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人雖老,其志未衰
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章 人雖老,其志未衰,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懂得保護自己的臣下,都不會在正式場合讓君主難堪,沒有人喜歡顏面掃地。
如果當面質問曹丕,你說不納降孫權會讓其他想歸降你的人寒心……問題是和孫權同樣份量的人,全天下就剩下劉備了。
就算你不讓劉備心寒,他有可能會降你不?
這種話誰敢當面懟,曹丕肯定記恨他一輩子。
哪怕一代雄主曹操,也不可能做到他自己口中的“聞過則喜”,誰相信君主愛聽直諫,誰就是傻子。
司馬懿顯然不傻,相反他還很優秀,而優秀的臣子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都會想辦法彌補君主的原則性錯誤。
事後,司馬懿單獨來到殿後,請見曹丕。
作為最信任的幾個近臣之一,對司馬懿的請求曹丕自然沒有拒絕。
“陛下,縱然陛下以仁德寬厚之心納降孫權,卻難保孫權會像陛下一般德厚啊,還是應該多做提防才是。”
本來曹丕自己也有點後悔,剛才在朝堂上被大臣們氣到了,逆反心理嚴重,腦子一熱就給孫權封了吳王,加了九錫……
這會兒司馬懿兩句高情商的話一說,曹丕那點兒不痛快立刻煙消雲散,連忙就坡下驢:“仲達,當如何補救?”
“孫權獻降是否真心,陛下大可一試。命孫權遣長子孫登來魏國進學,且看他如何反應。倘若其真心歸附,必定欣然遣子而來,若不從……”司馬懿面色一厲,“陛下再發兵攻之,名正言順!”
曹丕聞言大喜:“好!仲達此計甚妙,朕這便令邢太常依計行事。”
魏帝曹丕這邊正在與大魏吳王孫權極限拉扯。
那邊漢中王劉備已經為獻帝劉協辦起了隆重的喪事……
劉備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
辦喪事的過程中,一生沒哭過幾次的老劉,數度失聲痛哭。
劉禪就在他旁邊,父子多年,他看得出劉備是真的悲從中來。
當然他跟劉協沒多少感情,就算劉協真死了,按理說也不至於傷心至此。
但他一生的理想便是興漢,如今突然大漢就沒了,而老劉年過半百尚屈居荊益,讓他怎不悲從中來。
一悲大漢四百餘年江山被奪,二悲自己已是暮年仍壯志未酬。
這些日子以來,成都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之中。
劉禪本不太擅長安慰人,和老劉的親子關係也是近兩年才有所改善,對此情況也是束手無策。
而諸葛亮見此,與法正等人一合計,總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得讓大王積極起來,需要刺激他一下。
孝愍皇帝新喪,得讓大王第一時間把復漢興劉的大旗打起來,將各地對曹丕逆行不滿的仁人志士招攬過來。
群臣議定,便選了幾位高官一同去了漢中王府。
劉禪正聽著無精打采的老劉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陳年舊事,人一老,就很愛嘮叨往事,即便是從無到有,成就三足鼎立之勢的劉備也不例外。
不過這倒是成了劉禪與老劉,難得的一段父子相處時間。
最近父子倆一天說話的時間,能抵得上過去一年。
說來可笑,劉禪這還是第一次感受到老劉確實是將自己當親兒子對待的……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直到此時他才直觀的感受到。
提前知道老劉並不會因此一蹶不振的劉禪,並不像群臣那般焦急。
前世幼年喪父,今生兒時也沒從老劉這感受到多少親情的劉禪,雖然嘴上不會承認,但他其實還是有點享受現在的日子的。
只是那好感度就卡在99,真是紋絲不動啊……
“大王,軍師與法尚書領數位文武求見。”
“哦?”正講到自己村裡那棵參天大樹的老劉一愣,“群臣何事?”
“小人不知。”
“讓他們進來吧。”侍者伺候老劉披上外衣,往前廳會客。
劉禪起身道:“父王尚有公務在身,兒先告退了。”
“無妨,你隨為父一同來吧。”老劉笑笑。
君臣相處之道,處處皆是學問,曹丕篡漢之後,老劉越發感嘆時光無情,想盡快讓兒子在各方面都多些歷練。
“你猜文武此時求見,所為何事?”
劉禪笑道:“還不是父王數日感懷神傷,怠慢公務,鬧得人心惶惶。生怕你神志不清,就此散夥,群臣各自歸家……”
“臭小子!你看我不……”
“哎!老頭子,動口不動手啊!”
對父子二人不成體統的行為,那侍者連忙低頭耷目,只當自己是聾子瞎子,反正他也見怪不怪了。
近來劉禪越來越懂事成熟,老劉已許久沒訓過他了,還挺不適應的,此時竟有種懷念的感覺,看來真是老了……
劉禪輕聲道:“時光能磨滅很多東西,但總有些即便老了,也依舊如兒時般耀眼,是吧?”
劉備腳步一滯,沉默片刻又復前行:“哼!臭小子,還輪不到你來教訓為父。”
只是在劉禪已經看不到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
他還沒來得及講,兒時在那棵大樹前自己說過些什麼……人雖然老了,那話他卻當然還記得。
「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說這話時,差不多同齡的孩子還在玩泥巴。
人雖老矣,志卻未衰!
劉備一掃之前的頹喪,腳步堅定的走在前方。
只是那頹喪似乎卻傳給了背後的劉禪……
「焯,這都不加最後一點好感度嗎?!卡bug了吧,有沒有提bug的地方,我要投訴!」
……
父子來到前堂,文武已肅立多時,此時同聲行禮。
“拜見大王、太子。”
“諸位不必多禮。”劉備坐在主位,朗聲道,“不知諸位前來,所謂何事?”
諸葛亮與法正對視一眼,帶頭上前:“大王,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大漢基業豈能容曹賊斷送?臣等懇請大王繼承大統,復漢興劉!”
“請大王繼承大統,復漢興劉!”
這事兒劉禪不能插嘴,就靜靜旁觀。
老劉一愣,他還以為群臣只是勸他儘快處理公事,籌備來年北伐事宜,不想卻是勸他此時稱帝。
“寡人德薄功寡,況孝愍皇帝新喪,此舉甚是不妥,不必再議。”老劉皺眉一揮袍袖,“寡人近來神傷,未理公事,然今已無礙,諸位不必掛懷。”
“這……是。”諸葛亮抬眼看向劉禪。
見諸葛叔看過來,劉禪微微頷首。
諸葛亮神色一鬆,躬身道:“既如此,臣等便先退下了。”
至於劉備拒絕了登基稱帝,他們並沒有當回事。
這種事哪有一上來就答應的,三辭三讓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嘛。
之後劉備一如往常的處理公務,瞭解財力、物資、糧草的籌備情況,也垂詢百姓的生活狀況,是否能安度寒冬。
南中今年產的棉已被劉禪大量收購,但畢竟沒有規模化種植棉樹,總量還不多,對今年過冬來說還幫不上什麼忙。
但好在南中煤礦的發現,大大緩解了對木材、木炭的需求,如今供應充足,過冬應當不成問題。
劉禪索性也就把這些棉花試做士兵的冬裝了,今後北伐,南人不適北方寒冷,冬衣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
過得十數日,群臣再提登基事宜,劉備仍堅辭不肯。
群臣沒當回事,過幾日又提了一回,劉備不受。
三辭完成,十二月,群臣再次正式上表,請劉備登基稱帝。
“寡人已說過,功寡德薄,今偏安荊益之地,豈能稱帝?”
諸葛亮與法正,以及眾臣皆是一驚,連劉禪都側目瞪著一臉認真的老劉。
不是,你咋還不按套路出牌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