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用心圖結交,布衣首輔,霽雪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大人、李大人……。」張平和劉內侍的輕聲呼喚讓李丹醒悟過來。

他急忙道歉:「啊,這、這、這實在是沒有想到,請兩位天使恕罪!」張平和劉內侍對視一眼都抿嘴笑了,像這樣第一次蒙受天恩被震驚到說不出話來的,他們見多啦!

趙重弼卻有點猜到了李丹的心思,他上前一步低頭說:「李大人還是先接旨、款待了兩位天使,剩下的咱們慢慢合計著辦。」

他臉上的微笑也帶著幾分苦澀,李丹猛然明白必是同時有旨意先給到他,然後天使才被帶到這裡來的。

心思急轉之下他再次拜倒在地,不過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慌張。「臣李丹蒙聖恩,感激涕零,謹奉旨,努力以報陛下!」說完起身,雙手掌心向上舉過頭。

張平高興地咧開嘴將旨意兩手捧著,端端正正地放在李丹手裡。未來得及細看,李丹起來轉身,趙敬子機靈地上前將聖旨接過。

張平退後一步下拜,高聲道:「恭喜李大人,賀喜李大人!」

宣慰經歷是從七品,李丹連升三級,已經比這位從八品的黃門舍人高了兩級,所以現在該他下拜才對。

劉內侍也遞了官印和官服過來並向李丹道賀,李丹還禮,注意地看了劉喜一眼,見他與自己年紀相仿,便對他笑著點點頭。

院子裡歡聲一片,誰不想自己跟對了人,以後也能有個好出息呢?

這時一起跟來的周知縣也上來給李丹道喜,李丹才知道他因不肯從賊且積極協助收復後安定人心,朝廷不但免了他失城的罪過,還給記了一功,便也給他道喜。

趙重弼本想找個酒樓款待天使,李丹笑著說不如就在英賢館吧,理由是城裡最好的廚子在那裡,再說那兒空著三個院子,天使暫住肯定不成問題,傢俱、被褥又都是新的。

周歆很有眼色,立即派自己的小廝抽身先回家去,叫管家帶上十二個婢女、六位嬤嬤趕到英賢館去照應。

這邊李丹給兩位天使引見了幾位團練的骨幹趙敬子、潭中綃(聞訊趕來的)、審傑、馮參還有正好在場的陳三文、朱二爺兩位。

聽說錦江大橋是朱二爺帶人主建,兩人都非常驚奇,很是勉勵了幾句。

朱二爺謙虛說乃是李大人和陳主任(陳三郎)設計的功勞,又告訴他們大橋建設前後一共用了十八天,引得兩人嘖嘖稱讚。

「我等在船上就遠遠見那大橋如長虹跨雲,氣勢恢宏。不想建橋僅用了十八晝夜,真真是奇蹟也!我等回去當稟報陛下諸位的仁政,萬歲一定會很高興的!」張平說。

李丹心中一動,他剛才就已經聽說這位張舍人父親是寶鑑堂(帝國畫院)大使、直內府供奉官張梅山,這張梅山有位叔父,就是已故大畫家邊景昭(字文進)的女婿張克信。

難不成張舍人受了薰陶也會畫畫?「若要觀橋,其實在觀瀾門上看風景最佳!此時尚早,不如我們作陪兩位天使,往西城牆上觀賞,如何?」李丹微笑建議。

這話引起了張平的文人雅興,便轉頭笑問:「劉內官意下如何?不過這樣興師動眾張某真是有些不好意思,不如明早我自己去吧?」

「這樣,宴席準備還要些時間,不如請趙大人、周大人與劉內官先去館裡歇息,在下陪同張大人到城牆上走走便來,如何?」

「也好!」趙重弼知他有些用意,看看劉喜沒有異議,便含笑點頭,周知縣自然是同意。於是大家分作兩路,李丹便帶了班親衛與張平一道騎馬往城牆上來。

這時安仁城裡有上千民工在做修補城牆的工程,西城牆是最早動工的,一直由解貴庭負責監督。

十幾天過去北段基本已經完工,民工們都轉到了南段,觀瀾門附近修葺一

新,有民兵隊在往來巡視。

這邊牆高已經增加到兩丈,沿江用石頭和夯土新做了馬面敵臺,每隔百五十步就有一個,垛口也是新的,城頂上抹的水泥相當平整,很快引起了張平的注意:

「咦,這是用什麼做的,不是沙子,也不是泥漿,倒好走得很!」

「這東西叫水泥,你從垛口往外邊瞧,咱們城牆外表面已經抹了一層。敵人即便來進攻,他們的弓弩箭矢也無法穿透牆體射進牆內!

」說著李丹從一名衛士手中接過口刀,用刀背在地上狠狠敲了兩下,卻只有個青白色的劃痕。

「妙啊!」張平睜大眼睛叫道。

「我們用這東西蓋房子、造橋,老百姓買一石(合前世接近六十公斤)只需要花四十五文錢,拿回去用泥灰、沙子和水拌了,比三合土好用,粘結性好、幹得快,而且不怕下雨沖刷。

還可以用來做成石板、地磚,或者裡面用竹、鋼做筋做出來比較大的建築構件。」

這時他們來到最近的馬面上,李丹向聞訊趕來的民兵中隊正葛四寶打個招呼,然後指著南面:

「張大人,你看那就是錦江新橋,它兩拱之間的拱肋就是用這水泥的構件接拼的。」

觀瀾門這邊位置稍稍突出,所以前面沒有任何遮擋可以一覽無餘。整個錦江大橋呈現在他們面前,左手是孟津門和山上的唐塔,右手是夕陽下開闊的塔洲。

江上已經完全恢復了通航,各種船隻在金光粼粼的水面上往來,竟已經有了往日水陸咽喉的氣象,讓張平看了搖頭晃腦讚歎不已:

「妙,妙啊!這番景象真沒料到是收復不足一月的城池所能擁有。在下方才形容長虹跨雲,現在看竟是再貼切不過!」

「尊駕自京師來,乃天子左近,眼界自是好的。」李丹笑著拱手:

「不如此橋便叫個‘跨雲橋罷,請張大人到城樓揮毫一筆,回頭我便命人刻了石碑立在橋頭,叫子孫都看著大人的手筆風采,如何?」

「唉喲,下官哪裡當得起這般?」張平一聽喜得眼睛都眯成條縫,口裡卻不住謙讓。李丹卻當真請他往觀瀾門城樓來,命人鋪排了紙筆。

張平便「恭敬不如從命」地寫下了「跨雲橋」三個大字。李丹又是一番奉承,並半開玩笑地說本縣該給他份大大的潤筆才好。

隨後兩人攜手下城,李丹貼心相扶,似不經意地問:「大人可是要在本縣再休整、盤桓幾日?」

「不啦,在下只明日休息,後天便返回餘干。」張平擺擺手:「趙大人為聖母皇太后備下一份生誕賀禮,聽他說是輛馬車。

在下要趕回餘干去,然後攜了那馬車趕在好日子之前回到京師。」

「哦,這樣呵!」李丹心裡吃驚,腦子一轉趕緊說:「既如此,我命餘干那邊備下兩條好課舟(官定式樣尺寸建造的船隻)相送,再傳令沿途水寨護衛大人。

大人來時走陸路肯定上船、下船,又是車、又是馬地費了不少精神,回去走水路可以一直到揚州!」

「咦,我來時還聽說湖匪鬧得厲害,雖然你們打垮了三寇之一,可還有兩寇呀,這水路能安全麼?」張平有些擔心。

「大人放心!三寇垮了一個,被趙大人招安一個,剩一個目下不敢亂動,加上湖西諸寨是心向朝廷的,他孤掌難鳴興不起大浪。

如今贛東只要山裡各礦平安就無大礙。麻煩的是上饒,就怕廣信府糜爛波及到饒州東、南,我們辛苦維持的局面可就不保啦!」

「那多可惜,如今這邊太平景象剛剛恢復……。經歷似對南邊很擔心?」張平聽出些話音,試探著問。

「佔了戈陽的銀陀匪幫不會那

樣老實。」李丹皺眉說:

「皇上也說要我們關注上饒,無奈在下手中兵力也有限,過半士卒都是剛剛***而來,沒有作戰經驗。兩邊作戰著實有點難,要怎樣打,我還得和部下、和趙督察好好商議。」

張平點點頭,回身看看,然後拉著李丹走開幾步,輕聲說:

「經歷以誠相待,在下也願意結你這個忘年之交。實不相瞞,陛下這次下了狠心要解決贛中這顆毒瘤,因此定下六路援贛的策略。」

「哦?」李丹眼睛一亮,忙問他可知細節?

張平便低聲將自己所知情形細細與李丹講了,道:「內閣已經責成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優先實施,並且撤換楊濤的旨意應該已經到洪都了。

南昌那邊新布政使據說卻是位武將,是以李經歷不必太憂心,一個月內各路大軍雲集,楊氏父子必定授首!」

李丹這才明白為什麼突然朝廷派了數千人增援鄱陽,感情背後是這麼大一盤棋!「多謝張大人指點,這樣在下心裡踏實多了!後天大人與劉內侍登船,在下必來相送!」

「誒,不必、不必。」張平擺手:「大人軍務繁忙,不勞相送。何況,只是在下離開,劉內侍恐怕要晚一步再走。」

「啊?」李丹一愣,怎麼兩個人同來卻不同回呢?

「呵呵,其實來宣旨的只是下官,劉內侍同路,但陛下給他卻另有旨意。據他說,可能會在此地逗留個把月再回也未可知。」

李丹莫名其妙,但也只能應著不好再多問,再者張平看來對劉喜究竟來做什麼的,似乎也不是特別清晰。

回到英賢館,見酒菜已經開始擺上,李丹一時興起便叫眾人稍待。他跑到廚房找到那廚師告訴他客人從北來,菜品不可過於清淡。

看了看菜蔬、調味料,便叫廚師給自己打下手,用烏魚切片做了一道酸湯花椒魚片;

用砂鍋、蒜泥做個蒜香落蘇煲;用蝦、雞蛋和豆腐做了豆花芙蓉蒸滑蛋。

一通操作下來看得廚子眼都直了。「看會沒?今後你可沒第二次機會瞧了。」李丹臨走和他開玩笑,那廚子趴在地上磕頭,喊謝大人傳授。

回到席上,眾人正納悶,因剛上的這三道菜品與前迥然不同。「怎麼回事,難道換廚子了麼?」趙重弼問。

「沒有,只是卑職技癢,下廚為貴客做了三道菜,聊表心意而已。」李丹笑著回答。

眾人大驚,張平與劉喜坐不住趕緊起身施禮致謝。世人都視廚房為下人操業的場所,作為讀書人和官宦子弟,李丹親自下廚是件不同尋常的事情。

李丹這樣做可以理解為屈身示好、表達對天使尊敬的意思,這還算能接受。若換了同等地位或地位更低的人,不知一個從七品的武騎尉為何要這樣做,會被嚇得整晚睡不好覺的。

大家品嚐之後,對李丹的手藝自然又是一番驚訝。趙重弼笑道:「吾認識三郎也不算短了,卻第一次知道你還有這樣的雅好。

哈,看來吾今後要多多到貴府叨擾才是!」眾人皆大笑,氣氛相當活躍、友好。

這時劉喜忽然微笑著指那豆花芙蓉蒸滑蛋,說:「太后生誕將至,下官看這道菜甚是吉利,且鮮美、滑嫩,太后老人家必定喜歡。

李大人何不將製作的方子寫下來獻上,由張大人帶回京師?若得了太后一聲贊,你這品級說不得明日便將那個從字去掉了。

原來劉喜是內侍,不便與趙重弼同桌,但他又是天使,所以李丹便叫人在旁另設了一桌,由本縣教諭、書記楊世傑、朱二爺和周歆作陪。

聽他說這樣媚俗的話,趙重弼有些不喜便未開口,周知縣也微微皺眉。李丹心裡清楚,倒雲淡風輕地哈哈一笑,回答:

「這倒不是什麼難的,只是雕蟲小技怕是不登大雅之堂。劉君你想,那宮裡御膳坊中高手如雲,哪個能看得上我這兩下子?」

劉喜聽他稱自己為「劉君」心中大喜,他們這些宦者就怕別人看不起,不料李丹竟全無偏見讓他心中感動。「李大人儘管寫便是,用不用那也是一番心意,對不?」他說完抿嘴一笑,向李丹舉杯。

趙重弼便扭臉去和周知縣、張平二人說話,李丹不客氣也端起杯來:「請了。」他話音未落,劉喜已經一口喝乾,李丹怔了下,也喝乾杯中酒,然後善意勸道:

「這酒雖清洌,後勁卻不小,侍中(對宦者的雅稱)需慢著些。」

「咱看這水酒清澈可愛,綿柔香甜得很,所以多喝了兩杯。」

「這酒叫做玉清流,乃是咱們自產的。」李丹笑嘻嘻地說:「侍中若喜歡,我叫人取來便是,恰巧我那裡還存著些。」

「自產的?」劉喜吃了一驚:「大人意思是……?」

「在下與隊裡熟悉釀酒的兄弟一道琢磨出來的。」李丹笑嘻嘻地:

「與尋常燒酒、米酒、黃酒不同,這東西屬於冷酒必須在山洞裡釀,它專用的酒麴在陽光下一曬就死,所以必得找個涼快、見不到光的地方。

這回收復安仁才在黃金埠後面雲蓋峰上找了個既避光、水源又好的場所,侍中喝到的是五日前秦酒戶送下來的成品,所以這東西市面上極少,售價高不是沒有原因的!」

「哦,原來這酒如此不同?那咱更得多喝幾杯,不能辜負了它呀!」劉喜用蘭花兒指指著說。

「侍中放心,你在本縣一日我便供你一日酒喝。不過這酒喝著爽快,畢竟是個寒物,侍中還是小心些,莫著了涼。晚間我叫人給您送薑茶到房裡,喝了暖暖胃。」

「誒喲,那可多謝大人啦,您這份心可真是沒說的!」

李丹笑笑沒說什麼。宦者官員們尤其是文臣都不屑與之往來,他也就仗著自己年紀小可以用一句「天真」抹過,換了別人怕是明天同僚就要冷眼相瞧了。

不過從心裡李丹也沒覺得這些宦者有什麼低賤,對他們需要保持警惕,但如果有機會結交到宮裡一條線,那也許對將來有好處呢?

李丹想過接近皇帝,求他赦免了陳家,可從沒料到皇帝會這樣快關注到自己。現在,他滿懷希望:也許自己就此可以一路飛昇,迅速成為政壇明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末天下

風青竹

這書我不穿了!

九州月下

明末:從零開始造反

神武之戰

扶女帝上位,她卻要賜死我?

天雲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