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天下雲從,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花非花月夜,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望著面前有些驚異的皇帝,王莽面上全是恭謹的神色,那個一直以來在天下人面前恭謹有禮的聖人形象,展現在皇帝的面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王莽想明白了,這天下終究是皇帝的。

皇太后的地位確實是比皇帝更高,但是國家的大權大部分還是握在皇帝的手中,皇帝是生來就擁有上天所賜予的權力的,皇太后的權力則來源於孝這樣的人倫大道。

面對一個成年的皇帝,除了呂太后這樣的存在,即便是皇太后也難以撼動,皇太后權勢最大的時候,通常都是皇帝還年幼時。

在秦漢這樣的上古時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官僚升遷黜落制度,君王主要依靠宗親、外戚、近臣來統治,這是貴族政治的殘留,貴族的特點就是生而高貴,無可爭議的擁有權力,可以隨意的使近臣顯貴。

於是史書中經常可以見到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的身影,洛氏走的就是這條道路,區別只在於因為千年的養望和崇高的威望,讓人忽視了這一點。

王莽同樣是依靠著家世背景走上仕途的,他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只要本心光明,如何達成的又有什麼呢?

……

“巨君你有些變了。”

王莽走在皇宮的甬道之上,看著天上的日光照下,然後在甬道之中留下大量的黑影,只有一半的光能照在他的身上。

回想起皇帝所說的這句話,王莽突然輕笑了一聲,變化很大嗎?

和之前比確實是很大,人不遭遇失敗就不會求變。

就像是打碎了心靈的枷鎖一般,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後,整個人都徹底昇華了,這就是王莽現在的感覺。

我已經不再是曾經的我,而朝廷卻依舊是曾經的那個朝廷。

……

“如今天下疲敝正處於疲敝之中啊,朕聽聞天下疲敝時,想要興盛就要有聖王賢臣。

王莽是有德行的人,恭謹的孝順長輩,柔和的善待貧弱,誠義的結交友人。

朕聽聞朝廷有賢人作為表率,天下的官員都會追隨並學習他。

朕現在任命王莽為太學祭酒,光祿勳,守藏室長,侍中,封長仁侯。

願大漢萬萬年,通知天下的郡國,使百姓知道朕的意思。”

王莽返回長安,當然不是來賦閒的,他拿到的全都是要麼有實權,要麼清貴的職位。

直接擔任了九卿之一,然後又得到了皇帝近臣的侍中身份,太學祭酒可以讓他團結士人,守藏室長同樣是又清又貴的職位,在這個書籍無比重要,知識無比珍貴的時代,是僅次於太學祭酒的清貴職位。

因為皇太后的關係,還得以比較順利的出入宮禁,一躍成為長安城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之一。

最關鍵的是其中所體現出來的訊號,王莽是個改制派,這是明牌的,雖然這次回來之後,王莽安靜了許多,但沒人認為他會改變自己的志向。

皇帝啟用王莽,這代表著天下的局勢已經進一步滑落,改制派對朝局天下的影響力更強了,逼迫著皇帝不得不讓步。

由於連續兩位皇帝死去而深受打擊的改制派,在大勢的推動之下終於還是回到了中央舞臺。

這樣美妙的開局,讓無數想要王莽返回長安的人感覺欣喜,他們所呼喚的賢人回到了長安,改制還遠嗎?

“去拜訪巨君公!”

“使巨君公知道,天下有無數人等待著他。”

“使長安以及天下蠅營狗苟的豪強知道,有人未曾放棄。”

“聖賢所寫下的,就由我們來實現,挽救傾頹的天下。”

這是士子們所呼喊出來的口號,甚至有激進之人直接說道:“天下疲敝到這樣的地步,百姓困苦到難以忍受了,皇帝卻不願意改制。

上古的堯舜禹都將王位禪讓給能夠治理天下的賢人。

現在天下疲敝,所有人都知道要改制,皇帝卻不這樣做難道不是和天命所對抗嗎?

這大概就是漢室的天命要衰微了!”

這樣的言語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戾帝年間就有這樣的聲音,隨著天災人禍的不斷出現,這樣的聲音愈發多了起來。

這些士人或許不懂什麼叫王朝週期律,但是大漢這麼下去,恐怕要完,還是能看出來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帶著禮物前來拜訪王莽,面對著無數精美的禮物,甚至府邸之中堆也堆不下,王莽卻沒有什麼表情。

他所思索的唯有未來,目前擺在他面前的主要敵人,同時也是當年把他趕出長安的罪魁禍首,基本上就是守舊派,不願意讓大漢改制的一些權貴。

這些權貴之中有一半是不願意被觸動利益,但另外一半則不是單純的因為利益受損,而是因噎廢食。

從內心深處同樣想要改制,畢竟這天下搖搖欲墜是大多數人都能夠看得出來的。

尤其是頻發的天災徹底動搖了關中之地的經濟基礎,讓人不由就想起了周幽王的時代,三河斷流,當時關中的諸侯國甚至要整個國家一起遷徙,因為土地已經不再適宜生存。

現在朝廷沒有能力去賑濟災民,沒有能力去處理這些事務,就連邊疆軍費都掏不出來了,如果不是在邊疆實行了半封建制,那胡人就該來長安轉一轉了。

聽著一聲聲恭賀,王莽一一回應,眾人都稱讚他,登臨高位卻沒有絲毫的倨傲,真不愧是巨君公!

只有王莽知道,他需要更高的聲望和更強的實力,一個九卿還不夠,需要三公,不,需要位列諸公王侯之上才行。

大丞相的位置肯定是不用想了,一直以來這個位置都是洛氏的自留地。

但是有一個平替的職位,大司馬大將軍,做到這個地步,就可以了。

大司馬和大將軍是兩個官職,之前在孝武皇帝時,大司馬是作為大將軍的加銜而存在的。

因為高皇后攝政時期,大漢定下了重內輕外,君持軍權,抬高相權的政治規則,所以三公之中,丞相為首,大將軍次之,御史大夫最低,而且可以說,把大將軍和御史大夫加起來,也不如丞相,因為九卿有四個是丞相的屬官,還有兩個受丞相轄制。

但是孝武皇帝為了抬舉大將軍的地位,於是創造出了大司馬這個官職,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和丞相平級。

單純的大司馬是沒有實權的,但是地位很高,就像是之前的太尉一樣,是個地位崇高的擺設。

單純的大將軍則權力很大,但是卻位在丞相之下。

只有大司馬大將軍一起出現時,才是權力的極致。

霍光就以大司馬大將軍加顧命大臣的身份掌握國政,這就是王莽的目標。

想要做到大司馬大將軍,目前為止,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外戚。

宗親最高的就是劉子政的丞相之位,但是軍權那是從來都是沒有碰到過,只有外戚輪流掌握著最高的力量。

進入長安城之後,王莽依舊保持著自己的作風,除了做一些本職的工作之外。

最常做的事就是前往太學之中,去傾聽那些士子的看法,看看他們對如今這個世道的見解,在其中培養自己的中堅力量。

“如今天下災害頻發,這難道不是上天對漢室的統治已經厭棄了嗎?

這難道不是漢室的倒行逆施已經漸漸讓上天也憤怒了嗎?

我聽聞天子是代替上天來牧守百姓的,做不到就要被上天所責罰,或許就是現在這樣了。

百姓們現在不願意再期盼皇室的拯救,而是直接蜂擁而起,這難道不是對天下的君父已經徹底失望了嗎?

皇帝陛下還在等待什麼啊?

難道等待蜂擁而來的義軍殺進長安嗎?”

“巨君公啊,現在的天下,就好像漆黑的夜空,沒有一絲的光亮。

您是聞名天下的賢人,昭忠毅公薨於河洛,洛氏不出,只有您才能挽救這個沉悶不可逆轉的世道了。

我們鄭重的請求您,一定要使天下重新昌盛起來啊。”

隨著瞭解的深入,王莽就愈發的有自信起來,天下的大勢就是如此,又有誰能夠阻擋呢?

順天應命,誰又能勝過自己呢?

“如今天下的疲敝,就是因為失去了道德,人心漸漸的敗壞,權貴們和豪強們忙著壯大,兼併土地。

皇帝在長樂宮中醉生夢死,只剩下黎民百姓在苦苦掙扎著。

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在上古時代遠去的今天,竟然還有大漢的子民作為奴隸。

唉。

重新振作天下的道德人心,這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嗎?”

這就是王莽的世界觀,他的思想是由內而外的,是典型的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持身不正,就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官尚且不能正,又何談讓百姓跟隨呢?

他始終堅信著,只要自己能夠憑藉著道德走上高位,就一定能在天下之間形成風潮,就像是洛國一樣。

君王賢能,臣子有禮,百姓有德!

————

經過這一篇章的敘述,我們可以回答本篇章開頭的問題,時代選擇了王莽,是因為他的確卓然不群在那個時代之中,他是一朵奇葩。——《王莽傳》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農門敗家子,九歲考科舉養活全家

藍鯊不吃魚

亂世小藥鋪

十月海

淞滬:永不言敗

藍白情懷

衣冠不南渡

歷史系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