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太孫的人格魅力,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鍵盤戰鬥家,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城。
文華殿。
朱高熾在讀書。
讀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奏疏。
朱元璋批覆的奏疏,朱標批覆的奏疏,朱棣這兩年批覆的奏疏,最讓朱高熾嘖嘖稱奇的是朱標的奏疏。
洪武十年。
朱標二十二歲的時候,朱元璋就讓朱標監國了。
這是歷朝歷代都稀罕的事情。
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會這麼培養和放權給太子,朱元璋可謂是獨一份。
朱標監國的時間長達整整十五年。
這是什麼意義?
滿堂文武都是朱標的臣。
清朝康熙晚年。
因為八兒子在朝堂有好名聲,不但臭罵了一通,還廢了他的繼承皇位的資格。
兩種做法,誰的心胸寬廣一目瞭然。
在教育兒子和培養兒子方面,朱元璋絕對不是康熙可以比的。
對於做的好的兒子,朱元璋就誇獎,對於做的不好的兒子,朱元璋就會批評和懲罰,並且從來不掩飾向天下隱瞞,記載入實錄中。
而康熙那麼多的兒子。
卻沒有記載過有在民間不好的事,可能康熙的兒子都是愛民如子的吧。
朱高熾已經讀了十幾年的書。
更處在過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他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
不是這個時代,這些書沒有作用,而是朱高熾有更好的東西。
看奏疏又不同了。
可以透過這些批覆的奏疏,朱高熾能看清朱元璋,朱標,朱棣三個人不同的做事方法。
朱元璋細,朱標全,朱棣慎。
朱元璋處理的奏疏,回覆經常為長篇大論,把道理掰碎了,恨不得直接灌入到官員的腦袋中。
同時。
經過看這些奏疏,朱高熾對於朝廷的運作和構架,以及朝廷與地方的往來,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文華殿很安靜。
沒有人打擾皇太孫。
抱著一本書的官員,在文華殿外問道,“皇太孫可好?”
“皇太孫在用心讀書。”
那名官員點點頭,然後走了進去。
“皇太孫殿下。”
“黃先生。”
朱高熾抬起頭看清楚來人,連忙讓人賜座。
來人是黃淮。
未來永樂朝的內閣首輔,如今是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今日看來是黃淮在文華殿值班。
黃淮很平靜。
不久。
文華殿重歸安靜,黃淮看書,朱高熾看奏疏,倒是互不打擾。
反倒是朱高熾坐不住,好奇的問道。
“別的先生都喜歡向我教導道理,唯獨黃先生不同,我不問,黃先生就不說話。”
黃淮面不改色。
仍然一臉的平靜,彷彿不在意。
“臣才能不足以教導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有些懷疑,不禁問道:“難道黃先生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雖然朱允炆去了廣東,不代表人們就能轉變心意。
離職的官員不少,留下了的官員,想必也有很多人內心對他是不快的。
不過朱高熾有些好奇。
此人未來是朱棣的內閣首輔,按道理並不是排斥的人。
黃淮終於露出了笑容。
“皇太孫殿下誤會了。”
“皇太孫之才,臣佩服萬分,豈有不滿之理,實在是臣瞭解過北平模式,不知如何教皇太孫殿下。”
“臣的才能萬萬不及,因此不敢貿然教導皇太孫殿下。”
黃淮的態度,朱高熾驚訝起來。
這還是他南下京城以來,第一個當著他的面認可北平的模式的官員。
“你覺得我的改革是對的?”
“是的。”
“哈哈哈。”朱高熾開心的笑了起來。
他要在大明改革,而不是推倒重來。
推倒重來。
代價太大了,他的實力和局勢,乃至於時代的侷限性也不足夠,更沒有相匹配的組織和人才,真正能做的就是拉攏更多的人。
黃淮能支援他,就是好的開端。
“像黃先生一樣認可北平模式的官員,在京城多不多?”
黃淮搖了搖頭。
給了朱高熾一個失望的答案。
“皇太孫殿下的改革,雖然以利拉攏了不少的人,但是也損傷了太多人的利益。”
“北平的衛所將領,失去了世襲的利益,北平的官員,失去了不少權利,北平的讀書人更失去了優待,如此種種數不勝數。”
“人心難變,根據北平模式,我覺得南方可以稱之為耕讀模式,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是大部分人的觀念。”
朱高熾並沒有失望。
說來說去就是讓利的問題。
在蛋糕做大的過程中,利益偏向於誰。
地主階級並不會抗拒自己的利益增多,但是在總體利益增多的情況下,更多的百姓獲得了更多的利益,那麼他們就受損了。
就好像後世全體發錢。
利益受損的是大戶,哪怕大戶也被髮了錢,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這也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之一。
根據後世教科書的說法。
農民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農民階級並不能成為主導勝利的絕對性力量。
而朱元璋在金陵大後方的根據地發展,早已經脫離了農民階級,形成了有效的政體。
那麼李自成在需要物資的情況下,選擇了打壓大戶而放過百姓,自然也就遭受了最大的阻力。
反而是清朝的統治者,他們拉攏大戶,剝削百姓,加上其餘的原因,例如北方因為李自成的原因,明朝的組織已經消亡。
多數的將領和官員已經成為了大順的文武官員,沒有了效忠大明的正統。
而大順卻又敗亡了,等等因素,達成了後金鯨吞北方的條件。
其實朱高熾知道怎麼做獲得南方大戶們的支援。
那就是選擇和清朝一樣。
拉攏大戶們,不顧百姓們的利益。
那麼大戶們當然不會反對他。
糧點取消。
工民聯合部取消。
大片井制度取消。
各種以人為本的制度取消。
百姓們獲利的份額不如大戶們的獲利份額,簡而言之,向上的通道仍然被大戶們把持。
這些就是最簡單的道路。
西方的工業化道路發展就是如此。
工人們活的悽慘。
地主和貴族脫變的資本家滿嘴流油,最後經過幾百年的抗爭,加上生產力的大突破,才讓工人們結束了悲慘的時代。
但這有什麼意義呢?
朱高熾在大明發展工業化社會一點意義也沒有。
不採取社會資源分配的模式,他根本不用費盡力氣在大明推動工業革命。
大明本就是當今時代最強大的國家。
只需要鼓勵商人們出海,給他們在海外權利的保障,而大明的讀書人不排斥與外部的交流。
他只需要促成大探索即可。
黃淮悄悄打量皇太孫。
京城上下,對這位大名鼎鼎的皇太孫皆好奇不已。
可能皇太孫自己都不知道,京城內外有多人在討論他。
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因為皇太孫,燕王不可能入京,燕王不入京,也就沒有朱允炆被改封越王之事。
文華殿門外。
朱元璋搖了搖手,阻止太監們的通傳,他聽到了裡面的交談,也想聽聽朱高熾的回答。
“不。”
朱高熾突然笑了起來。
不光黃淮詫異,門外的朱元璋也莫名其妙。
“我覺得像黃先生這樣的人並不少,只是更多的人還沒有明白北平模式的道理。”
朱高熾堅信。
在最黑暗的時代,讀書人為中華大地爭奪出了曙光。
讀書人並不會是生產力的阻礙。
相反。
讀書人永遠是文明發展的底蘊。
黃淮看著自信的皇太孫,內心頗有些動容,只有如此的皇太孫,才是北平模式發展至今的關鍵吧。
受到朱高熾的影響,黃淮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雖然他不知道皇太孫殿下會如何做。
但是他相信。
能有如此胸懷的皇太孫殿下,必定不是隻懂一味強硬的人,對未來皇太孫帶領的大明,黃淮有了更多的期盼。
“倒是奇怪。”
朱元璋喃喃道。
這段時日,朱元璋已經摸清楚了朱高熾的品性。
正如朱棣昨日向他誠心的解釋。
人有所長亦有所短。
這位孫子充滿了市井之氣,朱元璋還想著繼續打磨一番,可突然間感受到了莫名的氣概。
“真是個矛盾的人。”
朱元璋搖了搖頭,悄悄的離去。
離開了文華殿,朱元璋去了武英殿。
朱棣搬去了武英殿,朱高熾則在文華殿,兩父子一東一西,中間隔著奉天門。
朱元璋從文樓出來,經過奉天殿廣場,沒有走右順門,而是直接從武樓抵達武英殿。
朱棣正在處理奏疏,還有幾名六部的官員。
等六部的官員走後,朱元璋才出面。
“父皇。”
朱棣不以為意。
父皇經常在暗處觀察自己做事,朱棣已經習慣了。
“你去告訴朱高熾,他想怎麼做就去做。”
朱棣聽到朱元璋的話,露出探究的眼神。
父皇不是要考校老大一番麼,這麼快就結束了?發生了什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趁咱還活著,他就算鬧出了再大的簍子也不怕。”朱元璋緩緩的說道。
“父皇放心。”
朱棣自信的說道:“老大並不是胡來的人,絕對不會鬧出不可收拾的人。”
自己的兒子自己瞭解。
朱高熾雖然有時候看上去不太靠譜,但做的事從來都靠譜。
“但願如此。”
朱元璋一臉的冷靜。
治理國家從來不是越強大就沒有問題了。
隋朝強大,二世而亡。
唐朝強大,一朝衰敗。
北平模式的確能加快大明的繁榮富強,可能不能持久,也是朱元璋的顧慮。
猶如平地拔起的新的事物新的變革,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