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章 民意民心,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雍、霍二家被抄沒,各地空出來的大量官吏崗位都被分給了其他南中家族。

沒有了這兩家的南中,已經不存在體量大到能影響官府的家族了……除了爨家。

然而爨家的家主爨習,原本就是老劉的迷弟,如今又成了太子劉禪的忠實擁躉,爨家上行下效,全都是擁劉積極分子……

其他漢人家族又因雍闓的倒臺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雖然現在實行的“階梯式徵稅”限制了他們這些家族的長遠壯大,但也比過去的日子好過多了。

重新劃分為六郡之後,對官吏的需求也增加了,南中漢人家族的政治地位普遍有所提高。

至此,只有造反派受傷的世界完美達成。

“太子、軍師,咱們此去,需留多少兵馬在南中?”張翼問道。

劉禪與諸葛亮對視一眼,先後浮起笑意,都讀懂了對方的意思。

“不留兵。”劉禪淡定道。

“……啊?”張翼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不、不留兵?!”

劉禪點點頭:“對,不留兵,一個不留,全都撤走。”

張翼有些不理解:“這……南中漢人暫且不提,夷人歷來反覆無常,倘若我大軍一去,叛亂又起,如之奈何?”

歷史上諸葛丞相不在南中留兵,劉禪認為除了是一種智慧之外,更是出於無奈。

而且當時他還在盤算著北伐,不僅不能在南中留兵,還要將南中可戰之兵一起帶走,遷徙青羌萬戶入蜀,組建無當飛軍。

這樣南中無力大規模叛亂,北伐也有了更多的兵源。

只是那樣的結果就是漢夷矛盾並沒有根本上解決,歷史上南中仍舊時有小股叛亂。

倘若給諸葛丞相一個底子更好的季漢,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他一定還能做得更好……就比如現在。

“呵呵,伯恭,依你之見,南中當留多少兵馬?”諸葛亮笑問道。

張翼思考一番道:“至少當留一萬人馬!”

諸葛亮也不反駁,輕搖羽扇再問道:“他們食用所需,是否要向南人索取?”

“這……運糧不易,自當就地取糧。”張翼這次有點心虛了。

“南人農桑畜牧方興,尚未見成效,如何供養一萬大軍?”諸葛亮面露笑意。

“……或可命軍隊屯田?”

“南中何處可供萬人屯田?”

張翼:“……”

劉禪此時接過話茬,總結道:“汝留大軍防南人叛亂,大軍卻需南人供養,彼如何不反?一次鎮壓下去,下次是否需留更多?

“是故壓榨愈甚,叛亂愈頻,遺禍無窮。屆時我等前功盡棄,深陷泥沼,父王憑何北上中原?”

張翼冷汗都下來了,抱拳道:“太子與軍師所言極是。是末將考慮不周,自以為穩妥,此時方知乃是取禍之道。”

【張翼好感度+5】(90)

【張翼好感度90,治軍天賦+8×2,計略天賦+8×2】

諸葛亮笑道:“今既與夷民咒盟,卻又留大軍在此,豈非自廢前功,反叫夷民生疑,倒不如坦蕩而去。

“李恢、呂凱等人本是南中之人,馬謖在牂牁聲望頗高,當無大礙。”

劉禪想起馬謖和關興當時流民般的樣子,也是忍俊不禁,扶貧把自己都扶成流民了,那聲望能不高嗎?

“各地效仿存駬‘弘義軍’,紛紛組織青壯自願聽官府調遣,幫助維護秩序。只要我們確實是在保證南中人的利益,他們比誰都怕亂。”劉禪道。

張翼點頭:“翼受教了。”

至於那些頑固的死腦筋,仇漢急先鋒,那就沒辦法了,劉禪也只好學學曹老闆,當一把強拆辦主任。

說罷這件事,劉禪又拿起一件準備當作紀念的藤甲,頗為遺憾的對諸葛亮道:“只是可惜了這藤甲,終究無法大規模裝備。”

他本以為藤甲是個物美價廉、生產便捷、適合短時間內大量裝備的甲,只有特別怕火這一個缺點。

然而瞭解過後才發現錯得離譜,除了“物美”這一點之外,其他都和劉禪想的截然相反。

藤甲乃是選用南中本地林中合適的老藤,編制本身就很麻煩,還要經過水浸、暴曬、油浸、塗刷桐油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歷時兩年方可製成。

縱然能改進工藝,但選材環節便已經限制了量產。

怕火雖然是怕火,但鐵甲由於其導熱速度也同樣怕火,遇見大火死的不一定就比藤甲兵慢。

“此物輕便省力,不怕水、不怕潮,如能大量裝備,我軍步卒防護與機動力定可再升一檔。”劉禪敲敲手中藤甲,不無遺憾道。

藤甲防護力在皮甲與玄鎧之間,而且很輕,綜合效能確實不錯。

諸葛亮道:“藤甲雖工藝複雜,製作藤牌卻簡單很多,以此代替木盾,亦是大有裨益。”

劉禪點點頭,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關於武備改進之事,亮還有諸多想法,之後需與太子詳談。”

劉禪笑道:“巧了,我亦有些想法,需請教諸葛叔。”

計議已定,通傳各郡縣後,劉禪等人準備整軍出發。

這一日,便是劉禪定下回軍北上的日子。

只是牽馬率眾才出原雍家大宅,劉禪便傻眼了。

雍府竟被圍得水洩不通,侍衛們維持著秩序,防止人群擁擠踩踏。

李恢正在最前面不停地安撫勸離人群,可惜任由新上任的李使君嘴皮磨破,一個人都沒被勸走。

「咋了這是,抗議示威?非暴力不合作?」

不能啊,以此地百姓充沛的武德,能動手是絕不會玩什麼靜坐的。

眼見劉禪與諸葛亮走出來,人群立刻沸騰了。

“太子!諸葛軍師!你們不要走啊!”

“不能走啊,你們一走,我們可怎麼辦啊!”

“^$*#^@#”

“嗚嗚嗚……”

他們各自呼喊著不同的話語,亂成一片,其中還夾雜著夷民的語言,以及失聲痛哭。

這些百姓不是被李恢組織來作秀的,他們皆是自發來此,是真的不想讓劉禪與諸葛亮走。

普通人沒有誰想天天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日子裡,整天面臨著衝突、飢餓、貧窮帶來的死亡威脅。

自從太子與諸葛亮到了之後,日子顯而易見的變好了,生活突然就有了奔頭。

甚至諸葛亮還教他們用竹子搭建高腳竹樓,防止蟲蛇之擾。

沒有人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他們對那些達官貴人的脾性太清楚了,只要太子與諸葛亮一走,他們定然會現出本來面目,變本加厲的搜刮。

“諸位!鄉親們!”劉禪的呼喊聲被淹沒在混亂之中,此時他突然有些同情被火豬牛陣衝擊的孟獲,虧得對方還能在那種場面下聚起數百士卒……

許是被哭聲感染,擁堵的人群哭聲漸多,許多人家人新喪,亦是悲從中來,加入了嚎哭大軍。

不一會兒已是哀聲遍地,哭聲震天……

知道的是劉禪、諸葛亮要走,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給他劉大太子哭喪呢。

“停——!”

【斷喝觸發】

被逼無奈的劉禪只好放技能了,一聲悶雷般的大吼過後,百姓們才驚懼的停下了嚎哭。

“鄉親們!孤與軍師非是不願留下,只是曹魏尚在北方虎視眈眈,不得不回啊!”

這些日子以來,為了給漢夷同胞樹立一個共同的靶子,劉禪在宣傳中可是沒少黑曹魏。

不過曹魏本身黑料就不少,完全不缺素材。

如今已初見成效,在許多南中人民心中,北方的曹魏集團十惡不赦,隨時想要毀掉自己未來的希望。

“孤與軍師若不率軍回去抵擋,曹魏一旦南下,鄉親們將再遭戰亂之苦,孤心何忍啊?”

百姓們冷靜了許多,只是仍舊對未來沒有太子和諸葛軍師的日子充滿擔憂。

“孤與諸位約定,今後官府定會延續孤與軍師定下的政策。若有人膽敢擅自改弦更張,致使民不聊生,孤定斬其頭,言出必踐!”

劉禪給出了定心丸,而後諸葛亮又親自上前,多加安撫,百姓們這才紛紛起身,讓出了一條通道。

劉禪率隊出城,一路上揮手致意,回應著百姓依依不捨的道別,時不時仍舊能聽到人群當中的啜泣聲。

他抿著嘴,表情嚴肅,這種場景他不是第一次看見了,然而每一次都會觸動他的心。

曾幾何時,他也只是無力改變規則的屁民之一,但現在,他是規則的制定者。

他的一個想法,就能決定一群人未來的命運……

同乘一車的諸葛亮窺見劉禪的表情,會心一笑,並沒有說什麼,如果說他最看好劉禪哪一點。

那絕不是武力,匹夫之勇再強,亦不能以一人之力定國安邦。

也不是才智,有固然更好,沒有,自由臣子服其勞。

他最看好劉禪的,恰恰就是此刻劉禪臉上表情的意義。

劉禪等人出城,城外大軍早已整裝待發,匯合之後,大軍開拔。

滇池百姓依依不捨,扶老攜幼遙送十里,方才在隨行的李恢等官員勸說下回城散去。

然而大軍向北行二十餘里,忽聽斥候來報。

“報——!太子、軍師,有一支步騎人馬自西北而來,觀其兵力當在三千以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晚清之亂臣賊子

吳老狼

假太監:我乃大明九千歲

初九元十

鎮國九皇子

古劍風

內卷皇帝被迫成為鹹魚

關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