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見眾生,我在春秋不當王,羲和晨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伍舉前幾日接二連三的前去叩關挑釁,吳軍上下始終都是保持著高度警惕。
正所謂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所以,在經歷了這些時日的來回折騰後,如今卻又再度被楚軍給圍堵在了這一片山谷之中,吳軍立時就萌生出了怯意來。
此時,只聽得伍舉的一聲令下,半山之上,又是一陣鼓角爭鳴。
而楚軍也隨之頓如潮水一般徑直湧出,同時孫武所率領的三千輕卒也是聞得鼓角後,猛然回過頭來,倏地又殺奔而去。
一時間,偌大的山谷內慘叫聲與喊殺聲不絕於耳。
吳軍也知是中了奸計,此刻面對如此的絕境,那也已是有心無力。
於外圍抵擋楚軍第一波衝鋒計程車兵,幾乎在一瞬之間便全部被放倒在血泊之中,山谷間也再一次是血流成河,血腥味兒混雜在腐敗的苔蘚味兒,一時頗為令人作嘔。
吳王諸樊見此戰狀,看得是眼睛直充血,只顧在那是瘋狂大喊道:
“突圍!突圍!”
他知道,他這一萬多人的隊伍,若是在此處被楚軍全部吃下,那舒鳩便會直接落入楚人的手中,屆時他若再要與楚國爭奪群舒,將不再有任何的優勢。
所以這一仗,他吳王諸樊也是輸不起的。
可惜,無論他如何喊叫,此刻楚軍已是佔盡了天時地利,再加上有孫武這等的大殺器,吳軍面對此等的境況,根本就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隨著楚軍的利刃是不斷的揮舞著,吳軍計程車兵一個接一個的紛紛倒地,而糾纏多日的舒鳩之戰也終於是要落下帷幕了。
李然與伍舉站在山坡之上,看著下方山谷內的景象,二人臉上呈現出完全截然相反的表情。
伍舉自是極為興奮的,畢竟這一仗打得確實漂亮!如今更是勝券在握。
而正如之前所言的那樣,這一戰若要是被他打贏了,那無論是對於楚王熊圍而言,還是對於他伍氏一族而言,都可謂是天大的喜事。
倘若能再就此俘虜了吳王諸樊,那可更是天下奇功啊!光是如此想想,也不由是讓人激動萬分。
待得功成名就,他伍舉將不再是僅僅透過依附楚王而謀求榮耀的嬖臣,而是一位有著百年來楚國無人能及的第一大功臣!
屆時,他們伍家也將成為如同蒍氏一般的楚國大族。而他伍舉,就將像當年被楚莊王所破格提拔的蒍敖(孫叔敖)一樣,他要成就他們伍氏一族的貴族身份。並把這一份家族的榮光,繼承發揚下去。
而這,也正是他此番之所以要主動請纓征討舒鳩的原因!
但是,對於另外一邊的李然而言,此刻臉上卻是掛著一絲說不出道不明的沉重。
不止是他的心情是如此的沉重,還有他那憂鬱的眼神,也同樣是顯得尤為沉重。
是的,他的確應該為楚國的勝利而感到高興,畢竟這裡面多多少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雖然他其實也並不想要。
然而,這種淺薄的喜悅之情卻隨著山谷內不斷倒下的吳軍士卒而逐漸消散。
他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自省與自責之中,縱是隨風瀰漫的那一股濃郁的血腥味兒,此刻也無法將他喚醒。
為什麼?
他為什麼要反省自責呢?
有人可能會說,身在禮樂崩壞的時代,身處亂世之中,任何後來者都理應成為一位手執七尺王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蓋世梟雄。
亦或是成為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挽救天下蒼生於塗炭之下,真真正正的給予這個世界一個“和平盛世”的治世大賢。
可是,又有沒有人想過?他李然既是身為後來者,他所堅持和堅守的道理理念與這個世界本身其實是格格不入的。
他之所以此前將自己定位成謀士,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情勢所逼。但另一方面,其實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他比誰都更懂得戰爭的殘酷。
所以他才希望能透過另外一種更為柔和的方式去調停,佈局,甚至是掌控一切。而並非是僅僅依靠暴力。
暴力,在掌控一切的同時,也會徹底摧毀一切。無論是對於哪一方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他所自責的,乃是他發現他並不能去阻止這一場大戰的發生。當他眼看著山下的一幕幕“人間慘狀”,他自省著,在往後的歲月中,他是不是應該將自己的視界給跳脫出這一時代的侷限呢?
他既然有這樣的眼界和視角,他理應為這個時代的未來去承擔更多。
鄭國,魯國,祭氏,子產,這些都是與他關係親近之人。但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時候,他是不是也並不能將自己的視界只侷限在這一方一隅呢?
如果能救得更多的人,能夠以更小的代價去結束戰亂。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李然突然在那是捫心自問著,究竟對於他而言,對於一個從現代社會溯源而來的未來人,他的底線和初心應該是什麼呢?
楚人和吳人的生死,當真跟他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面對眾生,但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這難道不是他所一直所堅守的正道嗎?
儘管這的確是一個亂世,他也知道,在這一時代,滿口的仁義道德只會讓他更像是一個傻子一樣。
就像當年的宋襄公一樣,滿口的仁義道德,最後呢?終究還是是被無情的現實給教育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真的應該就此而放棄嗎?真的應該墜入時代的旋渦中而徹底迷失了自己嗎?
他此時已經有些記不清,當孫驟死在曲阜城外時,他為什麼會那樣的憤怒?甚至會將魯國季氏永遠記在自己的復仇名單上!
孫驟很重要嗎?能夠影響整個天下的格局嗎?
絕對不是。孫驟不過就是一名普通的武人。若說得再不客氣點,他不過就是一名庶人罷了。
當時李然之所以會如此的憤怒,難道不正是因為季氏的那種只顧爭權奪利,甚至不惜以草菅人命,一味的殺人來達成目的的手段?
這才是當時的李然所無法容忍的!
而現如今,他雖是無法阻止這一場吳楚爭奪舒鳩的大戰。但是,他既然是被捲入了其中,他的袖手旁觀,以及他有意無意的“炫耀”之舉,卻也間接造就瞭如今山下的這一“人間煉獄”。
那如此說來,他與季孫宿,與豐段之流又有何異同呢?
縱是這一時代的所有人都想成為始皇帝,他李然也決不應該以此為人生目標。
當然,你可以說李然就如同個賤人一般的扭捏造作,矯情,胸無大志。
可是你無法否認他身為現代人的思維與邏輯,更無法否認他對這個殘酷世界的認知,乃是這一時代最為理性,最具有人倫情懷的存在。
……
山谷內的戰鬥很快便接近了尾聲,吳軍計程車氣本已是徹底竭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乃是那些楚人,看見吳人如今已落入了甕中,又豈能坐失此等的良機?故而人人都是整戈待發,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樣。
所以這一場殲滅戰,最終是以楚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只是讓伍舉頗為感到有些遺憾的是,吳王諸樊終究還是被其突圍逃走了。
數千人前赴後繼的衝殺,只為他一人能豁開了一道口子,並讓他最終順利得以逃脫。
而他逃離以後,吳軍也就再無任何反抗計程車氣。
……
戰場清算時,此戰吳軍共死傷一萬兩千餘人,另有三百人被俘。
而舒鳩城的大門也再無任何阻礙,楚軍奪回舒鳩是指日可待。
楚國營地內,伍舉迫不及待的將這一捷報派人送回郢都,順帶著也附上了為全體將士請功的簡牘。
接著,他又讓全體將士們是抓緊時間休整,準備三日後進攻舒鳩。
“子明先生,長卿此番為我楚國是立下了大功,舉已是稟明大王,待此戰過後,便封長卿為我楚國的下大夫。”
在逼迫和拉攏李然成為楚國一份子這件事上,伍舉可謂是煞費苦心。
你李然既然不願為我楚國效力,那就讓你的手下在我楚國出仕。
這樣一來,你李然還能解釋得清嗎?
而且這樣的封賞也是合情合理的,孫武此番立下大功,楚王要封賞於他,難不成你李然還能說個‘不’字?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伍舉的臉上盡是燦爛的笑容。
而李然對此當然亦是心知肚明,於是也只得是微微點頭,並未再與他多言。
這倒是讓伍舉感到十分的詫異,他眯著眼,看著李然問道:
“哦?先生難道不想說些什麼?”
“伍舉大夫既是如此安排了,然卻還能說些什麼呢?”
李然也是毫不客氣的如是反問道。
怎麼著?還想讓我李然謝謝你伍舉替我請功嗎?這不擺明了噁心人的麼?
還能不能稍微真誠一點?
而伍舉被李然這嗆了一句,卻是隻裝作一臉“無辜”,怔怔的看著李然,一時無言以對。
而李然見狀,只朝他一拱手,便轉身離了大營。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李然知道,孫武的獻策之功,以及他的先登之功,楚國不可能不封賞於他。
而李然自然是也不能在這時使絆子的。攸關孫武的前程,縱是孫武再對自己如何言聽計從,這種事他也是不能插上嘴的。
畢竟,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這是這一時代,所有像孫武這樣的人,所共同謀求的目標。
所以,他也只能默許了伍舉為孫武請功。
只是伍舉如此的蹬鼻子上臉,卻讓李然是一時有些難以接受,所以,又如何會給他以好臉色看?
回到營帳內,孫武卻早已是等候多時了。
看得出來,孫武也知道他今晚的一戰成功,很有可能會讓李然陷入一場兩難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