專心國防,建立三個禁軍師和兩個旅共七萬餘軍隊,仍由軍鎮總兵指揮。軍政拆分、軍權拆分,削弱了總兵的權力,但也讓總兵得以專心於國防建設和禁軍訓練。
都司分去了內務和邊防部分,同時負責預備兵力的訓練、動員和輸送,成為支援禁軍的造血機構。
改革之後遼寧禁軍仍歸五軍都督府左軍都督指揮,都司則轉歸兵部新成立的廂軍總督署東北局管理。
政務上遼寧行省與其它布政使衙門一樣設立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刑事、法律,另設戶房分司與戶部對應,包括市舶鈔關局、轉運積儲局、稅理局、查驗審計局;
工房分司對應工部,包括鹽鐵專賣局、河道水利局、營繕建工局、虞衡鈔幣局(下轄印鈔造幣所)、農牧林漁局;
另外還有與禮部對應的教諭司,包括教務督導局、禮賓司和致祭司,與吏部對應的吏房包括考功司、稽勳司和文選司。
六房之外有太常分司(包括苑馬行分司)、和太僕分司等機構。名稱上雖然是布政使司,但實際機構與內地有很大區別。
皇帝的一番動作讓內閣也摸不著頭腦,但有一點大家明白了,那就是原來武人管理的一大片土地現在成了文官管理。
義州、廣寧、新民、彰武、鐵嶺和南邊的金州六縣仍屬於軍州,歸軍鎮管理。
其它的地方都要增派文官和吏員,當然還有新設的遼寧行省所需要的一大票各級官吏,這下子多出來多少機會呀!
大家激動之餘,韓謂試探地向梁蕪問:「請教小梁公公,皇上有沒有提到對李丹的意見?是讓他繼續留在遼東,呃不,是遼寧行省呢,還是調回來另有任用?」
「這個咱可沒聽說。」梁蕪搖頭,見韓謂有點失望,笑道:「不過陛下派劉喜赴遼啦。」
「哦?所為何事?」
「這個咱可不敢打聽,」梁蕪回答:「不過是問他有關遼事的話題罷了。如今這方面陛下當然倚重李大人對那邊的熟悉。」
「這……?」韓謂心中納悶:「早朝有人提到要防止李丹尾大不掉,老夫看陛下臉色就黑了。難道果真如此信任此人,就不擔心他……?」
「首輔大人快別這麼說,」梁蕪冷笑:「在皇上看來李大人的忠誠簡直日月可鑑呢!韓老不知,這行省
的建議就是李大人在摺子裡寫的,陛下照單全收!」
「啊?這是李澤東的注意?」韓謂和湊上來的謝敏洪、儀中生都大吃一驚。
「這個李澤東還真是出人意料呵!」看著梁蕪的背影謝敏洪自言自語。
「十八歲立下如此大功,奏摺中未表自己寸功反而主動請陛下派文官、改省制,這份心胸襟懷實在令人佩服。有多少人能夠擁一省之地、帶甲二十萬卻不作威作福的?
可偏他能拿得起、放得下,怪不得皇帝一聽有人說他怪話臉色就陰了。唉!」儀中生搖搖頭回自己位子上去了。
韓謂與謝敏洪互相交換個眼色走到避開他人的地方,謝敏洪揶揄地看著對方:「韓老可是覺得危機重重了?」
「我無所謂,幹一、兩任便可以體面還鄉,倒是老弟你啊,將來正好要和他面對面哩。」韓謂不動聲色。
「就算十年以後他也不過二十八歲,這樣年齡如何能入閣?」謝敏洪搖頭。
「那就是你們的事了,年輕人之間也許共同話題更多些。我老啦!」韓謂故意喟嘆一聲。
「陛下可是恨不得明天就讓他入閣呢。你瞧,千里迢迢派劉喜去問話,卻沒有來問咱們幾位輔臣,這很說明問題。」謝敏洪苦笑。
「因為咱們不懂,問了也是白問!」二人吃驚地回頭,見朱瞻墡笑嘻嘻地在後面。「別怕,我不過是解手歸來偶爾聽見,不是故意聽牆根的。」
朱瞻墡想想又補充了一句:「和兩位大人說一聲,我也要入遼了。」
「啊?你也要?」兩人又吃一驚:「有古林去不就好,你去做甚?」
「剛剛陛下傳旨,哈賴塔願意內附,陛下封他做公爵,賜其部族為青雲衛,駐地慶雲堡,就在開原城遼河西岸。
在下是去傳旨並行冊封禮的,皇上要搞隆重些,說是樹立典型!」朱瞻墡說完拱拱手:「這麼著可就要偏勞三位了。」說完告辭,匆匆回家去收拾行裝。
「嘿!」韓謂皺眉:「這些事陛下都沒在朝會上提及,就這麼直接下旨辦理了?」關鍵自己和內閣還找不出什麼反對或者阻止的理由!他臉色像吃了蒼蠅般難看。
謝敏洪見了」哧「地一笑:「我看這事八成又是那個李澤東提出來的,陛下還是照單全收!嘖嘖,要說這份信任和寵愛,本朝開國以來就沒見哪個臣子有過第二例!
哎呀,我說首輔大人,看來人家十八歲也還是很厲害,這不是和首輔都快差不多了麼!」
兩位輔臣一個太監被接連的旨意派往遼東,朝廷上下震動,人人都在談論這件新聞。
不知是哪個好事的文人,居然寫了篇《遼事記》,裡面詳細講述遼東山川地理,人文風貌。
並且還詳細介紹了李丹用兵擊潰克爾各人重兵,解救了連敗的石毫並且保住瀋陽城的大概經過,以及李丹如何與哈賴塔促膝談心,使其心悅誠服歸順的等等。
用故事傳奇手法寫出之後,添油加醋的效果使整個商京都開始瘋狂搶購這本書的刻印版,一本開始賣六文錢,後來加價到三十文依舊供不應求。
知道的人一看就是在李丹奏摺基礎上擴充套件、演化的內容,又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很多想象。不是能接觸到或有機會抄錄這份奏摺的人肯定不知道這樣多細節。
眾人立即想到這份摺子一份去了兵部,一份去了五軍都督府,一份送到宮中,這裡五軍都督府那班閒著愛看熱鬧的將軍漢子們嫌疑最大!
不過不管是歸德府還是南城縣令,都不敢較真這件事。一旦扯出蘿蔔帶出泥,抓還是不抓?
還不如睜隻眼、閉隻眼,反正沒引起爭議,沒讓朝廷生氣,沒使皇帝反感,愛傳不傳!
朱瞻墡回到家裡有人等著,是他大哥朱瞻基。這哥們在前世早就入土為安,現在他居然還活蹦亂跳活著好好地。
年輕時常年從軍在外的緣故,他膚色微黑,不過有副飄飄然、梳理得極漂亮的大鬍子,說明他現在生活的安逸、閒適。
深深的眼袋,一看便知是經常寫字、看書的主兒,倒是那筆直的腰背讓他更像個軍人。
「大哥,真讓你說中了!」朱瞻墡輕聲道:「皇上聽說你想去遼東效力,既沒表態,可也沒反對,只說了句原本想讓兒子去試煉的,誰想老子坐不住了。
你瞧,這是不是就是準你去的意思?我呀趁機拍了拍陛下的馬屁,然後他就說那地方都說苦寒,上歲數了能受得了?
我說現在馬上入夏,應該不會冷到哪裡去。皇上就說:那好,讓他去替朕看看,做個行閱觀風使吧。
嘿嘿,估計明日就有旨意下來,然後咱去都督府領了牌子就可以上路!」
「老五,真謝謝你啦!」朱瞻基樂呵呵地拱手:「唉,你不知道,我天天吹著海風愁死,就這麼備倭,那還不得把我這輩子都備完了?
我聽回來的人說那邊搞的都是新軍,所以特想過去瞧瞧到底怎麼個新法?」
「這還真的要你自己去看,我也不清楚。朝堂上都說在搞新軍,可誰也不清楚怎麼個搞法,連兵部都不知道!」朱瞻墡攤開胖乎乎的兩手說。
「這怎麼會?搞新軍起碼要在兵部備案才對呀?」朱瞻基奇道。
「新軍裝備、訓練花的都是戰爭債券,根本沒要兵部出錢。具體怎麼搞兵部樂得不過問,反正陛下知道就行。
再說這新軍目下只有三萬多人,就當是給陛下的玩具了。」朱瞻墡呵呵地笑著說。
不料他哥卻把臉沉下來:「老五,以後不可這樣說話。你比皇上也就大兩歲,說什麼玩具這樣的字眼是說誰呢?」
朱瞻墡嚇了一跳,連忙給大哥請罪:「其實……朝中有不少大臣都這麼說,我,我聽來聽去不想就說脫了嘴。」.
朱瞻基嘆口氣,起身重重在弟弟肩頭拍了一巴掌,差點打得他跪到地上去。「老五,這種欺君的話誰都能說,唯有你不能。知道為什麼嗎?」
「請兄長教誨。」
「首先,咱家和皇家是什麼關係?我朱家是救過先帝聖駕,兩代人為皇家拼過死的,如今的富貴也是因此得來。
所以有皇家才有朱氏的榮耀,這一點你千萬不能忘記!再有,你是內閣中年齡最小的,用別人的話講叫倖臣。
是皇上要安排自己人你才做的這個位置,否則再排十幾年怕也輪不到你,因此切忌得意忘形被人拿住把柄。懂了?」
兄長的點撥讓朱瞻墡頓時汗如雨下,他立即明白了自己的毛病。
像現在這樣自己應該小心謹慎做出謙遜的樣子,而且最好事事不要出頭,為皇帝牢牢佔住這個坑,直到他派別人接替為止。
如果自以為春風得意就張揚起來,那不是純屬老壽星嫌命長麼?他趕緊重重點頭,再度深揖:「小弟錯了,謝過兄長教誨!」
見他這樣,朱瞻基滿意地撫須點頭,忽然心想:五弟說那李澤東比陛下還小兩歲,倒不知是個何等人物能得朝堂主公如此注目?這次定要好好瞧瞧!
「朱瞻基——宣德皇帝,書法家、畫家、軍事家、政治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