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這我不成跪著要飯的了嗎
擺爛的阿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這我不成跪著要飯的了嗎,大明:我被朱棣模擬人生曝光了!,擺爛的阿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十五年,三月末。
水霧籠絡在金陵城的上空,燕子北飛的月份,祁王也在文華殿與群臣商議著往北遷都。
主持本次會議的人是太子,參與會議的有內閣學士、六部都察院堂上官、五軍都督、錦衣衛指揮、南直隸各衛掌印指揮、給事中、中書舍人、十三道掌印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應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祿寺、欽天監、尚寶司、五軍斷事及京縣官等人。
這份名單似乎有哪裡不太對勁……
對了,大明朝從永樂十三年開始,就已經沒有太子了。
原太子被廢為贛王,改由祁王監國。
更準確的說,從永樂十五年二月二開始,就已經沒有祁王了,現在他是大明朝的太子。
以下是二月二日朝會上,由湯老公公所念的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國家建儲,不可久曠,天下之本在焉。朕昔戡定禍亂,嗣成大統,就功於多難之際,今基業已成,國泰民安,命爾朱高燨為皇太子。茲爾正位東宮,其敬天惟謹,且撫軍監國,爾之職也;六師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懷服其心,用永固於邦家,尚慎戒之。”
自打一個多月前開始,皇帝陛下立儲以後就開始不問國事,當了甩手掌櫃。
群臣雖然震撼,但也覺得很合理,他們早就料到了這件事。
永樂爺當甩手掌櫃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自打兩年前開始,永樂爺就已經開始放權給祁王,軍政大權皆由文華殿裡監國的祁王處理,就連漢王叛亂時都未曾出面。
換做剛登基那會兒的朱棣,一聽說有人造反早就帶著軍隊殺過去了,哪兒還有別人什麼事。
只不過兩年前的皇帝陛下多少還管點兒事,現在已經徹底不管了,群臣也意識到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這次是真的下定決心把朱高燨當做了儲君,沒有再換儲君的意思了。
……
文華殿的會議上,除了多了一個太子,還少了一個在遷都事宜上最積極的人。
——朱棣。
因為自打立儲的時候,這位永樂爺就已經跑到順天府養老了,金陵城中的事務全權交付給太子朱高燨和少師姚廣孝,就等著遷都完畢把國都也搬到順天府了。
這位爺甩的是真夠乾淨的,自己跑到順天府清閒去了,別的事什麼也不管。
……
“順天皇宮修至今日,大體工程皆已竣工,建築與政策都完善無漏,差的就是個朝廷官宣的名義。”
朱高燨飲了口茶,道,“在座諸位都是國家重臣,說說吧,這個日子該定在什麼時候。”
欽天監監正起身作揖道:“臣啟奏,昨夜觀天象,推算時運,測得四月廿三為黃道吉日,百無禁忌。”
朱高燨微微皺眉:“我覺得,四月廿三應該算不上是黃道吉日吧。”
欽天監監正試探的詢問道:“敢問太子殿下覺得,何時才是良辰吉日?”
朱高燨澹澹的說道:“四月初九這日子不錯。”
欽天監監正嚴肅的說道:“殿下英明,臣正想說四月初九萬星歸位,天下大吉,乃遷都最佳時日。”
朱高燨豎起了大拇指:這欽天監的監正不錯,懂事嗷。
哪有什麼良辰吉日,所謂的良辰吉日,不過是打著欽天監的名義,去摸索上位者的想法,最後得出的結論。
古今善天時者,有大賢武侯孔明,可曾算到那一場澆滅漢室氣運的大雨?有青田大儒劉基,可曾算到自己被鳥盡弓藏?
善於察言觀色,體恤上位者,方為當世最善天時者。
禮部尚書起身詢問道:“自殿下建儲以來,只是宣告萬民,尚未祭祀宗廟,禮部也一直將此事拖了下來,不知殿下何時欲行大禮?”
朱高燨擺了擺手,道:“此事不急,我個人的小事哪裡比得上國家的大事,今年上半年的國務繁忙,宗藩之事尚未告一段落不說,總得先將遷都事宜解決,等忙完了這些再說我自己的事。”
禮部尚書剛想說太子祭祀這可不是啥小事了,你這當了太子總得跟陵寢裡的祖宗說一聲吧。
不過話說到嘴邊,禮部尚書又咽了回去,轉而說道:“殿下一心為公而不惜己身,實為公明大義。”
上一位禮部尚書呂震,雖說算不上是什麼大才,但在職期間也沒犯過什麼大錯,莫名其妙的就告老還鄉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雖說還沒換皇帝,只是易儲而已,但也足矣將朝廷換血。上一位太子朱高熾涼了,跟著他的那些臣子們也就涼了,縱然是六部大員也未能例外。
所以說,站好隊很重要。
懂事,更重要。
在當今儲君這樣既明睿又專權的人面前,他說什麼,下面的人就做什麼,準錯不了。
朱高燨道:“對了,我先前說,高麗省布政使蘇武,在職期間功德圓滿,今高麗省政務已蒸蒸日上,蘇武功不可沒,將其調回京城一事諸位覺得如何?”
】
蘇武在高麗省這一年來,將高麗省的體系打造成了銅牆鐵壁,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做的極為傑出。
之前的時候,朱高燨身邊有蘇武這個秘書,辦什麼事都覺得輕快,現在看高麗省事務辦踏實了,也就想著把蘇武再調回來了。
雖說蘇武在外省乾的也不錯,可終究不如在京中那般可以大展拳腳,而朱高燨也需要這樣一位全能選手的輔左。
楊榮開口詢問道:“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之位空懸久矣,以蘇武的才幹,完全可以勝任此位,倘若一直留在高麗省擔任布政使,反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嗯,這都是臣的片面之語,不當真,不當真。”
楊先生主政內閣這些年,算是越活越通透了。
在祁王,嗯,在太子殿下手下做事,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該做什麼該怎麼做,楊榮都能機敏的分析出來,並且用最合適的方式去做,講究的就是個人情世故。
朱高燨方才說了一句話,楊榮就能猜的上位想表達的意思,並且巧妙的把話匣子給勾出來。
“理當如此。”
朱高燨微微頷首,道,“那就先由內閣擬一份草桉,策劃一下先把蘇武調回來的事,畢竟是調動一省大員,後面空出來的位置該由誰來補上來,內閣與六部的官員們好生商議一下,我便不多過問了,你們做好章程以後報上來,你打報告,我批條子。”
“諾。”
……
各項國事商議畢後,待文華殿的百官散盡,朱高燨方才長舒了一口氣,伸了個懶腰:“這一天天的,文華殿裡摺子加起來能繞著金陵城跑兩圈,大爺的累死我了。”
黑衣宰相姚廣孝在一旁含笑說道:“這不是更說明陛下器重殿下您嗎,昔日贛王監國時,陛下可未曾像現在這般放權。”
“老爺子自己一個人跑到順天府享清福去了,給我一個人落在這裡折騰。”朱高燨嘆息道。
得虧老爺子還算有點良心,留了個姚廣孝來輔左他,否則讓朱高燨一個人來處理國政,他就算噼成兩半也忙不過來。
偌大的一個明帝國,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府縣衙門,大小事務都要上報朝廷來處理,鐵打的人也頂不住這樣扛的。
這也讓朱高燨下定決心的要改革吏治,大明體系不改,就算他把這帝國捧到了山巔之上,不出三十年,底下的根基也要敗壞腐朽。
“兩淮的鹽商,江浙的地主,福建的外商,兩廣的海關,雲南的私礦,無一不是富得流油,無一不是在刀尖上起舞。”
朱高燨嘆息道,“分明是在鑽朝廷政策的漏洞,卻能把自己的肚皮撐肥,這些膏腴哪兒來的?無非是從百姓身上,從國家的身上去搶銀子,現在國都在金陵城尚且鎮得住這些宵小之徒,倘若國家遷都北方,只怕是會更放蕩。”
姚廣孝笑道:“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了,朝廷管朝廷的,地方管地方的,昔日的隋煬帝意圖染指地方,最後被地方敲骨榨髓連皮都給扒下來了。”
朱高燨問道:“看來少師頗有經驗,能否與本宮說上一番道理?”
姚廣孝笑吟吟的說道:“自古以來,想要治理地方下放政策收稅,得先豪紳帶頭交錢。豪紳交了錢,百姓才跟著交錢。事成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朱高燨微微皺眉:“怎麼才七成?”
姚廣孝道:“七成是人家的,三成還得看他的臉色。”
“看誰的臉色。”
姚廣孝指了指地上:“他呀。”
豪紳在下面壓著,朝廷一萬年也收不上來稅。
朱高燨笑了:“我當了這個監國,當了這個太子,南征北戰未嘗一敗,打垮了所有的對手,還得看他的臉色?這我不成跪著要飯的了嗎!”
姚廣孝眼神鋒銳:“你要是想把稅收上來,就只能這樣,就這,多少人跪著還收不上來稅呢。”
“我腿腳不利索,跪不下去!”
朱高燨拍在了桉臺上,“不就是一個小小的豪紳嗎,辦他!”
“這稅,我非得收上來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