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重工業電影(下)(4/4),一開始,我只想搞錢,油炸大金,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這,郭凡思考了一下…
他感覺沈旭東寫的不太對——這不就是中國式的好萊塢電影嘛!
重工業?
之前的國產大片也符合他所謂的重工業概念啊。
投資多,特效多,展現視覺奇觀。
接著往下看:我所謂的重工業電影並不是之前的國產大片…
國產大片,三大:大牌導演、大牌演員、鉅額投資、豪華道具,在這之中武俠大片尤其多。
但武俠電影慢慢抽空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只成為展示視覺效果的工具,“好萊虎”撲向中國,他們的大片投資往往在國產大片十倍以上,工業體系更令中國難望項背,在他們面前,中國的大片落伍了,只剩一個空殼子的武俠電影自然沒落了。
在那一階段,中國事實上並沒有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依然是作坊式的生產模式。
2010年《阿凡達》的上映,讓我徹底明白了:好萊塢的視覺特效,並不是某個大導演單槍匹馬就能追上的。
所以,必須要搞工業化!
我理解的工業化,指的是擺脫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真正能有一個完善的生產流程,能提高效率,能夠保證持續生產,而不是依靠導演的個人號召力和才能。
要做這個,必須要做大片!
但現實情況是:大片投資高,產出低。
現階段的中國電影市場,中等成本情感、青春、喜劇類電影崛起,撐起了國產電影的票房。
《泰囧》、《一鏡到底》、包括今年的《夏洛特煩惱》…
成本都沒有超過五千萬…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類電影是可以持續生產的,於是成了國產電影主流。
但…這麼搞不行啊,這類電影面對好萊塢大片,還是要躲著走。
正面對壘,根本沒有生還機會。
必須要做頭部爆款。
因為好萊塢來勢洶洶,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充,現在好萊塢電影輸出的尚且是美國文化,就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市場,如果好萊塢電影之後學會了講中國故事、比中國電影更懂得抓住中國觀眾的心,那麼資本很快就會湧向好萊塢,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我當年看《功夫熊貓2》,毛骨悚然,因為它太好了,它提到了一個概念:“心靜如水”
不再只是膚淺的拳腳。而是內功的修煉。
這個詞已經是一種境界了。
真正的集大成者都是內外兼修,慢慢突破和修煉,最終達到一個天人合一的效果。
好萊塢已經對中國文化這麼瞭解了嘛!
那我們還做個屁的電影…
好在,《功夫熊貓2》只是個例…
再舉個例子,動作戲,當年有很多中國的動作指導去好萊塢,包括成龍、李連結,但你會發現,透過10年、15年、20年時間,美國有很多人已經學會了怎麼去做,你看現在漫威作品裡面的動作戲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這個情況會複製到什麼?會複製到類似於10到15年之後,當他們瞭解了我們的文化,知道怎麼去拍中國觀眾喜歡的電影,再加上他們強大的工業,那就太可怕了。
去年,我們的票房比例是國產電影票房佔60%,海外電影是40%,當然裡面大部分都是好萊塢電影。一旦這個比例反過來,40%國產電影,60%海外電影,或者是好萊塢電影,那麼資本就會直接湧向好萊塢了。
世界範圍內的資本是互相流通的,
看到這,郭凡大概明白了沈旭東就是把之前跟他們這批私人——去好萊塢學習的人,說的話,轉述一下,放在網上。
心裡有點暖。
接下來估計就是吹噓《地火》了…
好吧,並沒有。
接下來,沈旭東寫道‘最可怕的是做了一個工業電影,卻和中國文化核心沒關係,市場並不接受!’
比方說我們做一個怪獸片,但這個怪獸既可以出現在美國電影中,也可以出現在中國電影,那它有什麼特色?
當文化核心和美學系統都是中國的時候,我們的觀眾才會更容易產生共鳴感,然後才會覺得我們講的這個故事、我們要表現的情感、人物、文化跟他有直接關係。
一點關係都沒有,比方說《未來警察》、《機器俠》,其實,它們的故事是完整的,但就給人感覺劣質、不可信!
這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科幻審美的關係。
我知道我們有很多科幻影迷,但我們要慢慢來,科幻語境尚未建立,必須要用幾部硬科幻開啟場面…
當我們的硬科幻一部一部地出現,當語境培養出來之後,我們才可以拍比如說一個機器人和一個姑娘談戀愛之類的這種故事。
觀眾才會投入故事裡!
……
其實…這篇東西,沈旭東未必真心認可,他是有意識炒作‘重工業電影’這個概念!
為什麼不乾脆叫“大片”或者“爆款”,非要自己發明一個重工業電影的說辭呢?
其實這玩意跟現階段電影行業言必稱IP,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屬於實實在在的國內稱謂。
國外有電影工業的說法,但沒有重工業輕工業之分,他們的大片叫Blockbuster,也就是中文所說的“爆款”。
重工業電影,按照網際網路說辭:一種新的概念!
一個新概念意味著新的故事,而一個好的故事意味著好的估值。
拍電影要錢,這錢從哪兒來?
幾千萬的話,電影公司自己就掏了,但是要拍大片,意味著要幾億投資,就得找銀行借,找機構融資,於是就需要“重工業電影”這個概念,來吸引投資!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其實,中國電影工業發展到頂峰,也無非就是好萊塢。
我們經歷的一切在那裡總能找到模板。
但媒體不可能翻來覆去講一個古老的故事,現在的資訊太多,想要出挑,必須找到新角度。
說實話,沈旭東發自內心覺得‘“重工業電影”,或者說大片,自然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不能因此認為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這就好像一個考試還不及格的學生,已經在考慮究竟清華好還是北大棒——你先拍好型別片吧!’
但…他需要這個東西…
跟他預料的差不多,這篇微博立刻被主流媒體引用,短短兩天時間,‘國產中重工業電影’、‘電影工業化’成為熱詞…
現在嘛…
需要一部夠分量的電影出現,證明他寫的這些是有道理的。
然後…《地火》上映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