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趁勢搶功,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望海堝大捷。
捷報很快傳到了北平府,消滅了七百餘倭寇,俘虜了七百餘人,各佔一半。
山東的布政使不要臉的派了人去核查,以前對金中中左所不理不問,現在那邊打了大勝仗,就想到要去分功了。
得知訊息的北平布政使顏鈍罵了兩句,毫不猶豫派人去遞了拜帖,約定了去燕王府的時間。
他跟功勞又沒有仇,現在不是和王府耍手段的時候,雙方合作把功勞攬到身上才是正經事。
金州畢竟是山東負責後勤多年,而且真認真辯論起來,王府只有監督流放罪民的權利,別人還真有理由搶功,希望還不小。
顏鈍雖然新上任,但這個機會被他抓住了,未來的大考得到優,板上釘釘的事。
千里做官為了前程,顏鈍跟朱棣又沒有仇,雙方其實都很滿意對方的態度。
朱棣在王府最近幾日笑得合不攏嘴,什麼政治的妥協,什麼達成雙方的默契,得知自己舉薦的人獲得了全功,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功勞永遠是最重要的。
那藍玉囂張跋扈多年,連藩王都不放在眼裡,靠的是什麼?功勞!無論再怎麼分析此人,沒有功勞他屁都不是。
他又不姓朱,憑什麼爬到藩王們頭上拉屎拉尿,藩王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藍玉只是小輩,資歷比他強的人多得是,只是他功勞多,那他就是軍中第一人。
此戰消滅了一千五百餘名倭寇,比起動輒萬餘戰功的陸戰不值一提,但是倭寇是不一樣的。
倭寇在大海上神出鬼沒,讓各地不堪其苦,其實倭寇人數並不多,但是勝在遊擊的理論。
所以孫巖一口氣消滅掉一千五百名倭寇,令很多人相信,倭寇之患被平息了。
“兒子也認為如此。”朱高熾笑著說道。
他和其餘的將領不同,將領們是憑藉經驗斷定,可他是透過歷史來斷定。
永樂十七年,金州消滅一千五六百倭寇,掃平倭寇主力,令倭寇膽寒,終明一朝遼東再也沒有犯過倭寇。
“還是孫巖沉得住氣啊,要麼不動,要麼出手盡全功。”唐雲讚歎道。
孫巖是他衛所裡的千戶,孫巖獲功,他也臉上有光。
“我覺得王爺是首功。”
燕山左衛指揮使張玉突然說道,其餘人一臉的詫異,此人難道真心投靠了王爺?
雖然功勞肯定是以王爺為主,但如此不要臉的拍馬屁,還是令人有些恍惚。
張玉平日作風,看上去不是這種人。
朱棣沒有反駁,也沒有接受,一臉玩味的看著張玉,他要看看張玉下面的話,能不能令他滿意。
“倭寇未平時,山東供應金州的海運已經停止,也是慣例,只要起了倭寇,就會停止海運。”
“哪怕繞道千里,透過遼西走廊運送物資到金州,耗費十倍之力,也不讓倭寇得一利。”
“而王爺堅持海運,與孫千戶達成了默契,最終促成了倭寇的貪婪,使得倭寇集結上岸,才讓孫千戶贏得了戰機。”
張玉分析完,眾人恍然大悟。
其實不少人已經猜到,例如唐雲等,多年在朱棣麾下擔任將領,深知朱棣的性格。
做的多說的少,事情沒有結果的時候,更不會張揚,只有塵埃落定時,才會透露一二。
“哈哈哈。”朱棣痛快的笑了起來,高興的說道:“知我者,張玉也!”
朱高熾好像懂了,好像又不懂。
按照他的理解。
張玉的意思是,朱棣故意用海運誘惑倭寇,明知道會有風險,可能讓倭寇搶到補給船隻,仍然堅持如此。
倭寇因為獲得了利,胃口也大了起來,所以才不約而同聚集,登陸幹票大的。
可有些勉強啊。
這種事情太過縹緲,倭寇不聚集起來呢?不聚集起來,哪怕孫巖獲勝,也不會能一口氣殲滅一兩千倭寇。
而消滅幾十幾百的倭寇,又無法平息倭患,倭寇們可以換個地方繼續搶劫。
朱高熾覺得,張玉說的可能有道理,也可能是為了拍朱棣的馬屁,才舉出一個有些牽強的理由。
但無論哪種心思,說明了張玉心中,態度已經靠近王府,這是好事。
一場大勝。
讓燕王府的形勢更好了。
等眾將離開後,朱棣特意留下朱高熾。
“你對這場戰事怎麼看?”
朱棣表情嚴肅。
治理之功,長子的才能無需多言,可朱棣希望朱高熾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政。
對軍事的見識,朱棣希望朱高熾和他治政之能一樣突出。
“兒子沒有上過戰場,對戰爭的具體形式,是沒有經驗的,所以不能輕率的插手。”
朱高熾很謹慎,也沒有隱瞞。
朱棣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聽。
“兒子讀書時,先生教導過善治人者能自治也,想要治理好別人,需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從獲得父王允許以來,兒子做事勤勉,從來不一意孤行,善於傾聽下面的建議。”
“遠事蜂窩煤商會不提,近事如拆分密雲鐵廠,設蹴鞠隊之事,皆出自下面的人的想法,也託付給他們。”
“正是先生教導過的知人善用,瞭解別人的才能和品德,把事情交付給他們。”
朱棣忍不住的微笑,心裡十分的滿意,長子有自知之明,令他更高看一眼。
“孫巖的軍事才能,金忠的謀略治理之才,兒子都是極為佩服的,所以對於遼東戰事,兒子並不揪心,此事交付給二人,兒子自然就信任二人,無論結果如何,兒子都能接受。”
“他們打勝了,說明兒子沒有看錯人,如果沒有好結果,那麼兒子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用錯了人。”
朱高熾見到了朱棣的神色,知道朱棣很滿意自己的說法。
對於打嘴炮,朱高熾覺得自己不弱於人。
至於識人之明。
朱高熾覺得自己有,但不多,自己是穿越了,不代表才能也增強了,厲害的是自己的見識和對未來的瞭解。
靠著這個優勢,關於識人之明,他還真的不懼別人。
別人靠經驗猜能力,他靠結果得結果。
靖難功臣的名單,後世學者大量的分析,底褲顏色差點都要翻出來,已經足夠他這輩子用了。
朱棣沒有隱瞞自己對老大的厚愛,這也是他的教育之道。
兒子做的好就給更多的權,做的不好就收權。
老二最近的進步非常不錯,朱棣因此也給了一點小小的權利,老大更不用說,沒有令他失望過。
“世間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所長有所短,作為上位者,自身的才能不如別人,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如何用人。
“最怕上位者不自知,態度傲慢不聽人才之議,常獨斷專行且為之驕傲,那麼多大的家業,也會被敗壞。”
朱棣的話,朱高熾非常認同。
隋朝二代君主,楊廣的才能,從小就是令身邊人讚歎的,頂著巨大的光環。
可他不能聽人勸,驕傲自滿,獨斷專行,超過了事物平衡的度,就成為了缺點。
所以一個富強,政治局面較為穩定,內外無敵手的大國,竟然只用了十四年就被他終結了。
這個敗家的能力,歷史上能排到前列。
要說他不聰明,恐怕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不如他,可偏偏這等聰明人,做到了普通人一輩子敗家,也達不到他的地步。
趁著大家都高興的時候,朱高熾提出了一個想法。
“兒子接下來的計劃,打算讓中華重工和北平諸衛所繼續融合,並且發展金州衛。”
遼東人口在明初不足,但是遼東的地利,對朱高熾的工業發展有大利。
許多事情在北平辦不了,瀋陽遼陽同樣辦不了,唯獨這個時代的金州可以辦到。
朱棣沉吟起來。
對於目前的形勢,他在分析得失。
朱高熾沒有擔心自己的計劃們,會引起地方上的反彈,因為要不了多久,朱元璋會下旨諸藩王進京,也是太子死後,藩王們第一次進京。
前兩個月蜀王朱椿被朱元璋招入京不算。
蜀王朱椿此人有才。
他的軍事才能可能不顯,但治理之此很卓越,弄清楚蜀地兩川禍亂源頭後。
沒有采取使用武力打壓土司,而是大減賦稅,制訂蜀地集市規範,收穫土民之心,令土司無能為力,手中無人願戰,只能心服口服,終使蜀地大治。
用了三年的時間,不動兵卒穩定了蜀地,令朱元璋喜笑顏開,專門招他入京。
如果沒有發生變化,不久後的藩王入京,預示藍玉大案徹底平息,朱元璋赦胡惟庸、藍玉餘黨。
國家局勢穩定了,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藩王。
當藩王入京返回藩地後,朝廷一口氣擢國子監生六十四人為地方主官。
北平的右布政使,左右參政,按察使等官員,也會一口氣重新補齊。
所以朱高熾要趁著這個空檔,把更多的權利先抓到手裡,抓在手裡的權利更加穩固。
要知道以後幾年,再也沒有這種為所欲為的機會了。
把需要的權利掌握在手中,以後在自己的權利範圍內做事,才不怕官員們阻攔。
朱棣最終謹慎的點了點頭,讓朱高熾收斂些。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