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章大丈夫!,季漢大司馬,周府,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夜幕繁星點點,土丘上篝火處處。
太史慈拄著長槊,步履蹣跚而行。他的兒子太史亨在旁攙扶,讓其依在樹上休息。
“將軍,左將軍言將軍麾下多有傷亡,遣人上山送藥。”陳言說道:“不知是否將其收下?”
臉色蒼白的太史慈微微頷首,說道:“玄德公好意就此收下吧!”
“諾!”
太史亨露出笑容,說道:“取份治療箭傷的藥。”
“不用了!”太史慈擺了擺手,說道:“為士卒們療傷即可!”
太史亨不了理解問道:“今玄德公遣人送藥,父親為何不用?”
太史慈喘著氣,說道:“此乃玄德公攻心之策,若是不收,我則被將士所怨;若是收下,將士將生歸降之念。我對部曲將士無性命之恩,又何必求其以死相報。”
太史亨眼眶帶著淚水,說道:“父親既有歸降之意,又為何不治箭傷?”
太史慈伸手摸了摸兒子的腦袋,苦笑道:“為父安能歸降!明日你領部曲下山歸順玄德公,以玄德公仁德之心,必能好生相待與你。”
頓了頓,太史慈見自己兒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話語,問道:“亨兒可知李陵否?”
太史亨醒著鼻涕,點頭說道:“頗知一二,其乃前漢大將,以五千步卒輾轉漠南,射殺匈奴人不計其數。然因強弩校尉路博德救援不利,最終窮困而敗,歸順匈奴人。”
“亨兒以為李陵、蘇武如何?”太史慈問道。
太史亨沉默半響,說道:“李陵力戰而降,是為可敬。然若比蘇武北海牧羊,相形見絀,不可比之。”
太史慈抬頭仰望天上的明月,感慨說道:“為父以信義著世,受孫討逆之恩,授土保疆。今若歸順玄德公,與李陵有何不同。孫賁中計以為某勾結劉備,然若以假成真如那李陵般,我太史一族必受名聲所累,令世人唾棄。”
說著,太史慈望向太史亨,說道:“守節、求生之間,父當以守節為上。豈能貪生怕死,貪戀富貴,違背諾言,降於他人。而亨兒不同,你年紀尚輕,功業未建,今當以求生為先,即便歸順玄德公,亦會因為父之名,受人推崇。”
“父親!”
太史亨哭泣不已,他已經明白他的父親用意,說道:“劉備使用離間之策,害父親身敗,此乃兒殺父仇人,今安能為其效力。兒當夜間潛伏而出,為父親尋得援軍。”
“混賬!”
太史慈怒斥說道:“你即便潛伏而出,也尋不到援軍。此前孫賁撤軍而走,今若勝,其會謝罪;然我軍戰敗,其安有面目見我。”
說話間,太史慈冒著冷汗,說道:“兵者詭道也,為父也曾設計欲射殺玄德公,然卻被其識破。怎能怨玄德公狡詐,為父身死,又與其何干。今日兵敗,不在玄德公,而在孫賁棄軍而走,致使我軍不得不戰。”
太史慈忍著腹部的箭傷,儘可能化解太史亨的不滿。實際上他已經被逼到梁山上,今日兵敗,若他突圍而走,這算是他最好的解決。
然而卻不料被甘寧堵在土丘上,他成於名聲,今又被名聲所累。若他不死,將會坐實自己投降的名聲,太史一族將會受人唾棄。他不畏懼死亡,然而他卻放心不下自己的兒子太史亨。
但當下能託付兒子的人,縱觀天下似乎也就唯有劉備了。至於孫權,先不談能否突圍出去,他為了豫章戰局考慮,肯定也不會處置孫賁。畢竟孫賁任豫章太守,其弟孫輔任廬陵太守,若惹惱他們,孫權哭都沒地方哭去。
太史亨見父親如此,唯有埋頭痛哭。
“將軍,左將軍遣關羽上山,欲勸降將軍。”陳言說道。
“讓他來吧!”
太史慈拍了拍兒子的腦袋,說道:“勿要讓外人見我太史兒郎哭泣。”
“諾!”
太史亨擦拭著淚水,跪坐在父親身側。
少頃後,關羽輕服佩劍而來,見到靠在樹旁,臉色蒼白,深受重傷的太史慈,大步上前,關切問道:“子義身體何如?”
太史慈抬眼見是關羽,扯了扯嘴角,笑道:“性命尚在,然卻是命不久矣!”
關羽神色一變,問道:“羽即刻喚醫師上山,為子義療傷。”
“不必!”太史慈喘著粗氣,說道:“君侯上山,可是欲勸降在下。”
關羽蹲在地上,說道:“主公敬佩子義信義達人,文武俱全,今已為孫氏盡力,何不歸降主公,一同建功立業,報效漢室。”
太史慈輕笑一聲,說道:“將軍為何棄印掛金,南投玄德公,何不為曹操效力。豈不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關羽沉默不語,唯有向太史慈拱手致敬。
“雲長不知可讓玄德公上山,某有事相托。”太史慈說道:“可帶兵馬上山,收降慈帳下部眾。”
“子義且等,羽喚兄長而來。”
關羽起身又迅速下山,他勸不動太史慈,只能寄託希望於劉備身上。
半晌,劉備小跑而來,見太史慈已然難以支撐的面容,喚道:“子義,何故如此?”
太史慈見到劉備,又強撐起精神,說道:“有勞玄德公了。”
劉備握著太史慈的手,說道:“孫討逆已死,子義又何必以死報恩。”
太史慈搖了搖頭,說道:“玄德公,古人報生以死,期於盡節,沒而後已。慈歸降易,然何有顏面見孫君!”
劉備嘆氣說道:“昔范蠡遍遊天下,從南至北。子義不欲為備做事,大可效仿前人,又何必如此!”
太史慈握著劍柄,大笑道:“苟延殘喘,非大丈夫所能為,慈豈能受辱!”
說著,太史慈將在旁兒子的手交到劉備掌中,喘氣說道:“惜子義不能早為將軍效力,否則必為犬馬奔走。今慈將亡,唯念犬子年幼,幸將軍信重於世,兼備雄才,今不知能否以家室相托耳!”
劉備沉聲保證,說道:“君之子,既為備子。君之家人,備當贍養。”
太史慈欣慰地點了點頭,說道:“今子亨年幼不器,勞煩將軍看照。其粗通文武,能用則用;不能用,賞其幾畝薄田耕種即可。那些部曲受慈之故,顛沛流離,將軍可編入帳下,收為己用。”
說著,太史慈手掌緊握弩箭,長嘆說道:“大丈夫行於世間,當持三尺長劍以建功績,臨終將亡,志雖未成,然能伸明道義於世,守節信諾,豈不可乎!”
隨著這句話的說出,太史慈手中的弩箭狠插入腹部,溫熱的鮮血不斷湧出,渾身已是無力,倒在荒草上。
太史亨撲倒在父親的屍體上,嚎啕大哭。
劉備也忍不住淚水,用手擦拭眼角,自責說道:“備雖不殺子義,子義卻因我而死。”
同時二十幾名的部曲見主君身亡,盡然拔劍自刎,以為殉葬。
如此一幕,看得劉備毛骨悚然,卻又深之今敬服。
“子義大丈夫是也!”劉備吩咐說道:“不可讓其受辱,當以侯爵之禮葬之!”
山腳下,當霍峻聽到太史慈自盡,其二十八名扈從自殺相隨,深嘆一聲。
實際上霍峻使用離間汙衊之計來對付太史慈、孫賁二人,他或許能想象到太史慈的下場。太史慈不是呂布,也不是馬超這種人,他無法可以不在乎名聲。
求生,太史慈名裂受辱;守節,得忠義之名受人敬仰。
霍峻看了看自己乾淨實則沾滿鮮血的雙手,默然無語,不知下個死在自己手上的人又會是誰。
做大惡之人,行大善之事。或許便是自己此生的寫照。
《英雄紀》: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幽州刺史太史亨父。……中祖討豫章,與孫賁、慈對壘,忌慈驍勇,中祖用霍峻計,離間之。……賁中計而走,獨慈與中祖戰。慈不敵而走,身中流矢,困受土丘。
中祖遣關羽勸降,慈念孫策恩厚不降。時子亨年幼,慈以子並部曲託付於中祖。
中祖曰:“將軍何以死報孫討逆。”
慈曰:“古人報生以死,期於盡節,沒而後已。慈歸降易,然何有顏面見孫君!”
中祖不捨曰:“將軍何不效范蠡,保全性命,周遊天下。”
慈握劍曰:“苟延殘喘,非大丈夫所能為,慈豈能受辱!”
臨終,慈長嘆:“大丈夫行於世間,當持三尺長劍以建功績,臨終將亡,志雖未成,然能伸明道義於世,守節信諾,豈不可乎!”
聞之,中祖垂淚不已,曰:“我不殺子義,子義卻因我而亡。”
悲呼,古之大丈夫不能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