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地主的迷茫,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陶傑委屈的說:“按照技術報上學到的話來講,應天府那邊的配套產業跟不上,原本生產成本就高於北平,後來中華重工在市場投放了大量二手蒸汽機,我那廠子就辦不下去了。”

張薄點點頭,明白了陶傑失敗的所在。

此人不是敗在商業,而是敗在環境。

北境的商業環境已經超過了大明,所以在北平之外,是無法打敗北平的。

陶傑一直在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透過熟讀技術報,陶傑有些初步的認知,但總覺得不夠清晰,所以他誠心請教張薄。

“按道理來講,江淮地區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生產力不弱於北平,為何我會失敗這麼徹底呢?”

三人的交流,吸引了其餘的人們,不少人紛紛圍了過來。

張薄露出笑容。

他當眾說道:“江淮地區在傳統的生產力上達到這個高度,已經很了不起了。”

中華重工流出外部的人才,張薄對中華重工有高度的認知。

商人們希望透過張薄,同樣加深自己的資訊。

說完了套話,張薄才認真說道:“在新的報紙上發表出來的資訊,北平從人均用鐵一斤九兩,增長到三十九斤,增加了整整二十倍。”

“二十倍是什麼概念?”

張薄的聲音越說越激動,充滿了激情,讓人們聽得更加投入。

彷彿舞臺的主角。

張薄手舞足蹈,誇張的肢體語言,看上去更為的有力。

“換句話說,以點帶面,北平的社會財富增加了二十倍!”

“這是什麼擴張速度?”

“哪怕是江淮地區最富裕的鹽商,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增長水平,走私鹽都沒有這麼高的回報率。”

人們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他們這幫人在北平發展中,或者說北平的發展,增加了無數的有錢人。

小商人變成大商人,大商人變成掌握了資本的勢力。

例如張德輝。

煤炭行業協會的重要成員,煤炭行業大亨。

這已經很誇張了。

但現在張薄在開平搞出的新模式,相當於加了槓桿,更是不得了,別人還在奔跑,他已經坐飛機了。

所以張薄成為了北平最紅的人。

“北平的先發優勢,和北平目前的商業體量,猶如徽商。”

張薄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

“徽商的環境超過其他群體,所以徽商在大明全國各地經商,有了無徽不成商的說法。”

“這是商業必然的趨勢,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徽商往外流動,傳遍全國,北平也是如此,以後只有北平往外輸出,而沒有往北平輸出的事情發生,因為北平工業生產力的發達!”

如果朱高熾在這裡,他會理解成也是後世美國高喊自由貿易的原因。

以美國當年的工業生產能力,所謂的公平競爭,對生產力弱的國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真要是追求公平,當中國工業生產能力超過美國,美國就不會又搞起貿易壁壘了。

當年英國佔據全球主要市場,而美國工業生產力超過英國,美國天天喊著英國阻礙世界自由貿易。

屠龍少年打敗了惡龍,最終成為了惡龍。

都說中國喜歡說套話。

其實美國一樣的。

只不過他喜歡用自由這些字眼,和中國傳統字眼不一樣而已,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沒啥區別。

當然肯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先民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但真把別人當救世主,指望別人來為自己的幸福奮鬥,這種人才真叫痴人說夢,開門引入虎狼,害人害己。

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無論古今中外,世界文明的進步,從來都是人民自己奮鬥來的,指望坐享其成,福從天降,這種人沒救的。

就像明朝。

對於皇權的反抗從來沒有斷過,明朝的皇權一步步受到挑戰,正是明朝比清朝開明的表現。

在清朝穩定時期挑戰皇權試試,試試就逝世。

明朝不同了。

朝堂上敢罵,回到老家還在罵,罵的不過癮那就寫成書,流傳於後世。

明中期,平民拿著棍子,竟然直接走進了東宮裡頭,如此沒有防備,放在清朝敢想?

“北平現在猶如鐵道上的火車,越早加入這趟火車的人,走的會更遠。”

“而沒有乘上這趟火車的人,會被甩開的見不到影子,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張薄極力的誇讚北平,希望更多的人投資北平,從中他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這一次的宴會很成功。

張薄良好的表現,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信任。

來北平的商人的資產氣球一樣的擴張,這份誘惑吸引了更多的人,陶傑就是這一批人。

但是他們對北平很陌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可他們有資金,在南方有關係。

張薄又融資了兩萬兩銀子。

真金白銀。

這批銀子換成了糧票,繼續去開平拿地,然後招工開礦,在投產前期,再去糧票銀行貸款。

北平這個月,又新開了三家大酒樓。

真定府的邊界,與順德府交界處,臨城縣柏鄉。

兩個月前的清明。

百姓們家家燒紙掃墓。

不過北平和南方不一樣。

北平的人口,大部分從南方遷移而來,其實追溯數百年前,這批人中的大部分人,又是原來北方流入南方的那批人的後代。

這也是漢族基因是世界最高的原因之一。

只是呢。

當下的北平的確沒有多少大家族。

在北部以軍戶為主,南部以小門小戶的民戶為主,而且祖墳多不在北平。

倒是山東不同。

現在大明的山東掃墓規模要比北平大很多,而在南方沿海一帶,規模又要大不少。

這是元朝的政策造成的,畢竟下等人的時代,又是南宋中心,各種禁令讓江淮地區的文化被破壞殆盡。

反倒是沿海地區得以保留,包括宗族也是。

很多人說宗族不好。

前提是自己先有更好的東西,沒有更好的替代之前,反倒是把宗族丟了,那才叫讀書讀傻了,迂腐。

讀書,考功名,做官,買地增加祖產。

這是傳統農業社會的路數。

今年鄉里從北平府做生意回來的人,財大氣粗的修葺了祖墳,也就是祖父和父輩的墳墓。

竟然用的磚石。

一車車的祭品被拉了回來,驚動了鄉里人。

“膽子真大。”

“官府也不管。”

鄉親們七嘴八舌。

地方上最大的地主,老田家的人也都來看了,幾位家裡後生露出羨慕的眼神。

“這家人以前比不上我們家,出門了幾年,就這麼囂張了。”

“聽說這家人在北平開礦了。”

“不買田去開礦,礦總有挖完的那天,哪裡像我家的田地,代代遺傳下去。”

“可人家開礦的生意,一年的利潤超過我們幾十年的積累,聽說他家又買了一處礦。”

有子弟不安的說道。

古代種糧是百姓們把自家田地裡長的好的稻穀麥子留下來,當做來年的種糧。

這可不是小比例。

北方種麥的多,在古代根據地理環境不同,其中有的地方五畝地就需要留種糧百餘斤。

一畝地的麥種需要二十斤。

在西方。

公元11世紀之前這個比例大致為1:2左右,即使到了17世紀工業革命前夕,這個比例也不過1:4左右。

1:2左右是個什麼概念?

一畝地西方古代大致能播下20斤種子,那麼未來就只能收穫40斤糧食!

來自英國《中世紀生活》。

也和劍橋經濟史根據比如古羅馬《論農業》等記載裡面的資料,計算得出的結論一致。

中國的農耕技術遠遠高於西方。

在糧種,稅賦等除去後,如果不算徭役,北方一畝地,自耕農大概利潤是七錢銀子。

十畝地為七兩銀子。

在除去口糧,日常用品,工具開銷後,那麼也就剩餘不了多少銀子了。

理論上,十五畝地是一戶人家,藉助牛耕的上限。

就算有一百畝地,也創造不了多少價值。

而現在中華重工的普工,一年的收入就是十二兩,包吃包住還有免費的工衣。

那些投入工業的商人,回報率更是高的驚人。

像張薄這種滾雪球的盈利,更是想要靠土地盈利的地主們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工業盈利超過土地盈利一倍的情況下,這些地主會想要追求穩妥。

但是百倍,千倍呢。

人家一年的盈利,是普通小地主一輩子都追趕不上的。

有許多人會反對,工業讓人工變得緊張,增加了地主們的由用工成本,但也有更多的地主會轉頭加入工業。

普通百姓有什麼渠道和本錢去開辦工廠呢。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勢力,仍然是同樣的一批人,是王室,貴族,地主。

只不過他們的模式改變了,也就換了個稱呼而已。

沒有流血的發生,原來的利益階層怎麼可能會消失呢。

只不過發展工業讓盤子大了,加入的人更多了而已。

所以英國雖然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功,但也加深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拿出幾百兩銀子,是不少地主咬咬牙可以拿出來的。

這幾百兩銀子,就可以成為原始資本。

富貴還鄉的財主,請了鄉里幾位地主吃飯,想要從這些人手中拉一筆投資出來。

財大氣粗的奢侈,也是做給這些人看得。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落崖三載後

月下蝶影

十貫娘子

老草吃嫩牛

誰讓他當藩王的

橘子黃

首輔寵妻手札

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