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追封風波,定河山,風雪雲中路,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憤怒歸憤怒,找不人,黃瓊也只能乾瞪眼沒招。只是黃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即埋怨又心疼易瑛的時候。在千里之外的北遼東京遼陽府,一座客棧的後院之中。一個姿色甚美的少婦,正在一邊扒拉著手中的算盤,一邊翻閱著手中的賬本。而一邊一個與黃瓊,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男孩,正在讀著手中的書。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大遼國內有名的女富豪。
每年靠著從女真人手中,購買人參、各種珍惜皮毛、海東青,名貴藥材,以及東珠販往大齊。從大齊販賣瓷器,以及透過海路走私大米和茶葉,可謂是撈足了利潤。如今還是北遼最大糧商,在北遼上京城與東京城,還開著數十家客棧、當鋪、古玩店。手中還控制著,北遼在女真地區的幾座金礦。遼代皇室極為喜歡黃金飾品,每年都要從她這裡採購大量金銀飾品。
整個北遼都知道,這個姓英的漢家寡婦,手中財富足以堪稱是大遼第一女富豪。甚至大遼第一富豪都不為過。因為相對於一向以牛馬羊,作為衡量財富的遼人來說,真金白銀這玩意並不是太認同。便是黃金,他們也一向作為飾品來看待。都說懷璧其罪,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手中掌握著大量財富的寡婦,還是一個在北遼地位低下的漢人,這些財富根本就保不住的。
但整個北遼,卻是無分契丹人,還是渤海人,或是女真人和漢人,都知道這個三年前,從大齊遷過來的女人千萬不能惹。她不僅與當朝太后交好,私下裡面一向以姐妹相稱。手中更是掌控著大量的馬匪。整個大遼南起遼水流域,北到到混同江。東起從捕魚兒海,西邊一直到金山,那些縱橫在白山黑水、草原戈壁兇悍的馬匪,有五成是掌握在這個女人的手中。
離開她,那些以漁獵為主的女真人,一粒東珠、一兩人參、一張毛皮都賣不出去。離了他,那些渤海人、漢人種出來的糧食,除了上繳給官府的之外,也是一粒都賣不掉。得罪了她,你的商隊、牧場。甚至是土地和女人,都會被那些兇殘的馬匪,給搶了一個乾淨。別說北遼的契丹貴族,便是那些生性彪悍的女真人,都不願意得罪,或是乾脆說不敢得罪這個女人。
她一個在北遼地位低下的漢家女人,又是帶著一個孩子的寡婦身份。生的還是一副國色天香的模樣,可偏偏北遼境內無一人敢得罪她。要知道在北遼境內,漢人地位是最為低下的。雖說北遼也有大量的漢人做官,甚至官位做的還不小。比如北遼太后,那位如今掌握著軍權的青梅竹馬,如今已經半公開的情人,便是漢人出身。但大部分的漢人,地位卻是依舊低下。
別說,遠不如被稱之為國人的契丹人,便是契丹人眼中身為野蠻人的女真人都不如。在大部分契丹人的眼中,漢人只是為他們種地打糧食的奴才。甚至一個契丹人,打死一個漢人只要賠償牛馬就可以了。可這個女人,卻偏偏以契丹人眼中一個低賤漢人,甚至還是一個寡婦的身份,走到如此的地位,聚斂了龐大財富,還成為北遼太后座上賓。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而此時這個北遼人眼中的女羅剎,卻正一臉溫柔的邊算賬,邊看著正在讀書的兒子。同時,看著兒子那張沒有半點像自己,卻與那個人極其神似的面孔,思慮卻不時的飄向南面,想起了那個即蠻橫無理,可偏偏又讓人迷戀的男人。自己為了躲他,從慶陽府再到如今的遼陽,越躲越遠。如今大齊遠還沒有北伐的實力,自己與那個男人,今生恐怕再無相見那一日了。
想起過往的事情,這個女人不由得心緊了一緊,放下手中的毛筆,輕聲嘆息了一聲,收回了飄向南面的眼神。不該想了,他如今是大齊的第一人,自己不過是一個蜀王的餘孽,這身份的差距更加的大了。若是再想下去,給自己和孩子,還有他都會帶來危險的。想到這裡,走到兒子的身邊,迎著孩子看向自己好奇的目光,輕輕撫摸著兒子的發頂,卻是什麼都沒說。
而在千里之外,並不知道自己一直惦記的那個女人,如今為了避開他,已經躲到了北遼的境內。成了北遼太后的座上賓,給自己弄了一個極硬的護身符。加上之前利用慶陽郡公府的脈絡,靠著與生俱來的天分,近十年的苦心經營下來,可謂是成了北遼名副其實首富。幾乎在同一時間之內,也想起了自己。兩個人也算是心有靈犀一般,隔著幾千裡時空相互對視著。
只是繁忙的政務,讓黃瓊某些思念,也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黃瓊雖說緩慢,但還是堅定的將心收了回來。相對於對某個人的思念,皇陵的事情倒還算是順利。在完成選址、定穴一系列前期工作之後,選定了一個所謂的黃道吉日,陵寢的修建工作,便正式的有條不紊的陸續展開。至於第一步,先行修建的自然是地宮。
不過因為去世的李氏,還等著入土為安。與地宮同時開工的,還有黃瓊的嬪妃園寢。相對於帝后今後的棲身之所,哪怕是皇帝的嬪妃,陵寢修建的工序與需求,自然都要省事的多。作為黃瓊嬪妃陵寢第一個入住者,李氏的陵不到兩個月便修建完成。又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順利的下葬。而黃瓊陵寢的地宮,工序因為複雜的多,再加上黃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即便是施工之間,並未出現什麼地下水管湧,也沒有挖出大石頭一類的波折。但地宮從開始修建,到最終合龍門也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在地宮完成之後,黃瓊加封已經棺槨寄存在無量觀十餘年的陳瑤,為孝淑睿皇后,作為黃瓊地宮第一個入住。同時陳瑤也創造了生前即未封妃,就連太子妾身份都沒有。非但不是皇太子的母親,甚至並未給黃瓊誕下一兒半女,
真正的身份,按照天家的規矩,最多也就是一個通房女人,直接追封為皇后的先例。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的事情。結果在陳瑤入土之前,也許是還沒有反應過來,朝中倒是沒有說什麼。原本死活不同意的禮部尚書,被黃瓊硬壓著將事情給辦了。但在陳瑤入土的第二天,朝中的那些清流與某些官員,就好像大夢初醒一般,雪片一般的奏摺,不斷的飛入宮中。
其中大部分又指責黃瓊此舉,是違反禮制的。歷朝歷代,便是皇帝再寵愛的女人,但在生前即沒有誕下皇子,就連一個名分都沒有,便追封為皇后,這都是沒有的事情。更何況,那個女人當初連英王側妃都不是。這在某些文官眼中,實在是有違祖制與禮法的大事,是萬萬不能允許的。更何況,黃瓊的陵寢,沒有選在祖陵區域,而是另尋其他的吉壤,更違背祖制。
兩件事加在一起,讓那些官員可謂是群情激動。不僅摺子像是雪片一樣飛進宮中,甚至還有的人要去麗正門抗爭。當然,這些人如此瘋狂的表面上原因是,他們希望聖天子垂拱而治,私德上無一點的瑕疵。說的再直白一些,他們是要求黃瓊成為千古名君,一心為公,不能有半點的私心。但實則便是傻子都知道,這些人除了其中極少數的人,真抱著這樣的想法之外。
大部分都是各有心思的。有的是藉此機會,給身為正副相的傅遠山、呂端、呂蒙正三人上眼藥,有的更是移花接木,看似勸諫皇帝,但實則卻是將目標對準了三位相爺。想要以勸諫不利的名義,將三人之中拉下馬來。甚至還有的,純粹是為了自己打算。想要趁著這個機會,逼著黃瓊將自己的女兒娶進宮。這些摺子表面上一直,但背後蘊含的含義,可謂是五花八門。
但更多的人,還是黃瓊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損害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或是他們各自背後,代表的集團利益。其中還有一部分,想要趁著這個機會興風作浪。透過這事,逼著皇帝認錯,進而進一步的架空皇帝,逼著皇帝啥都不做,啥都不管。讓他們這些文官,掌握和處理朝政。以早日達到聖天子垂拱而治,請他們這些賢達治理天下,自必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目的。
而對於這些人的目的,看得很清楚的黃瓊,對所有的摺子一律留中不發。群臣去通政司詢問,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皇帝要對這些批評自己的摺子仔細看,以便隨時反省自身的不足。原本得不到回答的群臣,可謂是義憤填膺,甚至某些打算是麗正門鬧事。可一聽到皇帝留中,還要仔細看,很多人心中便不由得打起了小九九。仔細看,以便可以反省自己不足。
這話怎麼聽,怎麼都不是味呢。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話固然是沒有毛病。可若是反過來聽,在琢磨一下,也表明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現在你們鬧得歡實,我先不與你們理會。等這陣子風頭過了,老子在一個個的與你們算賬。想起這位皇帝,從身為英王出任鄭州制置使,一直到秉政親王,再到監國親王、太子,繼承大統,這位主什麼時候,在意過群臣的看法了?
當年,他還只是一個親王,卻在鄭州未經請旨,殺了一百多官員的事情,沒有在意過群臣的看法。在隴右,對反叛的党項拓跋部滅族,沒有理會過群臣看法。自從監國秉政,直到繼承大統平叛、推進變革,也從來沒有在意過群臣的看法。怎麼偏偏在這件事上,卻是在意起了群臣的看法,這難道是打算秋後算賬不成?被皇帝惦記上,雖說是大多數官員盼望著的。
但這種記仇一樣的惦記,可沒有一個人願意。別看這些人,隨大流一般上躥下跳。可人本性的避害本性,讓他們在得知自己被皇帝惦記上後,自然囂張氣焰消失得一乾二淨。而更讓他們感覺到意外的是,在他們眼中的那位硬骨頭,調任御史臺之後,便直接參倒了一個尚書,五個侍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