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希望之城,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因為吹風或受涼導致的寒風寒,可以用家中的生薑熬汁服用,具有良效。”
……
“根據統計,使用躺著分娩的方式,比豎式分娩、蹲式分娩、跪式分娩等方式要好。”
“使用躺著分娩的手法,根據統計後,順利分娩程度遠高於其他的手法。”
“下面介紹一些疑難雜症的分娩手法,並歡迎廣大有經驗的人士投稿,透過稽核後,會有高額的報酬。”
……
“燙傷後不要塗抹亂七八糟的東西,第一時間用清水沖洗,沖洗的時間越長越好,一刻以上為準。”
——密雲鐵廠。
社會報,技術報,生活報三報上,突然多了一個小專欄,名為健康小知識,每期會有個各種建健康面的小文章。
很多人家非常有興趣。
哪怕用不著也看得津津有味,原來能那樣,原來是這樣。
報紙的資訊傳播,透過娛樂的方式,極快的加深了傳播速度,在高效的資訊傳播下,促進更多的新資訊。
北平百姓們的日常,因為煤塊和蜂窩煤的普及,燒開水已經是日常事件。
透過報紙的宣傳,人們已經習慣了喝涼白開。
“經常吃燙的東西,喉嚨容易被燙傷,人們不易察覺,天長日久後就會潰爛生產毒氣,導致惡疾產生,難以救治。”
各種五花八門的小知識下,人們的生活有了各種小的變化。
現階段。
因為工人們的集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報紙的威信很高。
話語權牢牢的掌握在中華重工。
這些工人們和城市的人們,回到老家鄉里的時候,本就經濟地位高一些。
他們說的話更讓農村裡的百姓們信服。
上水新城區。
原來的上水村中荒地建起來的團建房區,如今被當地人稱為上水新城區。
因為這裡的站點也改名叫做上水新城區。
在東邊還有個下水新城區。
一棟兩層的樓房,有位穿著長衫的中年人翹著二郎腿,手裡握著報紙。
在他的旁邊的圓凳上,擺放了一盞茶。
和別的人家不同,這位長衫中年人是這片地區的名人。
他的名聲和傳統的名聲不一樣。
在百姓們的眼中,這位是大賢者。
因為他經常向報刊投稿,靠著筆桿子比許多人都要過得滋潤,這促使本地的人很尊敬他。
中年人一臉的笑意,彷彿發現了什麼大好事。
然後他去睡覺了。
白天。
人們出去勞作的時候,他在屋子中睡大覺,一覺睡到傍晚,孩子放學回了家。
此時。
家中的婦人已經燒好了飯菜。
中年人問了兒子在學校的課程,又交代了妻子,今晚他要寫稿子。
等待夜深人靜的時候。
中年人在案几上,鋪開的書稿上寫了起來。
寫的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報紙需要的,百姓們願意看的,這才是中年人成為報社穩定的寫稿人的原因。
報社的發展,不但擴大了就業機會,也提供了許多新的崗位。
中年人就是這批人之一。
“有名穩婆,原來只是村姑,什麼也不懂,有一天看到別的穩婆接生,心裡誕生了主意。”
“後來她自己成為了一名穩婆,她想啊,既然是生孩子,站著生豈不是更容易生下來孩子。”
“所以這名穩婆一直用站著生的方式讓孕婦生孩子。”
“孩子順利生下來是她的功勞,孩子沒生下來,她也有理由,老百姓也無法判斷,只能認為這位穩婆好。”
“穩婆活的久了,人們就認為她厲害了,於是穩婆的名氣也就大了。”
“突然,有人說躺著生才是最好的接生方式,這名穩婆聽聞後大怒。”
“躺著生最好,豈不是她以站著生的方法是不對的。”
“所以這名穩婆天天去採用躺著生的人家,要是有哪家人發生了意外,她就廣而告知。”
“因為她的名氣,人們產生了懷疑,認為站著生更好。”
“直到有一天,這名穩婆的兒媳婦生孩子,她採用的躺著生,被闖進來的人看見,戳破了這名穩婆的謊言。”
“當地的人們這才醒悟,躺著生是無數案例總結下來的,哪怕是穩婆自己也知道躺著生最好。”
“但是穩婆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要反對躺著生。”
“謊言終歸是謊言,隱藏的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後來暴怒的鄉親們趕走了無德的穩婆一家人。”
技術報,社會報,生活報。
雖然都是報紙,但是發展至今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心。
中年人合作的是生活報。
生活報上的故事多,中年人投遞的稿子,很快就獲得透過,被髮表了出來。
像中年人這種的有不少。
他們都在向生活報投稿各種故事。
有需求就會有創新。
編故事的能力,在這批人手中越發的熟練。
故事很直白無邏輯。
但時代受歡迎,老百姓們看得津津有味,那就是好的故事。
“爹,學校也有很多先生向報社投稿,可都沒有像爹一樣,篇篇都能獲得透過發表。”
“學校有位先生,聽說一連投了十八篇稿子,全部被拒絕了,氣的先生大罵。”
放學回家的兒子,好奇的問向父親。
父親一臉得意。
“你這先生寫的稿子,要麼不是技術類的,要麼寫的故事太過高深,要麼不貼合報社需求。”
“你看啊,報社最近開通了健康小知識,說明了什麼呀?這其中就有報社的需求,只有瞭解報社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否則報社明明要求的是東,你偏偏寫西,如果這般,別說十八篇,就是一百八十篇也通不過一篇。”
兒子恍然大悟。
“這話你可別傳出去。”
中年人仔細交代。
但是聰明人太多了,不止中年人自己一個人聰明。
發現了竅門的人有很多。
越來越多的好故事,獲得了報社的發表。
比起技術報的枯燥,社會報的無趣,生活報反而辦的越來越火,每期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厚,價格也開始漲了起來,但是銷量卻遠超過了其他兩報。
最後生活報又分了一部出來,成立了一家趣味雜報,五花八門的故事都刊登在雜報上。
又成立了一家報社。
說明看報的人越來越多,而看報的人越來越多,又說明人們的口袋裡有錢了。
中秋節到了。
在前幾天。
用竹條編制的燈籠,在城中賣瘋了,攤販們因為缺貨,急的滿頭是汗。
他們連忙去鄉間,讓那些有手藝的民匠抓緊編織。
鄉間的百姓們日夜不停的編織。
這可是錢啊。
沒有人跟錢過不去。
就連酒樓製作的精美月餅都售賣一空,大廚們忙不過來,何況民間食鋪的月餅。
人們都在花錢。
因為他們口袋裡有錢,在喜慶的節日中,他們想要過個熱鬧的節日,一家人闔家歡樂。
朱高熾要求的為了中秋節的盛宴,各工廠組織放假,除非無法停工的工廠。
北平城是大雜燴。
幾十年來的移民,這裡有各地的人,加上這幾年各地來做生意的商人,可以說什麼舉動都有。
原來的衛所是苦哈哈,現在的衛所富裕。
軍戶們進城。
整個北平在中秋節未到的時候,已經熱鬧成了一鍋粥,什麼樣的雜技,什麼樣的戲曲,什麼樣的說書……
北京城應有盡有。
有賣酒的攤子,二三十餘種的型別,已經超過了宋朝開封的集市。
終於。
中秋節到了。
瓦片疊塔上,竹竿上,露臺上.
繫著的各色燈籠,有紮成果品的,有紮成鳥獸形狀的,有紮成魚蟲形狀的……
“慶賀中秋。”
還有寫著文字的。
在城隍廟那些最熱鬧的地段,以及北平貿易中心這些大集市,街道上懸掛了一條條的繩子。
無數盞燈籠掛在半空中,上面有各式各樣的燈謎。
老人,孩子,婦孺,中年人,年輕的男子,年輕的女子,和尚,道士,文人,軍人,百姓,工人……
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那些熟部的草原人,朝鮮人,甚至幾名來談合作的日本人,他們目瞪口呆的看著北平的奢華。
大唐遺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彷彿就在眼前浮現。
“咚咚咚。”
某處。
劇院搭建的臺子上,歌舞團進行表演,往臺下望去,數不清,看不完的人頭聳動。
看到的幾條街道上全都是人。
視線的盡頭也是人。
“工農兵心最善,嘿,工業路上打先鋒。”
受朱高熾的影響,歌劇院一首一首的新歌製作了出來。
這些歌是那麼的鼓舞人心。
人們聽得熱血沸騰。
因為歌唱的是真實的,他們就是這麼過來的。
這是一座希望之城。
每個人都有希望,就連那些前番抱怨工錢貴的小地主們,帶著一家老小也在城市裡笑的合不攏嘴。
化肥可便宜了。
他們並沒有虧,只是掙得不如預期多。
朱棣站在王宮城牆上,望著北平的欣欣繁榮,夜色下的明亮,猶如仙境般的美景,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都說他寵溺長子。
可他無法不溺愛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朱棣微醺說道:“應當請畫師畫下了,讓天下人看看,讓後世看看。”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