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72、九原城之戰三,明末鋼鐵大亨,漫卷詩書萬點花,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午夜,黃河邊一座被蓋得嚴嚴實實的帳篷裡,燈火通明。

楊凡和京營諸將,正圍著一張鋪在地毯上的地圖,盤膝而坐。

楊凡周圍都是京營各個團、營的主將。

京營出發時一共八萬多人,編成了二十二個團和一箇中軍。中軍除了兩個騎兵警衛團外,還有一千餘人的指揮部各級官員,京衛武學的勳貴子弟。

按照京營原來十二團營的稱呼,改稱為二十四團營。

早在南苑訓練時,從總旗開始,各級主官都是家丁團的老兵擔任。

隨著戰事的不斷進行,崇禎派來的人提高很快。楊凡逐漸把他們從京衛武學學生,提拔到副主官的位置上。這一點崇禎是比較滿意的。

到目前,楊凡已經把各個營團的主將,全部換成了京衛武學的勳貴子弟。家丁退居到軍法官的位置上。

至於最後來的太監們,楊凡暫時讓他們任監軍。先熟悉一下環境。主要是以學習為主。

太監們來了之後,兵部的人大受刺激。

紛紛給皇帝上書。說大軍的後勤非常重要,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要求把這次出征的隨行官員也安排進大軍。也好更好的為西北戰事服務。

皇帝此時,還不想和東林翻臉。他還指望著袁崇煥收復遼東呢。於是,下旨讓楊凡看著安排。

楊凡也很無奈。不過考慮到,張世澤很快就會取代他總督京營戎政。他也無所謂了。既然皇帝有話,那就安排吧。

結果,現在的京營每個營、團兩級,都是一個勳貴主將,一個文官副將。其他官左上,還有一個太監監軍,一個錦衣衛觀察,一個東廠的役長,一個楊凡提拔起來的,出身行伍的贊畫(參謀)。

之所以楊凡還要保留一個自己提拔的人,主要是考慮到,一支軍隊必須要有至少一個懂打仗的人。

這些贊畫都是楊凡軍中的夜校裡選拔學習成績良好,出身底層京營軍戶家庭出身計程車兵。經過隨軍軍校,也就是參謀學員教導隊培訓的人員。

他們系統的學習了,部隊的編成、後勤、訓練、情報偵查、作戰指揮等常識。這些人不多,每個營都有一個,每個團兩到三人。楊凡的中軍參謀組有三十個。

他們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繪畫作戰地圖,製作沙盤。整理分析情報、收發軍令和各類文書等工作。

在戰時,他們提出多套作戰方案供主官選擇。在主官猶豫不決時,以備諮詢意見。他們的官階不論在哪一級都是一樣的。統統都是百戶。

這是楊凡對京營負責,使京營在以後得歲月裡,沒有他的監管,仍然能打仗的一道保險措施。

此時,他們在京營的官階上算是中等。

一般一哨隊編制百人,主官一般為百戶級別。

營編制五個百戶,五百餘人,主官是千戶級別。

團編制六個營和一個團部,總計三千六百人,主官是衛指揮使級別。

崇禎心裡盤算著,等楊凡搞定了西北,交出了京營。他準備重建京營,暫定二十五衛。把二十二個團改變為衛,每個團增加兩千人,達到一個衛的五千六百人滿編。團之下的每個營,擴編為一個千戶所。

中軍的騎兵,則擴編為三個衛。由總督京營戎政的大臣親領,作為直屬部隊使用。其他的團營則由勳貴子弟任主官。

這樣,他手裡除了有周遇吉的車營,合計炮兵、步兵、騎兵,三萬六千大軍作為皇帝親軍外。還有重建的京營二十五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

基本就可以掌握局勢,而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了。

京營脫胎換骨的改變,是皇帝做夢都沒有想到的。現在京營的狀態,最低也恢復到了宣德時代,朱瞻基做皇帝時候的水平。甚至達到了朱棣時代的水平。

這也是儘管對楊凡的勢力不斷擴大,皇帝心裡不太舒服,而且猜忌日深。

但是,他仍能信任楊凡的關鍵。那就是,這些能耐只有楊凡有。

皇帝用人標準很簡單,自古以來就是兩條。

第一條是忠心,第二條是能幹。

但是很多時候,即忠心又能幹的全乎人兒,可不好找。那就要取捨了。

至少楊凡是孤臣,不合任何勢力來往。沒有背景,出身清白。而且也沒有什麼揹著他的。事事都擺在明初,隨便大家看。

他要摻沙子,往京營裡派遣勳貴子弟。楊凡全部接受,非常痛快,一點猶豫都沒有。

等打下了歸化城,崇禎派來了大批的太監,楊凡也無所謂。倒是有人密報,張世澤非常不高興,陰陽怪氣的。沒給太監們好臉色。

而楊凡則把這些太監分配到營、團一級,讓他們配合營團主將工作,打打下手。有功勞也好分潤些給他們。從而得到了太監們的一致好評。

尤其是,拍賣戰利品,他們也得了一份。

公公們寫給皇帝的秘密報告裡,把楊凡誇的好的不能再好了。

既然,他們這麼有職業操守,收錢一定辦事,楊凡自然也不會虧待他們。

雖然,崇禎對楊凡的戒心與日俱增,但是,楊凡辦的每一件事,數千裡之外,京營裡每一天發生什麼,皇帝都一清二楚。

在這種文官、錦衣衛、東廠、御馬監、勳貴疊床架屋的機構下,根本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一切對各方勢力幾乎都是透明的。

所以,崇禎還是比較安心的把京營放在楊凡那裡的。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打完了漠南,把京營調回來。剝奪楊凡的兵權,讓他去新設立的綏遠行省任最高武官。出任綏遠都指揮使司的都司。

楊凡的功勞也該給封個侯爵了。拿下漠南也是名至實歸。

出兵之前,他算計好了。

察哈爾人和建奴打的不可開交。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林丹汗騰不出手來。而喀爾喀太遠,隔著大漠,他們這兩年乾旱的厲害,實力大減。而東蒙古隔著察哈爾。

所以,大明拿下漠南,就算是吃進嘴裡的肉了。

崇禎長嘆一聲,可惜啊,天算不如人算。

現在的漠西蒙古,那些臺吉和汗王們,居然不知道腦子受了什麼刺激。

他們都被韃靼人暴打,然後趕到西域一百多年了。現在居然高喊著,要為漠南的兄弟復仇。絕對不容許大明佔領漠南。

而且綽羅斯家族仍然一呼百應,連天山以南的葉爾羌、阿拉善殘部、青海海西蒙古殘部、永謝布部、甚至關西七部,喀爾喀的札薩克圖汗都紛紛相應。

數十萬大軍東進。現在九原城已經成了激烈戰鬥的前線。楊凡和京營大軍已經被拖在那裡了。

崇禎聽到這個訊息時,是一臉懵逼。誰能告訴我,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他們不是和韃靼人是世仇嗎。也先不是被韃靼人陰謀刺殺的嗎。

綽羅斯家族不是被俺答汗、達延汗的子孫反覆蹂躪嗎。他們不是幾代人的反抗,才推翻了達延汗的子孫阿拉坦汗統治漠西蒙古的傳承嗎。

大明為他們復仇。這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狼心狗肺的狗東西。

居然反過來,要咬大明一口。

他們不記得當年,順義王一系,那些仗著

黃金家族血脈,欺壓他們的往事了嗎。當年土默特鐵騎,有事沒事就去中亞,打他們一頓的血淚史了嗎。

可是,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了。他們的大軍已經來了。

京營被拖在了九原城,動彈不得。

崇禎就沒有在對外關係的判斷上,對過哪怕一次。

從登基之初的對察哈爾人的錯誤政策,到現在對漠西蒙古的動向判斷。全都是錯的。

幾盞馬燈調到最大亮度,把帳篷裡照的亮如白晝。楊凡現在佈置的是佛曉時刻,大軍渡過黃河,突擊葉爾羌汗國的大軍。

現在由於黃河的阻隔,三萬人葉爾羌步騎兵大軍,實際上是一支孤軍。

漠西蒙古諸部來不及支援他們。而嘉峪關西的關西七部,停留在賀蘭山西側,用來從側翼威脅寧夏鎮的守軍,讓他們不敢北上攻擊後套和支援九原城。

所以,他們孤懸在河南地。他們只有三萬步騎兵,楊凡可以調動全部的京營,兵力有二比一的優勢。

楊凡決定,先打一個時間差。

把九原城交給團練守衛。自己帶著六萬京營和家丁團,強渡黃河,在攻城戰打響前,先殲滅葉爾羌大軍。以此震懾這些氣焰囂張的中亞惡霸們。

黃河的河道,掩蓋在一片黑暗中。

今夜沒有月亮,是一個陰天。而且呼嘯的大風,遮蔽了工兵在修建浮橋的聲音。

對岸一片黑暗,蒙古人的哨兵偶爾從河邊騎馬巡邏走過。

河南五里的大營更是一片黑暗,所有人都在睡覺。這個年代渡河可不是容易得事情。

他們從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來這裡,是帶著大量的羊皮筏子的。一路上遇見河流,就靠著這個渡河。

這東西非常的輕,和氣球一樣,平時堆疊著放在馬車上。需要時,吹氣進去,把口紮緊。把羊皮口袋,捆紮在竹竿編制的網格上,就可以划著船槳渡河。

他們是昨天到的,今日整個白天都在紮營。加上長途的行軍,更是人困馬乏。他們不認為隔著黃河天險,京營能過來打他們,而不被他們的斥候發現。所以都睡得非常死。

三座浮橋,一點點的向著北岸延伸。六萬京營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等浮橋修好,就直撲河南地。

大帳中,楊凡左右看看,心裡不禁嘆了口氣。

他的身邊全是勳貴子弟。

都是公候伯家的長子嫡孫。將來要繼承爵位的第一人選。

這些人選是崇禎欽定的。基本上,在中軍的都是公爵家庭出身。做團長的都是侯爵家庭出身,做營長的都是伯爵家庭出身。

好吧,大明也是個拼爹的時代。這個年代是講出身和等級的。

皇帝這麼安排,就是防止有人不服,你自己是什麼身份,自己不知道嗎。生在什麼家庭,這個是老天安排的,這是命。

團長們圍坐在地圖周圍第一圈。他們身後第二圈,第三圈才是監軍、贊畫、營長們。

這支部隊就要交給張世澤了。他在等張世澤回來。

但楊凡有些擔心,交給朝廷後,他們還能保持現在的戰力多久。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腐朽起來,可是快的很啊。

但是,楊凡不在乎。他從來也沒有想過控制京營。他還沒有發癔症。

皇帝用他總督京營戎政,和當初用他,帶著興禾團練來京城,打垮魏督公是一樣的道理。臨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勉強用一下。事辦完了,他就該一邊待著去了。

所以,楊凡有好東西,絕對不會給京營置辦家底兒的。

上次的河西守禦千戶所,他也算用心用力的搞。除了訓練外,還自己掏錢,置辦了五百輛裝甲馬

車和五百門重型銅發熕炮。

這些可花了他不少錢呢。

在大明,銅就是錢啊。一門炮五百公斤,足足250噸上好的青銅呢。

炮銅是一種銅錫合金的青銅,舊時用以鑄造大炮。

炮銅不像一般的青銅合金。有黃銅、青銅、白銅3大類。成份上組分:鋅29%,錫1%,其餘為銅。

楊凡的炮銅是錫黃銅。在黃銅中加錫1%得到錫黃銅。

錫黃銅在海水和澹水中均耐蝕,多用於製作艦船銅製部件和鑄造火炮。這種炮的成本和純銅區別不大。

當時楊凡是把河西守禦千戶所當成自己的屬下來搞的。因為按照管理,衛所制度是世襲罔替的。今後楊凡的子孫自動繼承楊凡的軍隊和地盤。

以後朝廷要是用自己,就讓這支部隊上。從而掩蓋自己在私兵上的真正實力。

楊凡當時認為是值得投資的。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自己帶著出征,沒有個烏龜殼和尖牙利爪,他是不放心自己的安全的。

能否給朝廷打勝仗他不關心,但起碼要把自己保護好。

由於青銅火炮超長的壽命。青銅火炮的服役壽命往往動輒逾百年,許多甚至超過了150年。母庸置疑,長壽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青銅炮的鑄造成本高昂得令人髮指。

楊凡甚至沒有采用,南北戰爭中漂亮國使用的配方。用八成的銅,百分之一的錫,剩下的用鉛,導致火炮發紅。

直接用了最佳配方。銅料都是現代傳送過來的智利進口銅,品質不知道比這個時代高出多少去了。

結果,皇帝很沒品,直接就把他的河西守禦千戶所調給別人了。

至於楊凡投入的250噸銅,以及耗費的人工成本,就黑不講白不講了。

250噸銅可不是個小數目。

朝廷鑄造的崇禎通寶,重量11.7克,世紀含銅五克。這可是價值五千萬錢的銅料,合計50000貫。

此時六百五十錢,兌換一兩官錠白銀。加上工費和火耗。楊凡等於賠了十萬兩白銀。

再算上裝甲四輪馬車和馱馬,士卒的鎧甲和武器,以及訓練成本。修建水利工程,分地給軍戶的家屬,招兵的安家費用等。楊凡又花了二十萬兩。

楊凡事後對自己說,我真傻。三十萬兩白銀扔水裡了。

所以,京營他是不會再自己掏錢裝備的了。自己就是個臨時工,有必要提老闆著急嗎。如果皇帝需要什麼,讓皇帝自己來採購吧。

幸好,崇禎也知道,不能可著一隻羊,一直薅羊毛的道理。

外加他賣金器也賺了一千萬兩銀子。後續的京營建設,基本就是崇禎願意花多少錢,楊凡就給他弄多少錢的。

只不過楊凡改革了軍餉發放制度,改為走興禾錢莊。銀錢不過軍官的手。直接打進官兵的存摺。杜絕了吃空餉和貪腐的惡習。

外加楊凡盯著軍需物品和軍營的食堂。保證了糧秣物資真正用到了官兵身上。這才扭轉了京營的各種歪風邪氣。

在加上楊凡和張世澤大肆拍賣戰利品,給京營和參戰的四鎮邊軍,補齊了歷年拖欠的軍餉。

而且手裡有了錢,真正落實了大明的斬首賞格。一個真***首級五十兩,立刻兌現。

加之不斷地勝利激勵士氣,終於把京營重新塑造成了一支可戰之兵。

其實楊凡,也不想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了。

他要騰出手來,用自己的私兵收拾漠西蒙古。

他在考慮如何把漠西蒙古趕回哈密以西去。讓京營儘快回去。自己也好走馬上任,專心建設外套和內套。把長城以北牢牢的掌握在手裡。

他要先給漠西蒙古一個沉重的打擊。讓他們認清現實。

如果能夠暫時議和一下,楊凡也是能接受的。

這件事,就看怎麼操作了。只有把他們趕走了。京營回去了。楊凡才能脫離皇帝的監視。

楊凡才能放開手腳,盡情的在長城以外折騰。

楊凡要是靠著自己的騎兵軍和步兵軍那十萬人的精銳部隊,打垮漠西蒙古沒什麼太難的。只是他不想皇帝發現他的真正實力而已。

他和皇帝的關係還得小心維持。至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需要的。

京營在這裡其實是礙眼的存在,這裡眼睛太多,他束手縛腳的,很不爽利。

所以,明日凌晨,大軍渡過黃河,先把葉爾羌汗國的大軍殲滅。

然後迅速撤回城內。迎接暴風驟雨一般的城市攻防戰。

守住城池,拖到冬天。到時候,大雪落下,牛羊沒有吃的,漠西蒙古聯軍就不得不退走。

接下來,楊凡就可以動用自己的私軍,先打掉札薩克圖汗和圖瓦人(唐努烏梁海)。然後突擊衛拉特聯盟的領地。消滅他們。

這些事兒,就不需要崇禎知道了。

他只要知道衛拉特聯盟大軍撤走了就行。讓他知道西北已經無戰事了就好。當然,楊凡還要履行自己對大師的承諾,派兵護送他迴雪區。

這也沒有什麼難的。到時候派遣淺水重炮艦、火輪船沿著黃河朔流而上,直抵西寧。然後改用犛牛進軍就行。

至於護送的人員,楊凡都找好了。就是閻應元帶領那些團練就好。

等打完了九原城守城戰,看看他們還剩下多少。統一整編成幾個團,去雪區衛國戍邊就可以了。讓他們和雪區的女人組建家庭落地生根吧。

楊凡相信,以閻應元的能力,在雪區那片廣闊的天地,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夫(女尊)

嘔花深處

渡我九重天

丹青手

這麼開局?我選擇死遁[穿書]

梟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