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八十四章 帝心向江南,布衣首輔,霽雪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鄉城縣衙大堂所在的位置是全城最高點,楊星起床後站在門口愜意地伸懶腰,俯瞰全城,這基本上是他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因為這能提醒他別得意繼續進取,這座城太破、太小啦!

他看見自己的中軍校尉馮白山正低頭沿著石道上來,等他進門楊星招呼道:「石駒(馮白山字),可曾用過早點?」

以往他是沒有像富家老爺們那樣習慣的,不過自從進了這東鄉城,漸漸便多了個吃早點的毛病。

馮白山笑著拱手:「元帥早啊,好訊息!這可比早點要緊得多!」

「哦?什麼訊息?」

「有人在白水潭看見些遊蕩的人,說是聚集在戈陽衛出差役的民夫,被打散以後流落到這一帶的,拿著東西和人換些糧食吃。」

「白水潭,哪個白水潭?」楊星忙問。老百姓給地方取名往往隨口就叫,像什麼白水潭、獅子山、茶樹坡這種名字在相鄰的兩、三個縣裡可能有好幾處,所以楊星問是哪裡的。

「餘江東南,再往前十里就是安仁縣鷹潭坊地界了。」

「哦?」楊星馬上把隨意披在身上的短衣穿好,一邊系右側的帶紐(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出自《說文》)一邊問:「有多少人?有武器沒?」

「據說遇到的只有十人左右,好像有武器。我們的人人數太少沒敢靠近,瞧見他們和村人說話,等他們走後才過去打聽的。」馮白山搓搓手:

「元帥機謀如神,您看這戈陽是怎麼回事?會不會是婁家軍重新發動進攻了?要那樣咱們兩下呼應,佔了這贛中、贛南都是遲早的事!」

他說完見楊星半天沒回答,不知所以只好耐著性子等著。

「石駒,你派人往貴溪那邊探探,看究竟是誰佔了戈陽。我覺得不像是婁家做的。」楊星說:

「婁自時雖然得了秋收的糧食,可他打上饒損失很大,不大可能這麼快就丟開上饒去打戈陽。」楊星沉聲告訴馮白山:

「這個人野心大,但做事謹慎有餘、進取不足。

像這樣突如其來躍進到戈陽攻擊的確是高招,上來就掐住了上饒的頸子,可這應該不是婁自時幹得出來的,除非是他哪個兒子沒聽話!

婁世明,最多也就是他了。不過他幹嘛要不聽話呢?我實在想不出理由。」

「也許……是他唆使別人乾的?」

「那倒有可能!」楊星點頭:「所以你趕緊把這件事查清楚來報!」馮白山答應著正要走,又被他叫住了:「說起餘江,似乎又到給安仁送補給的日子吧?」

「可不。」馮白山點頭:「這個安仁太麻煩了,自己窮呵呵地還得咱養活著,要我說咱們棄了拉倒,抽回人來還能多份力量!」

「你懂什麼?」楊星不滿地說:「安仁是南北交通要路,咱們卡住了它也就斷了南昌救上饒的念想。除非他讓官軍從梅嶺翻山過去,否則一哨援軍、一斗糧食都別想有!

再說,將來進入贛東,咱們還得走安仁、餘干這條路,所以它還得先留著。」說完想想:「安仁那邊也有陣子沒訊息了,不知他們成天忙什麼呢?」

「那,我派個兄弟去看看?」

「這倒不必。你告訴餘江送糧的人,讓他們傳個話,叫安仁把丁口、造船的情形如實寫來我看!

馬上一枝花(廉大香)就要出兵進賢了,錢糧他們出不起,安仁多少還有幾個丁口能出些民夫也行啊!」

「明白了,我這就去辦!」馮白山說完拱拱手,下去安排人往餘江傳話了。

中京城,皇宮崇文殿裡。

趙拓低頭用茶,他喝的也是散茶,卻是極品六安瓜片。

自仁宗皇帝以來宮

中對團茶的採買大幅度降低,散茶日漸增多,傳統的吃茶方式只在後宮女子們之間保留著,卻漸漸正在把這殘存的半壁也拱手讓給散茶。

畢竟沖泡簡單、快捷的方式更符合時代發展節奏。

將茶盞放回托盤裡,內侍退下,趙拓這才抬眼看了眼匍匐在地的幾位內閣大臣。「都起來罷,賜坐。」他語氣乾巴巴地,沒辦法,心裡不爽嘛!

大早上這幾位來報告:皇上,告訴您一個壞訊息、一個好訊息,先說好訊息是安仁縣收復了,壞訊息是廣信府丟了三個縣,而且逆賊楊賀開始攻打撫州。

這種情況下難道還要讓皇帝笑臉相待?

趙拓不是那種特別勤勉的皇帝,用不著大臣天天伺候著起早上朝。他給自己訂的規矩每月有初一、十五兩次大朝,然後就是每日卯時起與內閣成員至少一個時辰小朝。

如果遇到軍國重事、嚴重天災、邊疆告警等等,可以另開特例大朝會。

歲初、上元、中元、中秋四個節慶日朝廷舉行朝會大賀典,全體在京官員及外國使節必須參加。所以算起來每年有二十八次官員們有機會見到自己,難道還不夠嗎?

當然,有些部門的官員見到皇帝次數遠比這個多,比如戶部、兵部和吏部。

現在下面跪著的五位內閣大臣中,除去首輔楊縞,就有領戶部尚書崔俊勇、兵部尚書姬國樑、吏部尚書韓謂,另一位是武人的代表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國侯燮。

看著他們在內侍們幫助下爬起身,顫巍巍地在錦墩上坐了,趙拓暗暗嘆息。自己的內閣成員們都太老了!

首輔楊縞就不必說了,崔俊勇今年六十六歲是最年輕的,姬國樑七十一歲已經上書請求致仕,韓謂六十七歲。

右都督侯燮則乾脆是太宗起兵靖難時擎旗的旗手,資格算是最老,今年都已經七十二歲了!

但楊、姬、侯三位乃是先皇留給自己的輔政五大臣(另外兩個分別是已經去世的楊仕真和前年掛冠隱退於江湖的曾闕),就算自己想換,也得找個臺階、機會,不能太損了先皇的面子。

再說,對這三個內閣位置的爭奪朝廷大員們早開始佈局,明槍暗戰地進行了不知多少回合,趙拓只希望這種爭奪不要影響帝國的運轉,但現在看來有些事還是避免不了,該來的最終還是要來。

他拿起茶几上一本彈劾奏章,問:「楊首輔,聽說江西那邊和你書信往來頻繁,只要每三日就會有人從南昌來,可為什麼江山軍都開始攻打撫州了,朕才聽說南昌竟無兵可派?

楊濤還在那裡代理布政使吧?他整月地都在忙些什麼?」說到最後一句,他忍不住狠狠地將奏章拍在桌面。

「臣失察,臣……有罪!」楊縞急忙離座再次跪倒叩首。

「陛下息怒。」姬國樑趕緊上前跪在老首輔旁邊,他這個兵部的責任者在談到軍隊情況時也坐不住,覺得有必要說幾句:

「自璜溪鎮官軍大敗以來,江西一直在努力恢復軍隊編制人數。然而一則招募需要時間,二則訓練成軍也至少需要三個月方可勉強作戰,故而……。」

「兵部可收到關於饒州府收復安仁的報捷文書了?」趙拓冷冷地問:「既收到,朕想請教你,那餘干組建團練月餘,是如何能配合來援官軍裡應外合破了湖匪包圍的?」

「呃,這……,臣、臣不大瞭解其中詳情。」姬國樑額頭上冒出汗來。

「連團練都能做到的事情,堂堂官軍竟需要三月訓練,才能‘勉強一戰?」趙拓氣得連連拍桌子,劉太監忙上前勸阻,被他大聲斥退嚇得縮了回去。

「那朕再問你,這麼久了南昌那邊究竟招募了多少新兵?」

據、據說……有、有近三千之眾。」

「哈!舉一省之力堪堪湊集了不足三千人?好哇,卿等是不是覺得朕年幼、好糊弄是吧?」趙拓幾乎要暴跳如雷。幾個臣子只好全跪下,齊聲回答:「臣等不敢!」

「喲,這是怎的,皇帝發那麼大脾氣?」隨著話音,張太后邁步進殿,揮揮手叫幾個又忙著要行禮的老臣都免禮平身,然後走過去拉著趙拓的手:

「陛下今天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一看就是昨晚睡得很好!」說著輕輕在他手背上按了按。

「母親……。」趙拓紅了眼眶,趕緊扶她坐下。

「在外面老遠就聽見陛下說話,想著好幾天沒見著了,所以叫他們把步輦抬進來。」張太后說完看看老臣們,將手示意:

「各位臣工請坐,咱們也有日子沒見了,稍微聊兩句大家不介意吧?」

五人急忙拱手:「臣等豈敢?」

「聽你們這裡說得熱鬧,正不知是什麼話頭兒?你們在聊些什麼?」

趙拓便將江西布政使司的奏章尋出遞過去:「母后請看,這是今早收到的。」看書菈

「哦?」張太后接過來,拿在手裡卻看了眼五位閣臣。

「稟太后,江西布政使司今日發來快奏,說賊勢甚大,有前逃脫之銀陀者復出,連克戈陽等三縣,上饒及廣信……訊息斷絕。又言匪楊賀部開始攻打撫州……。」

張太后聽了笑容漸漸凝固,低頭一頁頁地看那摺子。看完之後緩緩抬頭,將奏摺還給皇帝,苦笑說:

「這個楊濤,他倒是心思活泛。人家剛收復個安仁,他就把這堆難題一股腦兒地推過去,然後大約就想拍拍手鬆口氣了。這樣的人,不適合做封疆大吏!」

楊縞心中哆嗦了下,但是太后既這樣說了,他看眼皇帝的臉色,心中暗歎一聲:「臣領旨,即刻罷楊濤回朝!」

「你莫怪我心狠,江西糜爛影響國家賦稅根本之地,若因此影響到南直隸、浙江乃至兩湖,則江山社稷危矣!

當此時必得用非常手段迅速鎮壓不可,豈能猶豫不決於面子二字?」張太后說完看向皇帝:「陛下一定也是這樣認為的,對嗎?」

「母后英明!」趙拓說:「朕正想著應該改派一名知兵的大臣前往江西總領全域性才好。」

「唉,可惜你曾師傅下野了……。」張太后沒有繼續說下去,問:「那皇帝心中有合適的人選?」

「正要問諸位輔臣的意見。」

張太后滿意地點點頭,回臉來問:「各位臣工可有推薦?」

「臣推薦,工部侍郎朱天府曾經督軍西北榆林、大同二鎮的調換事務,可謂知兵。」

「誒,他一仗都未打過,怎能說知兵呢?」侯燮拈著白鬍子連連搖頭,堆韓謂的話極不認可。

「呃,要不把在湖南的巡撫李金元調回來如何?」

「遠水解不了近渴。」老爺子一句話又把姬國樑的人選給否了。

「我本想推薦三遼宣撫使高立僧,您這一句又給堵住了。」崔俊勇也是遼東人士,本來對高的業績非常認可,可這位人選到江西可比湖南遠多了,只好作罷。

「都督大人必有良帥推薦。」楊縞微笑著說,侯燮卻不回答。

「你莫問他,他必是說除去侯燮這人以外想不出別個來的。」張太后打趣道,引得眾人都笑了。

侯燮卻不曾笑,躬身施禮說:「若陛下與太后要老臣不拘一格降人才,老臣挖空心思也能想出個把人來。但若非要文人任帥,則老臣不敢參與其中。」

這個話涉及文武之爭了,眾人一時語塞皆面面相覷。還是皇帝開口道:「卿且放下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國

家危急時刻怎能在此時還侷限於文武?

如今整個贛中都是一片混亂,此誠靖難以來國家面對的最艱難局面,各位本應摒棄文武之爭,以大局為重。諸位愛卿以為朕說得可對?」

「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

「好!」趙拓和張太后對了下眼神:「那麼,請右都督說說,你那裡可有什麼好的人選?哪怕需要超擢,只要他能平亂,儘快讓國家恢復秩序,朕在所不惜!」

「臣先謝過陛下。」侯燮顫巍巍地拱手,然後說:「其實這人陛下應該對他有印象,臣要推薦的是石毫,先皇的第一位武狀元。」

「哦!」皇帝和張太后愣了下就都想起來了。「他現在在哪裡?」張太后問。

「啟奏太后、陛下,石毫現在是上四衛之一睢陽衛的指揮使,是左軍都督府都指揮僉事正三品銜。」果然是兵部長官,姬國樑張口便回答。

他說的上四衛,是指直隸周邊隸屬兵部管轄的七個衛中靠近京師的四個:睢陽衛、武平衛、成武衛、清徐衛,習慣上稱南邊稍遠些的三衛:潁川衛、汝陽衛、信陽衛叫做下三衛。

「他也是老臣了,這麼多年才做到指揮使?」張太后奇怪。

「回太后垂詢,石毫本來因備倭作戰及西北平定青羌叛亂,已經累功做到廣東都指揮同知的(從二品)。

誰知不知從何處開始有兒歌傳唱,說什麼‘石家子、高座堂,掛玉印、披龍袍。先皇惡之,因此貶其為指揮使,並下旨令其任官不得出直隸。故而……。」

侯燮沒說下去,皇帝和太后已經明白了,這又是先皇留下的一樁公案所以臣子們不好推翻的。

「不過他既打過那許多仗,只放在直隸做個指揮使未免人才可惜。」想了想張太后問道:「皇帝,你的意見如何?」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今世上最昂貴者,人才也!

雖然是父皇的決定,但兒臣以為人君應該唯才是用,舉賢用才乃是聖君的職責,只要人用對、用得恰當,就算是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又如何?

玄宗聖明則祿山不反,豈有因一歌謠而止士效忠之路者?先皇不論,朕不為之!」

張太后點頭:「那麼,皇帝是要用此人了?」

「母親,朕方才說過,國家危難之時,應摒棄一切成見。朕說過的話,怎能現在當面又反悔呢?」趙拓躬身道:「兒當自往宗廟告知先皇。」

「好,那就用罷。」張太后點頭:「你父皇那裡自有我去去與他說,放心!」

「孩兒謝過母親!」趙拓壓抑著感激的心情,抬頭大聲道:「傳旨,著石毫接旨後即刻進京陛見,勿得遲誤!」

太后聊了幾句其它的,諸如明年新科進士去向安排之類,這才欣欣然離開了。送走張太后,皇帝心情好了很多。

靜下心來的趙拓又與內閣諸人商定撥款十二萬兩額外軍費給江西,令其緊急在南昌、建昌、九江各組建一個營;

另外著江南東路太平衛、新安衛向饒州府增援五千人,著湖北向南昌調派一萬人,湖南向臨江府調派一萬人;

另福建都司官軍剿匪部隊跨過省界,邵武部隊進入建昌府收復瀘溪,浦城、崇安兩地部隊越過分水關進攻鉛山;

責令江南東路都司的金華、衢州線剿匪官軍收復江山縣、進逼玉山。

福建部隊和浙江江山方面的部隊由本都司指揮,其餘各部限期進入江西后接受江西都司的指揮。

「六路大軍會攻,如果這樣還不能撲滅那些反賊……,」皇帝目光冷峻地掃了內閣眾人一眼:「那眾卿組成的內閣是不是該承擔責任,向天下人謝罪呢?」

這話讓

老臣們頓時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不約而同跪倒:「臣等遵旨,必竭力而為不負陛下期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鮫人被暴君聽見心聲了

飯仙

穿書嫁首輔,錦鯉甜妻旺全家

卿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