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陳總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四章:暴亂,犁漢,請叫我陳總長,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光和六年,八月十日,鄄縣。
此時鄄縣的城頭早已換上了太平道的杏黃大旗,原先漢氏的旗幟成了泰山軍又一個收藏。
自七月月圍城,鄄縣在外無援兵,內無士伍的情況下,終於扛不住了,選擇了向城外的董訪投降了。
從泰山軍五月分兵以來,董訪軍團在鄄城、廩丘二縣鄉野開始建立根據地,到現在終於算有所成就了。廩丘縣是在六月就被攻破了,而鄄城因為有一條連線大河到鉅野澤的水道,穿城而過。鄄城也依靠這條水道,從濟陰郡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一直堅持到現在。要不是後來董訪在這條水道的南段佈滿木柵欄堵塞了補給道,這鄄縣指不定能堅持到多久呢。
從各地派下去的分田吏已經陸續將最近的分田結果送了上來。喜憂參半吧!不少塢壁的豪強因為前車之鑑,實力薄弱,直接選擇了向分田隊獻田的方式來免禍。
獻田這方法很好,畢竟不沾血,很多分田吏心裡也傾向於這種方法,他們也是人,看那些個哭得死去活來的鄉豪們積極悔過,他們也心軟。反正最後的結果差不多,地都收上來了。所以分田吏鼓勵甚至強迫鄉豪們用獻田的方式來交出田地。
本來董訪也覺得這個方法好。在泰山軍日久,他當然知道分田對黃天事業的重要性。毫無疑問,土地是所有黔首最在乎的東西,它就是所有人的衣食之源。在過去,正是因為黔首隻佔有少量,甚至沒有土地,才造成他們長期貧困,只能淪落為附佣。所以,泰山軍只要能幫助廣大黔首們滿足對土地的渴望,那就能獲得他們的擁戴,而泰山軍就能在鄉野佔住腳跟。
現實也確實如此,凡是分了田的塢壁、丘落,都成了泰山軍的幫手。漢軍在鄉野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也正是靠這個,僅僅才兩個月,董訪軍團就在鄄城、廩丘兩縣紮了根。
此外,作為一個儒士,董訪內心是有讓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的,而泰山軍所做的,正是行正道。但他心裡還是覺得,相比於暴力分田,用和平的方式從鄉豪手中得到土地,也不是不可以。黔首獲得土地能活了,而鄉豪們老實交出土地,也能活了。這不是蠻好的嘛?
雖然過去分田過程中,按照章程是一定要抓典型公審,吊死的。但董訪覺得政策這種事本來就需要根據不同形式去調整。
就好比現在實行的土地政策,董訪知道的就有幾個變化。最早泰山軍在分田上,是沒收一切土地,包括了自耕農。那會薛氏壁、泰山地區的時候沒什麼自耕農,所以沒什麼問題。但後來在來蕪地區分田後,此地就有大量的自耕農,按過去那麼分的話,顯然讓泰山軍成了這些人的敵人。所以,當時的政策緊急調整,變成只分鄉豪和族田。
還有之前渠魁實驗的合作農莊,也取得了不小的收成,但最後還是被渠魁停止了。….
為什麼?就是因為合作農莊的地是泰山軍的,他們這些人在這地上乾的再好,和過去給鄉豪們做庸附有什麼分別呢?然後這事就被暫時擱置了。
所以,在董訪看來,現在他用讓地主獻田的方式獲得土地也是一種應勢利導。
但在輔助董訪處理鄄城、廩丘分田事宜的主祭高升看來,這事不對。
雖然高升加入泰山軍要比董訪晚,但他看出了渠帥堅定要分地的深層目的,就是要和鄉豪們爭奪廣大的鄉野黔首。
原先泰山軍爭取黔首的方式就是分田。但鄉豪們的獻田反倒像是他們在恩賜黔首的。
之前泰山軍宣傳的是鄉豪們巧取豪奪黔首們的土地,然後他們就可以用清算、公審的方式,正義的奪取土地,用來補償黔首。但現在鄉豪們獻田反倒成了道德高尚的。現在,黔首們沒過去對鄉豪的鄙夷,反倒覺得虧欠。
還有的就是,這些過
去武斷鄉野的鄉豪們雖然獻了土地,但憑藉過去的資訊、威望、完全可以在順利拿回來。
就高升自己下去了解的,不少原先獻田出去的鄉豪,透過私底下恐嚇、操控鄉間輿論,又偷偷逼著那些黔首將土地還給了他們。這樣的分田,還有什麼用?
當然最重要的,也是他和董訪強調的:
「這些鄉豪不死,那聚落到底是聽咱們的,還是聽那些鄉豪的。」
總之,高升自己很堅決,這事一定要見血,一定要結仇,這樣黔首才會跟泰山軍走。
高升其實自己也是豪強子弟出身,但這人到底有點酷吏的味道,非常懂鐵血手段的重要性。甚至,為了斬斷鄉豪在鄉野的道德優勢,其人親自操筆,寫了首歌謠,讓老營的那些黃巾郎們到鄉野唱。
黃巾郎就是張衝吩咐董訪從老營中上少年郎揀選的郎軍,教習文字,武藝,是泰山軍之後備儲才。
這些黃巾郎到了鄉野,尤愛到地頭上對著勞作的黔首們唱:
「何是黑?豪強貪心地頭土。何是白?豪強廣廈黔首骨。何是赤?豪強綬帶黔首血。何是黃?豪強錢穀黔首臉。」
但對於高升的提醒,董訪不以為意,反問道:
「你我不也是豪強子弟,現在不也入了太平道?你我可以,那些鄉豪有何不可以。」
見董訪執意如此,高升勸不動,只能讓那些黃巾郎更多的下鄉野,試圖用宣傳的方式,激發黔首們的意識。
所以,八月十日這天,楊娃子和楊狗生帶著八個夥伴又一次下了鄉。這一次,他們要去的就是焦用負責分田的韓氏裡。他們要到那裡,再一次唱鄉謠。
時為八月,已經入秋。
楊娃子帶著黃巾郎走在官道上,汗涔涔的,但興致都很高。道兩邊的田壟上已經滿是忙碌農夫。有人家種的是麥子的,這會正喜笑顏開收割著。但大多數的,都正埋頭在自家地種著粟、糜。有些自己開出菜田的,也捎帶種些蕪菁、大蔥。沒這兩東西,他們兗州人吃飯都得勁。….
楊娃子等人看著這番忙碌,渾身是勁。
想當年,他們的父輩也是這樣安心富足,但都是那貪吏和鄉豪聯手巧取豪奪,他們的父輩只能加入太平道互保。最後父親都死在了四月那場起義中。
而這一次,楊娃子等人就要守護這片淨土。
-------
楊娃子等人走了一上午,終於趕到了韓氏壁。
他們剛要找焦用,聽他的安排,就聽門外的老叟說,焦隊將帶著護田兵去抓人了。
仔細一打聽,原來附近兩個宗族在為了水、械鬥。
鄄城民風彪悍,各宗族依舊保持著聚族而居的傳統。秦漢以來,為了擴大政府統治能力,普遍都對地方實行分家。大族拆小族,小族拆小戶。但鄄城地區又不同,因為此地為黃泛區。本朝幾次大河變道氾濫,此地都受了大災。
有大災,自然就容易聚族而保,小門小戶根本沒能力躲過天災和後面的人禍。泰山軍在此地區分田的時候,就遇到過這個問題,只不過那時候這些宗族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分田隊們利用這些矛盾,拉一批、鬥一批,倒是問題不大。
但是一旦遇到宗族與宗族之間的鬥爭,就比如奪水,這些宗族就會突然團結起來,甚至繞開各自塢壁的護田隊,直接組織起來。他們以宗族輩分為紐帶直接結成隊,手拿大棒犁耙就能和別族私鬥。
之前,高升就傳信給各屯壁的隊頭,讓各自多小心宗族之間爆發的大規模的私鬥。眾人都得令,雖有意識但也沒當太多事。
但誰也沒想到,一場席捲整個鄄城的暴亂就從這一場小小的爭水開始了。
起
先爭鬥是從韓氏壁邊上兩個壁發生的,他們都在一條溝渠附近。這溝渠是從從大河支流穿鑿過來的,雖然水量不大,但也是夠附近灌既生活了。上游這個壁呢,孫姓,下游的壁呢,趙姓。
雖然這水夠用,但孫姓在上游霸道慣了,幾次圍欄斷水。之所以能如此蠻橫,就是因為當年主持修建此溝渠的官吏就是孫氏的老祖,是以孫氏天然認為這條溝渠屬於他們。但孫姓這邊常斷水,下游的趙氏就不樂意了。幾代下來,兩族為了這溝渠搭進去多少命。
八月九日,深夜,兩族終於爆發了慘烈的械鬥。
這一天白日,孫氏再一次堵塞了溝渠。但晚上,剛收完麥的趙氏就在月色朦朧中衝入了溝渠,不僅將擁塞溝渠的土石全部扒掉,就連守水的孫氏族人都被打了一頓。
但誰也沒料到,這人死了。
第二日白日,孫氏就知道了此事,群情激奮下,七十多個精壯在孫氏壁的族長帶領直接殺到了趙氏壁,直接殺了三人。
說起這孫氏壁的族長,其人本來就是要被入駐的分田隊樹立為典型的。但就因為這人機警,提前將田土獻給了泰山軍,最後不僅其家安然無恙,自己還因為老於田事,被分田隊給吸納了。….
孫氏的隊伍見殺了人,也都害怕,就撤了回去。但在路上就被後面追上的趙氏人給攔住了。之後雙方都殺出了血性,混鬥半個時辰,死了十來人,人人帶傷,只得各自回去。
本來這事雖然嚴重但依舊還只是孫氏和趙氏之間的事情。但孫氏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一隻不知道的隊伍直接襲殺了趙氏潰退的族人。
四十多人都被殺了乾淨。
隨後謠言四起,鄄縣到處在傳,泰山賊要抓大夥去和漢軍拼命,凡是發現跑的,統統被殺光了,那屍體都堵住了大河,那個慘啊。還有不少人說這些太平道偷孩子,用這個去祭祀他們的黃天。還有謠言說,這些太平道徒會邪術,得罪他們的,都被他們用符紙給咒死了。
這些謠言就是突然出現的,直搞得人心惶惶。一些有心為泰山軍解釋的,但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最近確實丟了不少孩子,甚至有些聚落整個丘的人突然就暴斃,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有人說,他們就是得罪了一個泰山軍的小將,然後就被咒死了。
各地的護田兵隊頭都是前橫撞隊的人,立馬意識到事情不對勁,連忙集兵要去捉拿那孫氏的族長。
但這人也死了,死在了孫氏的護田隊將家裡。這下子,孫氏的族人們在有心人的蠱惑下,衝撞了護田隊。
說實話,對於泰山軍這些外來戶,所有人都報著警覺。他們說著另一種語言,有和他們截然不同的打扮,甚至一來就將一些他們認為非常低賤的人提拔起來。那些好吃懶做的,就靠著巴結這些泰山軍,就騎在他們頭上了。
總之,憤滿早在,這一刻只是爆發。
同時,族內的這些長者也在邊上攛掇,他們說:
「這些妖賊沒來前,我們孫氏壁多安詳,哪像現在多災多難。」
「那些妖賊分給你們的地,是他們分的嗎?那是咱們看族人大夥艱苦,送的。和那些妖賊有什麼關係?」
「這些妖賊造反,跟著他們就是死路一條。只要我們打倒他們,不光原先分好的地是你們的,就連朝廷也會嘉獎我們。」
「族人們,都和我起來,跟這些妖賊幹,為老族長報仇啊!」
這句話,點燃了孫氏族人的怒火,他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舉著大棒、鋤頭呼嘯而來。
原本要鎮壓暴亂的護田兵這會也放棄了對抗。
說到底,這些護田兵兩個月前也是孫氏的族人。面對宗族的強大壓力,即便不倒戈,也是退到了一邊,不敢對
抗。
最後主持孫氏壁工作的分田隊和護田兵隊將全都被石頭砸死。其屍體被掛在了孫氏壁外的老槐樹上,脖子上被掛著:
「妖賊,該死!」
同樣的情況,在鄄縣各地都在發生。暴起的亂民衝撞公所,殘殺泰山軍的分田隊和隊頭。
回報的探馬將各地的情況源源不斷送入鄄城。
這時候,董訪、高升終於意識到,事情壞了,有人在背後搞鬼!
lq.
請叫我陳總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