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謀蜀之言,季漢大司馬,周府,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家之盟,對於三劉而言。因各自需求不同,產生的行為亦有不同。
劉琦僅思保守荊楚,缺乏進圖中原的野望,因而對於法正的態度僅是禮待而已。然劉備不同,他有割據南方,興復漢室,北望中原的偉大志向,因而他對益州心懷窺視。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自然要抓住一切能幫助他成功的東西,而不能等天下掉下餡餅。
在那日的宴會後,劉備拖著沒回江左,而是邀請法正遊山玩水,談時局,論天下之事。
今時二人即將分別,劉備邀法正出行,泛舟遊於江陵之長湖。
夏季之時,長湖水天一色,荷葉田田,拋網捕魚者眾多,頗有幾分怡然自得之感。
劉備望著夏景,惋惜說道:“備與荊楚得見孝直,恨不得與卿朝夕相處,然不日將分,心甚不捨啊!”
法正心有所感,說道:“正需歸益州覆命,望能與使君早日相見。”
劉備伸手握住法正的手,說道:“長江萬里,君遠歸成都,車船奔波,當有數千裡。今時局混亂,當多加小心,若有不逮,可來江左。備當厚禮相待,不負先生之能。”
法正感性之人,思求明主多年,多日相處下來,他怎不知劉備可為良主。劉備作為揚州州牧,不早日歸去,卻在陪他交際,故而他心中已有歸屬。然今時見劉備如此不捨他,心中已是定下決心。
心中思緒迅速掠過,法正說道:“使君大德,當早平亂世,匡扶漢室。”
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雖敗曹操於江漢,但備年歲漸長,江左根基微弱,何談早安亂世,匡扶漢室。”
法正說道:“若正所記無誤,使君帳下可是有丹陽、吳郡、廣陵、會稽、建安五郡之地?”
劉備苦笑幾聲,說道:“何來五郡之地,廣陵數百里了無人煙,僅有將軍昌豨領兵數千,民數萬屯駐江都。然曹賊南下,又不得已棄城攜民渡江。今來唯有丹陽、吳郡、會稽、建安四郡,且會稽、建安多有蠻夷,時而令人頭疼。”
隨著二劉互表州牧,劉備對治下四郡也安排了太守。如丹陽太守關羽,吳郡太守諸葛亮,建安太守張飛、會稽太守糜竺。
法正遲疑少許,說道:“使君既為揚州牧,怎無豫章、廬陵、鄱陽三郡?”
在旁作陪的魯肅,說道:“先生素有不知,昔二家盟約時,我主言荊州八郡,若少一郡,則劉荊州可於揚州多治一郡。南陽、章陵二郡在曹操手中,又因江夏、南郡未能全復,故而豫章、廬陵、鄱陽則是讓與劉荊州。”
“這~”
見法正不能理解,劉備如實說道:“備本寄於景升兄之下,助伯瑋東下江左,坐鎮江北御曹。然世事無常,景升兄棄世,逢曹操南下,伯瑋與備共抗曹操,方行兩家之盟。”
法正不知其中細節,卻也能知道非是劉備說的怎麼簡單。不過事已至此,深究其間的細節沒有意義。
法正試探說道:“使君仁義,恩享四方,若能得有南方,未必不能與曹操爭鋒。”
劉備抬手推辭,說道:“劉荊州,景升兄之子。備視若子侄,豈能謀取荊楚!至於益州,劉季玉亦是前漢宗親,又與吳楚誓有盟約,今下不可圖。”
劉備前半段話是真,後半段話亦真亦假。若不是劉琦不肯借夷陵,劉備早讓甘寧駐紮夷陵,依仗霍峻的幫助,窺視益州。
後半句的今下不可圖,暴露了劉備的心思。今下三家盟約不能圖謀,但是沒說以後不能圖謀。可以說劉備聽出了法正的試探,又給出自己的回答。
法正聽出劉備的意思,會心一笑,說道:“正將與使君分別,今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若有不當,望使君體諒。”
劉備為法正倒了樽酒,說道:“孝直請言,備願聽指教!”
法正向劉備拱了拱手,沉聲說道;“以正之見,江東雖有長江之險,舟舸為馬,然地處東南,地廣民稀,非與曹操抗衡之基。且江淮凋敝,百姓稀少,豈能北伐中原?”
“益州沃野千里,財富民眾,實乃天府之國。賢才之士久慕明主,驍勇之將多望英主。使君若能與荊州合盟,起吳楚之兵,西入巴蜀,得益州之地,又吞江漢之眾,則江水萬里,盡為使君之所有。”
“屆時使君遣上將伐交州,交州舉郡縣歸附,使君則有南方四州之地。彼時糾集南方之眾,領四州之銳士,舉兵北伐,漢室當興也!”
劉備斟酌幾許,說道:“孝直之意,備已是心領。然今盟約初下,益州暫不可圖。荊楚,伯瑋之所有,備不忍謀奪。”
法正挺直腰背,指點說道:“益州闇弱,張魯在北,時有欲侵犯之意。曹操地有中國,豈能坐視吳楚合盟,當謀圖關隴,得望巴蜀。使君不取,曹操早晚亦會取之。”
魯肅應和說道:“主公,法先生所言有理,益州沃土,讓於虎狼,不如主公自取。”
劉備面露難色,說道:“興霸曾言巴蜀有山川之險,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易守難攻。即便奪取三峽,亦有白帝、江州之險,重重艱險,豈能輕易入之。且備居江東,隔有荊楚,欲入益州,當是遙不可及。”
甘寧,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自歸劉備以來,甘寧曾向劉備獻南北之策。及金口之戰後,甘寧與魯肅聯手向劉備進言租借夷陵,以備來年伐蜀。有甘寧這個本地人在,劉備豈能不知益州險要閉塞。
“哈哈!”
法正胸有成竹,笑道:“若是劉璋請使君入蜀,卻不知使君以為如何?”
“嗯?”劉備面露驚訝,說道:“益州地廣民豐,北有葭萌之險,怎會請備入巴蜀。”
法正為劉備盤點,說道:“益州看似太平,然劉璋闇弱無能,治下多有驕縱之士。如將軍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似有不順之意,劉璋甚是畏之,不敢輕用。怕將校建功,如行效趙韙、婁發等舊事。”
“若逢強敵入寇,外有兵戈憂患,內有驕縱兵將,劉璋必是惶恐。此時有盟友禦敵,平域外之患,息內部之災。劉璋又豈能不請之!”
說話間,法正盡舒胸中之才,神色之風發,行舉之飛揚,令人驚歎!
張松、法正向劉璋建議行‘三劉同盟’之事,可非異想天開,僅為出使荊楚,尋找明主。而是在籌備計劃的過程中,尋找明主。
畢竟手上沒東西,明主憑什麼信你,憑什麼禮遇你,就憑嘴巴言語可不夠。
劉備作為梟雄怎麼會不想要土地,之前所說的困難就是在隱晦告訴法正。我想要地盤,但是有困難,你有什麼方法為我解決這些困難。
劉備與魯肅對視一眼,眼中盡露驚訝及喜悅之色。
劉備又為法正倒酒,驚喜說道:“若是如此,巴蜀可圖也!”
“孝直大才,備當敬先生一樽。”
“謝使君!”
法正笑吟吟地舉起酒樽,說道:“除正之外,益州別駕張松,校尉孟達,皆思求明主。使君及入巴蜀,攻略益州,當輕而易舉爾!”
頓了頓,法正說道:“正能為使君開巴蜀大門,但荊楚之事,正卻無能為力。劉琦雖胸無大志,但霍峻英偉。其之兵略,蓋非凡人所能敵。”
劉備面色如常,說道:“孝直能為備謀略巴蜀,屬實不易。荊楚之事,備自有謀劃。”
說著,劉備面露不捨,說道:“孝直所獻之策,備感激不已。今後當勞煩孝直謀劃,備亦不敢辜負先生。”
見劉備心中有數,法正拱手說道:“今將別離,正歸成都覆命,願早日得見使君。”
劉備又握住法正的手,深情說道:“江水萬里,君居上游,備在下游。瞭望江水,即是見君。望能早日再見,與卿同謀時局。”
法正亦是感動說道:“巴蜀、吳楚雖是關山重重,江水萬里,但若有心,相見亦不難!”
……
及是與法正分開,劉備與魯肅得言機密之事。
劉備感慨不已,說道:“子敬,孝直性情直爽,是為大才。雖有背主之嫌,然卻是劉璋不識其能所致。”
魯肅微微頷首,說道:“若按法先生所言,巴蜀可取。及得巴蜀,肅之計策,或是可行。”
魯肅所言的計策,便是他當初面見劉備奉榻上策時,聊及如何讓劉備不動兵戈吞併劉琦的方案。
劉備心中興奮,說道:“備得仲邈獻南北之法,納孔明北伐之策。又有子敬、孝直所獻謀取荊楚、巴蜀之計。方略在手,備之大業又豈能不成。”
魯肅頗是冷靜,說道:“荊楚之地,位處水路要津,坐望揚益。主公唯取荊楚,方能興漢於南。肅彼時之策,成與不成,需觀荊楚之變化。然所幸劉荊州並無大志,仲邈意屬使君。”
得聞‘仲邈’二字,劉備心中卻是意難平!
感懷少許,劉備說道:“荊楚、巴蜀皆是遠圖之事,今下當歸江左,以安四郡人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