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未來之路在何方
趙師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2未來之路在何方,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趙師雄,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不能確定葉企孫坐哪一班火車來到劍橋,陳慕武只能根據報紙上刊登的“喬治華盛頓號”輪船抵達樸次茅斯港的資訊,估算出一個大概的日期來。
在這幾天的時間裡,他沒再去康河裡游泳,而是一邊寫著新的論文,一邊靜候著葉企孫的到來。
這天下午,陳慕武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終於等來了到訪的客人。
葉先生儀表堂堂,舉止優雅,看上去並沒有在美國沾染上一些嬉皮放蕩的壞習慣。
他是仩海人,和陳慕武同屬吳語區,所以兩人交流起來沒有遇到什麼麻煩。
剛一見面,自然少不了中囯人特有的互相恭維環節。
“陳先生,久仰大名,我在美國的時候,就從歐洲物理期刊上讀到了你的幾篇論文。沒想到見面之後卻發現,你竟然是如此的年輕。”
“葉博士,不必客氣,您叫我漢臣就好。”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漢臣,我看你前兩篇論文的通訊地址,好像是來自兩路鐵路管理局?伱是從國內哪所學校畢業的,又是怎麼來到的劍橋大學?”
也不怪葉企孫開門見山,因為這確實是陳慕武身上最神秘也是最讓人好奇的一點。
一個鐵路工程師,是怎麼能在國際頂級物理學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又是怎麼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大學學府的?
陳慕武就只能半真半假地給葉企孫簡單講了講,自己從大學到工作,到和愛因斯坦見面,再到出國留學這期間,發生的一段段經歷。
聽到他說在交通大學,完全是因為感興趣才自學了相對論的相關知識,葉企孫很有感觸。
他深知國內物理教育的薄弱,雖然很多大學的教授都是從國外知名大學取得了博士、碩士學位,但終歸還是人手不足。
而且實驗環境簡陋,實驗裝置極其匱乏,他也是到了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後才發現,國內物理學的研究環境,和美國比起來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就連眼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雖然名氣很大,但也入不了親身感受過財大氣粗的美國大學實驗室的葉企孫的法眼。
為了改變國內的物理現狀,學有所成的葉企孫,在他之後的人生規劃中根本就沒有留在美國繼續搞科學研究這條路,而是想回到國內去投身到教育事業當中。
在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前,葉企孫就已經在國內的國立東南大學謀得了一份副教授的職位,他只需要在明年的秋季學期開學之前辦好手續,即可入職。
可是,葉企孫也只不過是一個剛剛走出象牙塔,半隻腳邁進社會的新人,他根本沒就沒有任何在大學任教的經驗,所以才會來到大學教育傳承歷史悠久的歐洲來考察學習。
如今物理學界炙手可熱的新星,可能是目前國內物理學得最好的陳慕武,自然也沒能逃掉葉企孫的提問:“漢臣,你覺得我們國內的物理學教育,和國外相比,差了哪些?如果讓你來改進的話,你會率先選擇從哪一方面入手?”
聽到這個問題,陳慕武有些哭笑不得。
就算他不是一個穿越人士,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但他本科是在工科院校學的土木工程,只上了兩個學期最簡單的物理學入門。
而研究生雖然來到了劍橋大學,但他的課程卻還要等到十月份才開始,到目前為止他還沒在劍橋裡上過一節專業課。
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對比得出國內外物理學教育的優劣嘛!
當然,陳慕武也知道,葉企孫只不過是對前途有些迷茫,對即將從事的教育事業有些不自信,所以才病急亂投醫,向自己問出來了這個問題。
但陳慕武更知道,葉企孫未來會在物理教育工作上取得多麼偉大的成績:
他不但憑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清華大學的理科院系,還培養出了許多後世知名的大科學家。
“兩彈一星”元勳中有半數都出自他的門下,兩院院士中有七十九個都是他的學生。
就連初中畢業的大數學家華羅庚,都是在葉企孫的安排下,才能破格進入到清華大學學習。
對這種教育學大家,如果自己不負責任地瞎提供意見,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所以在這個時候,陳慕武覺得只需要給葉企孫鼓勵和信心,讓他順其自然地走到原本的軌跡上去就好了:
“葉博士,我明白,您是對回國任教有些擔憂,但我覺得您沒必要過於悲觀,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物理事業感到不自信。美國頂級學府哈佛大學,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充其量也不過百十來個,而物理專業的博士畢業生更是少之又少。
“葉博士您作為這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鳳毛麟角中的一員,都能委身回國從事教育工作,我們國家的物理學教育,哪裡還會有辦不好的道理?”
……
接連迎來送走了顏任光和葉啟孫兩位偉大的物理教育家,陳慕武的大腦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讓他思考,那就是等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之後,他該何去何從?
是像顏任光、葉企孫那樣回國任教,還是留在國外,一邊安安穩穩地享受著輕鬆的生活,一邊繼續給自己刷上更高的聲望?
國內雖然戰火連天,永無寧日,但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打起來之後,英國也被小鬍子的空軍給炸得不行。
網路上有許多營銷號都在說,英國和德國之間有著騎士般的君子協定,英國不轟炸哥廷根和海德堡,德國就不轟炸牛津和劍橋。
這一點上,歐洲人還真有點兒紳士精神,比不要臉的小鬼子要強的太多。
“一·二八”抗戰的時候,本的飛機在仩海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各種教育機構。
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是當時亞洲第一大圖書館,在鬼子的飛機轟炸中被夷為了平地,館中辛苦收集了多年的藏書,全都被燒了個乾乾淨淨。
除了商務印書館,小鬼子們還轟炸了位於仩海華界的各所大學,同濟、復旦、暨南大學全都沒能躲過炮火。
教會學校滬江大學,更是直接被鬼子佔領,成為了臨時起降飛機的機場。
1930年建成的仩海法學院,校園在使用了還不到兩年之後,就被鬼子們放火夷為了平地。
這幫豬狗不如的東西,可真他媽的該死!
還有不少營銷號提供了另外一個觀點,他們說因為小鬍子喜歡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建築,打算打下英國之後,把聖約翰當做他的根據地,所以才沒派飛機轟炸劍橋。
但萬一營銷號說的是假的呢?
退一萬步講,即使營銷號說的是真的,但又萬一因為自己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讓這歷史上沒發生的一切都發生了呢?
陳慕武那時候再傻乎乎地留在劍橋,就完全是在賭命了。
只要有一枚炸彈在自己的頭頂爆炸,那麼這次穿越之旅就立刻遊戲結束了。
難怪大批歐洲的科學家們因為二戰的緣故躲到了美國,飛機天天在自己腦袋頂上嗡嗡地飛,不管是誰都要被搞得心慌意亂。
其實在陳慕武的心中,對中囯未來的物理教育,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和想法。
他也想像玻爾那樣,蓋一座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大樓,憑藉自己闖出來的聲望廣收門徒,也搞出一個以中囯人為主的陳學派來,和哥本哈根還有哥廷根分庭抗禮。
但這座大樓應該蓋在哪裡?
國內條件最好的幾個城市,抗日戰爭中無一例外都被鬼子或轟炸或佔領,就連遠在昆眀的西南聯大,都沒能倖免於難,也遭受了數不過來次數的飛機轟炸。
而條件不好的那些城市,應該也沒有足夠的財力,能負擔得起這樣一座大型機構的運轉費用。
其實陳慕武心目中的理想地點,還是在國外,就像曾經的那些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們,在法國入學的中法大學那樣。
在國外建立一個大學,為國內優秀的學生們提供路費和學雜費,讓他們在國外較為安全的地方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儲存有生力量,等國內局面徹底安定下來之後,再伺機回國,投入到生產建設之中。
但按照陳慕武的設想,這座大樓是斷然不能建在美國的,想當初錢學森他們是經受了多少的困苦磨難,才能從美國回到自己的祖國?
可是不去美國,又該去哪裡?
法國早早地就舉了白旗,英國成為了德國飛機的轟炸區,連哥本哈根都沒能倖免於難,玻爾也只能在當地反抗組織和查德威克的幫助下,偷偷溜到了英國避難。
陳慕武越想越覺得難過,生逢亂世,何處才能是我的家!
顏、葉兩人雖然走了,陳慕武卻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麻煩的問題。
不過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他也不是一無所獲。
陳慕武倒是想明白了一點,那就是想要實現他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最基礎的條件是要搞錢,搞到足夠多的錢。
只有在有了錢之後,他才能買地,才能蓋樓,才能給教授開工資,才能招到學生並負責他們的衣食住行。
錢很好搞,陳慕武的腦子中有一堆還沒被人發明的,未來將會大賣的專利,除了別的前輩搞過的尼龍絲襪之外,他還可以搞改良過後的打火機,搞圓珠筆,搞熒光燈……
這個年代對他來說,遍地是黃金。
但陳慕武作為一個黃種人,想要在白人的地盤上搞錢,也不是僅憑藉著一紙專利證書就能萬事大吉。
他還是需要讓出一部分的利益,找幾個有名望有地位有能力有手腕的白種人,來做他的白手套。
而自己則躲到幕後,當一個悶聲發大財的老闆。
但如何才能找到合適靠譜的白手套?
陳慕武能想到的最簡單的辦法,依然是要先提高自己的名聲。
如果愛因斯坦此時說他要開公司賺錢,那麼肯定有無數資本都想湧入進去,分一杯羹。
但如果他陳慕武站出來說自己有個賺錢的辦法,估計人們就要懷疑,這個中囯人又包藏了什麼禍心——即使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在報紙上小有名氣的人,提出過“時間旅行”“光是粒子”等一系列驚世駭俗的觀點。
可是現在這點兒名氣,對陳慕武來說還遠遠不夠。
他想要出名,就必須再搞出些什麼更驚世駭俗的東西來。
醜媳婦早晚見公婆。
在最初大綱裡,主角會在27年初回國一趟,之前很多劇情也是為這次回國而服務的。
因為暈船,所以選擇坐火車北上去歐洲。
然後就遭遇了臨城大劫案。
之後有“津浦路豪客劫豪俠,抱犢崮漢卿救漢臣”。
在這裡結識了漢卿,漢卿愛讀武俠,漢臣能寫武俠,兩人自然十分投緣,甚至考慮拜把子。
但是這個想法,被我的編輯很嚴肅地拒絕了。
他一方面說我題目叫大科學家,寫這麼多旁支劇情是不是跑題。
關於這一點,我已經被罵的足夠多了。
沒辦法,只能大改大綱。
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益世報和法國記者這兩個關鍵詞,這個記者現在已被改為了虛構人物。
真不是不想學成之後回國,只是一回國,本書就一定會被404。
在本章中提到國外辦學的這種做法,已經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28年2月,記者曾和某人談話,讓他去日本研究學術積累聲望,將來以公開的無黨派身份做文化圈的領袖。
所以我也只能把主角改成這樣一個身份。
請大家多多體諒,輕噴。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