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熊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周瑞:陛下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從抽卡開始做皇帝,奮鬥的熊崽,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賢詔,遍觀華夏曆史,並不少見。
無論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亦或是魏武有遺風的曹操,都頒佈過求賢詔或求賢令,旨在為國求材,攬天下英才為己用。
在科舉制尚未產生的隋唐之前,求賢詔是對察舉制的一個重要補充。
因為察舉制是各州府長官向中央朝廷舉薦人才,自然而然的,人才的解釋權就落到了這些地方要員手中。
近水樓臺先得月。
優先被舉薦給中央朝廷的,自然是和地方要員關係親近之人,譬如好友師門,譬如弟子晚輩。
這樣做,雖能大大節約朝廷選材的成本,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被舉薦人和舉薦人之間的強繫結,最終導致世家門閥的興起。
門閥子弟有師門長輩看顧,哪怕才學稍弱,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反觀平民百姓和寒門弟子,想要更進一步,卻是難上加難。
求賢詔的出現,就是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臨時的晉升通道。
不止是華夏,在這個世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楚國曆任皇帝,幾乎上位之後,都發布了求賢詔。
甚至,因為這個世界諸子百家極為興盛,天下人才中,有近六成出身於此,因此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只是由於諸國紛爭不斷,才將這個問題暫時遮掩了下去。
但出身諸子百家的臣僚彼此聯絡,在朝堂上自成一派,為了自家學說互相爭鬥,對於整個國家而言,顯然是不利的。
一方面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另一方面更隱隱威脅到皇權。
齊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王匡身為皇帝,在一些大政方針上,甚至要諮詢佛門【大菩提寺】的意見。
這對於唯我獨尊的皇帝而言,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趙鈺在有了自己的基本盤,掌握了軍權後,要做的,就是把人才的解釋權和選拔權盡數收歸中央朝廷。
於是,便有了今天朝會上,趙鈺藉著淳于慶一案,向兵部發難,順帶著提出選拔人才,將察舉、求賢和科舉這三張牌一併打出。
趙鈺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講究的。
這個世界雖然發明出了紙張,但好紙難求,因此大部分典籍都是用竹簡或帛書進行記錄。
竹簡沉重,帛書易腐,遠不如紙張來得便捷,也不利於文化的傳播,知識的推廣。
因此在造紙術完善,印刷術推出之前,趙鈺只是將科舉制度提出來,讓朝中眾臣有個心理準備。
這也是趙鈺為何如此重視墨家的原因。
哪怕是真要開科舉,也是在神京周邊範圍內小規模的試行。
在紙張大規模普及前,察舉和求賢才是趙鈺獲取人才最重要的途徑。
殿中百官,聽到趙鈺所言,紛紛愣住。
察舉他們懂。
讓地方主官為朝廷舉薦人才,一方面能為國出力,一方面也有利於拓展自身人脈,朝廷和地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求賢他們也懂。
朝有梓進,野有遺賢,求賢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朝廷選材的範圍,對朝廷而言,是件好事,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只是,這科舉又是什麼?
大部分文武百官臉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懵逼”。
早就被趙鈺提前告知,心中有所準備的狄仁傑起身上前,拱手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以考試來確定對方是否是賢才?”
趙鈺微微頷首,讚許道:
“懷英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不錯,分科取士,舉賢才而用之,此,是為科舉。”
禮部尚書曹奐猶豫片刻,方才皺眉道:
“陛下本意雖好,但若科舉實行,舉國上下,必然應考者眾,又如何來界定對方是渾水摸魚的庸才,還是朝廷急需的賢才呢?”
趙鈺哈哈一笑,道:
“曹卿放心,朕今日既然提出來,自然有所考慮。依照察舉之法,將參加科舉之人盡數集中起來,以策論考之,以分數衡之。分高者,才高;分低者,才低,如此而已。”
察舉制,也有考試這一環節,用以測試對方是否真有才學,能為國所用。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環節逐漸成了走個過場。
考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你能答個大差不差,馬馬虎虎,就算是過關了。
戶部尚書周瑞出列奏道:
“陛下,若科舉一出,這世上想要入朝為官者,定然景從雲集。其中,不乏有大才,但也定有小人,妄圖渾水摸魚。期間所需花費,定然不菲。”
組織一場全國性的考試,其中所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絕對是一個大數字。
戶部這半年來好不容易喘了口氣,褲腰帶不用勒這麼緊了。
要是來這一遭,恐怕又要過上苦日子了。
“人力,人才,技術,此三者,乃爭霸之本,不容有失。為國選材,這點代價,朕還是承受得起的。科舉一事,事關重大。朕知道其中輕重,不會貿然在全國推行,暫時只在京都府周圍諸府試行。”
知曉這位老丈人是想為自己省錢,趙鈺頓了頓,又笑道:
“國丈放心,此次南征大勝,緬國賠償我朝金銀珠寶合計近三百萬兩,用在科舉一事上綽綽有餘。”
聽到這句話,周瑞頓時放下心來。
“陛下高瞻遠矚,臣心中再無疑慮。”
他在退回佇列的同時,隱晦的向曹奐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
這小三百萬兩,足夠戶部支撐到夏稅入庫了。
然而,他終究是高興太早了。
“科舉一事,分文舉和武舉兩種。文舉由禮部和國子監負責籌辦,武舉則由樞密院和兵部負責。除此之外,墨家弟子杜雲山升為工部右侍郎,負責籌建教武堂。”
還有武將的好事?
聽到趙鈺說出“武舉”兩個字,殿內武將無不眼中一亮。
科舉分為文舉和武舉,陛下此舉,豈不是說明,武將和文臣的地位是平等的?
這對於一向被文臣所壓制的武將團體而言,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英明莫過於聖上!
所有武將心頭都浮現出這句話來。
甚至有些人已經暗自決定,誰要是還敢拿科舉一事說三道四,給陛下添麻煩,那就先過他們這一關!
只是,相比於科舉一事,墨家弟子入朝為官一事,被眾臣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過去。
人群之中,杜雲山向周瑞微微拱了拱手,嘴唇微動,傳音道:
“周尚書,還請多多關照。”
掃了一眼對方,周瑞頷首回禮,沒有多言。
區區一座教武堂,應該花費不了太多銀子。
如今他周瑞周大國丈有陛下背書,新入庫白銀近三百萬兩,這區區小錢,他還不放在眼裡。
趙鈺見再無人出列,微微頷首道:“既然諸卿無疑問,此事就定下來了。”
“喏。”
群臣紛紛應道。
趙鈺看了一眼高力士,高力士會意,朗聲唱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擔任欽天監監副的韓庭荒整了整衣袍,高舉笏板,道:“陛下,臣有本奏!”
見是欽天監中人有事要奏,大殿中所有人都愣了一愣。
因為欽天監雖然負責天文曆法,職責重大,但在朝會上卻經常扮演小透明的角色。
杜雲山也好奇的看向對方。
沒想到,陰陽家也在楚國落子了。
“韓卿,講。”
趙鈺看到是韓庭荒,心中不由一緊。
欽天監雖然經常不上奏,但一上奏,定然是大事,莫非……
韓庭荒肅容道:“陛下,這數十日來,臣等夜觀天象,見五星皆白,歲星處於牛、鬥之間,實為大旱之相。臣懇請陛下,望早做準備,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果然!
趙鈺心頭暗歎一聲。
韓庭荒是陰陽家弟子,對於星象瞭如指掌,看來他透過星象也發覺了蛛絲馬跡。
“看來韓卿也有所察覺。”趙鈺嘆了口氣,道,“朕領軍回朝時,便見沿途諸府氣溫異於常年,農田土地有龜裂趨勢,本以為只是個別地方。如今聽韓卿所言,可見此次旱災波及範圍甚廣。”
“即日起,著令各府縣詳細調查本地荒田及水利設施,繪圖上報,以備開墾和興修。不論官民,指出陂塘、堤堰、溝洫利弊,且行之有效,可按功利大小給獎。有大功者,不僅推行全國,更刻碑以記。除此之外,監察院派巡查御史到各府巡視,監察實施情況,督促各州府興修水利。若有懈怠者,嚴懲不貸!如今是六月,希望在大旱來臨前,能趕得及……此事,工部和戶部定要當做頭等大事來處理。”
“臣等遵旨!”
周瑞和工部尚書馬冼急忙出列領旨。
看著馬冼那張笑臉,周瑞心中別提多鬱悶了。
這麼搞下去,那三百萬兩白銀都不夠花的,更何況這錢還沒到戶部國庫內呢,只能先用老底墊著。
就在此時,周瑞又聽趙鈺說道:
“既然興修水利,那讓各府各縣一併把辦書院一事也辦了吧!水利事關民生,辦學事關教育,兩者皆不可輕忽。”
陛下,您這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吧……
這開科舉,辦書院,興水利,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個不需要大筆大筆白花花的銀子。
周瑞在心中哀嘆道。
水利和辦學,都是燒錢的主啊,再讓陛下這麼搞下去,他這個戶部尚書還不如直接辭職得了!
“事分輕重緩急,為應對今夏大旱,先以興修水利為主,卿等不必太過慌亂。今日朝會就暫時到這裡吧。”
說罷,趙鈺從龍椅上起身,向殿外走去,高力士連忙跟上。
百官見狀,連忙俯身拜倒,齊聲道:
“臣等,恭送陛下!”
見趙鈺的身影漸行漸遠,工部、兵部、禮部、樞密院一眾官員在各自主官的帶領下,向以周瑞為首的戶部官員圍了上來,各自面上帶笑,紛紛說道:
“周尚書,你看……”
“這次科舉一應事務,全靠諸位大人鼎立支援了。”
“李兄,我們禮部也不要太多銀子,三五百萬兩也就馬馬虎虎夠了。”
六部之中,戶部掌管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主要負責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是一國朝廷的錢袋子,因此也被稱為地官、財神爺。論起重要性,僅次於被稱為“天官”的吏部,是六部中第二重要的衙門。
如今天子發話,這四個部門想要完成任務,做出成績,首要問題,就是找戶部批錢。
“去去去,老夫還要好好找陛下說道說道呢!”
周瑞沒好氣的瞪了一眾同僚一眼,排開眾人,向著趙鈺離開的方向追了過去。
一名戶部官員看著自己主官離開,心中羨慕之餘,忍不住說道:“這一會,周尚書是要為銀兩頭疼嘍。”
在同僚們虎視眈眈的目光中,周瑞作為主官是藉口能跑,但自己這些屬官卻是想跑都跑不了……
不過,此時,這四部官員卻在代樞密使賈詡的建議下,將這些戶部屬官拋在了一旁,圍在一起商議了起來。
“諸位,大家都是為了聖上辦事,若是因為些許銀錢撕破臉皮,不僅落了各部麵皮,聖上那裡也不好看。依本官之見,不如我等先劃分好各自比例,然後再一同去向周尚書要錢。無論到手銀兩多少,總之把攤子支起來,陛下那裡也好交待,再說其他不遲。”
聽到賈詡的建議,眾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來。
過了半盞茶的功夫,各部主官方才紛紛點頭。
“賈大人乃老成謀國之言,就依賈大人說的辦。”
於是,四部官員直接在太極殿偏殿開始就此次銀兩分配問題討論起來,時不時還有激烈的爭論聲從殿中傳出。
紫寰殿中,接過高力士遞來的貢茶,周瑞小心翼翼的坐到圓凳上,方開口訴苦道:
“陛下,您可把老臣給害苦了!”
趙鈺仰天打了個哈哈,笑道:“國丈,你身為戶部尚書,又有什麼能難得住的?”
周瑞臉上愁苦之色愈發濃郁。
“老臣不敢瞞陛下,戶部銀兩本就有些捉襟見肘,陛下這三管齊下,涉及銀兩甚大。臣等累些沒有問題,就怕誤了陛下的大計啊。”
趙鈺掃了一眼周瑞的表情,笑著追問道:
“國丈可是為銀錢煩憂?”
“知老臣者,陛下也。”
“國丈莫給朕戴什麼高帽子,”趙鈺揮了揮手,“方才朕在朝會上已經說了,科舉、水利、書院,這三件事雖都重要,但也有輕重緩急之分,目前重點是興修水利,以應對夏季大旱,然後才是籌辦科舉,興辦書院。”
周瑞拱手道:
“臣也是作如此想,只是樞密院、兵部、禮部等諸位大人不這麼想啊。而且,若真如欽天監所言,那麼今年夏稅恐怕遠不如往年,興科舉與辦書院恐怕需要拖到來年才行。老臣是怕,這樣會誤了陛下的大計。”
聽到周瑞這般說,哪怕知道他是在訴苦,趙鈺臉上卻不動聲色,只是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此事說到底,不過是銀錢短缺的問題。此事易爾,朕給國丈出幾個主意。”
周瑞眨了眨眼睛。
他是來找陛下訴苦的,希望陛下同意動用內庫所存金銀,只是聽陛下的口氣,他似乎有其他的辦法。
周瑞急忙危襟正坐,道:
“臣恭聽陛下聖諭。”
趙鈺伸出一根手指,道:
“其一,此次兵部出事,涉及臣僚眾多,等賀拔卿抄沒家產後,朕會讓他將其中白銀運到戶部,充入國庫,此次朕內庫一分不取。緬國賠償我朝近三百萬兩白銀,朕同樣分文不取。如此,可行?”
雖然這錢沾血,但是它能救急啊……
周瑞毫不猶疑的點頭道:“陛下聖明,如此的確可行。”
“其二,辦書院一事,國丈可著人暗中透露給諸子百家和民間那些豪商富賈。面對這等機會,只要諸子百家不傻,想來願意承擔其中一部分資金;至於那些豪商,國丈可答應他們,如果他們願意出資幫助修建,朝廷可以給他們在書院裡刻石利碑,以作紀念,捐助銀兩多者,甚至可以給他們子弟參加科舉的名額。只是其中尺度,國丈需和各地官府把握好才行。”
周瑞越聽,眼神越亮。
對啊,朝廷缺錢,不代表諸子百家和豪商富賈沒錢,相反,他們反而富得流油。
諸子百家為了擴大自家學說影響力,豪商富賈們為了和官府的聯絡更加緊密,為了獲取科舉名額,讓兒女子孫更進一步,肯定願意和官府合作,出資辦學。
甚至,他還聯絡到了興修水利上。
“陛下,興修水利一事,是否也允許商人參與其中。”
趙鈺點頭道:“國丈能舉一反三,朕心甚慰之。不錯,水利一事,也可按照辦學的思路進行。但是,商人們投錢可以,給他們立碑表功也可以,但絕對不能讓他們插手其中。水利設施必須保質保量,這是朕的底線。”
見趙鈺說得嚴肅,周瑞連忙點頭。
“請陛下放心,此事老臣親自督辦,絕不讓其中出半分差錯!”
陛下將能夠考慮的全部都考慮到了,那自己只剩下依旨而行。
就算是不為自己仕途考慮,但為了兩個乖女兒,他也把這三件事給辦妥貼了。
想起自己在宮中的兩個女兒來,周瑞不由得感嘆當日讓她們姐妹入宮選秀的正確性來。
陛下如今不到而立之年,處理朝政卻是滴水不漏,更兼英武果決,日後定能大楚一代明君。
兩個女兒只要安分守己,好好輔佐陛下,日後也能得一個賢妃之名,青史留名。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