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廢很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022【收心】,大宋潑皮,很廢很小白,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夕陽西斜。

落日餘暉染紅了雲霞。

一整天的時間,韓楨終於完成了小王村的田地丈量以及戶籍清查。

接下來,只需把這些資訊整理起來,登記造冊。

韓楨邀請道:“里長,朱大郎,今日辛苦了,一起與我吃飯罷。”

里長擺擺手:“不了,老朽家中還有事。”

韓楨知道他是急著去山中拉逃戶賺錢,也不戳穿,點頭道:“既然里長家中有事,便先回去吧。”

倒是朱正則,抱著一沓紙默不作聲,跟在他身後。

回到大宅子裡,剛進門,方三三便迎了上來:“阿郎回來啦。”

“嗯!”

韓楨點點頭。

方三三跟在他身邊,嘰嘰喳喳地說道:“阿郎,幾位小郎君獵了一頭鹿呢。”

鹿?

韓楨皺了皺眉,正巧見猴子從倒座房出來,他便喚道:“不是讓你等去探查山中地形麼,怎麼去獵鹿了?”

見韓楨神色不喜,猴子趕忙解釋道:“韓二哥,鹿不是獵的。那鹿在山中撞見我們,被驚著了,結果逃跑時一頭撞在樹上,暈死過去了。”

這也行?

韓楨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只能感慨他們運氣實在太好了。

進了垂花門,便見猴子和小蟲父母坐在院子裡,眼中透著拘束和茫然。

韓楨走上前,語氣略顯歉意道:“都是我不好,連累幾位叔伯嬸嬸了。”

幾人連忙站起身,楊父擺手道:“二郎莫要如此,若不是你,只怕他們如今還在牢獄中。”

韓楨說道:“既然過來了,叔伯嬸嬸就在此安心住下罷。”

楊父點點頭,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見到這一幕,韓楨立刻明白他們的心思,笑道:“若是叔伯嬸嬸們覺得太閒,可挑幾畝荒田種著。”

聞言,楊父幾人頓時大喜過望。

作為一個農民,如果手中沒有幾畝田地,他們實在安不下心。

有了田,心便定了。

在他們的認知中,不管身處何地,但凡不是懶漢,只要肯賣力氣種田,總能有一口吃的。

就在這時,沈廚娘站在廚房門前問道:“阿郎,可否開飯?”

“開飯罷。”

得益於那頭自己撞死的鹿,今晚的晚飯很豐盛。

沈廚娘著實露了一手,鹿的裡脊肉用蔥爆炒,而排骨做成了燒臆子,剩下的骨頭、內臟和下水洗淨後熬成一大鍋湯。

主食是麥飯,只是相比普通農戶,麥飯中的野菜少了許多。

這很正常,哪怕是地主老財,也不捨得天天吃精糧。

稻米小麥這類精糧,是留著在災年賺錢的。

多吃一口,便少賺一些錢。

見朱正則有端起碗就跑的徵兆,韓楨揚了揚眉頭:“坐下吃飯,吃完再帶一份回去。”

“多謝村長。”

朱正則這次倒是沒慢半拍,立刻道了聲謝。

……

眾人吃到一半的時候,佃戶們拖家帶口的來了。

不等韓楨吩咐,沈廚娘便招呼他們吃飯。

“都排好,莫要擠,人人都有。”

在沈廚娘的呼喝下,佃戶們排著隊,有序的上前領飯。

沈廚娘裝滿一碗麥飯遞過去,一個約莫八九歲的男童在衣服上擦了擦手,隨後小心翼翼地捧著碗。

見男童轉身就走,沈廚娘喚道:“莫走,還有肉湯呢。”

說著,用木勺在鍋中舀了一大勺肉湯澆在碗裡。

肉湯濃郁的香味伴隨著絲絲熱氣,傳入佃戶們的鼻子,引得眾人喉頭一陣聳動。

“阿爹,有肉呢!”

看到碗中的幾塊內臟,男童頓時發出一陣驚呼。

肉!

一瞬間,後面的佃戶們一個個雙眼冒光。

很快,二十多號人俱都端著碗,坐在院子裡。

譚強蹲坐在兒子身邊,抬頭環顧一圈,發現佃戶們碗中都有肉,要麼是幾塊小小的內臟下水,要麼是連著一些肉絲的骨頭。

沒辦法,這頭鹿本就不大,剝皮去骨還不到二十斤肉,鹿肉都不夠韓楨幾人吃。

但佃戶們卻不在乎,能有一口肉吃,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

將內臟全部夾到兒子碗裡,譚強捧著碗,就著肉湯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一連吃了整整三大碗,譚強這才放下碗,長舒了一口氣。

活了這麼些年,他覺得今日才算真真正正當了一回人。

來到井邊將碗洗淨,放回廚房後,譚強領著兒子婆娘朝大廳深深鞠了一躬,這才轉身離去。

小狗兒回頭看了一眼宅子,意猶未盡的砸吧砸吧嘴:“阿爹,新主家真好,還給肉吃。”

“是啊!”

譚強嘴角揚起一抹笑意。

他已經很久都沒有笑過了,上次這麼開心,還是小狗兒出生。

如今不但能吃飽飯,每個月還有工錢拿。

短短一天時間,他已經不懷疑韓楨的話了。

小郎君既然說給工錢,肯定會給。

三百文呢。

能扯半匹麻布了,到時給婆娘和兒子做一身新衣裳。

仔細算一算,家裡已經有不少年沒換過衣裳了。

小狗兒似是想起了什麼,憤憤不平道:“阿爹,王賴子今個兒說小郎君壞話呢。”

聞言,譚強叮囑道:“那廝不是好人,往後莫要跟他耍。”

“嗯!”

小狗兒鄭重地點點頭。

……

……

書房裡。

韓楨正在整理今天清查的戶籍資訊。

毫不誇張的說,他現在手中關於小王村的資訊,要比縣衙裡的更準確,也更詳細。

因為面對官府時,不管是村民還是王員外,都會選擇一定程度的瞞報。

明明家裡五口人,硬是咬著牙說只有三口。

另外兩個呢,死了!

田地也得往少了說,村民怕地多了被攤派衙前,地主則是怕被多收稅。

都是苛捐雜稅和徭役鬧得,百姓們被折騰怕了。

這也是為何王孝夫婦在聽聞他們要丈量田地時,會表現的如臨大敵。

此刻,韓楨握著一沓紙,一戶一戶仔細檢視。

一直到深夜,他才將所有資訊全部檢視並統計完。

目前,小王村共有127戶,總計396人。

讓韓楨有些意外的是,青壯年比自己想象的要多,16-40歲的男性佔比31%。

其中木匠三人,鐵匠學徒一人,識文斷字者一人。

包括荒田在內,共有1584畝田地,其中水田只有46畝,全部在他手裡,其他均為旱田。

水田少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北方乾旱少雨的氣候條件,就註定了水田不會多。

無人耕種的荒田有391畝,再除去他手中的231畝田地,小王村戶均田地只有可憐的7畝多一點。

七畝田地在這會兒不算多,而且沒有化肥和農藥,普通旱田每畝產量很低,畝均不足一石。

即便北宋時期北方已經普及了小麥、大豆和高梁兩年三熟的輪作方法,每家每戶一年也就只能從田地裡收穫不到十石糧食。

十石糧食,勉強剛剛夠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吃喝用度。

若是家裡人口再多一些,就得捱餓了。

注意,以上所說的是風調雨順,且沒有蟲害的最理想情況,正常情況下,一年到頭能有七八石糧食就很不錯了。

若是遇到災年,怕是連三石都沒有。

也就是說,小王村每家每戶幸苦耕作一整年,只能勉強果腹。

要知道,這還沒有算交稅呢。

北宋實行兩稅法,夏秋各收一次稅,等於十抽二。

既,八石糧食要交一石六的稅。

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村民到手能有兩石糧食就已經算官家仁慈了。

兩石糧食,哪裡夠一家人吃一年?

僅從小王村的資料就能看出,宣和年間的農民實際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即便沒有金兵南下,北宋也會在接踵而至的農民起義中分崩析離。

咚咚咚!

就在他沉思之際,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緊接著,便聽到方三三語氣焦急地喊道:“阿郎,不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仙姑三歲半:小手一揮,萬鬼嚇退

夏一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