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本歸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女帝,在霹靂中游諸天,沭本歸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祥符二年初,春,南邊傳來了一個讓人震驚的訊息,西楚姜姒將正式登基稱帝。
這意味著這位曾經流亡多年的公主,會成為北莽慕容女帝之後的第二位女子皇帝,更是中原王朝歷史上的首位女皇。
訊息傳入離陽後,不管如何西楚最後下場如何,都注離陽臉上無光。
本以為不過在自己一捂之間的西楚復國,卻遠遠超出了離陽得到掌握。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東南半壁震動,廣陵道節度使身死,無數所謂的離陽名將折戟沉沙,天下第一、第二水師盡碎。
廣陵王一脈更是直接被滅。
大楚亡國公主正式登基稱帝,更是在離陽臉上打了一耳光。
離陽天子趙篆惱怒之餘,也沒有失去理智。
命令前線依然按照原本的既定方針,對再起的西楚進行四面張網合圍。
同一時間,西楚各位在外領軍的大將要員,除去北邊要鎮守廣陵江的顧大祖,和負責與南疆吳重軒大軍對峙的裴穗,裴弘志、謝西陲、寇江淮等幾乎所有西楚文武大員都陸續匯聚西楚京城,參加姜姒的登基大典。
此時的神凰城中,因姜姒登基之事,經過幾個月的修復,已有往昔大楚故都的幾分風采。
自西楚復國,收還舊都之後,這幾個月來,不斷有年邁遺民徒步或者乘車攜家眷來到神凰城,或跪或揖,無一不是愴然涕下。
然後,或是進城參觀,或是狂大笑離去。
大典之上,姜姒依例完成祭天,祭祖儀式,正式登基為帝。
下手文武百官,文官以孫希濟為首,武官則以裴弘志為首。
經歷廣陵道大戰,而名聲大噪的寇江淮與謝西陲這兩名西楚俊才,赫然在列。
過江投靠的張邊關,一頭華髮,立於武官佇列之中。
觀所站位置,比許多本土楚人都要靠前,明顯是得到了姜姒的重用。
不少人都聽說這位縱橫離陽的張鉅鹿幼子,在渡江之後,立誓誓滅離陽。
更因家恨而一夜白髮。
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不過,百官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而是宋家的宋茂林。
宋茂林,其容貌之秀麗,據說可與北涼的那位世子並稱。
尤其是當“北徐南宋”“徐姿宋章”這兩個簡單上口的說法,如春風一般傳遍大江南北,更讓宋茂林的大名有種天下何人識君的感覺。
說起宋茂林,最出名的不是他的容貌,而是他的家世。
其祖父宋文鳳,與老太師孫希濟還有前朝國師李密,都算是一個輩分的老人,如今執掌西楚門下省,堪稱孫希濟之下第二人。
其父宋慶善是當今西楚禮部尚書。
祖父二人都算是當今西楚文壇的領袖,加上宋茂林這一代,可謂是三代同朝,盛極一時。
在西楚女帝登基稱帝之後,在西楚碩果僅存的劍道宗師呂丹田帶領的身著金甲的羽林軍簇擁下,進入主殿。
正式召開西楚復國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朝會。
老太師孫希濟出列,畢恭畢敬道:“啟稟陛下,老臣與眾人商議,共擬訂了北伐、南征兩套議案,請陛下決議。”
北伐,是先擊破盧象升等人,而後入江南道,最後直撲太安城,一舉覆滅離陽。
南征,則是南下征伐燕敕王的南疆,為西楚解決背患同時,開擴兵員與戰略縱深。
以宋文風為首的不少西楚老臣,支援北伐,反對南征。
理由是,離陽與大楚有亡國之仇,不死不休,北伐更可提振西楚兵將士氣,軍心可用。
而南疆在燕敕王的治理下,兵強馬壯,已經為僅次於北涼之下的第二大藩王。
在加上南疆地形複雜,山嶺縱橫,不利於氣候較之靠近中原的西楚,大為不同。
昔日離陽南下時,除了與南唐顧大祖水戰這幾場硬戰有所損失外,可謂是一帆風順。
但因氣候而引發的戰鬥減員要遠遠大於戰鬥所造成的損傷。
而裴弘志,謝西陲等人,則認為應當南征。
燕敕王不滅,西楚始終處兩線作戰的局面,必須南下拿下燕敕王治下的南疆,盡收其土,還有機會北伐,討滅離陽。
見兩派爭論不休,坐於御座上的姜姒,出言打破爭論,“張先生認為這兩個方案如何?”
張邊關入楚,因未立寸功,姜姒不好封官,隋先予以客卿之職,授上朝議政之權。
更讓其參加登基大典,以示親厚。
之所以問他意見,是因為與離陽有毀家滅族之仇的他,確實最有發言權。
張邊關出列,恭敬地說出自己的意見,“臣認為,應當南征。”
“哦,為何?”姜姒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
張邊關解釋道:“燕敕王趙炳,屯兵於舊南唐國境,麾下兵強馬壯是真。但諸位可知,副帥吳重軒已叛出南疆,歸順離陽。連帶著麾下十萬南疆大軍,立場未明。”
姜姒自然明白張邊關的意思,說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利離陽對趙炳的忌憚,趁機一舉端掉南疆大軍的主力。”
張邊關給出方略,“若我軍主動攻擊燕敕王,吳重軒麾下的十萬兵馬,必然會坐視我朝與燕敕王之戰。等到我方與南疆分出勝負,或者兩敗俱傷時才會出手。這正好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燕敕王麾下,第一武將,王銅山,不過一匹夫之勇,可一戰而擒。納蘭右慈縱有通天之智,但面對此局面,又能如何?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且慢。”身為禮部尚書的宋慶善出列說道:“方才張先生所言確實是一個好策,須知盧象升尚在,即使僥倖擊破趙炳軍,又如何能保證他不會與吳重軒合擊我軍。”
“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張邊關向女帝請戰道:“還請陛下予我兩萬精兵,必讓盧象升無法南下。”
“先生此言可當真?”姜姒向張邊關確認道:“據說盧象升可是已經集結了附近州縣近十萬大軍。先生若想拖延住他,二萬是否太少,可需再調撥些?”
張邊關笑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多則無益。只需兩萬精兵即可拿下盧象升。”
言下之意,竟是視盧象升為無物,要一口氣吃下這近十萬大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