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南中作布,勾畫錦繡
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南中作布,勾畫錦繡,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劉的親筆授權可謂來得正是時候,現如今不同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平定南中,彼時諸葛亮身為丞相總攬軍政大權,他在南中所有事務皆可一言而決。
比如對南中部落首領的封賞,對南中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對人事任免的安排……等等。
可如今老劉還活著,這些大事便不可能擅作主張,然而諸事若要一一向身在成都的老劉彙報,而後再開始實施效率實在太低,怕不是要在南中呆到明年事情都幹不完。
老劉不是庸主,對兒子和軍師面臨的情況自然心中有數,於是大筆一揮,便將涉及南中的所有權力一併暫時下放了,這是極高的魄力與絕對的信任。
而大權一朝在手,劉禪與諸葛亮首先實施的第一步,便是如歷史一般擬定重新劃分南中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看似好像都是同一片地方,你就算把原本的四個郡改成六個郡,地盤、人口、資源又不會因此變多?
但其實,行政區域劃分要考慮到當地百姓的民族、宗教、歷史、文化等,不能想怎麼劃就拿尺在地圖上一劃就完了。
典型的反例便是後世的非洲,感謝殖民者們的大缺大德,拿尺在地圖上用直線把非洲劃成了整齊的一個個國家,國境線筆直。
然而帶來的後果就是許多同宗同源,擁有共同文化傳承、宗教信仰的民族被一分為二,分屬兩個國家。
而衝突激烈的兩個世仇民族,又被迫成了一國同胞……許多地方因此衝突不斷,何談發展。
“太子如能由此處將越嶲郡一分為二,重新劃分為南北兩郡,各派官吏管轄,當可減少南北衝突……”諸葛亮手指地圖道。
越嶲郡南以青羌三部為主要勢力,靠北則是“叟人”也就是越嶲夷的各個部族。
像以前一樣都歸同一個郡管轄,則很難做好利益平衡,難免厚此薄彼,不但容易引發不同部族間的衝突,還容易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將矛頭最終指向中央政府。
劉禪點點頭,示意諸葛亮繼續說。
“越嶲郡北平原多些,水系豐沛,可教授越嶲夷牛耕種稻、種桑養蠶、織錦織布。
“越嶲郡南則多高山草甸,但同樣不缺水,此地草木豐美,有牛群、馬群,可鼓勵畜牧,培育耕牛戰馬。此地又多生罕見藥材,可教授夷人辨識採集草藥販售……”
劉禪接過話頭道:“要想富,先修路。如此安排之後,如再能有一條道路貫通越嶲郡南北,而後直達成都,便能將越嶲郡的南北優勢,更高效的轉化成財富。
“同時如有道路,鼓勵通商,也能更高效的將耕牛、戰馬、藥材等等資源輸送到巴蜀。”
諸葛亮聞言笑了起來:“哈哈哈,好一個‘要想富,先修路’,太子此話雖糙,卻一語道破其中關鍵。道路一通,越嶲郡夷民可藉此獲利,巴蜀則可獲得此地的稀缺資源,實乃一舉兩得。”
只是若從零開始修路,遇山開山、遇河搭橋,實在是個極其耗費民力的大工程,而且可能勞民數年都不見功效,甚至引發暴動。
若是能有可以借用的古道,稍加整修,便可大大降低成本……
諸葛亮看向地圖,不一會兒便眼前一亮:“太子且看,先秦時,便有自成都發出,經臨邛而達越嶲郡北旄牛的古道。而後又逐漸修至越嶲郡南,直抵永昌境內,稱為旄牛道。
“只是天下大亂之後,此道已廢棄絕道近百年之久。若整修打通此道,則可大大節省民力時間。”
劉禪不禁在心中給始皇帝點了個大大的贊,我政哥雖然搞基建的步子邁得有點大,但無可否認許多工程皆是利在千秋之舉。
比如現在就為自己省了不知多少民力。
劉禪喜道:“而且此道途經臨邛,商賈正好購買臨邛之鐵製農具販賣到越嶲,再從越嶲郡購得耕牛、馬匹、藥材、皮貨等物,販運至巴蜀。
“此商路獲利豐厚,定可吸引大量商賈。而夷人剛勇,商賈亦可出資聘請其作為商路護衛,待商路大興之後,越嶲夷民便又多了一項謀生的手段。”
諸葛亮笑道:“而後可在要道設卡,依照商賈販運貨物多寡課以適當稅金,抽其商利以充府庫。”
劉禪補充道:“但需嚴加監管,以免關卡層層加稅,廢公肥私。”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逐漸完善關於重新劃定南中行政區域,以及利用新劃分的行政區發展經濟民生的策略。
並且重新任命了各郡太守人選。
越嶲郡一分為二,靠南的改稱雲南郡。
原本兵敗逃亡的越嶲郡太守焦璜忠心可嘉,繼續留任原職。
而新劃分的雲南郡,則由功曹呂凱升任雲南太守。
留守永昌郡的府丞王伉,升任永昌郡太守。
分牂牁西南與益州郡南部,共同組成興古郡,由正昂調任興古郡太守。
改益州郡為建寧郡,李恢有勇有謀,留任建寧郡太守。
馬謖平叛有功,留任牂牁郡太守。
其餘有功將領,待回師成都後再行封賞。
……
商定了行政區劃的事情之後,劉禪又對諸葛亮道:“夷人各部,如今雖感念漢軍仁義,但也僅僅是停留在不鬧事的程度。他們畢竟與我漢民信仰、文化不同,卻是很難真正歸心。
“倘若日後待其脫貧,開始命其徵繳賦稅,行上計之事……亦或徵募其族中青壯為軍,助我軍北伐作戰,只恐有些夷民部落又要復反叛亂。”
諸葛亮點頭道:“此事,亮近來亦是日夜思之。南中夷民信仰與我等迥異,且其中多有以活人血食祭祀的殘暴之舉,此若不改,恐怕很難與漢民溝通交流,包容親近。”
劉禪嘆口氣:“代代傳承,令其更改談何容易,倘若用強,則前功盡棄。”
諸葛亮也一時陷入了沉默。
旁聽許久的李恢此時也嘆道:“是啊,此地夷民的許多傳說都只是口耳相傳,連個記錄與具體的形象都沒有,想要干涉實在千難萬難。”
諸葛亮聞言卻雙目一亮,羽扇一揮問道:“倘若有人幫助夷民,將他們的鬼神傳說形象描繪出來,再贈予他們,夷民是否願意?”
李恢一愣,而後笑道:“他們的鬼神傳說沒有記錄、形象,非是不願,實是不能。若有人身懷此技,助其信仰完善,他們必視其為大恩吶。”
“呵呵呵。”諸葛亮輕笑出聲,對劉禪拱手道,“太子,關於夷民歸心之事,亮已有良策。且容亮準備數日,到時定可助太子收夷民之心!”
看來諸葛叔是要幫他們描繪記錄信仰,此舉固然會令夷人感恩,但是對於緩和漢夷矛盾能有多大幫助……
不過劉禪雖然對這個具體舉措的效果持保留態度,卻對歷史上諸葛叔的南中治理結果十分清楚,因此立刻拍板同意。
之後,諸葛亮便將自己關進了書房,同時命李恢蒐集整理各部族夷民的神話傳說、信仰風俗。
又過得數日,南中各地的漢夷代表已經到的差不多了。
就在劉禪準備召開“南中代表大會”的前夕,諸葛亮終於也結束了自己的“閉關狀態”,一同帶出的,還有許多皮卷……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