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桂林郡王,定河山,風雪雲中路,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太祖皇帝雖說允了其鎮守廣南西路,並許其獨佔二市舶司,專理海外貿易。但卻只同意其世子與家人先去廣南西路就藩。以天下尚未平定為由,對於其本人始終不同意其立即就藩的要求。
不過為了安撫該人,也是考慮到事關重要。太祖皇帝在伐蜀,對前唐發起最後一擊的時候,最終起復其繼續統軍。與已經晉封為長陽郡王的黃鄴、衛國公尚讓,分統大軍十餘萬兵分三路伐蜀。
只是在具體部署的時候,卻是以長陽郡王黃鄴、衛國公尚讓為主,只給其步軍三萬以做偏師。太祖皇帝此舉,明顯是打算用自己的親侄子黃鄴,取代這位桂林郡王在軍中地位。
但這位桂林郡王卻是利用尚讓所部,與唐軍最後殘餘兵力主力在劍閣相持不下之機。率軍走三國鄧艾平蜀之時舊路,攜帶十日之糧食,繞過當面唐軍主力潛行七百餘里,直插成都平原。
不過半月時間,連破江油、綿竹等數城,擊破前來攔截之萬餘唐軍,率先進抵成都城下。聞齊軍已經進抵成都,身體本已經被酒色掏空的唐僖宗驚嚇而死。繼位之皇太弟李曄在內無糧草,外已經無勤王之師的情況之下。被迫率成都行在之文武大臣、宗室千餘人,以及城內外三萬大軍開城出降。
進入城中之後,桂林郡王約束部將,安撫前唐宗室、重臣。除將弄權多年的大宦官田令孜、楊復恭凌遲之外,不殺一人、不取一財,將唐宮財物一律封存。並派出使者攜帶太子詔書,招降在成都失守之後進退無門,只能困守劍閣十餘萬唐軍。
後奉調押送前唐王公重臣回京,以滅唐之功受封丹書鐵券,其桂林郡王爵位由傳承三代改為世襲罔替。卸任尚書右僕射,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兼任參知政事。上書太祖皇帝,以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勸太祖皇帝輕賦稅、徭役、重農桑。
並根據前唐之安史之亂後,官制混亂、封爵混亂,藩鎮擁兵自重,不服朝廷調遣的前車之鑑,重新定製大齊朝官制。制定了以文官治理地方,武官不以任何形式擔任兼任地方官員,不得插手地方官員任命之文武分開定製。
金統十八年,吐蕃一部大舉入寇。此時已經身體染病的桂林郡王,在太祖皇帝三次下旨徵召,並承諾制定已久,卻因為太祖原因始終未能實施的皇子分藩制,立即著手開始實施之後,率軍抱病出徵。
青海湖一役,以兩萬鐵騎大破青海吐蕃諸部聯軍十餘萬。後一路追擊,相繼打破吐蕃數十部落斬首數萬。平定吐蕃收兵之時,又在青海湖西北方向,擊破得知吐蕃戰敗,前來打秋風之甘州回鶻五萬大軍,先後收復甘州、肅州。
雖未能恢復前唐鼎盛時期在西北之疆域,但經過此一戰,將大齊西北邊界推進到了張掖,甘州回鶻在河西走廊只剩下酒泉一郡。金統十九年,在外連續征戰一年,心血已經耗乾的桂林郡王,行軍至蘭州病逝于軍中。
在其靈柩返京之時,太祖皇帝率太子、在京諸王,並文武百官親自出京迎接。命綴朝三日,並傳召天下禁民間嫁娶一月,京城禁歌舞三月以示哀悼。半年之後,太祖皇帝駕崩於長安大明宮,太子也就是太宗皇帝即位。
合上這本《太祖本紀》,黃瓊也只能搖頭苦笑。他總算知道歷史究竟是在什麼地方轉彎的,原因恐怕就出在這位打仗有一手,生意也做的異常興隆的桂林郡王身上。當初天下,與其說是太祖皇帝打下來的,還不如說是這位桂林郡王打下來的。
這位桂林郡王的所作所為,讓黃瓊心中多少有些疑惑,甚至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位桂林郡王身上的謎團太多了,很難讓人判斷出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不過相當於秘書的書記官,怎麼就能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之下,只憑五百騎兵就敢斬殺大將?
指揮不過數萬人馬,居然能與佔優勢的唐軍打的有來有往,最終還一舉擊敗了十餘萬敵軍?同州之戰,太祖皇帝蝟集在關中的齊軍主力幾十萬人,沒有給這位兵力不過數萬的老兄,增派過一兵一卒的援軍。
十幾封求援信與那位被其所殺,也是被逼的不得不反的前任,在同州戰場陷入困境時,發出內容幾乎相同的求援信一樣,有如石沉大海。唯一的區別是,他的前任發來的求救信,是被當時的掌控大齊軍權的孟楷扣下。
而他這十餘封求援信,卻是直接被太祖皇帝無視。直至同州之戰結束,朝中非但沒有派出援軍,甚至就連該給的糧草,向來都只發給六成。同州之戰,完全是其獨立扛下來並打勝的,甚至其中僥倖的成分還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若不是這位老兄收集民間銅錢鑄造了大炮,以炮聲將前唐騎兵,尤其是參戰党項騎兵戰馬弄驚嚇,一經交戰便四散逃竄,甚至沖垮了後面的步軍。讓後面的步軍,陷入了不戰自亂的局勢。
各藩鎮步軍,同樣對這種聲音巨大、洞徹數十里,能將或是大量鐵砂,或是碗口大的鐵球打出幾百步遠,被中者無不當場斃命的大傢伙同樣畏懼。各軍非但畏懼不前,反倒自己被自己的騎兵,衝擊的陷入了混亂之中,同州之戰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而在大齊朝定鼎天下,最關鍵之戰的陳州之戰中,在自己帶出來的幾萬在河中之戰,打出赫赫威名,已經被其調教成大齊軍中,一等一精銳的嫡系人馬。被太祖皇帝以拱衛京師為名,盡數被留在關中的情況之下。
受命指揮的只有收攏的以往河南境內,被前唐反擊時擊潰各部剩下來的殘軍敗將。將不滿百,兵不過數萬軍心以亂的殘軍。但就是依靠著這幾萬殘軍,其中騎兵更是隻有三成的兵力,居然還能以少勝多、取得大勝。
就算有太子親自為監軍替他壓陣,並居中策劃供應糧餉,那一戰也打的是險象環生。不過雖說是險象環生,但最終還是擊潰了前唐在關東的最後主力。可見其在行軍作戰上,絕對是當時大齊軍中一等一的人才。
可這種人才,怎麼會為太祖所用?要知道,在陳州之戰中,太祖皇帝扮演的角色,可並不是太光榮。儘管這本本紀上,已經儘可能的為太祖粉飾了,但黃瓊依舊看出來一些端倪。這位太祖皇帝,在陳州之戰時的一些做法,可謂是相當的不地道。
暗中掣肘不說,甚至在一些時候還背後拆臺。陳州軍中的糧餉供應時斷時續,在河東之尚讓所部糧食堆積如山的情況之下,陳州前線卻時不時的鬧糧荒。甚至大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每日只能喝粥度日。
在陳州戰場鏖戰正炙之際,率三萬騎兵、十一萬步軍出潼關的孟楷所部。雖說近在咫尺,卻始終不發一兵一卒支援。所作所為不像是來支援的,倒是更像來督戰的。其揚言陳州軍中,未奉聖旨者出現在潼關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格殺勿論,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而此時太子也在陳州軍中督師,沒有太祖皇帝的命令,這位太祖皇帝的軍中第一心腹,是無論如何也不敢這麼做的。如果不是當時擔任監軍的太子全力支援,並居中協調到處調集糧餉支援,那場關鍵之戰也許就以齊軍大敗告終。
這樣的一員能征慣戰的將領,甚至可以說上馬能夠治軍,下馬足以理民的全才型將領,在面對太祖皇帝這樣的一個懷疑一切,甚至可以說相當不地道的老闆,居然沒有造反自立為王?這在亂象已經四起的前唐末期,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最關鍵的是在陳州之戰前,將臨時收攏的殘兵敗將,短時間之間重新調教成一支虎狼之師,單憑太子的糧餉支援那是根本不夠的。沒有同州之戰在軍中積累的聲望,沒有一整套的治軍才能,那裡能夠能夠以少勝多?能守住潼關不丟就不錯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時那位桂林郡王要是帶著收攏起來,已經重新整頓起來的軍馬,利用前唐在關東主力大部彙集在河南的機會,讓開陳州至洛陽一線。率部不顧山東之敵,直插兩淮進而席捲江南。
以其擅長指揮迂迴作戰和騎兵快速突擊的特點,要說打下整個天下那也許是誇張點。但割據一方,甚至是劃江而治還是沒問題的。要知道,他手中之前收攏的殘兵敗將,太祖嫡系幾乎沒有。甚至河南之戰連吃敗仗,對太祖皇帝失望的都大有人在。
他要是真的鐵了心讓開陳州一線,估計不會有人會給他掣肘。即便是當時太子在軍中督戰又能如何?別說太子在軍中不過一千護衛,就算再多又如何是五萬大軍的對手?他要是鐵了心反水,當時還真沒有人能攔住他。
如果他當時真的讓開正面戰場,他身後太祖派出督戰的孟楷會首當其衝。而以這位空有一身蠻力,在戰場上只會死打硬拼。而且私心極重,對不是自己嫡系部下動輒剋扣糧草,甚至用排除異己的左軍使,在關中戰場連戰連敗的表現。
估計他那十餘萬大齊在關中最後精銳,葬送在他手中的可能性很大。而一旦作為太祖皇帝最後本錢的這個十餘萬大軍被擊潰,潼關肯定守不住。潼關守不住,恐怕那位太祖皇帝,又要重抄舊業淪為流寇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