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變革(一),定河山,風雪雲中路,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瘋了一樣突然衝上前,直接吻住了黃瓊的嘴。當段琳拽住黃瓊,想要強行來一個霸王硬上弓的時候。反應過來的黃瓊,卻是再一次一把推開了她,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作為一個女人,要好好的愛惜自己。快速整理好衣物,又對著刀美萍說了一句,好好勸說她之後,便抬腿離去。而看著黃瓊絲毫沒有猶豫離去的背影,段琳卻是突然仰天哈哈大笑了起來。
而這笑聲,無論是離去的黃瓊,還是想要說什麼的刀美萍,都聽出了其中包含著無數的不甘之外,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一直到黃瓊的背影徹底消失,她才又平靜的躺了下來。看著站在一旁,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連衣物都沒有穿好,只是看著自己發呆的刀美萍。卻是閉上了眼睛,雖然未在有什麼失態之舉,但一行淚水卻是順著眼角流了下來。
看著面前的段琳,刀美萍卻是嘆息了一聲。段琳的性子,她又如何的不清楚?段琳因為是段錦兄長最小的一個女兒,長得漂亮不說,為人更是相當的聰明。不僅讀書識字,便是段家的家傳習武都是一學就會。再加上老來得女,所以自幼便是她父親,最為寵愛的一個女兒。從小便養成了高傲的性子,是那種外表看著清冷,實則骨子裡面爭強好勝心極強的人。
她未必是真想要入宮,或是真要留在那位主的身邊。她做出這些事情來,恐怕更是想要與段錦比一個高低。至於原因,那是從小便造成的。段錦從小也是因為聰明、漂亮,無論是習文還是練武,都是段家她那一代之中,最為傑出的人。而對於段琳來說,也是她這一輩之中的佼佼者。從小,便被拿來與段錦相比。只是她無論怎麼努力,卻多少都比段錦差一些。
這讓一直都心高氣傲的她,根本就咽不下這口氣。哪怕段錦被高家逼得,自兄長去世後,便離開了羊苴咩城,隱居在哀牢山之中。可段錦在大理王宮之中,卻是一直都是一個傳說。如今在黃瓊身邊又是極受寵愛。那位主甚至不惜為了她,差一點滅掉大理國,更是滅了善闡侯府滿門。這讓一向爭強好勝,心心念唸的要超過段錦的她,如何的真正的甘心?
尤其是在挑選夫婿上,面對身為一國之君的黃瓊,段琳便是怎麼選,也不可能超過段錦。更何況,這一次不僅輸給了段錦。還輸給了自己,段妙、段嫣兒,這些在她眼中年老色衰的上代人。甚至還輸給了,原本被她看不起的段雨與段芸,以及大小茹這樣的平輩人。這恐怕更讓一直都心高氣傲,自然大理國這一代,誰都不如自己的她,骨子裡面便難以接受。
儘管刀美萍也知道,段琳這個想法多少有些荒唐。她與段錦之間,壓根就沒有什麼可比的。段錦再優秀,那也已經是過去了。便是她在優秀,段錦也不會與她比。更何況宮中那些所謂的排名,段錦都未必知道。就算是如今都在一個地方,可段錦早已經收斂心性,在宮中相夫教子,又有什麼可比的?至於段琳為何非要得到那位主的心思,刀美萍又如何的不明白?
除了骨子裡面,放不下的那股子不服輸勁頭之外。恐怕想的更多是,即便是在別的方面比不了,可在受到皇帝寵愛方面,也一定超過段錦。甚至有可能還打算,在生孩子的數量上超過段錦。反正她更年輕,也有更多的資本和時間。當然,她如此做,也是因為對於自己眼下這種尷尬的處境,與那位主的關係更是不接受。想著她進宮,讓自己可以略微體面的離開。
只是如今,黃瓊寧肯忍著也不碰她,這無疑恐怕更傷她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位主,當著她的面把自己那個樣子,恐怕她今後都未必會在理會自己了,甚至有可能不恨自己就不錯了。想到這裡,刀美萍不由得有些黯然神傷。一時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的安慰段琳。她與其他諸女不同,她是被黃瓊硬給帶回京兆並強留在宮中的。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到這一步。
面前的段琳,讓刀美萍很是無助的嘆息一聲。而這一次過後,也許是知道黃瓊對自己態度堅決,段琳倒也沒有再搞出什麼事情來。甚至可以說,連宮中都未再踏入半步。便是黃瓊指婚,也老老實實的出嫁。跟隨如今晉了慶陽郡公的新婚丈夫,回了封地慶陽府。而刀美萍,則被黃瓊以供養的名義,強行留在了宮中。雖說沒有名義,可卻是被編入了侍寢的序列。
黃瓊的強勢,段琳的冷漠,段錦的無奈,讓刀美萍倒也徹底的死心了。只求自己這個年紀,千萬別弄出有身孕的事情,那樣丟臉才是真正丟大了。至於那兩位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便是再進宮,也刻意躲著這位主,也同樣未再出現在黃瓊面前。倒是讓黃瓊全心,將精力投入到了國事之中。如今叛亂以平,天下臣民雖說對黃瓊在某些方面,還多少有些非議。
但黃瓊的帝位,可以說已經是穩如泰山了。如今,黃瓊總算可以著手開始,一系列他早就制定好的變革。而這其中第一件事,便是大力的推廣棉花種植。除了依靠范家之外,還公開懸賞棉花加工方案。甚至對功臣與宗室的賞賜中,由簡單加工後,製成的棉被都成了首選。
第二個便是對天下臣民,不分宗室還是重臣佔田數量設定上限。並制定了五級標準,佔地超過多少畝,按照朝廷制定的標準,徵收多少錢糧。當然,為了安撫宗室與重臣,以及勳貴的牴觸情緒。除了超過朝廷設定的最上限三個標準之外,徵收錢糧的數額是略低於正常標準的。而且最上限的三個標準,其中兩個也只不過是一個正常徵收,一個略有超出罷了。
只有達到或是超過最高上限的,朝廷才徵收多處三成的錢糧。而且若是主人有軍功在身,或是有大功於朝廷,還有一定的豁免年限,以及降低徵收標準的待遇。黃瓊也知道,這個明詔一旦頒發,會引發相當大的社會矛盾。但嚴峻的事實,卻是已經到了不改變不行的地步。如今天下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土地,都歸到了豪門大戶以及宗室的手中。
當初大齊開國之時,因為長期的戰亂,導致丁口銳減,大量的土地無人耕種。所以,開國時期採取了前唐開國初年的均田制。並由朝廷給與種子以及耕牛,對農業扶持。但隨著天下承平日久,幾乎可以說歷朝歷代出現的,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佔據天下人大多數的平民百姓,卻是落得一個無田可耕,生活日益貧苦的地步。
而那些掌握了大多數土地的豪門大戶,以及宗室之中。宗室自從理宗年,就壓根不繳納錢糧。至於那些豪門大戶,也會想方設法逃過該繳納錢糧。除了想方設法,扶持家中之人進士及第,並一路向上攀爬之外。或是寧肯花費鉅額賄賂,想方設法買通地方官員,找各種理由不繳納錢糧。如今朝廷中做高官的,那個家中不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畝地,卻無一人肯繳稅。
但朝廷對地方官的考核之中,卻有一項要求相當嚴苛的標準,那就是地方上的錢糧徵收入庫標準。除了大災之年外,地方官若是連續多年達不到,拖欠本應該上繳朝廷的錢糧。不僅考核通不過,甚至還要面臨降級甚至罷官,提前回家養老。為了保住腦袋上的官帽子,那些地方官自然會把原本的他田賦負擔,轉嫁給那些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身上。
使得原本十個人應該負擔的賦稅,如今都集中在了最窮的三兩個人身上。造成原本應該繳納一石糧食,三百文制錢就可以完成納糧。眼下卻需要交上十石,三貫錢才算完成繳納皇糧。這樣一來,變成了天底下最窮的一群人,負擔卻是最重的。而那些根本不差錢的宗室與豪門大戶,卻是因為採取了種種手段,將原本該交給朝廷的錢糧,都轉嫁了出去。
因為負擔過重,實在無力繳納朝廷徵收的稅賦,很多百姓都將自己的土地,投效到那些打著種種旗號,可以豁免的人家手中,將自耕農變成了佃農。這使得那些豪門大戶,名下的土地不斷的增加,倒是更加的富裕。這樣一來,不僅造成了貧富差距過大,還造成了朝廷因為可徵收錢糧的土地不斷減少,導致徵收的錢糧,幾乎每一年都在不斷的減少。
而讓黃瓊下定決心,打破那些豪強、勳貴、宗室,獨吞了百餘年的飯碗,便是黃瓊前次南下廣南西路,這一路親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途,黃瓊發現因為賦稅過重,棄地的百姓越來越多。有的靠著給那些勳貴、豪門、官宦之家,租佃為生。因為那些佃租,相對於如今他們頭上的賦稅來說,還是要輕了不少。有的則改為以打短工衛生,但這只是相當少數的。
有的,則乾脆拖家帶口的出去做了流民。原本隨著號稱塞上江南的寧夏府,重新大力開發,大量流民遷入。整治得不錯的京兆府周邊流民,這幾年又有所上升。又一次聚集到數萬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來自山東路,兩淮,湖廣北路。當然,這其中有一部分人為了逃難,躲避兵災。但更多的,都是失去了謀生的土地,跑到京城來給一家老小求一個活路。
同時在南下的旅途之中,輕車簡從的黃瓊,在不驚動地方官府的情況之下,獲得了大量第一手寶貴材料。他發現,自己雖說並未因為平叛,而加徵一文錢的稅賦。但民間的怨言依舊很大,百姓的負擔依舊極其沉重。一路南下的所見所聞,讓他知道這種情況再不變革,恐怕下一場的叛亂便已經為期不遠了。
而且一旦新的叛亂出現,恐怕未必有如偽帝那般容易撲滅了。民怨沸騰到如此地步,實在到了已經不能不變的時候了。中國曆朝歷代,老百姓唯一造反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吃不飽肚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