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
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請太皇太后撤簾(二合一),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將臣一怒,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百官不由一震,豁然盯著龍椅上那毅然決然的少年帝王,一直以來,一眾朝臣都全部依附高太后,下意識的忽略趙煦,唯有最近趙煦才嶄露頭角。
他們原本以為,趙煦和歷代帝王一樣,卻沒有想到其竟然如此剛烈。
“不歲幣,不割地!”百官心中苦澀。
大宋乃是華夏正統,自認為天朝上國,又豈能願意受遼夏之屈辱,趙煦的豪言,又何嘗不是他心中所想。
然而形勢比人強,遼夏兩國又狼狽為奸,大宋年年要受此屈辱。
“歲幣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就在滿朝百官皆被趙煦的豪言所震,又一個悲憤慷慨的少年聲音在朝堂上響起。
“好詩!”
哪怕是在如此肅殺的朝堂氣氛中,滿朝眾臣依舊忍不住被半闋詩篇所震撼。
“這是……滿江紅的下半闋。”蘇軾不由一震。
當初範正所作半闋《滿江紅》的時候,他可是親眼所見,如今終於補齊了下半闋,依舊讓他熱血沸騰,沒有讓他失望。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百官皆是文采不凡之士,單單這兩句,就讓他們心潮澎湃,眼前浮現出一個猶如霍去病,衛青一般將領,驅逐胡虜,封狼居胥。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更是和趙煦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得益彰。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百官心中不由浮現出範正少年大宋說,如今的官家和範正正是如同潛龍、乳虎一般,初試爪牙,就讓朝堂震動。
“範正!”
百官看著朝堂上僅有的兩個少年。
一君一臣,皆有豪情壯志,讓滿朝諸公羞煞不已。
“官家有振興大宋之志向,我等作為臣子又何惜此身,微臣範正願意追隨官家一起振興大宋,平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所未完成的遺願。”範正鄭重道。
“範正!”
看著範正和趙煦一唱一和,高太后不由怒氣一現。
因為範正的醫術而不得不用範正,卻沒有想到範正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忤逆於她,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以她對趙煦的瞭解,其定然想不出如此佳句來,定然出自於才華不凡的範正之手。
“官家最終還是受到了邪醫範正的蠱惑。”
趙挺之見狀心中一喜,頓時知道範正已經惹怒了太皇太后,正是落井下石的時候。
當下趙挺之出列道:“兩國勢大,又狼狽為奸,如果同時發兵,大宋危亦,官家純孝,定然是被邪醫範正蠱惑,方才有如此悖言,臣懇請讓太皇太后嚴懲於他,將其逐出朝堂。”
“範正,你蠱惑官家,該當何罪?”高太后厲聲道。
範正最近屢次忤逆於她,先是反對大赦天下,讓她大為丟臉,如今又鼓動官家反對歲幣,這讓她早已經記恨在心。
“太皇太后息怒,我朝刑不上大夫,又豈能因言獲罪。”
“官家有凌雲之志,範正亦有為國效忠之心,並未觸犯任何律法,豈能獲罪。”
範純仁和範純禮連忙出列求情道,老三就這一個兒子,自己豈能見死不救。
範正聞言,縱聲狂笑道:“西夏遼國已經欺上門來,趙中丞非但不想振興大宋,反而要攻擊立志要振興大宋之人,難不成要量大宋之物力,結遼夏之歡心。”
“量大宋之物力,結遼夏之歡心。”
趙挺之聞言,頓時身形一顫,搖搖欲墜,範正此言,幾乎將他引以為傲的清名毀於一旦。
滿朝百官也是臉色一變,範正此言一出,誰若再同意輸送歲幣,定然會被千夫所指。
趙挺之恨聲道:“振興大宋?還不是範正蠱惑官家變法!歲幣乃是保大宋和平,又豈能是結遼夏之歡心,此乃誹謗太皇太后委曲求全的良苦用心,邪醫範正行事邪魅,蠱惑官家,誣衊太皇太后,此乃大不敬之罪,臣懇請誅殺此僚,以正典刑。”
趙挺之他知道今日之後,他定然名譽掃地,然而他卻絲毫不在乎,今日他要趁此機會,將範正置於死地,為兒子報仇。
“我看誰敢!範太丞忠心為國,一心振興大宋,趙中丞竟然誣衊於他,此乃誣陷忠良之罪。”趙煦聞言怒斥,力保範正道。
趙挺之一副悲憤的樣子道:“官家尚且年幼,受範正鼓吹變法而矇蔽,這才心向於他,然而先帝時期奸相王安石變法天怒人怨猶在眼前,還請官家明察。”
範正冷笑道:“變法又如何?範某從來不否定變法圖強之志。商鞅變法,大秦一統六合,李悝變法,魏國橫掃四方。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北擊蠻夷,威震天下。”
百官紛紛默然,人人皆知變法圖強,然而大宋兩次變法卻皆以失敗告終。
範正環視四周,哪裡不知道百官心中的想法,當下慘然一笑道:“歷朝歷代變法從未有不流血而成的,商鞅車裂,李悝自殺,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今大宋兩次變法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乃大宋之所以不昌也,如果有之,請自我範正起。”
眾臣目瞪口呆,他們沒有想到範正竟然如此剛烈,官家已經為其求情,範正卻依舊主動求死,難怪當初李恪非死活不同意李清照和範正的婚事,看來是有先見之明。
“好,哀家就成全你!”高太后惱羞成怒道。
範正聞言怡然不懼,直視高太后高呼道:“臣臨死之前唯有一言,太皇太后已經垂垂老矣,官家年少卻有凌雲之志,方能挽留大宋於危亡之際,請太皇太后撤簾,讓官家親政,振興大宋。”
範正此言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之上炸開,滿朝皆驚。
範純仁頓時痛苦的閉上眼睛,如果範正不說出此言,他定然拼盡全力也要為三弟保住血脈,然而此刻範正不但保不住了,說不定還會牽涉范家。
趙挺之心中一喜,誰也沒有想到範正竟然狗急跳牆,說出大逆不道之言,這一次,他不但要讓範正死,還要將整個范家拉下水,讓范家永無出頭之日。
朝臣也複雜的看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範正,官家本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然而高太后卻把持大權不放,朝堂無人敢言,如今終於有人在朝堂之上公然道來。
就在此刻,原本正受彈劾的蘇軾再次出列。
眾人原本以為其依舊是為了範正求情,卻聽到蘇軾鄭重道:“啟稟太皇太后,官家虛歲十八,已然成年,後宮有喜,大宋後繼有人,微臣掌管禮部,按照帝王之禮,已該親政,還請該皇太后撤簾。”
蘇軾本就有憤青之毛病,他本就看不慣大宋卑躬屈膝給遼國送歲幣之事,再加上受到趙煦和範正的豪言激勵,心中再也忍受不了,脫口而出。
再者他所說的有理有據,按照皇家之禮,高太后本就該撤簾還政。
“啊!”
頓時滿朝再驚,一個個震驚的看著蘇軾。
眾人沒有想到蘇軾繼範正之後,同樣要求高太后撤簾。
“大膽,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乃是先帝的旨意,爾等逼迫太皇太后,此乃大不敬之罪。”趙挺之心中一慌,如果真的讓官家親政,他非但奈何不了範正,反而會失去最大的靠山。
趙煦豁然而起,對著高太后鄭重一拜道:“皇祖母受父皇所託,垂簾聽政輔助孫兒,如今孫兒已經長大,還請皇祖母安享晚年,這天下重擔,就交給朕來擔著吧!”
剎那間,滿朝文武死死的盯著趙煦和高太后,誰也沒有想到逼宮會來得如此突如其來。
趙挺之渾身一顫,趙煦的親自逼宮,輕易將他羅列的大不敬之罪化解於無形,
“太皇太后撫養官家長大,官家就是如此為太皇太后盡孝的嗎?”趙挺之如今已經不顧一切,立即抓住趙煦的話柄,反擊道。
大宋以仁孝治國,當年劉太后一直把持朝政,仁宗一直等到二十三歲才親政,就是顧慮仁孝的名義,趙煦主動逼宮高太后,的確有違不孝的大義。
趙煦昂然道:“如今遼夏兩國欺人太甚,大宋危在旦夕,朕身為大宋官家,不能視而不見,再則誰說朕不孝?太皇太后安享晚年,朕定然親自侍奉左右,以盡孝心。”
趙煦和範正早就商議過對策,以此來破除不孝的指責。
高太后臉色鐵青,怒聲道:“大宋好不容易有喘息之機,又豈能容爾等亂來,葬送大宋江山,童貫,將官家請下去歇息。”
只要趙煦不在朝堂之上,她就能全力收拾範正和蘇軾。
然而高太后話音一落,卻並未得到童貫的回應,百官眼神一縮,察覺到一絲異狀。
“童貫!你敢背叛哀家?”高太后怒喝道。
童貫躬身道:“啟稟太皇太后,奴才乃是先帝欽點伺候官家,自始至終效忠的都是官家,非但是奴才,宮中所有的太監效忠的物件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今官家,此乃我等奴才入宮的使命。”
趙煦和範正對視一眼,正如範正用中醫院的未來拉攏醫者一樣,趙煦用自己帝王的未來來拉攏宮中之人,是效忠已經成年的官家,還是已經垂垂老矣的高太后,並不難選擇。
“反了,都反了!大內侍衛何在?”高太后怒吼道。
剎那間,一眾大內侍衛湧進垂拱殿內,百官臉色一變,誰也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演變到這一步。
“參見官家!”
一眾侍衛起身對著趙煦鄭重一拜道。
高太后臉色一變,她沒有想到趙煦竟然連宮中的侍衛也被收買了。
百官凝重的看著龍椅上的趙煦,誰也沒有想到趙煦竟然有如此手段。
範正心中冷笑,他們當初變法蹴鞠的時候,就刻意接近拉攏宮中侍衛,如今終於有所成效,再加上他們主動逼宮,自然做了萬全準備。
“退下吧!”
趙煦大手一揮,一眾侍衛立即退出大殿之外。
剎那間,群臣看向趙煦的眼神多了幾分敬畏,如此手段的官家或許真的可以振興大宋。
趙煦回身看向群臣,鄭重一拜道:“如今遼夏步步緊逼,大宋岌岌可危,諸位乃是父皇託孤重臣,今日朕已經長大成人,伱我君臣一心,重振大宋,不再受遼夏欺辱,還請諸位愛卿助朕一臂之力!
“官家已該親政,還請太皇太后撤簾!”
蘇轍上前率先響應。
蘇轍看似果決,其實也是被迫無奈,蘇軾公然將遼夏兩國曆年歲幣刊登在邸報上,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他若想救哥哥,只有支援趙煦親政這一條路可走。
再加上官家親自引用其父蘇洵的《六國論》駁斥歲幣之策,未免讓人聯想蘇家的立場,他若不支援那就是不孝,就算站在太皇太后這邊,恐怕難以再受太皇太后信任。
“《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官家有天子守國門的志向,老臣甘願跟隨,臣懇請太皇太后撤簾,官家親政。”
果然,蘇轍響應趙煦並未出乎眾人的意料,然而有一個人越眾而出,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左相呂大防!
此人乃是太皇太后的最堅定支持者,如今竟然也倒向了趙煦。
太皇太后霍然抬頭盯著呂大防,怎麼也不敢相信呂大防竟然背叛了他。
範純仁眼神一縮,呂大防一直不願意屈居他之下,能夠讓他倒向官家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官家對其許諾了未來宰相之位。
趙煦最終將目光集中在範純仁身上,鄭重道:“國家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範相公,朕今日以大宋官家的身份問你,朕是否應該親政。”
範純仁並非沒有弱點,其最大的弱點就是其父范仲淹之名。
範純仁避無可避,只能躬身道:“正如蘇大人所言,官家已滿十八,後宮有喜,理應親政,老臣懇請太皇太后撤簾。”
至此,當朝三大宰相全部贊同趙煦親政。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