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驚,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花非花月夜,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稟仁宗孝惠皇帝遺詔,代皇行事,攝政大丞相詔:

淮南王薨逝,乃宗家之大不幸,帝甚痛惜。

吾召見淮南王諸子,都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卻流落山東,不能為朝廷所用。

淮南王臨終之前所悲嘆的,就是庶子不能得到朝廷的恩典,沒有安身立命之地。

朝廷憂,淮南王亦憂。

吾思及民間百姓家有餘財,縱然所分不同,但依舊是各有所得,又思及太子雖然承襲皇位,但諸皇子都能封王。

由此觀之,無論上下,貴賤,貧富,父母之愛子,皆是如此。

淮南王這樣的宗家長輩,讓他帶著遺憾而薨逝,不是孝順子嗣應當做的。

朝廷知道了這件事,卻不去彌補,是有錯誤的。

吾不禁要問,身為大漢最尊貴的諸侯王,上不與皇室同行,下不如百姓仁孝,這難道是應該的嗎?

兄長貴為大王,錦衣玉食,出入成行,諸兄弟卻卑微寒酸,如此這般,兄友弟恭難道不是笑話一般嗎?

人生在世上,德行在先,才能在後,宗家乃是國之柱石,若是德行不堪,難道不是國家的災難嗎?

吾受孝惠皇帝遺詔攝天下事,實在是憂慮啊。

吾深思,昔年齊王呂城自降為公,高皇帝以齊地郡縣,大封呂氏十三徹侯,直到如今,呂氏諸徹侯親如一家,未生齟齬。

這是宗家應當學習效仿的典範啊。

以朝廷的名義,將淮南國平分給淮南王諸子,或許才能使淮南王遺願達成,他才能含笑九泉。

唯有如此,才能彰顯朝廷的恩典,不偏不私,才能使諸侯王國族中和睦,才能使宗家俊彥報效朝廷。

著文:

曉諭天下。

淮南王太子承襲淮南王爵位,國九江郡,淮南王三子為衡山王、廬江王、豫章王,王國規制、王國臣子、王國禮樂,都如同原先一般。

四子各就其國,各安其位,衡山王、廬江王、豫章王,新做國主,此為朝廷莫大恩典,務必要盡心為天子守土,為天下治民。

九江故郡,漢人稀少,土民眾多,諸王要深耕之,勤勉用力。

淮南王太子,陛下有感於淮南王國兄友弟恭之情,甚為感動,賜下布百匹、錢一萬、玉三枚,以彰爾功。

悉知。”

詔令一出,天下皆驚。

朝廷想要做什麼,實在是太過於明顯了。

這些年朝廷一直以來以休養生息為第一要務,實在是沒人想到洛新會做出這麼大的動作。

但仔細看一下現在的時間節點,的確算是近些年最好的時間了。

這是劉邦崩後,長安朝廷第二次對諸侯王進行大動作。

第一次是收稅,那一次朝廷兵強馬壯,開國功臣基本上都在,諸侯王對朝廷還比較忠心,於是事情還算是比較順利。

但是這一次呢?

朝廷自然是愈發的強大,而且大丞相洛新和大將軍韓信都還在世,英侯這位高皇帝時期的老臣雖然在政壇之中不怎麼說話,但卻是沒人能夠忽視的。

這道詔令自然先是在長安城傳開,然後信使向著四方傳去。

長安城的淮南國使團之人,臉都要綠了,萬萬沒想到僅僅進了一次長安,淮南國四分之三的國土就沒了。

“朝廷這是想要削藩!”

淮南國使團的正使憤怒的說道:“先王才剛剛逝去,朝廷竟然就這般羞辱,簡直沒有將我淮南國放在眼裡。”

眾建諸侯以少其力。

想出這個主意並不是多難的事情,畢竟力合則強,力分則弱的道理,大家都懂。

推行這個政策的關鍵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擁有一份足以讓諸侯王忌憚的實力。

這份實力不需要超過所有諸侯王的總和,身為第一強的勢力,只要能夠同時戰勝第二、第三就足夠了。

第二點就是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來推行。

這個理由不是那種硬扯的最終只會引起戰爭的理由,而是符合當前天下價值觀的、能夠讓朝廷處於道德至高點的、能夠為朝廷爭取到大量支援的理由。

畢竟削藩是為了統合力量,不是為了打仗內耗。

“內使,可要回返國中,朝廷的使團已經在路上了,實在是不知道王太后和大王會如何應對啊。”

正使臉色陰沉,他是淮南王太子的舅舅,現在陡然聽到這個訊息,怎麼能不心驚憤怒呢?

但是他還是強行忍住憤怒的情緒,想趕緊離開長安,若是王國不願意接受詔令,那淮南國和朝廷之間定然有一戰,留在長安城中就是找死,若是王國接受了詔令,那他留在長安之中也沒有價值了,“回淮南國,朝廷的詔令不是我們能夠質疑的,聽從王太后的命令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淮南國使團匆匆離開了長安城,同來時的喧囂相比,離開時卻非常的安靜。

與淮南國使團冰涼徹骨的心情相比,長安城的徹侯們開始躁動起來。

當初留侯被趕出長安城,其他各家雖然沒有大事,但還是感受到了皇室對功臣集團的疑慮。

這是非常致命的,他們都是皇帝的近臣,家族的權勢就是依靠和皇帝之間親近的關係,失去了這些,幾乎就失去了一切。

現在朝廷發出了一個響亮的訊號。

這些人自然是想要奮勇向前,東阿侯府他們不敢去,但英侯府直接就被這些開國功臣的後裔踏破了。

“英侯,吾對陛下一片忠心耿耿,若有戰事,臣雖年老,還能披甲而戰。”

“……”

“英侯,大丞相但凡有詔令,吾萬死不辭,以報陛下啊。”

甚至還有人直接透過張嫣的關係找到了宮中,張嫣對洛新無奈笑道:“大丞相,您是要對諸侯王國動刀兵嗎?這些時日以來有太多勳臣人家來找予問您的意思。

予不掌管軍國重事,又怎麼能夠知道呢?

實在是煩不勝煩。”

洛新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局,這是他故意放縱的,那些留在長安城之中的諸侯王國使者,現在恐怕都已經非常緊張了。

只見他微微一笑道:“太后莫要擔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臣絕對不會妄動刀兵,尤其是和身為國家支柱的宗親。

除非出現一些妄圖挑戰朝廷法度,挑釁皇帝陛下威嚴的悖逆之輩,那樣的話,臣再是和善,也只有以雷霆之怒收拾人間了。”

洛新的態度很快就從張嫣這裡傳到了勳臣耳中,然後諸侯王的使者都知道了,這算是洛新第一次明確的表態,這番話的意思還是挺明顯的。

那就是和平削藩,就像是昔年的齊國,還有現在的淮南國這樣,將跨郡連縣的大諸侯國分成小的諸侯國。

朝廷的使者到了淮南國中,宣佈了這件大事,淮南王自然是臉色鐵青,畢竟直接四分之三的土地都被划走了。

但分割土地哪裡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洛新要的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劃分一些王國出來,他是要真正的讓各個王國之間,再也不能聚合起來,以達成一步步削減的想法。

現在削的是王國,以後削的就是郡國,再往後就是縣國,直到除國。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劉沉三人就國的過程中,洛新是給予了他們資源的。

尤其是劉沉這個新任的衡山王,洛新對他報以厚望,是否能夠徹底拆解掉淮南國,他是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劉沉自己也非常清楚,在離開長安之前,還特意前往長樂宮拜見洛新,言稱,“定不辜負大丞相之意,淮南四王國,絕不背叛朝廷。”

漢朝這麼多的諸侯王,性格自然是不同的,有的諸侯王比較狂傲,自詡是高皇帝的兄弟和侄子,是當今皇帝的叔叔,身份地位高貴。

這些人對於洛新的攝政本來就是不滿的,對於洛新意圖削藩的行為,就更是怨恨,有的人甚至公開在國中怒斥洛新。

作者好短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農門敗家子,九歲考科舉養活全家

藍鯊不吃魚

亂世小藥鋪

十月海

淞滬:永不言敗

藍白情懷

衣冠不南渡

歷史系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