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六章 朱棣:哥哥們都去哪裡了,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北平調來的新軍,本來是朱棣的底氣,如今卻哭笑不得,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推諉。
朱元璋不開心了。
“你大手一揮,幾百萬石的物資輸送去了北平,你們父子齊心的緊,悄悄挖老子的根基,老子要幾營新軍你們父子卻捨不得?”
聽到朱元璋的大罵,朱棣連忙舉手投降。
立馬乖乖的寫信去了北平。
朱棣一時間都分不清楚形勢。
父皇到底是不是真心讓權給自己。
說父皇不是真心吧,京城的軍隊的確是在過渡給自己,接見了一批又一批的將領。
說父皇是真心吧,朱棣有些底氣不足了。
朱棣忍不住猜想。
父皇最能審時度勢,借勢而上,該不會給他們父子下的套,讓他們兩父子鑽進來。
父皇是有這個本事的,否則也到不了今天,可想來想去,朱棣懶得去想了。
不是朱棣選擇了放棄,而是他有所憑。
因為三哥不行了。
根據御醫傳來的訊息,御醫們隱晦的說,晉王可能就這幾個月了,甚至可能熬不過冬天。
晉王仍然留在山西晉王府,沒有人敢輕易動他,朱高熾怕路上有個意外,以至於自己說不清楚。
所以其餘的藩王都被“請”去了北平,唯獨晉王仍然留在太原。
山西的名醫被請去晉王府,京城也派了御醫。
而晉王的病不但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嚴重,已經下不來床,需要人伺候。
大哥死了。
二哥死了。
三哥也要死了。
五弟是指望不上的,父皇早就放棄了五弟,任由五弟去玩他的草藥。
同胞五兄弟。
父皇如今能指望的只有自己,而自己這些年來,朱棣自認為做的不錯,所以朱棣不信父皇看不清現實。
這就是大勢。
朱棣內心有把握。
不過自己得抽空去新軍營轉轉,總要露個頭,不然新軍營以後真就只聽父皇的了。
“紀綱。”
“標下在。”
“準備準備,孤後日要去新軍營。”朱棣吩咐道。
“尊王旨。”
紀綱恭敬的說道。
如今明眼人都知道,這位錦衣衛大擋依附上了燕王,未來必定是第三任錦衣衛指揮使。
李道信並沒有打壓紀綱。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道信並沒有生出不該有的野望,要在下一代新君手中繼續掌控錦衣衛。
鄉野的輿論,許多人否認聖人有易儲之心。
而他們這些人不但知道聖人有易儲之心,甚至已經準備了年餘,就差臨門一腳。
可能是蝴蝶的翅膀。
更可能是因為北平閃擊太原而生出的氣悶,在朱棣的書信抵達北平的時候,躺在病榻上半年的晉王,終於傳來了病死的訊息,沒有熬過冬天。
“幸虧讓皇爺爺派了太醫,否則三叔的死,我可就說不清了。”朱高熾感嘆道。
晉王的死,對於朱棣的處境是好事。
所以朱高熾內心其實有些高興。
他和晉王沒什麼感情,這些年連面都沒有見到過,不過在人前肯定是不能表現出來的。
笑著笑著,朱高熾笑不出來了。
新軍改名成了豕勇,看朱棣字裡的意思,朱元璋收服了不少將領的人心。
派去京城的新軍營,以後是姓小朱呢,還是姓大朱呢,又或者姓老朱呢。
朱高熾有些摸不準。
金忠和葛誠,兩人從朱高熾手裡接過朱棣的書信,看完後同樣面色複雜。
“該不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吧。”
金忠訝然道。
葛誠忍不住側過頭盯著金忠。
小王爺尋常不重視上下尊卑,以至於先是房寬的豬突,後有金忠的肉包子打狗
金忠也反應過了自己失言,連忙向朱高熾告罪。
朱高熾搖了搖手,沒有怎麼在意。
“皇爺爺說的也沒錯,幾百萬石的物資發來了北平,別說三個營,十個營也能給他。”
“只是父王信中說,希望我暫緩改制的事情,你們怎麼看呢?”
朱高熾不會改變主意,但是要考校下下面的人。
“工業化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傳統的方式已經跟不上形勢,必然需要改變人才供應的。”
“正如小王爺所言的大工廠小衙門,科舉雖然不會取消,但是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了。”
金忠很快說道。
葛誠也跟著點頭,“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北平的改革,是被北平的需求所推動的。”
聽到兩人的認知,朱高熾露出滿意的笑容。
只有對事物有清楚的認知,才能有正確的判斷。
先有汽車,才催動了交通法。
先有船舶,才催動了航海法。
先有飛機,才催動了航空法。
是工業提高了生產力,增加了人們的物資,才促進了先進思想的誕生,這才是事物發展的順序。
一個文明的先進性,必然是由生產力的高度來支撐的。
為什麼古代先進文明必然誕生於富裕地區呢。
因為只有人們富裕了,才能出現大量的人有餘力去思考,去想更多的東西。
眾多人集思廣益下,誕生了許多的思想。
文明是富裕身上開出的花。
猶如古人所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連脫離勞動階層的人口都沒有的地區,靠什麼去誕生文明呢,天上掉下來嗎。
“我認為萬事有度,無論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平衡點,超過了這個平衡點,必然會朝壞的方面發展。”
朱高熾說道。
“科舉也是如此,科舉是我們中華文明發展程度所達到的高度,這本是好事。”
“但猶如宋朝。”
“宋朝絕對是我們自古以來,中華在科學與技術處於最黃金的時代。”
“而科舉更是在宋朝達到了巔峰,我認為就是超過了這個度。”
“所有的人才都被科舉所吸引,天下聰明人都想著去科舉,阻斷了其餘行業人才的供應和交流。”
這個觀點不是朱高熾自己認為的。
而是中西方主流學者的認識。
不是那些西方最偉大,中華必然愚昧的中國極端者所認為的,也不是西方是世界中心的西方極端者認為的。
有些更客觀的理論,朱高熾比較認可。
宋朝的科學和技術,在同時代超過了所有的文明,科舉更是其餘文明沒有的偉大文明成果。
打通了下層百姓向上發展的通道。
但同樣隨著科舉的發展,超過了本該有的作用,對社會分工體系造成了惡劣的破壞。
“我在北平改革科舉,阻力都如此之大,父王認為應該等諸事妥當後再開始。”
金忠和葛誠忍不住點頭。
對北平模式批判聲音最大的,其中就有科舉的不滿。
朱高熾接著說道:“我不這麼認為,現在的改革阻力才是最小的,由北平當做試點,北平成功後,再逐步推廣開來。”
“既不影響北平模式的發展,又最大程度的減低反抗的聲音,又有皇爺爺的威望在,天下就亂不了。”
小王爺的話說的有道理。
其實應天府有些人的話也沒有錯。
小民是民,大戶是不是民?
葛誠其實也不希望天下大亂。
像葛誠這種人並不少。
朱高熾也不希望如此。
正如他所言,任何事都有度,對大戶的打壓也是要有度的。
不是為了打壓大戶而打壓大戶。
就說科學家。
科學家主要來自大戶,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更不提其餘的學家,同樣絕大多數來自於大戶,這是必然的現象。
就說北平現在有名的幾位數理家,有哪個不是來自於地主家庭呢,難道一邊打擊他們,一邊讓他們發光發熱?
“科舉是會延續下去的,但是對科舉的改革也必然會延續下去,這是北平社會工業發展到如今的必然需求。”
朱高熾向下面的官員們講述未來的方針,以穩定己方的人心。
“在分配社會資源的過程中,既要滿足百姓們的需求,也要合理的保障大戶的財產,雙方是沒有根本矛盾的,只是要遏制住超過本身所應該佔有利益的部分。”
朱高熾的話,很快透過官員們的口,傳到了北平的社會上。
小王爺並不敵視大戶。
什麼叫大戶。
大戶的標準是不停變化的,大戶永遠是存在的。
存在即有道理。
“一邊說不敵視大戶,一邊打壓大戶,兩頭的話都讓燕世子說完了。”有鄉紳笑道。
“既然不敵視大戶,當初老夫和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官司,明明是老夫贏了,為何後來又改判,豈不是哄騙我等。”
有些大戶在不滿。
同樣有些大戶已經悄然轉變了。
有的大戶加入了工業,開始辦起了工廠或者商號,還有些大戶子弟去學校當先生,或者加入銀行等一些高水平的行業。
有名理數家。
發明了一套數學理論。
他把北平模式透過數學理論整理出來了一個模型。
農具,化肥,種子,地力,農藥等方方面面進行了統計,得出了一個資料。
養活五百萬人需要多少田畝,這些田畝以如今北平農戶的生產效率,需要多少人家從事農業生產。
根據這個數學模型,可以輕易的算出,投如多少農業人口,可以得到多少糧食產出。
這些糧食產出,平均到人口,又是每個人平均消耗多少糧食。
這項理論被技術報發表,取名為周氏人口社會理論。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