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六章 渤尼國國王的遺願,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多人奉朱高熾為導師,那麼朱高熾從來沒有往這方面引領過。
但在大明,朱高熾的確有一批信徒。
其中包括劉通,大明當代最有名氣的文學家之一,根據京城的現象,以及太子殿下的想法,他很快寫了北平一千零一夜。
《北平一千零一夜》。
一經出版,成為了最暢銷的故事書。
看到了兒子書房的書,朱高熾忍不住露出笑容,這豈不是阿拉伯地區的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地區的一千零一夜,有漁夫和雄人與的故事,有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所以大明也出版了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西方未來還有沒有格林童話朱高熾不知道,無疑,大明有了自己的童話故事,出自於劉通之手。
《北平一千零一夜》中,有七仙女的故事,有二郎神的故事等等,除了民間的故事,還有劉通自己所編的,類似東郭先生與狼。
《北平一千零一夜》和《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的書大火,立馬有人整理出了《寓言》,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們用作辯論的段子。
什麼《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
一股復興的文學方式在大明興起,成為了孩子們枕頭邊的讀物,不光小孩子們愛讀,連不少的大人也喜歡看。
郭氏看得就津津有味。
“看來倒是大明的書商最先受益。”朱高熾笑道。
隨著識字率的上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增長,印刷術和造紙業的大發展,民間的書籍也興盛了起來,這些故事書,無疑刺激了人們的消費。
郭氏臉色有些微紅。
書本上的噱頭說是少年們最好的啟蒙書,比傳統的三字經更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作為大人,郭氏覺得自己忍不住看這些故事書,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
特別在夫君面前。
朱高熾摸了摸郭氏的臉龐,郭氏是一名傳統的女性,也是合格的妻子,朱高熾很喜歡。
家裡的事情,沒有一件讓朱高熾操心。
“倒是奇了怪了,那些人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別的本事倒沒有,先講起了故事。”
“你可別小看這些故事。”
聽到郭氏的話,朱高熾鄭重的說道:“這可是文藝的復興,一種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手段。”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就是文學。
能讓多數的老百姓主動的觀看,大家看同樣的書,知道同樣的故事,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什麼叫書同文,車同軌,不是法律規定就足夠了的。
為什麼宋朝被古今中外的學者稱歎。
因為宋朝的社會風氣和模式,在當時的時代,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
“什麼事情,你都能說的懸乎。”郭彩蓮翻了個白眼。
朱高熾笑了笑。
雖然已經到了夜間,可朱高熾還是自己動手舉著燈籠,去兩個兒子的房間看了看,兒子們鬧了一日,沉沉的睡去,什麼都吵不醒他們。
朱高熾又去了女兒的房間。
郭彩蓮幸福的跟在丈夫的身後,一步步的跟隨,朱高熾為次女蓋了蓋被子,向女官輕輕的擺了擺手,又仔細看了兩眼,然後才離開。
“要不要為朱瞻基換一個先生?”
郭彩蓮為朱高熾寬衣,朱高熾清洗了一番,聽到後,好奇的詢問原因。
“我聽大哥說,餘先生當初反對皇父,如果不是他早年是皇父的伴讀,說不定早就趕走了,現在讓他為朱瞻基教書,會不會讓皇父不開心?”
郭彩蓮擔憂的說道。
“沒有的事,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朱高熾無所謂的說道:“餘先生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他也會教書,有他教朱瞻基,是不錯的人選,你不要整日胡思亂想,想的太多了,反而不美。”
見到夫君的態度,郭彩蓮沒有繼續說話。
按照大哥的說法,最好為兒子選一個大家都放心的先生,可夫君拒絕,郭彩蓮也不會違背,只是心裡難免有些憂慮。
朱高熾很快就睡下,郭彩蓮倒是無法入睡,看著枕邊人,郭彩蓮又忍不住抱怨,自己為這人的兒子煩心的很,彷彿不是這人的兒子似的。
“無論是《阿拉伯一千零一夜》,還是《北平一千零一夜》,又或者興起的《寓言》,乃至《世界故事大全》,按照現在的趨勢,日後必然是所有孩子們的啟蒙讀物。”
“如此重要的事物,必須要嚴格稽核。”
很快,有人在報紙上倡導。
報紙。
已經不光是當初的幾家,不少經濟發達的地區,已經有了自己的報紙。
遠在八千里之外。
三艘大明的福船,帶回來尊貴的客人,渤尼國的國王,率王妃和弟妹、子女、臣節等龐大使團泛海而來朝貢,直接抵達上海縣。
禮部的官員得知後,連忙派人去上海縣迎接。
上海碼頭的船隻,主要還是風帆船,蒸汽機輪船比較稀少,受限於製造產量,屬於供不應求的存在。
一般的船隻,普通的帆船已經足夠使用。
所以每一艘蒸汽機輪船都格外的巨大,屬於大海上的龐然大物。
“不可思議。”
渤尼國的國王,抵達上海縣的那天起,他們就已經震撼的無以復加,每個人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國王的決定真的是太英明瞭。
“如此巨大的船隻,無風也可以航行,猶如神蹟。”
通譯們聽到對方官員的話,臉上也忍不住露出自豪。
上海的碼頭,已經是大明最繁華的碼頭,貿易運輸量最大的,沒有之一,連現在廣東沿海地區也無法追上,雖然這些年海外貿易的興起,帶動了廣東地區的海貿發展,可上海兩海交匯的地理條件,實在是無法比擬。
被捆綁成大包大包的商品,即將運輸船上的,被堆滿了碼頭上臨時倉庫上,露天堆積的如山丘一般。
各色的倉庫,也在透過鐵軌運輸商品。
如此的景象,看得麻那惹加那乃目瞪口呆,這麼多的商品,都被誰買走了?哪個國家能有如此大的市場,他們渤尼國是不行的。
“噹噹噹。”
鐘樓的聲音響起。
他們跟著聲音望去,原來不是燈塔,而是鐘樓。
碼頭兩旁的高樓大廈,還有使用的蒸汽機貨車,乃至內部鐵軌上行駛的蒸汽機車頭,以及仍然使用牲畜的車輛,承託的此地如此的繁華。
“這是上國氣象,我等下國遠不能比。”
麻那惹加那乃恭敬的說道。
大明收復了安南,恢復故名交趾,又得到占城的內附,不光是渤尼國,還有急蘭丹國、彭亨國、滿刺加國等等,都接受了大明的分封,成為大明的屬國。
大明商人們的腳步,踏遍了諸國,提前把一百年後的景象發展了出來。
碼頭的官員們,得知是渤尼國的國王,他們不敢慢待,安排他們去管理碼頭衙門的地方落腳,等待朝廷禮部官員的到來。
晚上。
管理碼頭的衙門,為他們舉辦了宴會,禮部的官員趕到參加。
大明準備了叉子和勺子,以及筷子。
麻那惹加那乃學習大明人使用筷子,雖然不太熟練,可沒有人嘲笑他,反而指點使用的技巧,很快,麻那惹加那乃就能用筷子吃飯。
渤尼國的王子和官員們,也跟著學習大明的禮儀。
夜晚。
碼頭上燈火通明,集市也熱鬧了起來,見渤尼國國王有興致,禮部的官員領著他們去集市逛一逛。
“這是西域所釀的葡萄酒。”
商人笑呵呵的介紹。
大明藩國諸多,往來的使團也多,還有藩國的商人們,他們並不奇怪,只要能為他們帶來生意,他們非常的歡迎,許多的商品就是為對方準備的。
“一瓶只要七元錢。”
西域本地的葡萄很便宜,釀造成本也低,商品抵達了京城後,上海縣碼頭的商人們,賣出了天價。
土著們不富。
可是他們真有錢。
當地的金銀礦物,王室並不缺少。
果然。
麻那惹加那乃大方的付錢,甚至請在場的人都嘗一嘗,他自己也用夜光杯品嚐,剛飲了一口,就喜歡上了這股味道。
特別是裝酒的玻璃瓶,以及夜光杯,他直接買了三十套,花了三百多兩白銀。
“這是冰甜湯。”
“這是冰糖葫蘆。”
大明的不夜城已經不下十座。
上海縣的碼頭集市,雖然算不上城,可這裡的集市會延續到天明。
許多的水手和異國的商人們在集市上買醉。
這裡有大明各地的美食和飲品,以及各種來自浙江地區的五花八門的小商品,竹子編制的各色各樣的玩物,以及能發出音樂聲的鐵盒子等等。
禮部的官員,帶領渤尼國的國王一行人,乘坐了火車。
到處都是人。
大樓一棟接連一棟。
寬廣筆直的大街,琳琅滿目的商鋪,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們,還有許多好看的女性,讓麻那惹加那乃看得目不轉定,驚呼為天人。
“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的地方,比較起來,我們的生活,根本不叫做生活啊。”
麻那惹加那乃喃喃道。
經過通譯的翻譯,禮部的官員極力控制自己的笑容,以免對方誤會。
來大明的藩國國王不少,可是向麻那惹加那乃這樣直白的人倒是少有,也十分的有趣。
文華殿。
藩國的使團來京,朱高熾會根據禮部的安排給予見面。
但是連對方的國王都來了,朱高熾自然第一時間接見了麻那惹加那乃,雙方在文華殿熱情的交流了一番,為了歡迎渤尼國王的到來,禮部官員舉辦了夜宴,在文華殿的平臺上。
在京的各國使團都接到了邀請,並京城的學者們,以及不少的商人。
商人們很樂意參加這樣的宴會,舉著酒杯到處找人敬酒,與這些藩國的使臣們聯絡感情,一筆又一筆的意向達成,笑的商人們合不攏嘴。
“既然麻那惹加那乃如此喜愛大明的熱鬧,你們禮部官員可以多制定一些方案,照顧渤尼國國王的心願。”
朱高熾吩咐道。
有了太子殿下的旨意,禮部官員們改變了不少的規矩。
渤尼國國王每日遊歷應天府的山山水水,忘乎所以,他的王妃和子女們也不勸,反而熱情的加入,非常的喜愛大明。
大明歌劇院。
禮部派的吏員作陪,與國王一家觀看了大明的歌劇。
舞臺上燈光五彩十色。
十幾名女性表演者,穿著美麗的長裙,舞動了一曲傳統舞,看得眾人目不轉定。
麻那惹加那乃還去了山上的寺廟上香。
連大山也修了石梯。
在山上眺望京城,猶如看到了世間最美麗的景象,麻那惹加那乃一臉的沉迷,“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國家,渤尼如何能相比,活著這樣的地方,才是活著啊。”
禮部派來的吏員忍不住詫異。
此人的話是何意?
心裡不禁警惕起來。
如此貪慕大明,會不會起了不該有的野心呢?
這樣的情形也不是沒有。
蠻人不懂禮義廉恥,以劫掠為榮。
見到別人家好的東西,想的不是去學習模仿,而是打著搶劫的主意,只有用拳頭,才能讓他們明白事理。
吏員本想著第二日回去禮部上言。
沒想到可能是吹了風,麻那惹加那乃第二日一早起不來床了,嚇得禮部吏員一跳,連忙去請大夫,並把事情告訴上面。
大夫趕來治療了麻那惹加那乃,告誡麻那惹加那乃需要靜養。
麻那惹加那乃不懂大夫說的重要性,見自己能吃能喝,就忘卻了大夫的交代,又開始遊覽各處,結果才過了三日,麻那惹加那乃又病倒了。
這回病的非常嚴重。
大夫們也素手無策,湯藥無效。
“我死了後,不要把我的屍身帶回國,把把我安葬在大明,我要葬在大明!”渤尼國的國王,麻那惹加那乃臨終前一刻不忘交代。
第一位藩國的國王,病逝於大明,引起了禮部上下的大驚。
朱高熾也得知。
此人倒是和歷史上一樣。
看來許多事倒也是無可解,原還想著大明的醫學有進步,這件事看來,進步的也有限,沒有質的變化。
朱高熾忍不住感嘆,立刻讓禮部鄭重的舉辦麻那惹加那乃的喪事。
禮部的官員詢問渤尼國王子。
“父王的遺願是葬在大明,還請上國憐憫,同意我父王的請求。”渤尼國王子的父親死了,竟然也不急著回國,看來有其父必有其子。
禮部官員早就得到了朱高熾的指示,並沒有拒絕。
以藩王的禮儀,把渤尼國國王安葬在了京師安德門外石子岡,並告知渤尼國王子,大明會逢春秋祭祀。
渤尼國王子很滿意大明的行為。
帶著母親回國。
才第二年,他又像他父親一樣,親自來大明朝貢,同樣帶著他的母親來的。
這一回。
他沒有再返回渤尼國,主動提出了內附,獲封大明忠信王。
今天在醫院照看小孩,時間不夠,所以今天的更新只有四千字。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