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42、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的進化二,明末鋼鐵大亨,漫卷詩書萬點花,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挖草、對啊!
槍管的內部都不是直的,出膛的子彈怎麼可能是直線飛行呢。
女王陛下的侍從:還有子彈的問題呢,你用的球形的鉛彈,你很難把鉛彈做到絕對球體,那個時代工廠作坊大量加工出來鉛鑄造彈丸三扁四不圓得,所以必須要小於槍口直徑才能裝的進去,發射時鉛彈的真實狀態是在槍管裡翻滾跳動著前進的,不是絕對圓形它的運動軌跡就不可預測。就不可能走直線。
槍管內的彈道學名叫內彈道,出膛後的彈道叫外彈道。更要命的是,不僅僅內彈道不是直的這麼簡單,甚至整個內彈道前後的粗細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用今天的顯微鏡放大了看,剖面幾乎是鋸齒形的。是一個粗細波動的腔體。這加劇了鉛彈的跳動。
這種槍只能平射或者仰射,俯射的話,可能鉛彈丸和火藥可能就直接從槍口漏出來了
所以有一種說法,你在七十米以上擊中的絕不會是你瞄準的目標。當然後期的火繩槍準確率有大幅度提高十九世紀末達到了150米命中率45%的水平,這是和圓柱形子彈以及鏜床等工業技術進步直接相關了。
國風美少女:我補充一點各位大大沒有說的啊。我覺得火繩槍最大問題還是明火的問題。
火藥的進步和槍管的加長,雖然極大的增加了射程,但是當時的技術缺陷導致射程稍遠就保證不了準確性。這時候就要靠戰術來彌補了。
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採取緊密隊形來發射,也就是俗稱的雙方排隊槍斃戰術。面對面用鉛彈糊臉。
當時戰場上的敵人不管是冷兵器的還是熱兵器的,都是排著密集隊形蜂擁而上的。增加射擊的密度,從而來增加殺傷,密集的子彈總能打到幾個吧。
那麼問題就來了,你身上帶著燃燒的火繩,帶著明火,你怎麼敢靠近你的隊友呢,所有火槍手身上都帶著好多的發射用火藥,腰上纏著好幾米長的火繩,扣動扳機時,火星飛濺你要是點燃了自己或者隊友身上的火藥怎麼辦呢。
只要用火繩槍,你就必須和旁邊的人保持安全距離,而這個距離上,也就談不到射擊的密度了。這樣排隊槍斃的距離必須很近,這是對準確率的妥協。好不容易從火門槍那裡進化出來的遠射程又被拉了回來。
電影英國的龍蝦兵們,只需要保證50米一次射擊命中接近100%,當時最精銳的步兵都是放近來打,一次搞定,剩下就是拼刺,拼的就是勇氣。要不然怎麼叫排隊槍斃。
楊十一郎:那要是這麼說燧發槍取代火繩槍就主要是解決了明火問題,畢竟只有擊發的一瞬間,燧石打擊時才會發火,所以可以採取密集的隊形。靠隊形彌補精度的不足。
索倫大帝:是的,火繩槍和燧發槍除了發火裝置外完全是一樣的,就差在這裡,要是解決了燧發機的問題,完全就沒有必要用什麼火繩槍。
法老的持拖鞋官:燧發槍之所以能取代火繩槍更重要的原因是射速提高了,火繩槍打一槍,需要25個步驟,有一個弄錯這槍都打不響,久經訓練的老兵一分鐘也就兩到三發的樣子。時間都浪費在處理火繩上了。
而燧發槍去掉火繩直接把開火的步驟減少了近一半。久經訓練的老兵射速可以達到一分鐘四發,多出來的這一兩發可是決定了一場戰役的勝敗。尤其是對付騎兵時,20米的距離還有機會再開一槍的。
憋尿能行千里、拉稀寸步難行:各位,插一句啊,其實燧發槍的精度是比火繩槍下降的,具體原因不明,但是你們可以去查,有大量的歷史記錄,清朝為什麼遲遲不願意裝備燧發槍,這玩意明朝末年就有了,就是因為精度下降了。一鴉戰爭的時候清軍敗得那麼慘,不是火繩槍真的和燧發槍沒法打,而是八旗綠營完全爛掉底了。
美第奇家族的美少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射速快就是硬道理,照樣淘汰火繩槍,機槍還不是同樣沒有步槍準。清朝乾隆皇帝攻打緬甸人,緬甸人一向以軍無紀律,訓練極差著稱。但清緬戰爭時,緬甸燧發槍手仍憑藉高射速給予清軍火繩槍手以極大殺傷。
憋尿能行千里、拉稀寸步難行:燧發槍早期還有發火率的問題。燧發槍因為採用機械打火,導致發火效率不高,儘管後來逐漸改進,但基本也只能把啞火率降到3%~5%。而火繩槍基本是100%發火。
燧發槍有轉輪打火和燧石擊發打火兩種。早期打火率只有一半。燧發槍的擊發率是大問題,士兵們在戰場上使用燧發槍射擊時,最高只能保證80%的擊發率,常常會因為風吹、雨淋、火藥受潮、擊發藥放少、忘放子彈、燧石破損、火門堵塞和士兵緊張等原因而發射失敗。
楊凡看到這裡基本搞明白了,火繩槍是怎麼進化到燧發槍的,就是兩點。第一簡化繁瑣的操作步驟。第二極大的提高了射速。
他心裡其實已經有所取捨了,他手裡現在有卡車減震用的彈簧鋼片。都是二愣子收廢品弄來的,數量很大。這些現代的彈簧鋼來做擊錘,可以保證極大地提高機械效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瞎火問題。
這樣的話確實沒有必要從火繩槍一步步走到燧發槍了。楊凡決定直接從燧發槍做起。
這段時間,大量招收的流民裡邊,工匠都被甄別出來。鐵匠營已經有了一千五百餘人了。這麼多人打造槍管和燧發機,極大的提高了產量。
這段時間成功的做出來一千隻燧發槍步槍和五百隻燧發槍手銃。
這批手銃裝備了團練的軍官。
而帶刺刀的步槍則裝備了團練保留下來的老兵。
此時張疙瘩看著每個小隊都有一夥老兵,手持著帶刺刀的燧發槍步槍,心裡充滿了信心。
每個小隊第一排是包鐵盾牌,可以擋住敵人的弓弩和火槍射擊。第二排是使用燧發槍的老兵。可以打擊150米到30米的敵人。這射程和精度足以壓制弓弩。當敵人衝到三十米內時,第三排的民兵用九連發的火門槍步槍密集發射糊臉。最後所有人上刺刀衝上去肉搏。
完美。雖然只有一千八百人,卻讓他覺得即使對上整個甲喇的建奴也不膽怯。
看著部隊已經集結完畢,張疙瘩大吼一聲:“開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