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的碎碎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沒那麼容易成為主角的斯坦福,矽谷1990,鴉的碎碎念,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時通訊軟體絕對是網際網路時代最好的生意之一。
從投資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能夠跨越牛熊,長坡厚雪的生意。
基於即時通訊軟體,你甚至能夠打造出一整個完整的生態。
重生又沒有系統,那麼你的優勢就在於眼光,靠營造生態作為護城河,這就是在充分利用你的眼光。
為什麼後世華國的網際網路生態中,一大巨頭是騰訊,在阿美利肯的生態中,收購了ICQ的企業們卻沒有把它利用到騰訊這個程度呢?
外界不清楚,王熾很清楚,因為國外的網際網路生態受到郵箱影響太深,大家都習慣用郵箱而不是即時通訊軟體。
這兩者就類似國外習慣用信用卡,國內習慣用移動支付一樣,背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習慣。
現在才1990年,足夠重塑使用者的習慣。
大把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手法,足夠把全球使用者都調教成即時通訊軟體的形狀。
即時通訊軟體也算是純靠網際網路創業,把不必要的模組全部刪掉,只留下最必須的模組,客戶端只保留使用者的資訊,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全部存放在使用者本地。
這對伺服器儲存和頻寬的要求同樣很小。
除非全美200萬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中,有100萬都在用他的即時通訊軟體,不然300萬美元足夠燒過這兩年。
王熾覺得自己缺失了太多資訊,這個年份有點太早了。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網際網路公司會受到投資人們的青睞,他只知道1995年網景上市之後肯定沒問題。
但網景上市前呢?
什麼時候開始,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從投資人手裡空手套白狼?
他知道美國線上在94年的時候花了4700萬美元收購兩家小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即便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創造任何收入。
美國線上屬於知名冤大頭,九十年代收購網際網路公司向來是你報價多少,他就敢給多少,絲毫不考慮這個價格是否合理。
可94年以前呢?
不過好在王熾清楚,web瀏覽器推出是在1992年年底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是93年就是94年,網際網路創業大淘金時代就將要開始。
而他認為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在網際網路大淘金時代到來前,先培育出一株稀世奇珍,到那時候待價而沽。
等著因網景上市而瘋狂的投資人們,意識到,還有比網景更有前景的獨角獸在等著他們。
到那時候,還不是他想怎麼開價就怎麼開價。
王熾想到這裡,咧嘴笑了笑,至於失敗,他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種可能性。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都捲過來了,現在這點競爭烈度還會難倒自己?王熾絕不相信這種可能。
“就叫QQ吧,多好的名字。”
王熾以為在斯坦福創業,人才大把的是,隨便喊喊就有一幫人跟著你幹。
做個qq不難,難的是在當前條件下,能夠適配當前各種不同作業系統,在不同作業系統之間能夠順利完成對接和對話的應用。
再考慮到當下的網路環境,需要做大量針對性的本地化處理。
王熾記得很清楚,當年自己在看吳曉波寫的騰訊傳的時候,裡面有明確寫到,以90年代末華國的網路環境,網民們是不能忍受太大的應用。
撥號上網的年代,網路下載速度可能只有幾十k,你要是搞個幾十M的應用,沒有哪個使用者有耐心等待慢慢下載。
即便使用者有耐心,巨大的網路頻寬費用,網際網路公司也承受不起。
因此騰訊最早版本的qq被他們反覆壓縮,第一個版本的qq全部大小隻有220K。
要知道這可不是沒有包括動態庫打包的版本,是完整可執行的版本,使用者下載qq只需要五分鐘,而其他即時通訊軟體的下載時間是小時級。
因此騰訊的成功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他們做了大量本土化改造,這才是他們能夠和大量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
王熾身為產品經理,知道一定不能犯無腦拿來主義的錯誤。
自己開發沒問題,但是中間有多少坑,多少雷要踩?
他一邊招人,一邊思考qq要如何開發,他發現一個恐怖的事實,現在阿美利肯一些地方的網速甚至連kb都沒有達到。
一般上限在8kb/s左右,斯坦福的網速就這水平,下限的話,像偏遠地方,下載速度可能只用B/S來計量,這是比kb還要更小的單位。
這麼慢的下載速度,對於使用者來說,他們能夠容忍的極限就是220Kb,最早版本的qq大小。
再加上現在的記憶體、儲存昂貴程度,最好能夠幫助使用者儲存他們的對話,而不是存在他們本地。
這樣能夠儘可能幫助使用者節省空間,同時又能讓他們查詢到自己的歷史聊天記錄。
這些聊天記錄都會是未來人工智慧的珍貴語料。
因此在開發層面要做大量本土化改造,涉及到大量當下技術框架,王熾要是以自己的能力,把碼農的能力撿回來起碼得花大半年才能開發個大差不差的版本。
甚至還要經過漫長的除錯。
他壓根沒想過要自己幹,人都已經在斯坦福了,為什麼不拉一隻團隊呢?
王熾以為這會很簡單。
王熾先是跑到第三街665號的印刷中心去打了個巨大的橫幅,“你想和我一起改變世界嗎?”
然後跑到電腦科學系所在大樓外面擺了個類似社團活動招新的攤位。
“哦你不是我認識的大衛。”
“怎麼樣對和我一起改變世界感興趣嗎?”
“No!”
“小夥子很有精神,就是這口號有點太大了。”
“怎麼樣對和我一起做一款能夠真正意義上改變世界的應用感興趣嗎?”
“No!”
無論是誰,對他的回答都是No。
對認識王熾的人來說,王熾過去nerd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壓根沒人瞭解你,憑什麼讓別人信服你有這個能力,更別說王熾拉出來的口號如此誇張。
對不認識王熾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吹牛誰不會啊,在當下每個能夠進入斯坦福的人誰不是天之驕子,憑什麼你來領導他們改變世界?
雖然口號喊的很響,也有一些人過來問了問就走了,沒人嘲笑他,也沒有招到一個人。
但王熾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起碼我給他們留下了一點印象,不管這種印象是狂妄自大還是不切實際,總比之前的nerd形象要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