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三十章 鏈枷開軍議,布衣首輔,霽雪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是李丹還是趙敬子,對湖匪的瞭解都沒這麼深透。聽了謝三兒興沖沖回來一番學舌把從「魚腩」那兒聽來的東西倒光,兩人眼前都是豁然開朗的感覺。
「誒呀,有內部訊息就是不一樣!」李丹叫道,然後看向趙敬子:「獻甫覺得如何?」
趙敬子畢竟大幾歲,咬咬嘴唇回答:「如果是真的,我們倒可以設法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
最好是挑動兩家現場反水倒戈一擊,如果不願意,他們不插手退出戰場也可以。」
他看向李丹:「只要別過早暴露我們的方略,我不反對和白、宋兩家接觸。」
李丹從他話裡聽出來,趙敬子是怕接觸過程中把這邊的安排和意圖透露出去,於是點點頭對謝三兒說:
「備些禮物,你們帶上。到時相機行事,只說李三郎仰慕英雄,有對二人招安之意,其它勿談。先觀察其態度,再決定下步如何做法。」
「明白了!」謝三兒行過軍禮正要走,又被趙敬子叫回來:「知道為什麼派你而不是哪個參謀去執行這次任務嗎?」謝三兒茫然地搖搖頭。
「你是最早的青衫隊員,也是茶山社最早的社員。以前一直在做俘虜管理,對你的忠誠我們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因為你在和俘虜、降兵交往過程中的表現,對叛匪心理的把握和開導結果,我們非常滿意。
尤其是你在勸導王習歸順這事上起了不小作用!原本這個戲該由審五去唱的,但他現在去了撫州,我們經過慎重考慮選中了你。」
李丹說得比較緩慢,儘量讓對方全部聽明白、聽進去。
「等你回來,是留在鎮撫處,還是進偵察處,你自己選!」趙敬子笑呵呵地,其實這傢伙是希望他跳槽到偵察處來做自己的副手。
「以後要做官了,不能老這麼謝三兒、謝三兒地被人叫呵。」李丹也開他的玩笑,對這個最終讓王習下定決心歸順的鎮撫官滿心喜愛:
「去找韓先生,請他給你起個大名。你看人家蟹王五不是改名字了麼?解貴庭,多好!」
謝三兒不好意思地傻笑,忽然想起周都頭和自己說的話,連忙向二人報告了。李丹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周天王說話一是一、二是二,既他這樣說,那恐怕竇快班(指捕頭竇炯)真是已經在三塘鎮撒開網了。
這個人本事不小,與各處豪傑、江湖人士、知名士紳都有往來,你們此行一定要和他好好配合。」
謝三兒連忙立正,大聲答應下來。
當晚,餘亮很意外地被叫起來,謝三兒帶他去見了李丹和趙敬子,嚇得事先沒丁點心理準備的魚腩差點又跪下。
李丹好好勉慰了幾句,趙敬子又詳細向他詢問了些湖裡各路當家,尤其是這次參與蓼花子在獅子嶺會盟的那幾家情況。
「行,不錯。」趙敬子很滿意:「頭腦清楚、說話都在要點且不囉嗦。
關鍵是他做傳令才一年半時間,能將湖裡各家瞭解如此清楚相當難得。回來以後直接進偵察處吧,我看他學東西應該也快,是個好手!」
三塘鎮東南略高、西北略低,臨著三塘河(也叫三塘水),南、北都是水泊。
河流到這地方沿著長嶺的地形拐了個彎,然後南下,在董家山與螺螄嶺之間再度掉頭,進入河道寬闊的三璫圍段才安靜下來,悠閒自在地朝西緩緩而去。
長嶺雖然叫嶺,實際在北方人看來大約最多就是個小丘而已。
鎮北的山上如今起了座很顯眼的堡壘,高高的望樓如燈塔般老遠就能看見。
堡牆上的垛口尚未齊備,可以看到許多人在上面勞作,他們必須在湖匪到來前讓它更完善,畢竟全
鎮百姓到時就指望它了!
這座堡選的地方實在好,西、北、東三面不是稻田就是沼澤、圩塘,只有東南一條路從鎮子裡出來通到門口。.
門外的攔馬牆到河邊約有三、四十步,那裡有個不大的條石碼頭,停放著本作為渡船使用的七、八條大小不等的沙船。
兩名艄公正指著河水與個挎刀的公人說話,聽他們語氣似乎很相熟。
「竇班頭你看這水比剛才咱們看的上游清多了是不?泥沙都在前邊放下了所以如此。那邊圩田都是好地,大部分是錢家所有,用的是每年自河底淘上來的淤泥,肥著哩!」
年紀稍大的那個抽出嘴巴里剔牙縫的草莖指著說:
「但咱們這段兩岸地面高,所以漲水時節水量、水速還是很大的,在前面沒能沉下去的泥沙會被帶來留在南湖洲那裡。然後在往前過了董家山,河面一寬,那水比這裡還要清亮!」
「哦。那水大的時候南湖洲不會被淹麼?」竇炯探頭往下游方向看了看。
「會被淹一部分。南湖洲兩邊略低,是泥沙沉積形成的,中間高的部分實際下面是塊大岩石。漲水只能把低的部分淹了,卻沒法淹掉全島。」
年輕的回答:「所以才會幾家留在上面種菜、打魚過活。
但他們沒修碼頭,只是用沙船衝灘,稍大的船去不得,不熟悉下面水道、水情的弄不好就擱淺了,尤其是西邊河道寬的那部分,反而常出事。」
「寬的那邊倒會常擱淺麼?」竇炯驚訝地又問了一遍:「那,萬一擱淺了怎麼辦哩?」
「嘿嘿,能怎麼辦?」老艄公一臉壞笑:「和沙洲上的爺們商量唄,請他們幫忙拉縴過去,說不定還得卸貨減重,又或者船上的婦人孩子得暫時下船到洲上暫住一晚。」
竇炯疑惑地看看他倆,見年輕的也咧嘴笑,恍然明白原來這也是沙洲上人家掙外快的一種途徑。他不由地撇撇嘴,暗笑這回你們可不一定有掙錢機會了!
這位周天王(周正,周都頭)手下兩護法之一,在城外各鄉的名氣可比在城裡大多了。
這些鄉野村夫見到他都是畢恭畢敬,原因是此人不僅人脈廣、人緣好,而且武藝過人還從不像衛雄那樣張牙舞爪作威作福。
竇炯是本地人,家在冠山也算是個中戶,不僅有水田、果林,而且還把十幾條船租給漁戶,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他兄長竇毅是個秀才,現受聘在南昌府同知鄧大人家裡做啟蒙先生。竇炯雖然也識字、知書,卻對科舉不感興趣。
二十歲那年幫人押標去撫州遇到水匪,被他夜裡摸上匪船手刃七人解救了人質和貨物,因此名聲大噪。
範老爺那時剛剛上任,聽說之後便辟用這勇武的青年做快班。兩年間連續破了數個案件,憑本事升到現在位置。
又聊了會兒他和艄公們分手,沿著向上的土路往堡寨裡走。這堡寨雖然修得倉促,居然還沒忘在門外挖一道丈寬的壕溝並且從山上引了水。
現在水還不滿,可竇炯知道那是閘門未開啟的緣故,而且走在六尺寬的吊橋上得小心,其實水下密佈著木樁、竹籤這些,掉下去不是耍的。
到對岸拐過攔馬牆,眼前的路拾階而上,上面是個不大的門,僅容兩名全副武裝的漢子並排而過。
在門洞裡他遇到了巡檢分司的宋遷。「宋巡檢。」他主動向對方拱手。宋遷不僅是分司的巡檢,而且還有官軍總旗的身份呢。
「怎樣,和艄公們聊過了?」宋遷依舊是個嚴肅的面孔,不過語氣卻比他訓練部伍的時候柔和多了。
「嗯,果然如我所料,那沙洲擋在水道中間,稍微接近會擱淺的。我已約了艄公的船,明日晨曦趁潮水未
退他們帶我去沙洲上面和周圍轉轉。
實地看過之後我便能向巡檢報告了。不過……咱們的船多大還不知曉。」竇炯說。
「這個沒關係,你有辦法測出水深不?都巡檢來信說,要注意多找幾個點,把水下的情況爭取摸清楚。」
「明白,我帶兩、三個水性好的兄弟親自下去摸摸看。」
「很好、很好!」宋遷終於露出一抹笑意:「參謀部來了個會畫圖的參謀,明早你帶上他,摸到的情況讓他在船上記錄下來。」
「好!」竇炯點點頭,又問:「大人這是要外出麼?」
「嘿嘿,有熟人來了我去迎接,你去擦把臉,晚間也到議事廳來吧。」宋遷說完學著李丹的架勢拍拍他肩膀,帶了個巡丁朝鎮子方向去了。
天色暗下來的時候,鎮外碼頭上燃起兩堆篝火,火光熊熊驅掉了秋意中的寒氣。
宋遷沒穿甲冑和官軍的紅色戰袍,穿的是巡檢司的褐色箭袖,外面為防寒罩了件青色披風,圍著灰色披肩。
他原本覺得李丹設計的衣服樣式不好看,也不醒目,但在上饒作戰後他才發現這顏色的搭配便於埋伏和夜間潛行,而且作戰中便於行動和包裹傷口,這才漸漸接受了。
「大人,他們來了。」在碼頭上張望的巡丁忽然叫道,宋遷立即從石頭上起身走過去。
遠遠地,有小船接近,船頭和船尾各有一支火把,照見有個高大的漢子站在船上。船越來越近,可以聽到船上有人輕聲說話:「船要靠碼頭了,大人請小心。」
「嗯。」楊大意應了聲,就在船幫與碼頭輕輕摩擦的瞬間,他擰身跳了上來,爽朗地伸出大手來,抱拳笑道:「宋老弟,俺來啦!」
「宋遷見過備禦使大人!」宋遷露出輕鬆的笑容,不過還是先行了軍禮,然後請楊大意上岸。「聽說大人來,卑職可是如釋重負!」
他忍不住說了句心裡話:「這堡寨雖然修得七七八八了,可隊伍都是臨時拼湊的,戰鬥力這三個字實在說不上。
參謀部傳信說要在這裡和湖匪打第一仗,我心裡是七上八下呵。都巡檢派大人來,真是英明!」
「你可別再誇他了,俺這耳朵裡成天都是誇他的詞兒,真怕這小子會飄起來,那可不是什麼好事!」楊大意揮手說。
宋遷嘿嘿地笑了兩聲,問他:「大人是先休息、吃點東西再議事,還是……?」
「丹哥兒不是老說要‘疾如風、徐如林麼,戰事就在眼前來不及那麼多講究,咱們也別弄什麼接風宴了,搞點醃菜、粥水、餅子就行,吃過便議事!」
「行,聽大人的。」宋遷已經知道這位的脾氣,便順著他的意思,又告訴他不用擔心弟兄們的吃住。
「螺螄嶺下邊的小寨早都已經準備好了,隊伍一到就能開飯。
落蘇燉魚、螺螄炒韭菜、菘菜燒豆腐,廚子是餘干帶來的,都巡檢親自教過,肯定讓大家滿意……!」
他一路絮絮叨叨,完全不像練兵時那副不苟言笑的死板樣子,引著楊大意穿過鎮子朝堡寨而來,路過的時候順便向他介紹了哪條路是商業街、鎮公所在哪裡,哪兒是本地儒學等等。
楊大意便走便觀察,雖在夜裡,對鎮子也有了個大致瞭解。
走到門前,楊大意「誒」了聲,指著下面岸邊的幾條船問:「這裡也有個碼頭麼?」
「這個不能算碼頭,這是原來三塘渡的渡口。這兒水比較急,又沒有合適建碼頭的地方,就這幾條小船停靠還湊合,大船是靠不到岸邊的。
」宋遷介紹:「這渡口往上是桂家渡,往下是三家渡,只能渡人,量大些的商貨和車、馬都不行。哦對了,」
他補充說:「等會兒能見到餘干的捕快班頭竇炯,他對這周圍熟悉,而且水性頗好。」
「是嗎?那好極了!」楊大意說完,他們已經走進了堡寨的前院內。他就著火把的光亮打量這座新建的堡寨,發現它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簡陋。
堡牆有七、八尺厚,大門的門洞深度約有一丈,上面有個類似箭樓那樣的結構。裡面的院子有大約四十步方圓。
左邊可以看到坡上建有兩座木製或竹製的望樓,應該是沒時間用泥磚蓋碉樓,搭建了個臨時的。
右邊帶圍牆的院子,宋遷說那裡面就是議事廳和倉房,是分司和區隊部所在。後頭隱約還有些屋舍應該是給鄉勇們居住的。
「如果老鄉來避難,能放得下那麼多人嗎?」楊大意邊朝議事廳走邊問。
「本鎮居民有兩千七百人,這兩日已經告知大家湖匪將至,疏散到周圍村子的有六百多,還有去縣城投親靠友的近兩百人。
剩下的不到兩千之數中,有六百已經編成保甲的男丁,隨時可以配合我等。
其餘的一千多均是老弱、婦幼,還有些坐店的商人捨不得自己財物的,這部分人肯定是要進來避難。不過你才看了前邊,」
他笑著請楊鏈枷坐下,吩咐人開飯,然後回來用手指指:「其實最大的空地是後面山上,那兒除了個龍王廟外都空著哩,放個一千多人不成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