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被扼殺的叛亂,被點歪的科技
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被扼殺的叛亂,被點歪的科技,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元敗了。
敗的那麼突兀,突兀到鬱悶的蒲元根本不能用這次戰例來評價那些戰場“小玩意”。
甚至還沒等所有的測試裝備都用上,他們就潰敗了。
但也完全在吳懿的意料之中。
這些被裹挾著造反的兵本就毫無戰心,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藉口,一個即使朝中真出了亂子,也不會清算到自己頭上的藉口。
許多底層士兵或許麻木、沒有思想,但也有屬於自己的狡猾。
“將軍有令,降者不殺!只誅首惡,餘者不究!”
當吳懿下令喊出這個致命的口號時,叛軍所剩無幾的抵抗意志也隨之土崩瓦解,紛紛跪地請降。
大軍押解俘虜回城時,臨邛縣令立刻大開城門,率眾迎接。
“恭喜將軍,今以如此損失便將一場大亂消弭於無形,陛下凱旋後定然大悅啊。”任縣令拱手笑道。
戰術能達到預期效果,吳懿也很欣慰,最近冷硬嚴肅的臉上又恢復了以往的憨笑:“多虧恁蒲都尉的新武器,得勁煞了!”
還在沮喪沒能充分測試新玩意兒的蒲元,聞言立刻擺手:“不敢不敢,這‘飛火槍’尚有諸多不足,此番大勝全賴將士用命。”
說到這裡,吳懿看著蒲元滿臉遺憾的表情好奇道:“這飛……飛火槍?於戰陣廝殺中忽然噴火大駭敵軍,已是奇妙非常,這還不足?”
蒲元嘆息一聲,搖頭不語。
對於這個太子撿回來的怪人,吳懿也算有些耳聞,見怪不怪。
吳懿和楊洪並未在此過多停留,派人到成都報訊之後,便率軍繼續開往漢嘉郡……
既然敢造反,就要承擔造反失敗的後果,總要有人為這件事流血掉腦袋。
順便利用這個機會,將漢嘉郡上下整頓一番,重新洗牌。
具體怎麼做,哪些人應該在之後獲得提拔,劉巴等尚書檯的官員早有預案。
吳懿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至於蒲元的這些小玩意,說起來也是太子留下的任務產生的副產品。
太子似乎總有天馬行空的想法,統兵北伐之前,在太子的來信中提及了煤的缺點——雜質多。
這就導致後續的灌鋼需要重複許多遍來達到去除雜質的目的。
而某些能經受得住進一步煉化的煤,可以煉化出一種叫“焦炭”的玩意。
這種焦炭本身就去除了大部分雜質,煉出的鋼雜質自然也就更少,便可大幅減少灌鋼所需的步驟,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南中發現的煤礦巨大,符合煉焦標準的煤,蒲元已經摸索出來了,並取名“泡炭”。
但鍊鐵鍊鋼的高爐似乎並不太適合煉焦,蒲元需要重新設計一種專門用來煉製焦炭的爐子。
他已設計出梗概了,後續的完善工作他交給了麾下的一組鐵匠專門研究。
而這還不是蒲元“上馬”的唯一專案,太子還說將“硝石、木炭、石流黃(硫磺)”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可製成名喚火藥之物。
據太子說這火藥遇火即燃,焰火猛烈異常,可當大用。
這可把蒲元難住了,倒不是原料問題,綿竹與劍閣之間、比鄰涪水之畔便盛產硝石。
南中則有大量石流黃出產,如今鍊鐵煅鋼改為燒煤,也節省下了大量木炭。
原料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
可問題是……這聽著明明就像是道士煉丹的手藝啊?他蒲元哪懂這個,驟然聽到這個要求,他根本不知從何下手。
但既是太子囑託的事,他自然不會怠慢,與王縣令一合計,便乾脆放出風去,以太子的名義大量招募擅長煉丹的道士、術士。
不明就裡的野道士、江湖術士還以為太子也要求長生,煉製長生丹了,頓時懷著成為國師的夢想雲集而來。
結果一到臨邛,便被蒲元和王縣令丟去研究火藥的最佳配比了。
原先閒雲野鶴的倒黴蛋們,開始日以繼夜的懷揣著國師夢,為了大漢復興的事業開始不斷地發光發熱(物理)。
事實上火藥對於擅長煉丹的道士們來說,並不算很難搞,他們有時候耍一些把戲矇騙鄉民的時候就會用上這玩意。
但要想達到太子信中所期望的效果,則還需要些時間。
不過這些半成品的火藥,漸漸流行起的竹紙,漸漸被煥發出研究熱情的匠人們整出各種各樣的花活兒。
這片土地上並不缺少聰明人,缺的只是重視、好處、以及發揮這種聰明才智的平臺。
劉禪在臨邛期間,除了對於新式煅冶技術的開發,也十分重視這些匠人們的待遇和獎勵問題。
他並非工科出身的學霸大佬,蒲元帶來的特性也僅侷限於鍛造一途,想要獲得持續的科技樹提升,必然要依靠獎懲機制的建立。
除去匠人們原本的食宿外,劉禪還自掏腰包,設定了“計件獎”、“創新獎”等等各種獎項。
這些獎項的賞錢,對劉禪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對社會地位不高的匠人們來說卻相當有吸引力。
飛火槍、雷火箭、火竹筒等物件,便在火藥初具雛形的背景下陸續出爐。
不過威力都還很低,很難對人造成有效殺傷,這次裝備吳懿軍隊的飛火槍,已經算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了。
蒲元對這些玩意並不滿意,但最終考慮到太子的脾性,還是決定將這些東西一一收錄上報。
……
與此同時,朝中將那三個潛伏起來的家族一網打盡,同時放出了當初太子遇刺的訊息。
隨著訊息漸漸傳開,舉國震動,太子劉禪如今也和皇帝劉備、關張趙諸葛等人一般,成了劉漢朝廷不可或缺的符號般的人物。
太子竟然光天化日,在成都遇刺,難以置信的同時,那些已將家族利益與皇室、朝廷深度繫結的勢力震怒了。
同時震怒的,還有很多基層官吏,正是太子劉禪當初提出的薪俸改革,才讓他們的生活沒了後顧之憂。
官員們紛紛上奏,要求徹查此事,深挖蠹蟲。
當朝廷借勢公佈了煽動叛亂的家族,皆是曹魏埋在西南的勢力之後,一時間群情激憤,各界同仇敵愾的凝聚力空前。
不但沖淡了對大軍北伐勝敗未卜的擔憂,還使得一些希望能固守西南的保守勢力認清了形勢,倒是因禍得福的意外之喜。
遠在隴右的劉禪還不知道,後方的一場叛亂已被消弭於無形。
更是藉著這次尚未發動就被撲滅的叛亂,進一步整合了內部在北伐問題上的意見。
當然一心想要早點搞出步槍大炮的他也不知道,劉漢的火器發展正在以遠超他想象的速度,向著他預計之外的方向狂飆猛進……
劉禪此時已經率軍到達了此行的終點——街亭。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