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一章 為一子而失天下,糊塗!,抗清,傲骨鐵心,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陽壩,位於茅麓山西南五十里許,距離巴東城也五十里距離。

此地為四川綠營撫剿總兵梁加琦部駐地。

前不久,正是梁加琦奉提督鄭蛟麟之命率兵突然進駐巴東城,使得湖廣方面瞬間緊張,以為四川綠營要反。

如果不是平西王特使劉玄初攜王爺親筆信快馬趕至,四川幾萬精兵可能真的要反。

因為四川綠營忠於吳三桂的將領們已然制定兩個戰略方向。

一是攻佔荊州、武昌,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

二是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

前者是都統吳國貴提出。

方案意在平西王主力未至前先行封鎖長江,切斷南北清軍呼應,斷其漕運,待平西王大軍趕至湖廣後,主力由襄陽直接北上中原,攻掠下游的吳軍則沿江淮北上。

一東一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會師燕京,一戰先決燕京歸屬。

只要能拿下燕京,各地清軍包括福建、廣東二位王爺都不足為慮。

後者是四川總兵譚弘提出。

其認為湖廣戰場不僅有湖廣綠營數萬主力,也有陝西綠營和西安駐防八旗兵五萬人,而四川綠營雖戰鬥力高於二省旗漢兵馬,但提督鄭蛟麟能夠指揮的兵力不到五萬,又有總督李國英牽制,故難以獨力承擔全域性攻略。

冒然沿江東下不僅會導致兵力分散,更難以憑藉這點兵馬守住千里長江防線,反給清廷可趁之機。

故最好的辦法就是奇兵攻佔漢中,切斷陝西清軍退路同時斷其糧道,令得陝西綠營同西安八旗兵困於夔東不得動彈。

再以兩萬兵馬自巴東沿江東犯,造成吳軍大舉襲取荊州、武昌之勢。

湖廣綠營為保荊州、武昌不失必定會全線回撤,如此待雲貴主力趕至,即可將困在夔東的陝西清軍一網打盡。

再挾大勝之勢決戰湖廣清軍並重創之,清廷不僅於西北無兵可用,於湖廣更是無兵可派。

屆時十幾萬大軍揮師北上,河南、北直隸根本無兵可阻,集重拳可一舉下燕京。

兩個戰略意見各有優劣,誰也說不上誰的戰略更好。

有一點卻是明確的,僅憑四川綠營這幾萬人是無法取得決定性戰略優勢,因而必須等侯雲貴主力北上。

兩種意見鄭蛟麟都報給了昆明方面,也說明滿洲八旗不堪用的事實,懇求平西王為天下蒼生計火速起兵,更於等待期間命人秘製軍旗,以便隨時易幟。

諸將更是摩拳擦掌,只待平西王令到便大幹一場。

哪知道劉玄初卻是帶來平西王不得輕舉妄動的命令,這道軍令如同一桶涼水把都準備割辮子的川軍諸將澆了個透心涼。

誰都想不通這麼好的時機,平西王為何不利用!

馬寶更是急的對王爺特使劉玄初道:“王爺這般瞻前顧後,必錯失良機,將來再反,不知艱難多少!”

力主起兵的吳國貴亦嘆息道:“此時直搗黃龍定能痛飲,王爺卻不令我等起兵,坐失機宜,將來必悔今日之決定。”

“明亡未久,人心思奮,宜立明後,奉以東征,老臣宿將,無不願為前驅矣,何以王爺不能果斷!”

說這話的是四川總兵譚弘。

他雖於三年前與兄弟譚詣殺害大哥譚文降清,卻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

如今天下大勢又有變化,自是蠢蠢欲動。

四川提督鄭蛟麟沒有說話,只在那扼腕嘆息。

按他設想只要平西王同意起兵反清,他便第一時間聯絡茅麓山順軍餘部,在共同反清的號召下已陷絕地的順軍餘部必會同當年“聯明抗清”一樣同吳軍並肩抗清。

如此,又得一支助力!

湖廣、陝西二省清軍也必因穆裡瑪兵敗動搖,士氣軍心皆不振之下,川軍會同順軍餘部聯合作戰,必能再復大江南北爭先反正氣象。

奈何平西王不肯動也!

沒有云貴主力北上接應,光他四川一家有什麼用。

劉玄初乃四川人,並非關寧出身,其早年一直在明蜀王劉文秀帳下為中書,後劉文秀在保寧被吳三桂突襲打敗,劉玄初於亂軍中被俘,旋投入吳三桂帳下。

因其足智多謀,與吳帳中另一謀士方光琛一樣深得吳三桂器重。

這次劉玄初雖是奉命前來阻止鄭蛟麟、吳國貴、馬寶異動,但其本人卻是支援於此時起兵反清的,也曾當面勸說吳三桂利用穆裡瑪兵敗這個良機高舉明旗,率大軍北上逐鹿中原。

然而方光琛同平西王的女婿胡國柱卻堅絕反對“復明”。

“出關乞師,力不足也,此如何解?至明永曆竄蠻夷擒而殺之,又如何解!將來篦子坡一事難道還要再行之!”

方光琛意若以復明為號召,如何解釋當年平西王引清軍入關一事,又如何解釋擒殺永曆一事,再者以復明為旗號得了天下後,難道還要再行絞殺明帝舊事?

這叫天下人如何看平西王?

方光琛的話戳中吳三桂心中最痛處,遂不肯以復明為旗號行事。

但這不是吳三桂不願起兵的主要原因,關鍵原因是其擔心遠在燕京為質的世子吳應熊一家安危。

劉玄初將此事實言道來。

眾將聽後都是苦笑,馬寶嘆道:“為一世子錯失天下,王爺糊塗。”

“若王爺只這一子就罷了,可王爺另有數子,且孫輩眾多,何以受世子所質壞了天下。”

“真要擔心世子安危,可使人秘密進京救出世子便可,豈能因世子而誤大事。”

“”

眾將你一言,我一語。

話語中竟無多少忌諱。

非他們不尊世子,實皆反骨深植,不願錯失良機。

“事已至此,還是按王爺吩咐行事吧。”

劉玄初沒有告訴眾人他是因為當面頂撞吳三桂被“罰”來夔東,內心深處對於吳三桂優柔寡斷也甚是憂慮。

今日為世子錯失良機,他日真若起兵怕同樣也會因世子安危而舉棋不定。

畢竟,清廷不可能放世子回雲南。

馬寶憤憤不平:“難道真要聽他圖海的把明軍給平了不成!”

“不平了明軍,清廷就不會削藩。清廷一日不削藩,王爺如何會反?”

劉玄初搖了搖頭。

吳三桂根本不願意同順軍和談,只一心想剿滅他們。

這樣一來便是個死節。

可明知吳三桂因小失大,作為幕僚的劉玄初也不得不按吳的意思辦事。

心中著實鬱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

天海山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

迷糊又無奈

我靠發瘋整治修真界

三日成晶

短影片通古代,祖宗們都驚了

冒泡泡的雲朵

諸葛重生:眾將士,隨亮北伐!

青煙慕

大哥你是質子啊,怎麼給女帝當毒士了?

繼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